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煤层气又称煤层甲烷,是非常规天然气,煤岩储层的研究是当今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煤层气的开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目前我国的天然气勘探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钻井、完井、开采方面介绍了目前煤层气开采的几种技术。  相似文献   

2.
我国有着较大的煤层气储量,但当前却并没有充分开发利用现有的煤层气资源,这主要是因为开采技术不够先进。当前我国工业发展中大多采用进口技术和天然气,这对我国石油天然气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为此,需要加强煤层气勘探和开发技术。我国当前已经提高了对煤层气开发技术的研发,专门投入资金用于开发煤层气技术。为了加强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的研究,本文将重点分析煤层气勘探影响因素及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煤层气储量相对比较大,可以说是煤层气储量大国,但是因受到勘探与开发技术的限制,使得煤层气资源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应用,体现在当前我国很多工业生产过程中用的天然气都需要进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多的影响。因而近几年我国有关部门在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并设立了多项战略开发课题,因此对煤层气勘探与开采技术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和分析,然后结合现状提出了几点优化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煤层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是一种温室气体,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就会造成生态破坏。同时,煤层气也可以与天然气混输混用,是一种洁净的优质能源。我国的煤层气资源丰富,又具有煤层气储层低含气饱和度、低渗透率以及低压力的特性,因而,对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勘探开发煤层气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并针对加强煤层气的勘探开采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对今后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大多集中在中浅煤层。近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和沁水盆地开展了深部煤层气的勘探评价及试采工作。深部煤层气的研究和勘探开发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依据煤层气勘探开发经验,一般认为深部煤层气是指埋藏深度在1000 m以深的煤层,其煤岩性质、含气性和储层物性与中浅部煤层有着较大的差异,这样势必造成深部煤层气富集成藏和工艺技术上的特殊性。我国深部煤层气资源量占全国煤层气资源量的61%。借鉴美国和加拿大深部煤层气开发的成功经验,开展我国深部煤层气富集成藏及深部煤层气工艺技术研究,将有助于全面开发我国煤层气资源。!  相似文献   

6.
我国页岩气资源十分丰富,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也纳入了十二五规划,页岩气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的新亮点。加快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对于弥补我国石油、天然气供应的不足,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调研文献资料,介绍了国内外页岩气的勘探开发现状,以及我国页岩气井的固井难点和解决措施,为我国页岩气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共生叠置为特征的煤系"三气"是一类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目前,煤层气、致密砂岩气合采在北美地区已经取得成功,且产量显著。我国煤系"三气"资源储量很大,而且分布范围广泛,但是对煤系地层中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认识和研究,以及勘探开发水平都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尚未实现规模性共采。把煤系地层中的不同地层视为整体,利用单井进行综合勘探开发,不仅可以提高气井的使用效率,还可以降低开发成本和提高单井利润,延长气井开采寿命。国内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大多数仅限于两层不同介质合采,单层开采及同种介质多层合采的简单模式,且主要研究成果大多为理论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从煤系地层中的页岩气、致密砂岩气和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赋存情况及分布特征等方面,对煤系"三气"合采可行性以及合采技术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临兴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河东煤田中部,前期勘探和试井生产显示该区块具有良好的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资源前景。通过对3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勘探和开发地质条件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临兴地区具有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优越的成藏条件和良好的配置关系,煤层—页岩—致密砂岩3种储层中天然气连续聚集成藏,受物质基础和保存条件的影响,不同的层位和构造位置上存在差异。提出了该地区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可遵循以下原则:东部浅层进行太原组煤层气、页岩气以及山西组煤层气的合探共采,西部深层集中进行山西组页岩气、致密砂岩气以及太原组致密砂岩气的合探共采。从而为该地区非常规天然气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世界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详细论述了北美、澳大利亚、欧洲、非洲、独联体、远东的中国、印度等国家积极发展煤层气的勘探和开发试验,竞相争取在煤层气资源的勘探、钻井、采气和地面集气处理等技术方面的突破以及在煤层气综合利用方面的进展,有效说明了煤层气作为非常规资源,潜力巨大,是石油和天然气现实的接替资源。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能源开发向"气"倾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玉春 《现代化工》2006,26(9):60-62
阐述了澳大利亚能源发展战略.由于石油生产缺乏后劲,澳大利亚将会着力开发其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而且煤层气的勘探和开采也将在澳大利亚能源战略中的作用将会日益显著.介绍了其天然气、煤层气资源的利用、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11.
水平井钻井技术可满足当前的石油开采需求,但由于配备不合理、施工难度大等问题,使这一项技术的应用受到了限制。针对此项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田华  郭建业 《煤化工》2007,35(4):5-7
介绍了美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情况,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我国目前煤层气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煤层气开发利用的建议。我国应立足于国内客观实际情况,合理借鉴国外煤层气产业较成熟经验,大力发展煤层气产业。  相似文献   

