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研究LLDPE/EVA/BR三元共混发泡体系中,第三组份BR、发泡剂、交联剂及填料用量对泡沫性能的影响,并与相应的LDPE三元共混发泡体系相比较。实验结果指出,BR的加入可以改善泡沫的综合性能,以加入10~15份为宜。LLDPE/EVA/BR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较相应的LDPE体系高出约1倍,是一种优良的橡塑微孔泡沫鞋底材料。发泡剂、交联剂和填料对泡沫性能有较大影响,可用以调节最终制品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PP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共混来提高聚丙烯(PP)熔体强度,并且采用化学发泡法,在普通挤出机上制备了PP/LLDPE复合材料,分别考察了LLDPE与马来酸酣接枝聚丙烯(PP-g-MAH)的用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熔体强度和断面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LLDPE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随LLDPE含量的增加先提高后减小,然后再增大,缺口冲击强度则随LLDPE的增加而增加。熔体强度也随LLDPE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再增大。发现当LLDPE的含量为20.0份时,复合材料发泡效果最好。添加PP-g-MAH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熔体强度变化不是很明显,但当PP-g-MAH添加量为1.0份时对复合材料的发泡有较好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3.
SBS/LLDPE共混体系发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模压发泡工艺研究了SBS改性LLDPE的发泡体系。讨论了发泡剂分解与交联剂交联起始程度的匹配和发泡助剂的种类、配比对发泡剂活性的影响;探讨了SBS结构、发泡剂组分和不同改性剂对泡体性能的影响;并用DSC和TEM分别检测了发泡剂的热分解与泡孔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发泡点在相对交联程度为20~30%时,泡孔均匀、密度低、冲击弹性和压缩恢复性能等均好;而SBS-805用作发泡改性剂的作用尤为突出;用测DSC与硫化曲线的方法可方便地检测发泡—交联的匹配状况。  相似文献   

4.
PP/LLDPE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聚丙烯(PP)/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对共混用的PP和LLDPE品种以及共混的工艺路线进行了选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偏光显微镜(PLY)观察了PP/LLDPE微观形态结构,并测试了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结果表明:屈服强度、拉伸模量、维卡软化点降低;当LLDPE用量增大时,随着LLDPE用量增加,材料的冲击强度增加,而拉伸共混体系形成互穿网络结构,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 BR 含量不同的 HDPE/BR/LLDPE 共混体系熔体的流动曲线,表观粘度与温度、组成的关系,流动指数与剪切应力的关系等流变特性。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剪切应力、剪切速率、温度及组成范围内,该共混体系熔体属于假塑性流体,表现粘度与温度的关系符合阿累尼乌斯型方程,与组成的关系不满足对数加和规律,当 BR 含量为20%和25%时,表观粘度分别出现极小位和极大值,不同温度、不同剪切应力时表观粘度与组成的关系有大体相同的规律,随着剪切应力的提高,流动指数减小;BR 在较高温度下的交联,未对该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对双峰高密度聚乙烯(BHDPE)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进行共混,测定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DSC曲线。结果显示共混物均可以产生共晶,LLDPE对BHDPE力学性能影响较大;在LLDPE/HDPE中添加BHDPE,三者共混物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流变性能显示三者共混物体系黏度变化不大,为制备性能最优、成本最低的三者共混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HPVC/BR共混体系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动态硫化方法制备高聚合度聚氯乙烯/顺丁橡胶(HPVC/BR)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考察了单一组分增容剂丁腈橡胶(NBR)、氯化聚乙烯(PE—C)和(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复合增容剂SEBS/NBR和PE—C/NBR及交联程度对HPVC/BR共温体系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复合增容剂可明显改善HPVC/BR共混物的性能;动态硫化在改善共混物力学性能方面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赖逸云  齐晓梅 《弹性体》1991,1(1):24-29
以硫黄和DCP为交联剂,用动态硫化方法制备了BR/HDPE共混改性材料。当橡塑比为60/40~70/30时获得的热塑性弹性体,其伸但强度为10~20MPa,扯断伸长率350~520%,永久变形20~103%,硬度(邵氏A)76~90,炭黑对TPE有明显的补强效应,硫黄体系的TPE具有较大的扯断伸长率,而DCP体系的TPE的拉伸强度高,永久形变小,DCP可交联共混物中的BR和PE,使PE的结晶度降低。S和DCP交联体系共混物中PE的结晶度、结晶温度、非等温结晶的结晶能力、n值基本上不随BR量的多寡而变化,BR不影响PE的结晶机制。  相似文献   

9.
曹沛  刘莉 《弹性体》2012,22(4):61-65,71
通过调整橡塑并用配比、硫化体系、发泡剂用量、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用量以及填料碳酸钙的用量研究其对共混发泡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丁腈橡胶(NBR)/聚氯乙烯(PVC)并用配比为70/30时,发泡制品闭孔率最高,密度最小,力学性能最好;发泡制品密度随硫磺用量的增加呈现增加趋势,在低硫高促体系下,硫化速度和发泡速度匹配最好,制品性能最佳;在合适的硫化体系下,发泡制品密度随发泡剂量的增加而减小;随增塑剂DOP用量的增加,制品密度逐渐减小,当DOP用量为30份时,得到制品闭孔率最高;碳酸钙用量对模压发泡制品影响明显,其用量越多,密度越高。  相似文献   

