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新港火山岩屏蔽区位于极为有利的区域构造位置.经三年地震勘探系列技术实验研究,取得了火山岩屏蔽,多次波干涉和复杂海况施工系列技术经验;得到了地震剖面中深层反射.基本上查明了中深层地层分布、断层展布和构造形态,为油气资源评价和预探井设计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下扬子区地震勘探方法攻关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2001年非地震试验工区在盆地西缘和中南部地区,根据所提交的初步成果,结合盆地实际地质情况,对试验效果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下步非地震方法勘探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米雪  柳世光 《特种油气藏》1999,6(4):11-13,24
方法 针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黄金带、于楼、热河台岩发育区地震资料处理的问题及难点,采取全区振幅能量的调整;叠前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速度分析;去多次波;谱台北;消除偏移画弧,完成复杂构造的一步法偏移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对区原地震资料进行处理方法研究。目的 弄清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段火山岩发育区复杂构造带的形态,寻找油气藏结果用该处理技术对黄、于、热火山岩发育区380km^2的三维连片资料进行处理,其结果较  相似文献   

5.
地震技术在辽河油田黄沙坨地区火山岩油藏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沙索地区位于辽河断陷盆地东部凹陷中段,历经近30a的油气勘探,未发现规模油气藏。通过对整个东部凹陷火山岩成藏条件分析认为,黄沙索地区火山岩具备成藏条件。经过地震资料精细处理,通过相干分析、储层反演、三维可视化、属性聚类分析等新技术的应用,辅以石油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发现了千万吨级储量的火山岩油气田,从而证实了地震新技术的应用对复杂油藏的研究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1前言地震振幅的分析可能是最好、最可靠和费用最低廉的预测地下岩性的一种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合理的标定,它也可以成功地用作油气的标记。由于一系列因素影响地震振幅,因此,这样的预测有必要首先知道一个区域地质和岩性属性变化造成的振幅的初步知识。这有助于确定振幅和岩性之间是否可以进行合适的标定。本项研究尝试研究可利用井位处的地震振幅响应,并且确定在评价风险并进行未来的勘探方面可以利用这些发现。2方法地震倾向测线用于与并相联。所有的测线经过统一处理,所以对不同的区域可以比较各种观察结果,地震测线经过偏移…  相似文献   

7.
近海四分量地震构造勘探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海四分量地震是一项新的地震勘探、开发技术。由于纵波和横波的质点振动方式、传播机理是不一样的,对地层的含流体性的敏感性也是不一样的。地层流体对纵波的传播速度的影响、能量的吸收和屏蔽均比横波严重。由于浅层气和热流体的共同影响,导致纵波剖面上出现大量的、严重的地震反射模糊区(气云),使得构造落实十分困难,气藏面积和储量难以准确确定。在转换横波剖面上,基本不存在气云,对构造高点和构造形态的落实很有帮助。近海四分量地震的构造勘探效果是很好的。  相似文献   

8.
苏仁地区位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断陷北部,该区根据二维地震测网布署的几口探井发现了油气显示,但效果并不理想。对这些二维地震资料进行多次处理与解释之后,发现井位不在构造高点上,且目的层均有断失。依据这样的资料,难以重新部置预探井,故在该区实现了三维地震勘探。  相似文献   

9.
东濮凹陷地震勘探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濮凹陷众多油田的发现和勘探开发是地震勘探的一个成功范例,东濮凹陷是我国较先采用的模拟磁带,较先开展数字地震,率先进行三维地震并实现大连片的地区。由于该区断层极其发育,构造破碎严重,如文明寨油田面积仅有6.8km^2,却被切割成192个小断块。因此在地震资料解释中,要把断裂解释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发现一条小断层,就可能找到一个新的含油气圈闭;断层位置移动,有可能扩大含油面积,断层组合形式的变化,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JZ20-2、SZ36-1构造的三维与二维地震勘探成果的对比分析,清楚地看出三维地震剖面可以使侧面波归位,干涉带分解,有效波加强,断、挠、尖、超等地质现象清晰可靠,并有效地提高了解释成果的纵、横向分辨率和定层精度,实现了密线立体空间解释,因而提高了解释成果的精度,使之更接近实钻深度。在解决复杂构造形态和断块,搞清小断层和小构造方面效果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钱荣钧 《勘探家》1997,2(4):51-54
复杂地区表区及复杂构造的勘探问题是目前物探工作所遇到的主要技术问题。这些地区普遍存在着施工困难、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严重及成像困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多年来发展了不少相应的技术,也见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攻关。  相似文献   