13.
煤层气非催化转化制甲醇生产工艺设计与化工设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催化转化制甲醇生产工艺对煤层气的开发利用进行设计。通过对煤层气非催化转化制甲醇生产工艺流程的物料衡算可知:基于每年连续生产280 d和处理1亿m3煤层气计算,1年可获得精制甲醇产品约3.8万t。经过对煤层气非催化转化制甲醇生产工艺流程、物料和化工设备的设计,为大规模煤层气化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张志平 《辽宁化工》2013,(11):1374-1376
苏里格气田是国内最大的气田,勘探始于1999年,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336×10^8m^3,由于该气田具有低压、低丰度、低渗、低产的特点,同时储层埋藏深,制约着该气田的经济有效开发。本文通过对苏H38井的钻完井技术描述,从油藏、工程设计、钻井、完井等方面介绍了该区块水平井钻井工艺,对该区块进一步实施水平井整体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石油勘探开发领域,井壁失稳一直都是制约油气勘探开发进度的一大难点。主要针对C区块所钻遇的井壁失稳问题,从钻井液方面展开了研究,通过与邻井所用钻井液体系的室内性能研究对比,优选出了适合该油田钻进的BH-KSM钻井液体系,对于该区块后续钻井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到该区块其他井位的开采。  相似文献   

16.
页岩气(主要组分为甲烷)作为一种新兴的非常规天然气,其对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缓解能源对外依存度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表明,吸附态是页岩气的主要赋存形态,因此明确页岩吸附性能及作用规律是页岩气有效开采的重要前提。为此,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分析了页岩的吸附特性,归纳了影响页岩吸附能力的因素,指出了页岩及页岩气后续研发方向。分析表明:页岩储层内部页岩气的赋存形态主要包括游离态、溶解态和吸附态,其中吸附态页岩气含量至少占页岩气总含量的40%;页岩气吸附量与页岩储层理化性质、储层温度和压力均有关。虽然国内外已对页岩气开展大量研究工作,但是相比于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研究仍显不足。为此,关于页岩吸附性能及作用规律需要在以下方面开展研究工作:①进一步探明页岩储层地质特征;②深入明确甲烷和页岩之间的流固作用关系;③利用页岩对甲烷和CO2吸附性能的差异,推进注入CO2强化页岩气采收率技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国内外页岩气开发技术相关专利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目前国内外页岩气资源的资源量、分布状况、勘探开发现状,归纳总结了当前国际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热点,对我国的页岩气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煤层气、煤矿瓦斯抽放气的治理和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讨论了煤层气制取液体燃料的重要性及其关键技术,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煤层气经合成气制取液体燃料的可移动装置将成为分散的煤层气转化利用的主要途径,紧凑造气技术与微通道反应器合成技术是提高效率并实现移动转化装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分布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会芳  杨贝贝 《辽宁化工》2011,40(1):76-79,82
煤层气、油砂、油页岩、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是目前最为现实的非常规汕气资源。我国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在勘探开发上急需新技术、新方法的突破,积极创新将有效促进我国在非常规油气勘探方向的发展。对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资源量、富集程度以及分布特点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