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Planning》2013,(Z1):43-46
贵州省三都县高尧锑矿处于贵州省雷公山锑矿带,雷公山地区已发现锑矿床(点)多处。本文阐述了高尧锑矿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矿体围岩蚀变特征,对其成因及控矿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对其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李俊锋  胡伟 《矿产勘查》2021,12(9):1898-1906
南庄铅锌矿床的发现丰富了豫西南二郎坪群的矿产。为明确下一步找矿方向,也为在该区寻找类似矿床提供地质参考,本文在分析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及矿体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矿床成矿规律,发现该矿床的矿体多数呈隐伏状,主要产于火神庙组石英角斑凝灰岩中,层控特性明显,同时与古火山机构和褶皱构造关系密切,矿化富集和蚀变特征具一定的规律性。本文总结了综合找矿标志,初步建立了找矿模式,指出I_N含矿蚀变带深部、V_D含矿蚀变带及其东段和II_C含矿蚀变带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3.
尹艳广  张沛  郝玉军  卜鹏 《矿产勘查》2022,13(10):1437-1443
湘西两溪口金矿床位于雪峰弧形构造隆起带中段。该矿床目前研究仅限于成矿背景分析,未能深入剖析其矿床地质特征。本文通过两溪口金矿床地质勘查工作,对该矿床区域成矿构造背景、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矿床成因、研究其成矿规律、梳理总结找矿标志,为研究区进一步找矿提供参考。认为研究区金矿化主要产在青白口系冷家溪群小木坪组(Qbx)中厚层状粉砂质板岩及板溪群马底驿组(Qbm)中—上部钙质紫红色板岩或条带状紫色板岩中,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及构造蚀变岩型,矿(化)体受构造控制明显。本文建立了以地球化学特征、赋矿层位、控(容)矿构造、围岩蚀变特征为野外工作找矿标志,揭示研究区内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4.
近年在黑刚地区锑矿找矿获得新进展。作者总结了该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肯定锑矿属印支—燕山期地下热水渗滤富集低温热液辉锑矿脉型矿床,地层岩性及断裂构造的多级控制是锦矿成矿的主要控矿因素,最后提出找矿“标志及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5.
仲麒维 《矿产勘查》2012,3(1):23-28
泥盆系是我国锑矿最重要的含矿层位.文章以独山锑矿大量的勘查与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整理与综合分析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点)地质特征,阐述了“锑”初始成生(即矿源层)的岩相古地理环境及后期改造富集成矿的因素和赋矿场所.论述了独山半坡泥盆系碎屑岩型锑矿床的地质特征、赋矿条件、锑矿床(点)类型及其规律,探讨了半坡泥盆系碎屑岩型锑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阐述金龙山金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各矿段典型矿体矿化蚀变强度、矿石组构特征以及构造与矿化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着重就矿区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探讨,总结了金矿床的控矿规律.矿床属于中—低温微细浸染型矿床,成矿控制因素主要为构造,其空间分布、力学性质以及控矿规模等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李健 《矿产勘查》2014,5(1):26-31
豫西崤山地区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地质发展演化,从新太古代到中生代不断活动,奠定了该区的基本构造格架。以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为依据,根据控矿地质条件和矿石特征等要素,把区内金矿床(点)划分为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斑岩—夕卡岩型3种矿床类型。文章阐述了各类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归纳总结了该区成矿地质规律,构建了崤山矿集区金矿成矿模式,即矿源层、构造、岩浆热动力作用和有利的容矿空间"三位一体"的成矿模式,指出了不同类型矿床找矿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8.
北架山钼(金)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的豫西成矿带上。通过对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因素分析,认为该矿床属于构造蚀变岩型钼(金)矿,这是在该区新发现的又一钼金矿床。详述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物化探异常特征、找矿标志,进而提出了新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郭方方  王春永 《矿产勘查》2020,11(10):2134-2141
豫西宽坪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南缘熊耳山变质核杂岩中部,成矿条件优越。矿体赋存于太华群杨寺沟岩组,其形态、规模、产状严格受NNE、NEE向构造蚀变带控制。结合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分析了宽坪银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矿床成因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银多金属矿。对该地区银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和成因研究,有利于拓宽崤山地区银多金属矿找矿思路,为该区及周边实现找矿突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小公峪金矿区位于祁雨沟矿田内,目前已探明金储量数十t。从成矿构造的分布、含金破碎带的基本地质特征、矿床特征方面重点分析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提出了该区的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矿化富集规律,并指明了该区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
韦博  黄国成  姚道坤 《矿产勘查》2022,13(5):578-591
本文综合了所收集的浙江省银矿地勘资料及研究成果,对浙江省银矿成矿地质背景、基本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介绍,并经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发现本省银矿成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文以矿床类型为基点,对本省银矿时空分布、成矿物质来源及控矿构造等成矿规律进行总结分析,进一步提出“大岭口式”、“东坞山式”、“银山式”、“治岭头式”(金)银矿的找矿方向,这将对浙江省银矿的找矿勘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煎茶岭金矿床是与超基性岩有关的大型构造蚀变白云岩型金矿床。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和主要控矿条件的基础上,总结成矿规律,建立了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3.