12.
塔河地区火山岩地震相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震、测井解释技术,结合岩心资料,阐明了塔河地区火山岩岩性类型、地震相特征,并对火山岩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塔河地区二叠系火山岩发育英安岩与玄武岩两种类型。根据地震反射几何形态特征,划分为层状、丘状、透镜状和楔形4 种地震相。层状地震相分布广泛,主要对应于溢流相火山岩;透镜状地震相仅分布在盐边凹陷,其几何形态主要受盐体活动的控制;丘状地震相主要对应侵出相火山岩;楔形地震相的形成受基底裂隙的控制,侧向上与围岩接触,对应于近火山口相。丘状地震相和楔形地震相构造圈闭落实、储集层条件较好,为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13.
井中地震勘探技术和仪器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井中地震勘探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地球物理学家和地质学家的高度重视。随着采集系统的改进,其观测方式也灵活多样,能达到的地质目的也越来越多。文中分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了井中地震勘探技术的最新发展,井中地震用设备的状况,及其井中地震的发展前景。在井中地震勘探技术中,主要介绍了Walkway、2D/3DVSP、SWD和RCM方法,以及它们的观测方式、特点和在油气藏开发中能够解决的主要地质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现有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及其研究与应用现状,其中包括岩石物理性质分析和散射波场特征分析等基础研究、区域普查地震技术、二维和三维地震成像技术及井下地震勘探技术。指出反射波地震方法是目前金属矿地震勘探的主要方法:国外使用的主流方法是在利用反射波成像处理技术得到的实测成果数据体中,采用强散射特征分析等属性分析方法圈定矿体;国内主要是利用常规反射波方法进行资料处理,在反射剖面上利用散射波概念进行地质解释。同时指出,金属矿勘探所涉及的特殊地震地质条件使得金属矿地震勘探问题落入地震波散射领域,而现有技术中缺少从散射观点出发进行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的理论与配套技术。进而强调研究基于地震波散射理论的散射波地震技术是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油气勘探工业每年仅在采集三维地震数据方而的花费就超过50亿美元。地震资料能识别包含烃类物的地质结构,但是在许多条件下无法揭示烃类物本身是否存在。伴随着边缘勘探进入到深水区,钻一口勘探井要花费数千万美元,该行业需要新的无公害、低成本的勘探技术。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北缘I区块构造发育存在继续性发展的关系,即上覆地层在基底隆起的基础上,发育了深层大、浅层小的构造。工区内地表起伏不大,大部分为戈壁区。老资料信噪比较低,波组特征不明显。在实际施工中,我们主要选择单深井方式激发,多检波器组合接收,挖坑埋置,压制各类噪声干扰,以获得较高信噪比和分辨率的地震资料。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刘金平  高军 《石油物探》1998,37(1):36-40
大庆油田自“七五”时期开展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攻关以来,已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本就目前高分辨计城解释技术的发展状况做了较为详细的总结,并选取了几个应用实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徐家围子油田的三维地震勘探取得了显的地质效果,发现存在大面积构造闭,砂岩分布广泛,从而明确油藏以构造为主要控制因素,修正了以前认为是受构造,断层,岩性多种因素控制的复合型油藏的认识,重新确定的含油面积较以前扩大1/3以上。实践证明,即使在具有良好的地震地质条件的成熟探区,三维地震勘探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已陆续发现一些以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为储集层的油气田。但是,由于火山岩对地震信号屏蔽作用明显,地震波在不同层系、不同类型火山岩中的速度差异大,导致火山岩发育区的速度建模和成像极其困难。EP地区处于阳江—一统断裂带,资源潜力大,且发育大量构造圈闭,同时,该地区发育古近系及上覆地层的多期火山岩,以往处理成果中火山岩内幕成像不清晰,难以刻画火山岩相和准确评估火山岩对油气生、储、盖条件的影响。为此,针对火山岩多次波压制、火山岩下弱信号恢复、火山岩速度精细刻画等方面的关键问题开展新的处理技术探索。首先采用MWD(Model based Water-layer related Demultiple)技术预测火山岩多次波;然后利用AVO剩余振幅补偿和低频算子外推随机噪声衰减技术提高火山岩下弱信号质量;最后,联合应用初至波层析和反射波网格层析技术构建精确的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重处理后的叠前深度偏移成果显示,火山岩及下伏地层成像质量显著提高,表明所提重处理技术方案对提高火山岩发育区地震成像质量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伊犁盆地近地表及深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震勘探难度大,现有地震资料难以满足勘探需要。为此,针对制约和影响反射品质的两大地质瓶颈开展系统研究与地震技术攻关:采用基于多次波压制效果的观测系统优化、巨厚砾石层下深井大药量激发、组合压制多次波、剩余能量补偿等技术,较好地压制了多次波,提高了强煤系地层下的有效反射能量,剖面品质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