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平井开发超稠油经多轮次吞吐后,剩余原油粘度变高,流动性变差,不易于被开采。针对这一问题,依据表面活性剂理论知识和有机合成复配技术,分析降黏助排技术机理,合成具有耐高温、低表面张力和快速渗透等特点的复合降粘助排剂,实现油水快速混合,发挥降粘驱油助排作用,改善油井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超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逐渐暴露出水平段动用不均,吞吐效果差等问题,分析由于油层非均质性差异大,吸汽程度不均,井间汽窜严重;近井地带地层存水增多,含油饱和度下降;油层亏空加大,地层压力下降,油层供液能力不足。通过注入复合调驱增效剂辅助蒸汽吞吐,进行有效封堵大孔高渗透区域,补充地层能量,抑制汽窜发生,提高蒸汽波及半径,调整油层动用剖面,进而起到降粘、驱油助排和提高动用程度的作用,达到改善开采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曙光油田超稠油原油粘度高,采注比低,油层纵向渗透率差异大的矛盾,以措施到层为技术思路,开展分层助排技术研究与应用。将笼统助排改为分层助排,实现油层的精细分层处理,使助排技术更具有针对性、合理性、科学性。通过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有效改善了曙光油田超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超稠油蒸汽吞吐生产过程中,氮气助排是提高采收率的一项成熟技术,针对氮气助排技术在现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深入研究氮气助排的机理,优化施工工艺和参数、制定技术的应用界限等,提高氮气助排技术的应该成功率和经济效益,对超稠油蒸汽吞吐技术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锦州油田稠油水平井共有54口,均以蒸汽吞吐方式生产,水平井完井方式为金属割缝筛管完井。随着开发进入中后期,地层压力逐年降低,导致返排能力下降;原油粘度高,导致举升困难。采用复合助排技术,通过药剂的补充地层能量、润湿返转作用,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为其他同类油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鲍继红 《当代化工》2012,(9):895-897,918
兴隆台超稠油油藏因为原油粘度高、纵向及平面上非均质性、井距近等因素影响,井间汽窜干扰、周期吞吐时间短等矛盾突出.为此,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将高温暂堵调剖和驱油助排结合,研发了调剖助排技术,现场应用后,在抑制汽窜的同时,降低产出液粘度,改善了吞吐效果.在超稠油吞吐开发领域内,实现了整体的工艺创新.  相似文献   

7.
胡刚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6(19):116-118
随着超稠油的大规模开发,中低周期超稠油井采出程度差、吞吐周期短、回采水率低、地层存水多等矛盾严重影响了超稠油的开发效果,本文论述该助排增产技术在蒸汽吞吐开采超稠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添加化学处理剂,达到蒸汽热能与化学处理剂化学作用的有机结合,降低地层流体的渗流阻力,改变岩石润湿性,提高油井产液能力,改善超稠油开发效果。与传统的化学助排类措施相比针对性更强,实用性更高,现场试验表明,平均措施周期3.1,措施成功率92.8%。累计措施增油47987.6t,创效7272.3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0.7。取得良好的措施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特油公司所辖的曙一区超稠油油藏,经多年开发,产量递减严重,近年来水平井建设规模迅速扩大,产量规模已达到超稠油产量的30%以上。随着开发的深入,水平井陆续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逐渐暴露出油井吞吐效果变差、产量递减幅度大等问题。分析认为,这一现象是由多种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为解决这些交叉矛盾,研发了水平井复合增产技术,该技术发挥多种药剂的协同作用,达到改善水平井蒸汽吞吐效果,提高周期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压裂用高效发泡助排剂JX-YL的性能进行了室内评价,介绍了JX-YL高效发泡助排剂的作用原理及现场应用情况。室内与现场试验结果表明:JX-YL高效发泡助排剂具有返排快、溶蜡降粘、助排的优点,能有效降低压裂液对地层的伤害,适用于原油的蜡质和胶质含量高、压力系数低的区块的压裂改造。  相似文献   