管波  何财福  米晓明  孔维宾  余化峰 《矿产勘查》2019,10(12):2913-2918
抗得弄舍金多金属矿床位于东昆仑成矿带东端,赋矿地层为下三叠统洪水川组和上石炭统浩特洛哇组,矿体受北西—北西西断裂构造控制。本文在对矿床地质特征、物化探异常特征、矿床的成矿规律、蚀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矿床的关键控矿因素、找矿标志进行研究和总结,结合最新勘查成果及科研成果,构建了抗得弄舍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和综合找矿模型,为在东昆仑成矿带寻找该类型矿床及在该区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SABINGA铜钴矿区位于世界著名的加丹加铜弧带上,通过收集总结区域成矿背景,分析矿床的赋矿地层、构造、围岩蚀变等矿床地质特征,总结了该矿床的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经分析研究,认为矿区应属于"早期沉积富集""晚期热液改造富集""表生富集",受"区域性逆冲推覆构造"和"层间断裂"等控制的多成因控制的铜钴矿床,即属于热液改造沉积型砂页岩铜(钴)矿床。  相似文献   

15.
红牛—红山铜矿床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义敦岛弧南段格咱压性弧,目前已达大型规模。本文以“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及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成矿预测理论为指导,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近年来矿山地质工作,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理清矿区关键控矿因素、矿化蚀变规律、找矿标志,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即确定燕山期花岗岩为成矿地质体,岩性、褶皱和断裂构造组成了成矿结构面,在岩浆活动和交代作用后形成斑岩—矽卡岩—热液脉型铁铜多金属矿床,从岩体向外形成铜钼矿→铁铜矿→铜矿→铅锌矿→金银矿的矿化分布规律,依据找矿标志和该成矿模式,圈定了找矿预测靶区,为矿山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胡丰产 《中华民居》2012,(2):125+124
通过对矿区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及矿体特征的研究和矿床成因的探讨,总结矿区内成矿有利的地层、构造、矿化蚀变等特征,归纳矿区找矿标志,为同一区城内找矿提供找矿信息.  相似文献   

17.
伏雄  门道改  李娜 《矿产勘查》2012,3(5):624-631
大河沟—掌耳沟锑矿田位于我国重要锑成矿带之一的东秦岭北锑—汞矿带的东部。迄今为止,矿田内已发现中型锑矿床1个,小型锑矿床3个,锑矿点9个。作者在收集矿田以往勘查和科研资料成果的基础上,对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地层的含矿性、硫同位素特征、矿物包裹体特征以及成矿环境等进行了分析,发现成矿受地层和构造双重控制作用明显,矿床(点)均产于古元古界秦岭群雁岭沟组中,矿体的分布严格受朱阳关—夏馆深大断裂及次一级构造的控制。因此,矿床的成因可归纳为与低温热液有关的层控矿床,即多成因—多阶段复合成因的层控矿床,具有广阔和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许远平  甘雨  黄凤  杨钻云  张磊 《矿产勘查》2012,3(6):836-844
南坡金矿区地处印支陆块群墨江—黎府—罗文真火山弧带的北段,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火山活动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区域构造和派生裂隙是区内含金热液迁移的通道和容纳矿源成矿的场所.文章通过对区内矿床地质、控矿构造、矿石矿物蚀变组合特征等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将测区矿床成因类型暂定为地下热卤水参与的浅层低温热液黄铁矿脉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和二长花岗岩黄铁矿脉构造裂隙带蚀变岩型金矿床;从物源、成矿热动力、构造和围岩圈闭等4个成矿有利条件对南坡金矿床成因进行阐述,确立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6)
本文简要介绍湖北铜绿山矿夕卡岩型矿床的地质概况,并论述矿床成矿与地层、构造、岩浆岩、多次成矿作用、赋存标高及围岩蚀变的关系和成矿富集规律,揭示了本矿床矿石富集规律,并为今后矿山的找矿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金银山锂矿床是湖北省赤壁市发现的一处锂矿床,含矿岩性以碎裂岩、碎裂粉砂质板岩、碎裂泥质板岩及煌斑岩为主。本文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的前提下总结了成矿地质特征,认为南部幕阜山岩体为锂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物质来源,含矿热液在运移时萃取了部分冷家溪群地层中的Li元素,区域近东西向F9断裂为成矿的导矿和储矿构造。矿床中含锂矿物为锂绿泥石,主要为热液成因,指示区内锂矿床属构造蚀变岩型,为一新类型锂矿床。通过对区内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的确定,认为矿区两侧的万家岭矿区和黄地脑矿区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和较好的找矿线索,可成为今后找矿的理想地段,有发现大型锂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