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坝地区超深井钻井提速难点与技术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元坝地区是中国石化天然气增储上产的一个重要勘探开发区域。前期钻探实践表明,元坝地区超深井钻井机械钻速低、钻井周期长,为了加快该地区的勘探开发进程,开展了钻井提速技术研究。对前期完钻的12口井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元坝地区钻进过程中,有3个重点井段存在提速难点,重点介绍了针对该难点所采取的技术对策,以及应用这些技术对策所取得的提速效果。采用泡沫钻井技术后,上部大尺寸井眼的机械钻速提高4倍以上;采用控压钻井、孕镶金刚石钻头+高速涡轮、扭力冲击发生器等钻井新技术后,提高了下部陆相地层的机械钻速;采用优化井身结构以及“PDC钻头+螺杆”复合钻井技术后,解决了超深小井眼机械钻速低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石化深井钻井主要技术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9,他引:9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深井主要分布在西部探区和南方海相油气探区,由于储层埋藏深.地质情况非常复杂,钻井过程中存在很多技术难题。从井身结构设计技术、盐膏层钻井技术、山前高陡构造防斜打快技术、南方海相地层防漏堵漏技术、提高硬地层钻井速度技术、高压舍硫气井井控技术6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深井钻井技术难点,同时结合国内外的成功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这对于提高深井工程设计的准确性与科学性、提高深井钻井速度、加快中国石化深部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加大,超深井钻井越来越多。担负为地质分析提供第一手资料的超深井段钻井取心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取心收获率的高低受地层岩性、取心工具及工艺措施影响很大。文章针对元坝地区超深井段钻井工作存在的难点,根据超深井钻井取心的实践,总结了在该区超深井钻井取心作业中的技术措施。文中还介绍了元坝225H、元坝272H两口井在超深井段取心工具选择、取心措施制定、取心层位岩性确定、钻具组合优选、钻进参数优化、提高岩心收获率等方面取得的经验,以便更好的指导该地区后续超深井取心工作。 相似文献
4.
高温高压高含硫地区超深井钻井难点及对策——以通南巴构造带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受特殊沉积环境及复杂构造运动的影响,在通南巴构造带上钻井工程事故频发,存在井漏、井壁垮塌、井涌(喷)、卡钻、高含硫化氢、岩石致密硬度大、井斜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安全、优质快速钻井。通过对通南巴构造带工程地质特征的研究,提出如下对策:①优选气体钻井、泡沫钻井、垂直钻井、复合钻井、旋转导向钻井等钻井方式,促进防斜打直、打快;②优化井身结构设计,合理确定必封点,科学确定井眼尺寸;③优化钻井液性能,提高防塌、润滑效果;④强化钻头选型,提高破岩效果;⑤细化防漏堵漏措施,减少非生产时间等。经现场钻井实践,大幅度地提高了机械钻速,有效地减少了钻井复杂情况,实现了该地区海相超深含硫气井的优快钻井,并对同类高温、高压、含硫气井的高效钻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6.
中原油田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深井钻井具有裸眼段长、井底温度高、岩石可钻性差、机械钻速低、井眼易失稳等问题。中原油田开展了复杂地质条件下深井钻井技术攻关,逐步形成了深井井身结构优化设计、PDC钻头十井下动力钻具复合钻井、防斜打直、钻井液、固井、井控等配套工艺技术。截至2004年底,该油田共完成井深超过4000m的深井468口,而且深井钻井速度逐年提高,事故复杂时间大幅减少。详细介绍了中原油田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现状,并对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8.
