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萍 《特种油气藏》2007,14(3):66-68,80
潜山高凝油油藏埋藏深,其裂缝分布规律需要综合应用岩心观察、测井识别与解释、地震属性与相干体分析、有限元分析、构造应力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而且该类油藏温度高,储层润湿性为中一强亲水,对水、酸、碱不敏感,具有较好的注水可行性。沈625—229块边底水不活跃,天然能量不充足,需要注水进行开发。目前,该块全面注水已经初见成效,预示了良好的组合注水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沈阳油田大民屯凹陷潜山内幕研究,认为潜山储层虽然经过复杂的成岩历史、多种成岩作用以及复杂的构造活动,但部分潜山储层仍保留有成层性的特征。在此认识基础上,开展了潜山分注试验,扩大了注水波及体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驱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目前油田生产可以知道水驱采油技术起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石油开发过程中,即对于水驱质量就体现非常关键。让其水驱采油的效果得到最大化,分层注水工艺技术得到大范围的应用效果十分的明显。  相似文献   

4.
超低渗透油藏非均质性强,层间吸水能力差异大,注入水在油层平面和剖面上分布不均匀,分层注水时各层位配注水量标准不明确,部分井分层注水后对应油井不见效。为此,从油藏工程的角度出发,在两层不同渗透率级差砂体条件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超低渗透油藏开发初期注水方式选择标准,绘制了不同渗透率级差储集层合理的分层配水图版。不同渗透率级差储集层存在最佳配注比,渗透率级差越大,低渗透层需要分配的注水量越大,两层之间的最佳配注比与渗透率级差成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油藏开发中应用分层注水技术,能够提高注水井的调试效率,实现油田的高产、稳产及可持续发展。首先介绍了分层注水技术的概况,其次对分层注水技术在油藏开发中的应用做出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曙68井区杜家台油藏为岩性-构造油藏,目前为天然能量开发.从油藏地质特点、储层微观特征和渗流特征入手,通过多方面综合研究,评价了油藏注水开发的可行性,确定了适合油藏特征的水质标准和相应的油藏工程方案,对同类油藏注水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卡堵水技术,主要针对深井、高温、高压的油井特点,通过采取丢手堵水方式、胶筒保护、优选耐高温高压材料等措施,有效的延长了封隔器封堵寿命,减少了换封作业次数,提高了封堵成功率,大幅度减少了堵水作业工作量。通过13口井的现场试验表明,该机械丢手封堵工艺管柱能够满足深井、高温、高压油井的封堵需要。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油藏开发难度极大,主要表现在自然产能很低甚至没有自然产能,不采用增产措施根本无法投产,更谈不上正常开发。合理高效地开发低渗透油藏需要建立有效驱替压力系统,这是提高低渗透油气田开发的关键。面对这一现状,本文介绍了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开发特征,以及保证油藏有效开发的注水工艺技术,分析了新型偏心分层注水工艺技术,并总结其工艺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定向井分层注水工艺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定向井分层注水的现状,对定向井分注工具和分注管柱进行了研制和合理配置。在分注管柱中使用JSY341-115斜井封隔器和液力扶正器,解决了常规封隔器在斜井和水平井段中封隔器坐封胶筒不居中的技术难题;配水器的水嘴投捞采用液力投捞原理,解决了配水器在定向井中应用水嘴投捞难的技术难题;分注管柱实施锚定或支撑到人工井底,克服了管柱因注水压力不平稳等原因造成的管柱蠕动现象;分层测试实现了实际工况各单层分测:即测分层注入量和分层压力。  相似文献   

10.
精细分层注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海部分油田油层埋藏深,开采层段长,小层多,低孔、低渗,随着油田含水上升,井网加密,注水压力提高,层间差异进一步加大,套管变形井日益增多,影响常规分层注水工艺的实施。细分层系、小直径、大压差分注技术可提高大压差分注管柱的可靠性,解决细分层系及薄层的分注问题,满足套变井和大压差分层注水的需求。在测试方面,引进并试验了偏心集成细分注水技术、小直径分注技术、高压、大压差分注管柱、桥式偏心配水技术和测调联作配水技术,形成了精细分层注水技术系列。并对今后如何深化精细分层注水工艺技术提出了要求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常规偏心注水管柱及配套的钢丝绳投捞工艺不满足大斜度、小卡距的斜井注水要求,为此研究了斜井分层注水工艺技术。该工艺的配套管柱主要由Y341液压注水封隔器、旋转滑块扶正器、桥式同心配水器及测调系统等组成。配水工作筒和可调水嘴一体化设计,不需要进行水嘴投捞工作,改善了测调过程中注入水的过流能力,提高了测调准确率。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工艺在大斜度情况下可实现正常注水,大大提高测调效率与成功率,满足薄夹层注水时的调配要求。  相似文献   

