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氨碱法是纯碱制造中最常用的生产方法,在制碱工业中占有很大优势。它是以食盐、石灰石为主要原料,以氨作为中间媒介,经盐水精制、石灰石煅烧、吸氨、碳化、碳酸氢钠过滤、重碱煅烧、母液蒸馏(氨的回收)等工序制得纯碱。纯碱生产中产生粉尘的生产车间主要有热电车间、煅烧车间、石灰石车间以及包装车间,因此各车间均安装有除尘器系统。下面就以石灰车间为重点,浅析青海碱业治理粉尘、改善环境的技改技措。  相似文献   

2.
李笕列  荣冈 《化工学报》2007,58(3):692-697
针对60万吨的纯碱生产流程,建立了包括石灰石煅烧、盐水制备、盐水氨化和碳化、重碱煅烧以及蒸氨等过程基于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产率模型,以典型操作单元为例给出了建模细节说明,并利用工厂实际运行数据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拟合。提出了针对该模型的数据校正和MINLP优化目标函数。基于上述模型对纯碱的生产过程进行各种生产条件下制碱过程的物流和能耗的实际状态的仿真,与生产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是对制碱过程进行数据校正和过程优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 母液精制是纯碱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不仅关系到纯碱产品质量的高低,同时也对重碱结晶的粒度、设备、管道的结疤情况关系极大,并由此对过滤、煅烧、换热等过程的操作发生影响。纯碱生产过程母液中的杂质、主要是来自原料盐,我国制碱工业中所用的原料盐,多为海盐,含有较多的杂质,在氨碱法中一般是将原盐化成盐水后,采用石灰——氨——二氧化碳法除去盐水中的钙、镁杂质,这个过程称之谓“盐水精制”。在盐水精制中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相似文献   

4.
化专 《纯碱工业》2005,(2):26-26
一种氨碱废液与含硫酸钠废液综合利用的方法,分离将碱废液中的水不溶物去除后,将氨碱废液与含硫酸钠的废液进行反应,生成石膏和氯化钠溶液,分离出石膏沉淀,再加纯碱反应,分离生成的轻质碳酸钙沉淀得到轻质碳酸钙产品,余下以氯化钠为主要成分、少量过剩纯碱、微量钙离子和硫酸酸根离子的淡盐水,作为制碱原料返回制碱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纯碱和烧碱是化学、玻璃、冶金、造纸、轻纺与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如何进一步扩大和发展制碱工业,以满足耗碱企业的需求,本文从电解法和氨碱~苛化法生产烧碱的消耗定额、生产流程和设备试作比较,并论述在石灰岩地区应用氨碱~苛化法等生产纯碱和烧碱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在制碱工业中,两种主要的生产方法均离不开氨。在联合制碱法中,氨作为原料进行生产而制造成品纯碱和氯化铵。在氯碱法中,氨作为媒介参与生产过程。它首先被精制盐水吸收制备氨盐水,进而吸收二氧化碳以达到制造纯碱之目的。最后,氨被从母液中解吸出来,循环使用。其典型的化学表达式为:  相似文献   

7.
联碱法以食盐、氨及合成氨工业副产的二氧化碳为原料,同时生产纯碱及氯化铵,即联合产纯碱与氯化铵,简称"联碱"。为使得制碱工业的原料—原盐中Na Cl含量尽可能高,杂质含量低,工业生产中常采用石灰—碳酸铵法和石灰—纯碱法进行盐水精制,此种方法存在氨损失大,流程较复杂或成本较高等缺点。膜分离技术与制碱工业产业链中存在大量分离、浓缩和结晶的工艺环节有许多切合点,通过膜技术的引进和研发,再造盐化流程,直接得到纯碱制造所需精制盐,达到减少化盐用水与原盐用量、减少晒盐占地、减少盐水精制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有机胺制碱新工艺是利用非水溶性有机胺制取纯碱,其基本原理是使NaCl和Co_2反应过程中的HCl被有机胺所萃合,使反应继续进行。生成的NaHCO_3经煅烧得到纯碱,萃合了HCl的有机胺则用氨再生而获得NH_4Cl副产品,有机胺循环使用。所产纯碱和氯化铵的质量可达国家标准。目前国内外纯碱生产主要有氨碱法和联碱法两种。氯碱法的NaCl利用率低,能耗高,并有大量CaCl_2废液排放,污染严重;而联碱法生产则存在着流程长、设备多、原料损耗多、  相似文献   

9.
前言纯碱工业是基本化学工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制碱的主要设备如吸氨、煅烧重碱设备,目前已有新型吸氨器及蒸汽煅烧炉等广泛用于生产,而通常被称为“制碱心脏”的碳化塔,自1920年左右出现的泡罩式索尔维标准碳化培,至今仍普遍地在各国生产中使用。由于碳化过程复杂,又是吸收、结晶、传热  相似文献   

10.
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本文提出利用氯碱尾料和氨碱尾料生产纯碱的方法,它利用氨碱外排二氧化碳与氯碱外排的电石渣浆生产纯碱,实现了两碱联合生产,解决了两碱废物排放问题;降低了石灰石及能源消耗,提高了二氧化碳利用率,实现了氨碱法纯碱生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我国从1958年开始生产铬盐,以重铬酸钠为主。其他几种铬盐均以重铬酸钠为原料,经复分解、硫酸溶解、还原等方法制备。重铬酸钠的生产系采用硫酸法,以铬矿粉、纯碱、白云石、石灰石等作原料,经煅烧、浸取、中和酸化、蒸浓、结晶制得。每生  相似文献   