10.
水平井技术是实现油田高效开发、加快增储上产步伐、实现持续有效较快协调发展的重大技术之一。但由于原油粘度高、流动阻力大致使水平井产量低、回采水率低的矛盾日渐突出。为此,结合曙光油田超稠油油品特性,经过室内实验筛选复配合适的表活剂,研制驱油助排配方体系,进一步完善现场施工工艺,形成了水平井减阻驱油助排技术。通过降低流动阻力、增强原油流动性、提高驱油效率,进而改善油井周期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高升采油厂水平井中后期的开发效果,针对水平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水平井调剖助排技术的研究.通过室内实验对药剂的配方进行了筛选与性能评价,并对施工工艺进行了优化.该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为高升油田改善水平井中后期开发效果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随着开发技术的提高,水平井技术已应用于超稠油开发中.针对局部发育不稳定、不连续的砂体,转换思路,通过精细对比,准确落实砂体的展布形态,对砂体进行优化组合,创新部署穿过多个砂体的水平井,实现了储量的有效动用,并且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在其它同类型区块中也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超稠油集输工艺下SAGD井普遍采用从换热器出口考克进行取样,取样结果比较准确。"十一五"期间,SAGD井要实现规模集输工艺,此时取样必须从井口进行取样,但SAGD油井井口温度在1~180℃、压力1M Pa左右,井口取样油样会发生闪蒸,结果不准确,并且操作时安全性较差,所以研究一种高温取样器来保证规模实施高温集输工艺后的取样的真实性和安全性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研制了自动高温取样器,从目前的取样对比实验看,自动高温取样器能够实现井口的自动化取样、安全取样、准确取样,可以用于规模实施高温集输工艺后的SAGD生产井取样。  相似文献   

14.
超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逐渐暴露出水平段动用不均,吞吐效果差等问题,分析由于油层非均质性差异大,吸汽程度不均,井间汽窜严重;近井地带地层存水增多,含油饱和度下降;油层亏空加大,地层压力下降,油层供液能力不足。通过注入复合调驱增效刺辅助蒸汽吞吐,进行有效封堵大孔高渗透区域,补充地层能量,抑制汽窜发生,提高蒸汽波及半径,调整油层动用剖面,进而起到降粘、驱油助排扣提高动用程度的作用,达到改善开采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杜84块超稠油油藏水平井规模实施后,水平井年产油量比例逐年增加,水平井已经成为油田稳产的关键。但随着水平井蒸汽吞吐轮次升高,水平井开发中存在的水平段油层动用不均、蒸汽外溢导致热利用率下降等问题逐渐突出,蒸汽吞吐效果逐渐变差,为保持稳产,改善水平井蒸汽吞吐效果,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实施配套工艺措施、调整注采参数及改变蒸汽吞吐方式,挖潜水平井潜力,改善了水平井蒸汽吞吐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超稠油油藏锦25-32-26断块于楼油层由于原油粘度高、油层薄而导致直井蒸汽吞吐效果较差的问题,通过部署分支水平井并结合二氧化碳吞吐、高温降粘等配套工艺增产措施有效提高了热采周期产量,与直井相比平均周期产量由228t提高到625t,取得较好的吞吐效果.锦25-32-26块分支水平井成功经验对其它薄层稠油、超稠油油藏进一步提高吞吐开发效果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杜84块兴隆台超稠油油藏自1997年采用正方形井网、70m井距直井部署开发。2003年以来在10m以上的厚层和巨厚块状油藏规模实施水平井,取得显著效果,但部分薄互层状油藏还未得到有效动用。通过重构地质模型,落实剩余油潜力,在薄油层中开展水平井部署研究并推广实施,取得较好效果,使区块储量得到充分动用。  相似文献   

18.
2003年以来,水平井蒸汽吞吐技术已经在超稠油开发中规模应用,成为超稠油油藏高效开发重要手段。随着水平井开发吞吐周期的增加,水平井开发出现油汽比下降、生产效果变差等问题,优化水平井注汽,提高水平井生产效果,对公司产量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题利用井温剖面测试资料,结合水平井生产动态,开展了水平井优化注汽研究,分析超稠油水平井水平段动用状况、生产变化规律、主要影响因素等。通过机理分析、数值模拟、统计等方法,提出相应的注汽设计及辅助措施实施要点,用于指导水平井开发,最大限度发挥水平井优势,最终提高超稠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9.
匡旭光 《当代化工》2015,(1):72-74,82
随着曙光油田稠油开发的不断深入,大部分油井已进入吞吐开发中后期,流动性差、动用不均、低产低能等矛盾日益突出,单一技术的局限性日趋明显,已无法满足稠油中后期高效开发的需要。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稠油油藏不同区块油品性质及储层特性,从提高驱油效率、乳化降粘、降低界面张力等角度优选助排剂和乳化剂,通过筛选复配乳化助排配方体系,确定现场施工工艺及施工参数,形成一种新型的气动力乳化助排油层处理技术。通过室内实验及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实现了降粘助排、暂堵调剖、气体增能工艺的有机结合,有效改善了油井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水平井相关配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在超稠油油藏开发中水平井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于油田开发人员研究其产能影响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曙一区杜84块超稠油为例,通过油藏研究与生产效果分析相结合,从油藏地质参数、水平井设计参数和注采参数等方面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水平井提高开发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