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白腐菌对染料废水脱色及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自然界中采集,经分离、纯化,获得在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对染料有脱色作用的13株白腐菌,最终筛选出对各种染料具有较强脱色、降解能力的白腐菌3株。研究了3株白腐菌对各种染料的脱色、降解情况及培养液最大吸收波长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实验研究了白腐真菌B在不同振荡条件下、不同染料浓度、不同碳源浓度等环境因素对孔雀石绿脱色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菌株B在染料浓度为100mg·L-1,振荡速度为150r·min-1,碳源浓度为20g·L-1时,其脱色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印染废水的脱色效果,提出一种用于染料脱色菌固定化的载体海泡石,并对酸性红B染料进行脱色研究。研究海泡石活化温度、脱色pH值、温度和菌浓度对脱色率的影响。优化最佳的固定化和脱色条件:活化温度400℃,脱色时间72 h、33℃、pH值为7.0、菌量为2%,对酸性红B脱色率达到91.5%。结果表明:当染料质量浓度低于100 mg/L时,固定于海泡石的脱色菌比游离悬浮菌对印染废水的脱色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从印染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到一株染料脱色优势菌X3,探讨了该菌在不同温度、pH值、培养时间、接种量、染料浓度等条件下对兰纳素藏青B01染料脱色的影响;优化了该菌降解废水中染料的最适条件,即采用好氧型菌株X3在33℃,pH=7的条件下进行脱色。试验表明,接种量在较宽的范围内对脱色效果影响不明显;染料浓度对脱色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姜炜  吕彤  吴赞敏  翁亮 《染整技术》2006,28(12):26-29
对微生物在染料废水脱色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从印染厂排污口的沉积物及处理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多株菌种,通过驯化筛选出三株对染料有脱色作用的菌株,并探讨了各种因素对染料化合物脱色行为的影响,以及优势菌混合培养体系的脱色效果。研究表明外加碳源浓度、染料初始浓度、染料结构、接种量以及温度、pH值,对菌种的生长繁殖和对染料的脱色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东北林区的4个自然保护区中采集、纯化得到34种野生大型真菌,对其氧化酶系进行了定性检测,从中选出6个白腐菌菌种进行染料脱色研究,发现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对4大类染料有高效广谱脱色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限氮条件下培养5天,其对刚果红脱色率最高可达89.04%;添加微量元素改良培养基的实验表明,培养5天最高脱色率可达98.01%;在此基础上添加诱导剂,则对刚果红的脱色率显著降低,实验发现添加诱导剂愈创木酚是导致脱色率降低的根本原因.用海藻酸钠固定血红密孔菌并对染料刚果红脱色5天,其脱色率达90.34%  相似文献   

7.
对镇江印染厂泥土中的微生物进行筛选,得到一株对孔雀绿染料具有较强脱色能力的细菌,经初步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属(Paeudomonas aeruginosa).并研究了染料浓度、培养时间、培养温度、起始pH值等因素对脱色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菌种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染料质量浓度50 mg/L,培养时间72 h,培养温度28℃,发酵液起始pH值7.0.  相似文献   

8.
使用自制的微球型非均相光催化剂和过氧化氢溶液对几种不同结构的染料进行非均相光催化氧化脱色反应,重点研究了催化剂数量、过氧化氢浓度、染料浓度和无机盐对其脱色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数量和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加能够明显提高染料的脱色率,染料浓度的增加使染料的最终脱色率降低,无机盐对染料的脱色降解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使用自制的微球型非均相光催化剂和过氧化氢对几种不同结构的染料进行非均相光催化氧化脱色反应,重点研究了催化剂数量、过氧化氢浓度、染料浓度和无机盐对其脱色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数量和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加能够明显提高染料的脱色率,染料浓度的增加使染料的最终脱色率降低,无机盐对染料的脱色降解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用PVA复合包埋体系制备的贝壳状革耳菌固定化生物球,处理国产毛皮染料模拟废水,考察生物球投加量、染料浓度、转速、pH等对该生物球处理毛皮染料废水的影响,以及生物球的反复脱色能力。结果表明:PVA复合生物球对毛皮染料的脱色效果很好,酸性染料希力毛皮红、希力毛皮蓝和分散染料捷力毛皮蓝的脱色率分别高达97·80%、98·60%、92·33%。生物球的脱色能力受染料浓度、转速、pH的影响较大,生物球投加量影响较小。生物球的高脱色率处理条件为:生物球投加量1g/100mL,转速150r/min,酸性染料浓度低于200mg/L,分散染料浓度低于150mg/L,pH值范围为3~5;反复脱色能力强,3次之后脱色率仍在89%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以蔗渣纤维素-TiO2复合材料为载体,活性污泥混合白腐菌为生物种源,单独白腐菌和单独活性污泥为对照,在可见光下构建不同的光催化-生物膜耦合(ICPB)体系;探究不同ICPB体系在驯化过程中的理化特性和处理ECF漂白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活性污泥混合白腐菌构建的ICPB体系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驯化完成后,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污泥体积指数(SVI)和蛋白质/多糖(PN/PS)的值分别为6~8 g/L、60~85 mL/g和1.61,其对可吸附有机卤化物(AOX)、化学需氧量(CODCr)和溶解有机碳(DOC)的去除率分别为92%、77%和75%,优于单独白腐菌和单独活性污泥组。优势菌种的加入,有利于强化ICPB体系的降解效果,该研究为高效处理ECF漂白废水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于白腐菌产漆酶的研究进展,对液体和固体发酵提高漆酶产量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讨论和评述,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抑制条件下白腐菌降解氯代酚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生物吸附作用对白腐菌降解氯代酚反应历程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证实了白腐菌对氯代酚的吸附作用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利用Volterra修正模型定量描述了生物毒性抑制条件下白腐菌的生长与底物代谢的关系,建立了包括吸附-解吸和菌体死亡影响因素的白腐菌降解氯代酚动力学方程,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方程具有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白腐菌预处理对杨木化学制浆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研究了杨木经白腐菌Phellinus Pini预处理前后化学组成的变化;木片腐朽前后扫描电镜分析;预处理对后续KP蒸煮及浆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该白腐菌预处理半个月的结果优于1个月的.前者蒸煮浆料在与对照浆相近的卡伯值情况下能节省1个百分点的用碱量或缩短30min保温时间,而得率分别提高3.19和4.13个百分点,撕裂指数分别提高17.9%和27.1%;裂断长分别提高19.6%和24.6%;耐破指数分别提高23.5%和32.2%.  相似文献   

