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文川  纪锐 《硅酸盐学报》1995,23(3):336-341
采用碳布层叠然后用化学气相渗方法制备了C/SiC复合材料,这种材料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是决策材料力学行为的重要因素,带有热解碳作为界面层的C/SiC材料,在断裂进表现出大范围的脱粘,纤维与周围的基体不同发生断裂,有大量的纤维拨出,断口类似毛刷,无界央层材料表现为脆性平面断口,裂纹直接通过纤维和基体向前扩展,没有发生脱粘。  相似文献   

2.
化学气相渗(CVI)C/SiC复合材料性能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永良  刘文川 《炭素》1996,(3):12-17
本研究用化学气相渗技术制备了四种C/SiC复合材料:在CH3SiCl3+H2(普通)+Ar(高纯)系统中制各了两种材料:材料A为1K炭布层叠无热解炭界面层,材料B为1K炭布层叠有热解炭界面层;在CH3SiCl3+H2(高纯)+Ar(高纯)系统中制备了另两种材料:材料C和材料D分别为1K、T300炭布层叠有热解炭界面层.分别对其中每两种材料进行了相互比较,研究了骨架纤维、界面层及基体对整个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控制上述三方面因素可以对C/SiC复合材料的总体结构进行设计从而控制其材料最终性能。  相似文献   

3.
化学气相沉积碳化硅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治祥 《硅酸盐学报》1995,23(5):550-554
在较低温度(1360℃)下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分别在单晶硅和单晶碳化硅基体上成功地生成多晶和单晶碳化硅膜。用氢气作为载体,反应气相为硅烷为甲烷。当温度低于1300℃时,生成膜的质量明显降低,易于脱离基体。1360℃温度下沉积生成的碳化硅膜与基体附着力强,不易被磨擦掉。XRD和IR分析表明生成的SiC膜为六方结构型的a-SiC。运用同位素12C和13C进行了在Si12C单晶基体上外延生长Si13C膜层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泳沉积法结合化学气相渗透技术制备碳纳米管二次增韧的连续碳纤维增韧碳化硅(CNTs-C/SiC)复合材料。通过改变热解碳(PyC)界面上电泳沉积CNTs的时间,控制C/SiC复合材料中CNTs的含量,通过测试拉伸强度和断裂功,研究了CNTs含量及热处理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SiC复合材料PyC界面层上电沉积CNTs,能够大幅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和韧性。电沉积CNTs时间为5、8和10min时,CNTs-C/SiC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功分别提高了10.7%、39.3%、45.2%和31.1%、35.9%、46.5%。对未电沉积、电沉积8和10min的CNTs-C/SiC复合材料进行1 800℃热处理,发现材料的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64.4%、39.4%和49.5%。  相似文献   

5.
在大气中采用火焰法在单晶硅(Si)基底上沉积金刚石薄膜,研究了在沉积过程中C与Si基底的反应。结果表明:气相小的碳原子首光大基底表面被吸附,然后扩散进入基底并与基底反应,在较高的温度(>1150℃)下,碳与基底反应形成碳化硅(SiC);在较低温度(<950℃)下,没有发现形成SiC。当碳原子在基底表面过饱和以后金刚石开始成核。  相似文献   

6.
CVI法制备三维碳纤维增韧碳化硅复合材料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利用三维编织的碳纤维预制体,采用等温CVI的方法制备出了碳纤维增韧碳化硅复合材料。对于无碳界面层的复合材料(C/SiC),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随密度的提高而提高,最大值分别为520MPa和16.5MPa·m^1/2。密度高的复合材料呈明显的脆性断裂,而密度较低的材料在断裂过程中存在纤维束的拔出而表现出韧性断裂行为。密度较高和无碳界面的复合材料,经1550℃高温处理后,弯曲强度明显降低(350MPa)  相似文献   

7.
郭志猛  殷声 《硅酸盐学报》1995,23(6):708-711
在大气中采用火焰法在单晶硅基底上沉积金刚石薄膜,研究了沉积过程中C与Si基底的反应。结果表明:气相中的碳原子首先在基底表面被吸附,然后扩散进入基底并与基底反应,在较高的温度下,碳与基底反应形成碳化硅;在较低温下,没有发现形成SiC.当碳原子在基底表面过饱和以后金刚石开始成核。  相似文献   

8.
在TiB2/SiCw基体中加入适量的SiCw可以明显地提高其断裂韧 性KIC,其它机械性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SEM、TEM微观分析表明:在具有较高KIC值的TiB2/BiCw陶瓷复合材料中,SiCw与TiB2晶粒之间有较适宜的界面结合,两相之间未发现有明显的界面化学反应用,当该复合材料发生断裂时,其内部出现晶须拔出,裂纹桥连,裂纹偏转三种增韧机制。  相似文献   

