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李彩峰 《电力学报》2001,16(3):186-187,190
针对正序电压滤过器 ,采用计算机程序来实现 ,所提算法克服了硬件式正序电压滤过器时间常数大和滤过效果受频率变化影响等的不足。通过实例仿真计算 ,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正> 平衡DY—2型负序电压继电器中的负序电压滤过器是继电器校验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的平衡质量是整个继电器调整的重要指标。尽管DY—2型继电器一般作为闭锁元件,但类似负序电压滤过器在广泛应用的BZ—11型振荡闭锁装置中却作为起动元件,因此,研究其平衡方法对继电保护装置的现场校验工作很有必要。 通常,负序电压滤过器要求在三相正序电压下调整,但在现场或一般试验室找到这样的电源是困难的,即使运用运行系统的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其对称程度也不是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电厂发——变组主设备保护中多采用两相式负序电流元件,其中的滤过器在输入正序电流时会产生不平衡电压,为保护的可靠性有一定影响.本文对此种不平衡电压输出原因做了分析,并结合实际介绍了现场调试经验.  相似文献   

4.
<正> 第一部分 检验项目和要求 验全1.一般性检验 同DY—30系列继电器。 验 2.正序电压滤过器平衡调整。 分别在A臂和C臂加100~V电压,测量R_A和X_C上的电压应为50~V;X_A和R_C上的电压应为86.6~V。 验全3.不平衡电压测量  相似文献   

5.
针对三相逆变器,在提出的一种电网电压正序提取器的基础上,设计了并网与独立双模式的无缝切换策略。在电网正常时,根据正序提取器所得到的正序分量计算电流给定;在电网异常时,由正序提取器保持恒频恒幅的负荷电压给定。在检测到电网恢复正常时,正序提取器又能很快地跟踪电网电压相位,使得负荷电压与电网电压同步,从而避免并网冲击。并网模式下的电流和独立模式下的电压控制均采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比例谐振控制器实现无静差跟踪。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文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正> 目前在电力系统上运行的负序电压继电器一般都是由负序电压滤过器和电磁式继电器组装而成,这种继电器由于受电磁式继电器灵敏度的限制,负序电压滤过器一般做得比较大,因而交流电压回路消耗的功率也比较大(如DY—2型将近25VA),整个继电器的体积也比较大。  相似文献   

7.
<正> 许昌继电器厂生产的PGL型故障录波屏中采用LHQ—1型复合起动继电器作为非对称性故障的起动元件。该型继电器以负序电压为主零序电流为付作为起动量。负序电压依靠阻容式三相负序电压滤过器获得。滤过器的输入端接入相间电压U_(AB)、U_(BC)、U_(CA),  相似文献   

8.
可控励磁发电机在输出三相电流不对称时,因电压测量信号不对称,会造成励磁调节精度和输出电压精度下降,本文不加设正序电压滤过以提高输出电压精度的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三相式负序电流滤过器中存在阻抗与频率有关的电容元析,其设计参数配合条件仅适用于基波,利用对称分量法的分析可得知任何n次不平衡谐波的正序、负序、零序分量都将通过滤过器,将使其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正常运行产生严重的干扰,基层导致其误动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负序电压滤过器的应用和DY-4负序电压继电器的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11.
负荷裕度是静态电压稳定性最重要指标之一,定义了非线性复变电力系统的最小负荷裕度。利用非线性电路动态等值方法,引入功率参变量,构造拉格朗日函数。证明非线性电力网络负荷节点获取极大有功功率的必要条件:负荷静态等值阻抗模等于负荷节点看进系统的动态等值阻抗模,然后提出评估电压稳定性的阻抗模裕度指标。同一扰动下,阻抗模裕度越小,电压稳定性越薄弱,节点负荷裕度越小,只需计算最薄弱节点的最大负荷裕度,即系统最小负荷裕度。通过阻抗模裕度最先到达零来确定最薄弱节点获取的极大有功功率,计算其最大负荷裕度。计及负荷功率扰动方式与负荷电压静态特性,通过对IEEE30节点系统的仿真表明:单节点负荷功率扰动方式及恒定阻抗与恒定电流负荷比例的增加,提高了系统的最小负荷裕度。  相似文献   

12.
新型单级隔离型软开关功率因数变换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一种兼具软开关和箝位的新型单级隔离型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 PFC)变换器拓扑。该变换器能满足电气隔离的应用要求,提升单级隔离型PFC的功率等级。与传统单级结构相比,新拓扑输入电流校正效果明显,功率因数接近1。比较理想地解决了限制单级PFC功率等级的变压器漏感和直流母线电容应力问题。箝位电容被充分利用简化了零电压过渡(zero voltage transition,ZVT)技术在隔离型变换器中的应用,既改善了半导体器件的开关环境、优化系统电磁兼容,又提高了变换效率。实验制作一台87 kHz,1 kW的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变换器的效率基本能够达到93%(半载以上),功率密度提高,适合于中大功率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ANSYS软件用于镜板和推力头的热传导和热弹变形计算的方法.考虑到镜板和推力头结构和受力周期对称的特点,取其Z分之一(Z为瓦块数)作为ANSYS有限元分析模型.推力头和镜板接合面为三维等效热传导单元和三维接触单元.镜板在力载荷作用下,周向变形的高点处在瓦上,低点在瓦间,径向变形在外径侧上翘;镜板在温度载荷作用下,周向由于恒温而不产生变形,径向变形为下凸.镜板面的综合变形为径向下凸,外径侧上翘,沿周向为波浪形.  相似文献   

