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曹景源 《江西建材》2024,(1):214-216
沥青路面基层多采用半刚性路面结构,随着路面使用年限的增加,在半刚性路面结构的材料特性、路面基层排水不畅以及道路重载交通量大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唧浆病害在现有沥青路面上分布广泛,严重影响了道路行驶安全并加快了沥青路面损坏。为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减少养护成本,文中依托厦门市翔安大道病害修复工程,通过表观调查、唧浆病害成因分析等方法对唧浆病害发展程度进行研判;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针对性地提出路面基层病害处理、路基排水方案;工程完成后对试验结果进行观测,并对现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尚处于病害发展期的唧浆病害,采用挖除路面结构后对路面基层病害进行处理并设置盲沟排水,可有效解决路面唧浆病害问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叶章华 《山西建筑》2008,34(9):293-294
通过对广东省某国道粤北段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调查,结合该路面病害成因的分析,提出可行的路面修复方案,从而提高路面的质量和道路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道路掘路修复工程中常见的不均匀沉降、平行开裂、网裂及路面坑洞或突起病害。从回填土不均匀变形、路面应力和整体强度等方面探讨了病害的主要成因机理。最后,从避免回填空隙、提高沟槽路基强度、两侧开挖成台阶式修复结构、路面结构加筋和加强开挖与非开挖区域接触面处治等方面提出了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高架道路中大量采用了小铰缝的空心板梁结构,但运营使用中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空心板梁结构的铰缝容易发生损坏。铰缝作为空心板梁结构主要的受力部位,承担着梁板间传递内力并约束位移的关键作用,铰缝的损坏将给桥梁结构安全留下隐患。本文首先通过有限元对铰缝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另外对其构造以及病害进行阐述,接着根据铰缝的病害提出快速修复方法,最后介绍了修复方法的工程应用情况,以期为空心板梁铰缝的快速修复问题提供一定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基不均匀沉降、路桥裂缝、桥梁端头破损、自然病害等都属于道路桥梁工程中常见的结构性病害类型,施工人员可以结合具体的病害对道路桥梁工程结构进行加固,常见的加固技术有路面沉降处理技术、地基不均匀沉降加固技术、路桥裂缝加固技术、桥梁端头破损修复加固技术以及钢筋保护加固技术等,通过对道路桥梁工程结构进行加固,进一步提高道路桥梁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为居民的出行安全做好保障.  相似文献   

6.
在对厦门老城区路段的改造中,针对道路局部病害及路面损坏等问题,采用病害路面组合改造施工技术进行路面修复,可以提高路面使用性,使新铺设的路面处于良好稳定的工作状态,并且其经济效益也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周勇  陈拴发 《山西建筑》2005,31(9):196-197
阐述了在多年冻土地区,严酷的自然环境,频繁的冻融循环给道路路面造成了各种病害。通过对路面病害的调查以及病害成因分析,提出了冻土地区路面病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现场检测方法调查了原路面技术状况,结合调查结果对路面病害原因进行了分析,制定了现状道路的路面养护对策,并提出了采用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组合结构处治路面车辙病害及采用薄层铺装改善道路路面的使用性能的方法,处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刘永金 《河南建材》2015,(2):120-122
近些年来我国道路交通量日益增大,道路病害的问题是交通安全运输的关键。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对沥青混凝土道路路面病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修复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以期能给同类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城镇道路是关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因素。本文结合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产生原因、旧路病害处置方法及路面结构修缮等几个方面对道路修缮设计作了简要的分析阐述,以便对后续城镇道路改造设计提供启发或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国英  尚书侠 《山西建筑》2007,33(22):283-284
就太原市机场大道工程马练营路下穿立交地道工程设计,对其总体设计进行了阐述,介绍了主要结构的设计,从计算模型、结构计算及纵向受力分析三方面对地道结构进行了分析,城市下穿地道工程解决了干路交叉问题,拓宽了城市道路立交思路。  相似文献   