9.
据报道 ,在常压和不超过 10 0 0℃的温度下可将SiC加工成纳米结晶和微结晶性有金刚石结构的碳。在一高温炉中 ,SiC试样与含 1%~ 3.5 %Cl2 和 2 %以下的H2 的氩气流接触 ,SiC与Cl2 反应生成挥发性SiCl4,留下纳米孔、有类似金刚石结构的碳素镀层。这种材料比所谓的类金刚石碳硬 ,更耐弹性变形 ,虽然它不能完全与结晶性金刚石一模一样 ,但这种有金刚石结构的材料可能应用于多种用途 ,如刹车垫用超硬衬层在常压下制成有类似金刚石结构的碳  相似文献   

10.
涂层工艺对C/C复合材料结构和弯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处理和包埋工艺制备了C/C复合材料的MoSi2/SiC抗氧化涂层,对组织结构、界面、弯曲断口进行了显微观察,分析了氧化保护涂层及其工艺对其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工艺在C/C复合材料表面生成涂层的同时,使基材内部的界面也被硅化;并且发现,热解炭基体比炭纤维更易与Si反应生成SiC。C/C复合材料经涂层工艺处理后,弯曲强度降低;热处理过程中发生的材料氧化是弯曲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常压烧结莫来石/氧化锆/碳化硅复相陶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莫来石/氧化锆/碳化硅复相陶瓷进行了N2气氛中常压烧结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SiC粒子添加量≤20vol%,材料均可致密烧结并可获得均匀的微观结构。SiC粒子的加入使材料人力学性能较莫来石/氧化锆陶瓷有明显的提高,并在SiC含量为10vol%时达到峰值,室温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601MPa和5.8MPa^C2,接近热压材料。  相似文献   

12.
含炭耐火材料中Si与SiC抑制碳氧化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导了含炭耐火材料氧化过程中Si、SiC所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脱碳层中Si和SiC所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对含炭耐火材料的抗氧化性起着重要作用。文中解释了在反应SiC+2CO→SiO2十3C不能进行热力学温度内,SiC仍能对含炭耐火材料中碳的氧化有抑制作用的原因.从而进一步阐明了Si和SiC通过SiC气相扩散到脱碳层,再氧化生成SiO2,沉积在气孔壁上,堵塞气孔的抗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13.
超声波处理对SICp/聚碳硅烷填充体系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SiCp/聚碳硅烷填充体系的形态结构。为了改善填充体系中SiCp在基体中的分散及两相的界面结合,作者在制备该填充体系的过程中运用超声波对该体系进行了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致密热解碳层是高温气冷堆包覆燃料颗粒必要的组份,本文介绍了致密热解碳层的功能和要求,研究了热解沉积温度对热解碳密度,沉积效率和沉积速率的影响。制备密度为1.90±0.10g/cm3.致密热解碳层的温度范围是1360~1420℃,根据试验研究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工艺设计,实验结果与预期值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5.
赵晓旭  刘艳秋 《炭素》1995,(4):35-39
本文对六十年代以来生产碳化硅材料(SiC)及炭/碳化硅(C/SiC)复合材料的生产方法作一综合评述,并从材料的内部结构、组成、最终产品性能,原材料及设备方面将这些生产方法大致做一比较。有兴趣及需要研制或生产这类材料者可以此作为参考。根据自己现有的条件和用途选择适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高温气冷堆包覆燃料颗粒SiC层强度和弹性模量的测定方法及热解沉积温度对SiC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邓建新  艾兴 《陶瓷学报》1996,17(2):8-13
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分析了Al2O3/SiCw陶瓷材料晶须拔出时中的应力状态及应力分布,研究了晶须拔出时材料界面的断裂模式。结果表明:当裂纹扩展到晶须时,在裂纹尖端附近晶须与基体界面处存在较大的剪应力,从而使界面首先发生剪切破坏,当晶须在裂纹面之间桥联时,由于晶须与基体界面存在较大的径向拉应力而使界面首先发生径向拉伸破坏。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求经济的连接方法,从而使工程人员将简单的部件组成大型的组件,而不必用风险大的操作烧结复杂部件。NASALewis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此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开发出快速、经济的碳化硅连接法。在1350℃下的4点弯曲试验中,SiC-SiC连接处的强度高于260MPa,在应用金刚砂反主尖连接碳化硅的试验中,断裂通常在单块中发生,而不是连接处。研究人员对SiC单块和由碳和SiC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进行试验,一般情况下,连接时间约为30min,而且不需高温夹具或热压,任何轻便的加热器件在此领域都可以…  相似文献   

19.
C/C-SiC梯度基复合材料氧化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比较了C/C-SiC梯度基复合材料和C/C复合材料的氧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SiC通过占据表面活性点提高了共沉积基体的氧化起始温度;由于减少了碳与氧的接触面积,阻挡氧化凹坑的扩展,降低了材料的氧化质量损失速率.利用SEM观察了梯度基复合材料微观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聚碳硅烷和沥青分别是转化SiC纤维和碳纤维的先驱体。两者共混和共聚就可以得到一种新功能纤维——SiC-C纤维的先驱体,该先驱体的可纺丝性直接与聚碳硅烷和沥青的性质相关。本文从流变性能与可纺丝性的相关性研究了聚碳硅烷——沥青共混体熔体纺丝条件,对于制备SiC—C纤维时,选择组分材料和共混工艺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