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弱凝胶驱油体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弱凝胶驱油体系的研究进展。简述了弱凝胶体系类型、驱油机理、成胶条件、评价方法等,并讨论了其相应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弱凝胶的驱油理论和实验研究为基础,应用弱凝胶驱油油藏数值模拟器,成功地对大庆某弱凝胶试验区进行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优选出该试验区块弱凝胶驱油的现场最佳实施方案,并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弱凝胶驱油效果的影响,从而完善了弱凝胶驱油的理论和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濮城油田文51块高温,高盐的特点,确定了低度交联聚合物调驱体系的组成,在室内了凝胶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实验表明低度交联聚合物调驱体系可以满足区块调驱的要求,通过文51块的现场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满足了高温,高盐油藏调驱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低浓度微凝胶体系动态成胶及驱油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使用长岩心渗流试验装置,模拟油藏条件开展微凝胶体系动态成胶和驱油试验,研究了低浓度微凝胶体系在长岩心填砂模型中的动态成胶特征、流动特性和驱油效果。试验结果证明:低浓度微凝胶体系在通过长岩心的流动过程中能够形成一定强度的微凝胶,产生的流动阻力比相同浓度甚至高浓度聚合物溶液高;微凝胶体系在岩心内部成胶后,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传播性,在后续水驱过程中,仍然保持较高的剩余流动阻力。低浓度微凝胶溶液在动态成胶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驱油作用,可以较大幅度提高石油采收率,但微凝胶驱的增油效果主要出现在后续水驱阶段。  相似文献   

5.
交联聚合物防窜驱油组分模型模拟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提出适合阴、阳离子聚合物交联防窜驱油的三维二相六组分模型模拟器。该模拟器可以对交联聚合物防窜流动中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和静、动态渗流场的变化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模拟显示和预测。模拟器中考虑了聚合物防窜驱油中的许多物理特性,如阴、阳离子聚合物的非牛顿特性、盐敏效应、吸附、降解、毛管压力、渗透率下降、相粘度、不可及孔隙体积、阴离子聚合物和阳离子聚合物交联反应封堵油层等等。  相似文献   

6.
油田三次采油技术中,微凝胶驱油技术与聚合物驱相比,不仅克服了聚合物驱化学剂用量高、耐温耐盐性差的技术弱点,而且耐剪切,具有流度控制和调剖作用,是一项应用潜力很大的提高采收率新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在高温油藏(75~105℃)中,在少量交联剂存在的条件下,低浓度聚合物溶液通过分子间为主的交联反应,形成微凝胶团,可大幅度提高聚合物溶液的粘度,从而表现出优异的耐温耐盐性能。  相似文献   

7.
低度交联AMPS共聚物驱油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中原油田研制开发的耐温抗盐聚合物驱油剂和各种交联剂 ,进行了一系列低聚合物浓度、低交联度AMPS共聚物驱油体系研究。探讨了影响交联体系性能的各种因素 ,优化筛选出了交联体系配方 ,进行了交联体系性能评价。结果表明 ,AMPS共聚物驱油体系在温度 70℃、矿化度 8× 10 4mg/l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抗剪切性。  相似文献   

8.
微凝胶微观驱替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微凝胶微观驱替试验研究思路,建立了试验流程和系统,探讨了注入方式驱替方法。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微凝胶微观驱替试验,对微凝胶的驱油特征及定量分析取得了初步认识,微凝胶驱油主要方式是蠕动-拉长-携带-驱出,渗流通道是以油,水,凝胶共道流为主,喉道中流动特征以变形爬行通过为主,驱后残余油多呈串珠状分布,微观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水驱后用微凝胶驱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下二门油田有机铬/聚合物微凝胶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凝胶驱油技术是解决目前聚合物驱中聚合物用量高、耐温抗盐性差、污水配制困难的新技术。文中结合下二门油田地质特点,开发状况,开发了有机铬/聚合物微凝胶驱油体系对下二门油田的适应性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推荐了400mg/L聚合物+60mg/L交联剂的最佳配方。该配方成胶后粘度高于用下二门油田污水配制的1000mg/L聚合物溶液粘度。该技术驱油可降低成本,解决污水配制粘度低问题。最佳配方双管岩心驱油试验表明微凝胶驱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8%-21%,具有很好的矿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耐温抗盐交联聚合物驱油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胜利油田油藏温度高和地层水矿化度高的特点 ,研制了有机交联剂系列。交联剂由酚类和能产生醛的物质以及添加剂组成 ,聚合物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HPAM)。聚合物和交联剂浓度均在5 0 0~ 1 5 0 0mg/L范围内时 ,驱油体系可以形成流动性好的凝胶 ,成胶时间和凝胶强度的调节可以通过调整添加剂和聚合物及交联剂浓度实现 ,成胶时间可以控制在 1 0h到 8d。根据地层不同部位进行驱油体系配方调整 ,在地层中起到堵驱结合的作用。通过试验确定了最低成胶浓度为 3 0 0mg/L的聚合物和 3 0 0mg/L的交联剂 ;成胶时间随浓度的升高而缩短 ,凝胶强度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工业化推广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工业化推广应用的驱油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以后,认为聚合物的驱油效果除了与已经研究过的聚合物的分子量、溶液浓度、用量、注入速度和注入方式等工艺技术条件有关外,还与地质条件和含油饱和度等因素有关。目前,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已经取得采收率2.01%的明显效果,预测最终采收率可提高13.0%左右。  相似文献   