12.
薛飞  吴赛钢  葛鹏飞 《山西建筑》2011,37(14):168-169
结合工程实例,采用现场监测和数值计算的方法对九沙大道5号箱涵基坑开挖施工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值计算和现场监测两者比较吻合,同时隧道结构现场监测竖向位移最大1.49 mm,收敛变形最大1.80 mm,研究结果对类似工程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合适的计算方法确定有效的围护方案是基坑设计中的难点。以南京纬三路过江隧道江北盾构工作始发井为依托,采用空间地基板法反演分析得到各地层m值,通过编制DLOAD子程序实现主动区与被动区的判别和相应荷载的施加,得到坑外降水条件下软土地层深大盾构工作井围护体系的受力与变形特征。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值较为吻合,从而证明采用空间地基板法配合反演得到的地层m值可有效预测工作井围护体系的变形与受力特征。为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选定连续墙厚度、支撑截面尺寸及底板以下5 m范围内土体m值3个参数,通过正交试验进行参数分析,得到影响连续墙水平位移及支撑轴力的主要因素。计算方法及相关计算结果可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取自新疆某隧道的砂岩岩样开展冻融循环试验,并进一步进行三轴卸围压试验,得到经历不同次数冻融循环后的砂岩的变形模量随变形的变化关系,然后,利用FISH语言编写变形模量随变形动态调整参数程序,为隧道计算模型提供参数值,对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砂岩岩样随着围压的逐渐卸除,变形模量随着侧向变形的增大呈非线性下降趋势。经历80冻融循环后隧道围岩应力发生重分布,变形和塑性区逐渐增大,影响了围岩稳定性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在开挖工程设计和选用支护结构时应给予考虑。  相似文献   

15.
沿空巷层状顶板变形特征及对锚固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理论上分析了沿空巷道顶板的变形机理;运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沿空巷道层状顶板的变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沿空巷道顶板变形对锚固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1)沿空巷道顶板的变形主要是由于老顶回转引起的;(2)沿空巷道层状顶板的横向变形较为显著;(3)层状顶板的横向错动变形增大了对锚固结构的剪切应力,对锚杆及锚固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杜单戈 《山西建筑》2010,36(22):292-293
针对镇宁—胜境关公路第十六合同段大型岩溶路基的地质工程特性,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治理结构形式,并通过分析计算得出变形、应力分布,经过实践证明治理措施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7.
双排围护桩支护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深基坑支护形式,在理论研究上尚不成熟,目前尚无统一的设计计算方法。在排距、桩体刚度、桩间土性质、被动区土性质改变的情况下,结构的变形和受力相应的变化目前研究很少,且大多局限在二维分析计算中,对于空间门架式结构的双排围护桩结构存在较大的缺陷。本文应用大型有限元程序ADINA,模拟上述不同工况,得出结构的三维位移场和应力场的变化规律,为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可量化的依据。最后结合工程实际,对比分析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得出ADINA计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工程实际,计算结果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18.
软土地基深基坑围护结构的空间子结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总结了上海地区基坑围护设计中几个计算模型,在指出其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提出了协调的空间计算模型以及有限元子结构数值解法,并编制了相应程序.通过上海某工程基坑围护实例的分析,表明了本文所述的方法简便可行,可以反映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情况.  相似文献   

19.
软土蠕变-固结特性及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根据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实际工程的迫切需求,对软土蠕变—固结特性、计算模型、模型的数值求解方法和工程应用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讨了土工应力—应变模型、流变模型和固结模型的耦合机理,建立了实用的非线性弹粘性固结模型。研究表明,软土在任一时刻的变形都可以分解为瞬时变形和蠕变变形,其中,瞬时变形也呈现比较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土体变形的时效性由固结特性和粘滞特性共同决定,应力水平低时以固结变形为主,反之,土体的变形主要来源于剪切蠕变;土体的蠕变变形与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有关,在同样的条件下,土体渗透性越差,蠕变变形越大;对于有厚度的土层,土体的次固结是在主固结过程中同时发生:土的蠕变对应力和应变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土体的排水条件,当地基排水不良时,应力水平将随时间增高,变形计算中若不考虑蠕变特性将可能忽略地基潜在的失稳趋势。所以,考虑蠕变特性不仅是对计算结果的修正,而且是对工程安全性的重新评价。通过对有代表性的实例的计算和分析,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和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基坑向场地复杂和变形控制严格的趋势发展,因各种应用较少的基坑双排桩支护又重新受到了重视,工程应用逐渐增多,但现有基坑双排桩计算模型中桩间土等效问题仍有待完善。在现行的行业规程计算模型的基础上,从3个不同的角度对桩间土等效模型做出尝试与探讨,提出了3个基坑双排桩改进计算模型。而在对3个改进计算模型进行总结后,通过引入了等效桁架模型,进一步对桩间土等效模型进行改进,并提出基于等效桁架模型的基坑双排桩结构计算模型。结合具体的算例,对4个改进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加以验证,通过4个计算模型之间的对比分析,得出基于等效桁架模型的基坑双排桩结构计算模型更加合理。最后,将基于等效桁架模型的改进计算模型应用到昆明地区一个实际工程案例中,通过工况和桩间土压缩特性的分析,对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性进行了探讨,旨在能为基坑双排桩支护的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