10.
UHMWPE/LLDPE/HBP共混体系流变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改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的加工流变性,将超支化聚酯酰胺(HBP)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与UHMWPE共混,研究了不同比例UHMWPE/LLDPE/HBP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结果表明:UHMWPE/LLDPE/HBP共混体系熔体表观粘度随HBP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共混体系非牛顿指数<1,为典型的切力变稀流体;当剪切速率为10 s-1时,共混体系的粘流活化能较小;结构粘度指数随HBP质量分数增加而下降,随UHMWPE粘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LLDPE/淀粉共混体系的生物降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晓  袁惠根  孟琴 《塑料工业》1999,27(6):28-30
介绍生物降解性检测的土埋法和微生物生长法,研究了LLDPE/ 淀粉生物降解塑料的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当淀粉含量比20 % ~40 % 时,材料降解十分明显,加入玉米油,当加入量为淀粉含量的2 % 时,可使伸长率降低明显加快。由微生物生长法可证实LLDPE/ 淀粉不但可以直接作为碳源供微生物利用,并能为微生物的次生代谢物葡萄糖所腐蚀。  相似文献   

12.
NR/BR/TPI共混物硫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普通硫化体系(CV)、半有效硫化体系(SEV)和有效硫化体系(EV)对NR/BR,TPI共混物(共混比为40/40/20)性能的影响,特别是CV体系中硫黄和促进剂DM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CV体系,NR/BR/TPI共混物的耐疲劳性能等物理性能较好,硫黄用量为3份、促进剂DM用量为1份时,共混物的撕裂强度和耐屈挠性能最好,其它性能也保持在较高水平。配合剂直接加入共混胶中混炼比分别加入3种生胶混炼后再加以混合的方式可获得更好的力学性能,但正硫化时间和焦烧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3.
李莹  张晨 《中国塑料》2018,32(12):16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PS/PTFE)共混材料,研究了PTFE含量及形态对PS/PTFE共混材料的流变行为以及发泡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TFE原位成纤后可以显著改善PS/PTFE共混材料的流变行为,提高PS/PTFE共混材料的可发性;同时PTFE可以作为高效成核剂,促进泡孔成核,提高泡孔密度,降低泡孔尺寸,降低PS/PTFE共混材料的泡沫密度。  相似文献   

14.
PP/LLDPE/SBS交联共混体系增韧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两步交联法制备了PP/LLDPE/SBS交联共混物,用SEM和TEM分析了交联前后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交联作用将SBS牵入到PE分子链之间。SBS不仅分布在PE分子的周围,形成SBS-PE包埋结构;而且可以牵人到PE分子内部,在一般加工条件下,成功地形成“包埋 网贯”结构,大大地强化了PP、PE两相间的界面粘合。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共混物的断裂表面形成一种贯穿网络结构,未出现明显的相分离现象,交联作用强化了共混物各组分间界面的粘合。  相似文献   

15.
利用小角激光散射仪研究了LLDPE/顺丁橡胶(BR)、LLDPE/聚丙烯(PP)的结晶。结果表明,BR或PP的加入影响了LLDPE的结晶行为,改变了体系球晶的大小,且随着BR或PP用量的增加,体系的球晶逐渐增大;在较高结晶温度下,随着BR用量的增加,LLDPE/BR体系的结晶诱导期变化明显;而PP用量的改变对LLDPE/PP体系的结晶诱导期几乎没有影响,但LLDPE/PP体系对结晶温度敏感;LLDPE/BR体系和LLDPE/PP体系在等温结晶过程中的散射图形变化相似,且LLDPE与PP没有形成共晶现象。  相似文献   

16.
E-MA-GMA对PLA/LLDPE共混体系的增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EM、材料力学性能、旋转流变等实验方法考察了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E-MA-GMA)对聚乳酸/线性低密度聚乙烯(PLA/LLDPE)共混体系的微观形态、力学性能以及动态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MA-GMA的加入能显著提高PLA/LLDPE的相容性,分散相在PLA基体中有更加细微和均匀的分散,并呈现部分韧性断裂特征,材料冲击韧性显著提高,共混体系的动态损耗模量增大。  相似文献   

17.
改性淀粉/LLDPE共混体系生物降解材料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自制接枝改性淀粉与LLDPE、玉米淀粉以及另外两种相容剂进行共混。通过对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力学性能、流变性能、热性能以及对共混物薄膜的生物降解性能等的研究说明:复合相容剂MAH-g-PE+LA-g-starch的加入改善了淀粉和LLDPE的相容性,使得共混物体系具有适宜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LLDPE/淀粉/(MAH-g-PE+LA-g-starch)共混物薄膜具有很好的生物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18.
19.
陈坤  谢昕  吴建  巩红光  金鼎铭  杨柳 《弹性体》2010,20(2):40-43
通过改变混炼工艺,研究了白炭黑在天然橡胶/顺丁二烯橡胶(NR/BR)共混体系中的偏析,结果表明:混炼工艺会导致白炭黑在NR/BR各相中出现偏析,进而导致并用胶的性能出现较大差异;采用先将白炭黑加入BR制成母炼胶,再与NR共混的混炼工艺,所得胶料中白炭黑主要偏析到BR相中,填料网络结构少,Payne效应低,白炭黑的分散性好,对胶料的补强效果较其它混炼工艺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用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进行填充发泡的试验结果。主要研究了填料用量、发泡剂及不同树脂用量与配比等对填充发泡材料的表观密度、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以LLDPE树脂为主要原料配以少量的LDPE树脂制造填充发泡材料是可行的。所得泡沫塑料的主要性能接近或超过用单一LDPE制得的泡沫塑料,而且不需专用设备,用现有塑炼及层压设备即可生产LLDPE泡沫天花板,为LLDPE的应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通过实验,初步摸索到了制造LLDPE填充发泡材料的工艺条件和配方,为进一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