12.
常规偏心注水管柱及配套的钢丝绳投捞工艺不满足大斜度、小卡距的斜井注水要求,为此研究了斜井分层注水工艺技术。该工艺的配套管柱主要由Y341液压注水封隔器、旋转滑块扶正器、桥式同心配水器及测调系统等组成。配水工作筒和可调水嘴一体化设计,不需要进行水嘴投捞工作,改善了测调过程中注入水的过流能力,提高了测调准确率。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工艺在大斜度情况下可实现正常注水,大大提高测调效率与成功率,满足薄夹层注水时的调配要求。  相似文献   

13.
塔河油田的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属于微裂缝发育,油藏埋深5 400~6 900 m,地层压力61.8MPa(5 600 m),地层温度120~140℃(5 600 m).随着油藏注水替油失效井的增多,需要通过分段注水来提高驱油效果与采收率.由于采用先期裸眼完井,在裸眼井段实施分段注水,普通裸眼封隔器等井下工具不能满足需要.针对这些问题,从方案优化、裸眼封隔器等井下工具优选、超深井管柱受力分析及优化设计、验封及投捞测配工艺技术研究和防腐防垢措施等方面开展研究,提出超深碳酸盐岩油藏裸眼分层注水技术.2口井的现场试验均取得了成功,全井配注误差<10%,配注合格率>90%.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非均质油藏注水井分层配注水嘴与各小层分注量、分注压力及各小层物性的关系,对各小层调配前、后注水量变化规律与调配水嘴选配问题进行分析,建立了适合非均质油藏分层配注水嘴优选的方法。将配水嘴优选软件在39口井上推广使用,测试层段配注符合率91.3%,比原来提高了10.5%,平均测调周期81.1 d,比原来延长了23.8 d。对胡状油田分注水井的32个层段配水嘴进行优化计算,并与实际测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实际注水量是稳定后的平均日注水量,最大误差10%,最小误差2%,平均误差3.31%。  相似文献   

15.
针对油田低渗透油藏注水井筒水质变化及存在腐蚀结垢问题,在分析现场垢样成分和筛选评价现有缓蚀阻垢剂的基础上,研制了具有良好高温缓蚀性能的含氮杂环类缓蚀剂和喹啉季胺盐类化合物,并与有机磷酸类阻垢剂复配,形成高温高压缓蚀阻垢剂,在室内150℃、4MPa条件下缓蚀率和阻垢率均达到90%以上。该药剂在纯梁樊家站注水系统应用后,现场缓蚀率达91.1%,阻垢率达95.6%。  相似文献   

16.
针对深层低渗透率油藏注水难度大,压力层级多样,注水工艺技术复杂的特点,创新研究了压力分级配套、注水压力节能匹配等四项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油田超高压注水系统中水井欠注、阀组截流、设施匹配困难等技术难题,提升了注水系统能效水平,实现了深层低渗透率油藏的高效、平稳注水,在各油田均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双管分层注水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在一个注水系统下对层间差异较大的2层实现有效分注,并减少流量波动对井口闸门及仪表的损害,开展了双管分层注水工艺技术研究。该工艺技术基本解决了胜利油田注水井广泛存在的分层调配难度大、分注率及层段合格率较低问题。井口安装电磁流量计和恒流调节器,既可减少测调工作量、保持流量恒定、实现稳定注水,又使测试工作直观、可视。该工艺施工成功率100%,层段合格率100%,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新型分层注水分层测试管柱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用于大斜度定向井的一级两段分层注水分层测试工艺技术,介绍了其工艺管柱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所研制的主要工具测试工作岗、空心配水器、水嘴芯子、Y241可洗井封隔器的结构组成。该技术注水调配、测试工艺简单,并可使封隔器有效期延长。该管柱解决了封隔器不居中问题、管柱锚定问题,水嘴调配方便,测试工艺简单,性能可靠。  相似文献   

19.
常规注水井组调控多数采用一井组一对策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到其它井组影响,很难从本质上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本文针对M区块注水开发中存在问题,提出关联注水综合调控技术,即在落实地质体基础上,根据油水井生产数据、动态监测资料等,对注水效果相互影响的井组组合在一起,多角度全方位制定综合注水调整对策,取得较好效果,区块日产油量、...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东濮凹陷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零散,认识和挖潜难度大,稳定注水很难满足油田开发实际需要的矛盾,开展了不稳定注水技术研究和应用.通过调研、室内物理模拟实验以及油藏数值模拟等技术,发现不稳定注水技术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既投入少又能明显实现油藏降低无效注水量与无效产液量的油藏综合开发调整技术.本着边研究边应用的原则,在"十三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