12.
采用工业副产盐为原料制工业纯碱与氯化铵可以大规模将废盐与CO2进行资源化转化。副产物氯化铵再分解为氨和氯化氢,氨循环用于制碱,可取消联碱工艺的合成氨装置;氯化氢与乙烯氧氯化制氯乙烯,又可取消氯碱工艺的盐水电解装置。氯化铵热分解装置可完全去除废盐中的少量有机物。新工艺以废盐、CO2、乙烯为原料,生产纯碱与氯乙烯,其关键技术是氯化铵气体的吸附分离。实验室研究表明,采用MgO为吸附剂进行吸附-再生循环可完全分离NH3与HCl。新工艺的开发将使纯碱、氯碱、氯乙烯三大传统产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正> 纯碱工业煅烧技术讨论会1990年10月21至25日在四川江油矿山机器厂召开。这是化工部纯碱设计技术中心举办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会议由纯碱设计技术中心主持。化工部基建司有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出席会议的有化工部第八设计院、化工部制碱工业研究所,第四设计院、青岛碱厂、自贡鸿鹤化工总厂等单位的纯碱设计技术中心的委员及应邀参加的代表,还有一些近年来投产的小联碱生产厂家的代表,氨碱  相似文献   

14.
纯碱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称之为“煅烧”。所谓煅烧,即是用加热的方法,使从滤过工序来的湿重碱得到干燥并发生化学分解反应。从而得到纯碱,并回收二氧化碳和氨。重碱的成份一般为:  相似文献   

15.
针对以天然气为原料,采用加压蒸气转化法流程的合成氨装置,在配置联碱(或尿素)而无其它氨加工手段的情况下,氨加工成氯化铵(或尿素),而纯碱(或尿素)所需要的二氧化碳不能平衡,必须另外寻找新的二氧化碳来源。最现实、最廉价易得的就是天然气一段转化炉作为加热用的天然气燃烧而产生的烟道气和供汽锅炉产生的烟道气。本文对可供工业化的从烟道气中回收二氧化碳的不同方法加以分析比较,提出以廉价的碳酸钠为主要成份添加乙醇胺作为催化剂的脱碳溶剂,介绍了该法的小试情况,证明热碳酸钠溶液添加一乙醇胺的方法是可行的。另外针对联合法生产纯碱的工艺特点,提出了用浓纯碱溶液(不加任何添加剂)加压吸收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使之产生碳酸氢钠结晶,再生。提出两种设想流程:一是晶浆进入分解塔以蒸汽直接加热使碳酸氢钠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进入制碱系统。另一种流程是在制碱设备有潜力的情况下,可将结晶与母液分离,碳酸氢钠并入制碱煅烧系统加以处理,从而都不设传统的溶液再生系统。  相似文献   

16.
<正> 河西化工厂为配套生产铬盐,自建铬盐生产所必需的原料之一纯碱,现已委托化工部制碱工业研究所编制20kt/a氨碱法生产纯碱可行性研究报告.该厂地处甘肃河西走廊,有兰新铁路及公路贯穿东西,交通方便.食盐、石灰石、煤、  相似文献   

17.
<正> 随着纯碱工业的发展,除了以固体NaCl为原料制碱外,采用其它多种原料制碱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例如,以我国内地丰富的地下卤水(含硝和不含硝)、西北的湖盐以及芒硝为原料制碱等等。此项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工作,我所早已开始进行,并提出了以卤水为原料的热法联碱等工艺路线。为了在氨盐水的碳酸化过程获得尽可能高的钠离子转化率,降低碳酸化的母液当量,便要求制备含有尽可能高的钠离子浓度以及符合工艺要求的氨盐水。为此,必须弄清楚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在  相似文献   

18.
概述 天津碱厂的纯碱生产以氨碱法为主,原料主要是食盐、石灰石,氨为中间辅助原料。氨碱法制造纯碱虽具有产品质量好、建厂投资省等优点。但是,这种方法食盐利用率低(一般在70~72%),大约有30%的食盐未被利用。食盐被利用的部分也只是其中的钠离子,而氯离子全部未被利用。此外,石灰石中的全部钙离子从废液中排出弃去。  相似文献   

19.
每如 《小氮肥》2010,38(7):11-13
0前言 石家庄双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联碱车间采用联合制碱法生产工业纯碱、农业氯化铵2种产品,主要以合成变换气、氨、盐为原料,采用一次碳化、二次吸氨、一次加盐、冰机制冷、逆料流程、迥转煅烧的工艺流程。其中原料盐来自河北、山东各盐场,品质不一,许多原盐内含杂质、泥沙多,且生产中只经过盐磨简单粉碎后进入系统,  相似文献   

20.
<正> 斯捷利塔马克碱厂位于苏联巴什基尼加盟共和国的斯捷克利塔马克市,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氨碱厂。主要的碱产品有轻质纯碱、重质纯碱及小苏打。该厂于1947年开始建设,设计规模为50万吨/年。1951年11月投产,1955年达到设计能力。为了综合利用石灰石,1957年与毗邻的水泥厂组成纯碱—水泥联合企业,使合格的石灰石用于生产纯碱,碎块石灰石用于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