15.
以酒糟和秸秆为原料,分别接入白腐真菌和假丝酵母进行混茵蛋白饲料发酵研究。实验考察了混菌发酵时酵母接种时间和培养时间对发酵产物中蛋白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假丝酵母在白腐真菌生长发酵20d时接种,并培养50h,其蛋白含量最高,达到15.49%,比发酵前提高了1.55倍。另外,实验也对添加硫酸铵对发酵产物中蛋白含量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进行了白腐菌处理化学机械法制浆废液的工艺实验研究 ,包括利用白腐菌降解酶的作用去除污染物质与脱色的可行性、生化处理过程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白腐菌具有降解废液中污染物质的能力。在无外加营养盐的条件下 ,白腐菌可以直接利用废液中存在的碳水化合物降解产物作为碳源生长 ,进而开始降解其它污染物质的生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培养条件对白腐真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为研究对象,比较了该菌种在人工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中的生长差异,考察了木材、土豆、花生、甘蔗等天然浸出液,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H2O2等对白腐真菌在合成培养基中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液体培养基中添加天然浸出液能极大提高白腐真菌的产量,其中甘蔗浸出液的小球产量最高,是基础培养基的3.78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较低浓度条件下(<1CMC)对白腐真菌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H2O2的加入对白腐真菌的生长有较大的影响,当环境中的H2O2浓度超过350mg/L时,将会对白腐真菌产生毒害作用,最有利于菌体生长的浓度是200mg/L。  相似文献   

18.
白腐菌处理草浆造纸废水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8株不同的白腐菌处理造纸废水,通过考察其对废水CODCr值、色度、pH值等指标的影响,优选出一株处理效果最好的白腐菌LO2.进一步对菌株LO2处理造纸废水时较适宜的工艺条件(处理时间、反应温度、废水初始浓度和pH值、通氧量等)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白腐菌LO2可以直接应用于造纸废水的处理,可大幅度降低废水CODCr含量(降低84%以上)和废水的色度(降低93%以上),并可以降低废水的pH值,显示出了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Dye decolourizing potential of laccase obtained from the white rot fungus Trametes trogii was studied for two reactive dyes; namely Reactive Black 5 (diazoic) and Reactive Violet 5 (monoazoic). The presence of a redox mediator as 1-hydroxybenzotriazole (HBT) was found to be essential for the decolourization of the said two dyes.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decolourization process using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studied with three variables: dye (25, 50, 100 mg/L), enzyme (0.1; 0.5; 1 U/mL) and redox mediator (0.1; 0.5; 1 mM) concentrations. Results of this 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at the optimum concentrations of dye, enzyme and HBT for the degradation of the Reactive Black 5 (RB5) were 25 mg/L, 1U/mL and 1 mM, respectively, for a maximum decolourization about 93%. However, the optimum concentrations for Reactive Violet 5 (RV5) were found to be 25 mg/L, 0.5 U/mL and 0.5 mM, for a total removal of the dye. The apparent capacity of this laccase to decolourize azo dyes make it a suitable candidate for further applications in biobleaching and the treatment of textile effluents.  相似文献   

20.
针对分散染料酸性废水难处理、易再次污染等问题,以分散蓝291∶3滤饼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酸性母液废水为例,研究了酸性分散染料废水综合循环利用及资源化技术,并探索染料废水节能减排技术的工艺过程。分散蓝291∶3酸性母液废水经中和、脱色和分离、精滤、机械蒸汽再压缩(MVR)浓缩结晶、离心分离等工艺处理后,残余染料等有机物基本脱除,得到了氮含量在20.92%以上,游离酸(硫酸)含量低于0.1%的硫酸铵产品,从而实现了染料废水的循环利用和资源化。整个处理工艺实现了硫酸铵的自动连续化和清洁高效生产,同时MVR蒸发浓缩技术循环利用了它自身产生的二次蒸汽能量,提升了制备硫酸铵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