12.
锆交联黄胞胶驱油体系探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民  张代森 《油田化学》2003,20(2):157-159
根据27℃,7.34s-1下凝胶的粘度值,确定了调驱用锆交联黄胞胶流动凝胶的组成,选定了凝胶粘度在30~200mPa·s范围的凝胶体系基本配方(单位mg/L):黄胞胶300~700+锆离子浓度200g/L的锆交联剂200~600+36%甲醛液1000~1200+调节剂100~500。在室内评价了凝胶的应用性能:在70℃老化90d使黄胞胶浓度为500和700mg/L的凝胶粘度分别由137.0和286.9mPa·s降至102.0和182.5mPa·s;在NaCl浓度由0增至50~600g/L时,浓度为600mg/L的凝胶粘度由130mPa·s变为122~137mPa·s;此凝胶耐机械剪切能力很强;在渗透率6.37~43.0μm2的岩心上此凝胶的注入性良好;在渗透率2.37和3.12μm2的2支岩心上,在水驱至含水96%后注入0.33或0.35PV凝胶,采收率分别提高16.3%和17.0%。图3表5参4。  相似文献   

13.
弱凝胶是由低浓度的聚合物和交联剂形成的以分子间交联为主、分子内交联为辅的弱交联体系。通过室内实验,结合陆梁油田的地质条件,考察了聚合物浓度、交联剂性质等因素对弱凝胶的影响,选用部分水解的聚丙烯酰胺(代号1920),酚醛、Cr(Ⅲ)有机复合交联剂进行室内实验研究,优选出适合陆梁油田调驱用的弱凝胶体系。  相似文献   

14.
日本申川油田的化学驱油现场试验(胶束-聚合物驱的试验区试验),自1982年开始历时七年,是由石油公团和二、三次采油技术研究协会(EOR 研究协会)共同研究并实施的。图1示出了该项目的概要情况。在室内试验阶段,进行了所用化学药品的选定、注水设计。试验区试验是在申川 AB 区段的1层实施的,新钻了6口井作为试验井。注入模型是一边约为60m 的四边形,并在中心处设置化学药品注入井的模拟直线驱动形式。在注入7个月的胶束、注入6个月的聚合物之后,进行了8个月的续注水。为了完成油层评价、室内试验结果评价和试验区试验评价,使用黑油模型、胶束-聚合物驱油模型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15.
16.
弱凝胶调驱体系在岩心试验中的行为特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弱凝胶调驱技术指采用接近聚合物驱的溶液浓度,加入少量延缓交联型交联剂,使之在地层内产生缓慢、轻度交联,在某种程度上可看作是将聚合物驱和调剖有机结合的总体技术。研究了弱凝胶在常规岩心中的行为特性,包括已形成的弱凝胶在岩心中的运移行为、弱凝胶在岩心中形成后水驱的行为、弱凝胶选择性调驱作用及双管驱替的整体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弱凝胶在岩心中可发生运移;弱凝胶调驱剂具有较好的渗透率选择性,即优先进入高渗透的大孔道,进入低渗透部位则很少;弱凝胶调驱措施有较好的提高采收率效果。  相似文献   

17.
驱油用聚丙烯酰胺国产化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广彦 《试采技术》1998,19(3):63-69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三次采油用聚丙烯酰胺合成技术的研究和国内工业生产技术现状。  相似文献   

18.
用驱油效率实验优选矿场应用的聚合物分子量及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不同分子量,不同浓度的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在人造岩心上进行较系统的驱油实验。结果表明(1)分子量越高,或浓度越大,溶液的增粘性就越强,驱油效率也越高;(2)当分子量和溶液粘度相同时,驱油效率随残余阻力系数的增加而提高;(3)当注入溶液的孔隙体积一样时,每吨聚合物的增油量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以岩心做的驱油效率实验为基础,用简便方法优选出适合河南油田的聚合物分子量为1430万,用量主320  相似文献   

19.
以聚丙烯酰胺和自制的柠檬酸铝制备可动凝胶,在锦16块的地层条件下,确定了其最佳配方:聚丙烯酰胺浓度为1000mg/L,柠檬酸铝浓度为30mg/L,稳定剂浓度为40mg/L,利用室内驱替实验装置,研究了水驱和聚合物驱后可动凝胶的驱油效果。结果表明,水驱和聚合物驱后可动凝胶驱能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平均总采收率提高了23.57%。通过机理分析指出,可动凝胶优先进入低阻力的大孔道,改善了注入水的波及效率;可动凝胶的主要作用是驱替,而调剖只是前期或暂时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概要介绍了驱油物理模型装配装置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步骤,这一装置的使用,使制造人工模型的手段前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