塔河油田油气埋藏深.钻遇地层多而且复杂.钻井过程中易发生钻井液漏失、井眼坍塌、卡钻等井下复杂情况和事故,严重影响了勘探开发的进程。通过技术攻关和技术引进,成功解决了塔河油田三叠系、石炭系硬脆性泥页岩地层易坍塌、奥陶系大型裂缝溶洞地层钻井液漏失、巨厚盐膏层塑性蠕变卡钻等制约塔河油田勘探开发的技术难题,使该油田井深6000m左右的开发井建井周期从原来的90d缩短到70d以内,井径扩大率由15%降至10%以内,超深盐膏层钻井成功率从2002年前不足40%提高到现在的100%,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11.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7,(3)
龙门山金马—鸭子河推覆构造带展现出盆—山结合区域地表、地下地质条件复杂的双复杂特点,致使储层和裂缝预测难度较大。为此,结合区内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在分析白云岩、灰岩、膏(盐)岩的测井响应差异的基础上,基于地震数据计算岩石脆性与裂缝参数,并以此研究优质脆性储层空间展布和裂缝发育特征,且得出以下认识:(1)根据测井和地震数据分别计算的脆性系数清晰地刻画了白云岩、灰岩储层与上覆泥岩、下伏膏(盐)岩的脆性差异,并据此研究了优质脆性储层空间展布和裂缝发育特征;(2)雷四上亚段储层中存在构造和非构造两类裂缝,其展布规律与构造、沉积等多种内外因素密切相关,且在气藏圈闭内的不同构造部位的裂缝发育程度存在差异;(3)充分利用不同岩性的脆性差异及脆性与裂缝之间的密切关系,能更深刻地认识优质储层的地质特征,但受脆性系数计算精度、地震分辨率等客观因素制约,尚难以精确定量预测脆性储层中的裂缝;(4)雷四上亚段的孔隙度较高、微裂缝较发育、脆性较强的白云岩和灰岩储层,应是气藏开发中选点、选层的关键目标。上述认识在金马—鸭子河推覆构造带PZ1、YaS1等井的实钻资料中获得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川渝气田深井和超深井钻井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组织科技攻关和新技术试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成果,发展了一整套适合四川盆地碳酸盐岩裂缝性气藏地质特点的天然气配套钻井技术;全面开展了以提高机械钻速为中心的钻井新技术配套攻关试验和推广应用,深井钻井速度不断提高。然而,深井钻井速度低、成本高的问题仍严重制约着川渝气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企业深化改革和油气勘探开发的发展,推动四川盆地深井钻井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在欠平衡钻井、气体钻井、水平井钻井和深井钻井提速等重大项目的科技攻关与钻井新技术及新装备的集成配套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和突破。针对川渝地区复杂地质条件和油气勘探开发的要求,提出应继续开展对井漏、高含硫气井钻井完井、深井固井等技术研究。加强高端钻井装备与工具的引进和配套开发,不断发展四川气井井控技术,以满足川渝气田地区深井钻井日益复杂的井控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7.
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20,自引:12,他引:20
介绍了国内外深井超深井钻井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技术难点,从钻井地质环境因素描述与评价技术、防斜打快技术、提高钻井速度技术、钻井液技术、固井技术、钻井信息技术及钻井装备7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国内外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现状,并简单探讨了我国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指出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会朝着集成化、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动化方向、有利于提高钻井效率的方向及有利于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方向发展,并对我国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巴楚探区深井钻井难点分析与技术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疆巴楚探区是中石化在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勘探开发区域,勘探面积大,井深,完钻井少,可参考资料少。该区钻井施工难点主要是钻遇地层年代古老、岩性复杂而坚硬,部分地层存在石膏和膏质泥岩及高压盐水层,钻井工作存在钻速慢、缩径、卡钻及地层坍塌等技术难题,致使钻井复杂故障率高、周期长。针对这些难题,提出了上部地层采用KCl—聚合物钻井液体系、下部采用KCl—聚磺钻井液体系,优选封堵材料,优化钻具组合,深部地层优选钻头等技术对策。通过现场实施,钻井提速提效效果显著,为该区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较好的借鉴作用,并提出了用减速涡轮复合钻井方式、试用小弯度螺杆和井壁修复器等提速提效建议。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超深层白云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储集空间复杂,流体性质识别难度大,试油获油气率低,试油周期长,影响了勘探开发的进程。通过整理9口井14试油层的录井、测井及试油结果数据,统计、分析寒武系白云岩试油井段的录井、测井响应特征,确定了和储层含油气性相关性好的参数及评价数值,形成了储层含油气性评价标准;另外明确了和储层产能相关的测井参数,并充分考虑地层压力、储层特征、构造发育及压裂酸化的影响,形成了寒武系盐下白云岩储层酸化前后产能预测方法。在塔里木盆地寒武系超深层白云岩储层10个试油层进行含油气性评价,符合率为90%,试油获油气率提高了1倍;对12个试油层进行了产能预测,9个试油层产量预测误差在15%以内,其中酸化前后产能预测结果变化不大的试油层,试油周期减少50%,其他试油层试油周期估算减少至目前的90%左右。该方法可在塔里木盆地超深层寒武系白云岩储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