14.
翟岩  朱全华  张芝涛  殷燕 《高电压技术》2008,34(7):1445-1449
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是一种有效产生非平衡等离子体的方法,微流注是DBD的主要表现形式,而目前针对DBD微流注形成过程的研究虽然很多,但关于微流注沉积电荷层分散电容对微流注形成过程影响的研究却未见报道。为此,基于Protel模拟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DBD等效电路模型模拟DBD单个微流注进行模拟并验证其放电参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沉积电荷层对于微流注的影响,计算了沉积电荷层电容的大小,以及在此实验条件下沉积电荷层的面积。模拟显示,在激励电压幅值为5kV、激励频率为6kHz的正弦波,放电气隙宽度为1mm时,形成微流注的分散电容值为0.13pF,在电介质层相对介电常数为10时,计算得电介质层的沉积电荷层直径为1.09mm,与实验测量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间接式矩阵变换器及其调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矩阵变换器在拓扑结构上很简单,且具有很强的可控性.但20多年来,人们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一种拓扑结构上,即直接式矩阵变换器,该变换器换流方法和调制策略比较复杂.本文介绍了另外一种拓扑结构的矩阵变换器--间接式矩阵变换器,并根据其拓扑结构对调制策略及零电流换流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通过Matlab软件对其进行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间接式矩阵变换器拓扑结构正确可行,换流方法和调制策略相对比较简单,开关损耗小.  相似文献   

16.
论述ASVG的工作原理,根据控制原理设计ASVG的模糊PI(Fuzzy-PI)控制器.采用模糊控制器获得良好的动态性能,同时引入PI控制改善模糊控制器的静态性能,增强其鲁棒性.该控制器使系统在电流跟踪误差较大时比例控制占主导,误差减小速度较快,在误差减小到一定范围内时积分控制占主导,实现稳态无差.并且该控制器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控制能力,增强了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控制,具有满意的控制精度,易于实现数字控制,比传统的PI控制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数字仿真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在电站辅机中存在一类对设备安全有重要影响的劣化部件,其劣化过程没有相应的监测手段,解体检查中采取"缺陷更换"的维修策略;在维修历史记录中,有缺陷更换记录,而无功能故障记录。该文采用延迟时间模型,解决了因缺乏由缺陷状态至功能故障状态转移的概率值而无法计算功能故障费用期望值的问题,并建立了一种针对此类维修策略的解体检查间隔优化模型。缺陷更换部件可能采取3类维修策略:现行的最小机会检查间隔下的初始缺陷更换,优化检查间隔下的初始缺陷更换,传统的定龄更换。为比较以上3类维修策略的优化效果,还研究了评价其优化效果的计算方法。最后,以DGT 750-180给水泵耦合器轴承为对象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效果良好,并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由圆柱壳的运动方程推导出圆柱双壳系统的耦合方程,并将其应用于大型发电机定子系统的响应分析。本是半解析法,其特点是将圆柱壳的三维弹性运动方程表达成Hamilton正则方程,没有应力和位移模式的假设,不限制壳的厚度;同时,象一般有限元方法一样该方法适应复杂的边界条件,未知量少于一般有限元方法,计算速度快,数据准确方便,适合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Petri网的PMU配置优化算法,先在关联节点可测的基础上,引入关联节点安装PMU优选约束,建立网络覆盖优化函数.然后采用改进的Petri网对系统的结构进行分析,并结合节点关联信息,得到PMU最少时网络的最大覆盖.该方法将复杂网络拓扑分解为若干基本分析单元,从而缩小了分析规模;通过引入标识算子,将复杂矩阵运算转化为逻辑运算,简化推理过程;同时,通过更新变迁点火序列进行PMU地点选择,并引入变迁时间标签使计算过程得以简化,提高了计算效率.最后通过算例仿真,验证本文所提的方法计算准确,过程简便.  相似文献   

20.
在背景噪声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放电针对电晕放电辐射信号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因素(包括不同极性和大小的电压、天线的极化方向、接收距离、放电针的形状、温湿度等)对电晕放电辐射信号波形和频谱的影响。实验表明,电晕放电辐射信号波形具有陡峭的前沿,上升时间从几纳秒到二十几纳秒;频谱成钟型连续谱,主要集中在20~100MHz;极性不同,信号波形不同;电晕放电辐射场一般为垂直极化;辐射强度与接收距离成反比关系;相对湿度不同,信号幅值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