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集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凹陷哈6井石炭系油砂及志留系沥青砂岩样品共5件,对其抽提并进行稳定碳同位素、饱和烃气相色谱及色谱/质谱等分析。石炭系油砂与志留系沥青砂岩抽提物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十分相似;CPI值为0.95~1.06,OEP值为0.94~1.00,姥鲛烷/植烷值为0.34~0.76;C21/C23三环萜烷为0.37~0.47,C29/C30藿烷为0.91~0.97,C35S/C34S藿烷为0.91~1.00,伽马蜡烷/C30藿烷为0.69~0.79,Ts/(Ts+Tm)为0.39~0.43,C27、C28、C29规则甾烷及芴、硫芴、氧芴的相对组成均非常接近。样品抽提物中正烷烃和类异戊二烯烃与25-降藿烷系列化合物和UCM鼓包共存。分析认为石炭系与志留系原油源自相同的烃源岩,两者均存在多期充注且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2.
辽东湾盆地旅大地区古近系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岩心和测井资料分析,结合部分地震资料,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将辽东湾盆地古近系划分为2个超长期、6个长期、18个中期和数10个短期旋回层序。在综合长期层序界面和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选择长期旋回的上升和下降相域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得出了长期旋回的古地理演化规律为:在LSC2和LSC3时期,以发育浅湖和湖底扇沉积体系为主,LSC4时期以发育三角洲和湖底扇沉积体系为主,到LSC5和LSC6时期以发育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为主,自下而上形成浅湖→湖底扇→三角洲沉积演化过程和砂体展布规律。从而为有利储集砂体的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4.
华庆地区位于长7源岩的发育区,油源充足,成藏条件有利,区内也发现许多高产富集区,但该区油的分布不均,局部高孔高渗带测试产大水,如白241等井。根据大量钻测井、试油试采以及储层荧光等分析资料,系统地研究了华庆地区长8油藏局部油水分布复杂的原因,指出长8油藏局部高孔高渗带出水的原因是长7源岩与储层之间存在泥岩隔层,它阻碍源岩生成的油往下运移到长8储层,源岩与储层之间的输导层控制了该区长8储层的含油性。该认识为研究区下一步的勘探和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6.
震旦纪是塔里木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重要的发育期。通过对阿克苏肖尔布拉克剖面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的实测及综合分析认为:奇格布拉克组的底、顶部分别发育Ⅲ级沉积间断的岩相转换面和Ⅱ级海侵上超层序不整合界面;内部发育加深间断面、向上变浅的Ⅳ至Ⅴ级层序界面,发育了受海平面变化控制的环潮型(向上变浅、变细、变薄)至潮下型(向上变浅、变粗、变厚)的碳酸盐岩米级旋回,叠层石相对发育,可能由多种形态的微生物席构成。奇格布拉克组可划分为下、中、上3个岩性段:其中,下亚段为潮上至潮间、潮间下部至潮间、潮间至潮上的振荡变化,中段为潮间下部至潮下带的频繁、振荡变化至潮下稳定的沉积环境;对应的碳同位素呈底部较强烈正偏,中上部较为稳定,且上部稍弱正偏的特征;海平面具有下部频繁变动、中上部稳定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8.
9.
中非Muglad盆地由多个以中生代沉积为主的裂谷凹陷组成,各凹陷分割性强,有独立的构造和沉积体系。通过对Muglad盆地1/2/4区块多个构造层系的地震层位解释及构造演化剖面的制作,分析了构造演化特征、断裂特征以及油气聚集的关系。研究区发育5条较大的呈NW向展布的同沉积断裂和东部两条呈NNW向延伸的盆地边界断裂,构造格局主要受这两组断裂控制,白垩系构造格局具有继承性。东部构造带受NW和NNW向正断层控制,西部构造带主要受NW向断裂控制;东、西分带明显,具“一隆二凹两斜坡”的特征,南、北成藏具有分区特点,北部主要为Abu Gabra(AG)组及Bentiu和Aradeiba组成藏组合,南部以Bentiu和Aradeiba组成藏组合为主。Kaikang凹陷东、西两侧盆地结构及构造演化差异,造成两侧油气丰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随着乍得邦戈盆地在L-1井区的花岗岩潜山获得油气发现,在该区开展了“两宽一高”(宽方位、宽频带、高密度)的油气勘探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攻关。充分利用“两宽一高”地震资料的高信噪比、全方位观测、低频信号的强穿透能力和抗干扰能力等优势,有效提高了潜山顶面偏移成像质量,获得了丰富的潜山内幕信息,为花岗岩型潜山的储层表征和潜山目标评价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基于“两宽一高”地震资料提出了花岗岩潜山复杂储层表征技术,根据储层的储集空间组合特征、储层类型、岩石物理特征和对应的地震响应特征,将花岗质基岩潜山储层序列划分为风化淋滤带、缝洞发育带、半充填裂缝发育带和致密带;将裂缝型和孔隙型储层分类表征,孔隙型储层通过地震多属性融合和地震反演技术进行储层定性和定量预测,裂缝型储层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分别应用曲率体、相干和OVT域地震属性等进行裂缝识别与预测;综合裂缝预测和孔隙型储层预测结果进行储层评价和优质储层预测。该配套技术在乍得邦戈盆地的实践表明,应用“两宽一高”地震资料及针对性配套技术,能有效提高邦戈盆地花岗岩潜山储层预测的精度和勘探成功率,在B区块实施的潜山探井成功率高达79%。  相似文献   

11.
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X地区山西组致密砂岩储层为例,采用Matlab编程,提出铸体薄片图像面孔率提取的新方法,基于面孔率提出非均质系数U定量表征微观孔隙非均质性,并讨论非均质系数U和储层物性关系及微观孔隙非均质性的储层意义。结果表明,X地区致密砂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强烈,微观孔隙分布十分不均匀;非均质系数U与孔隙度和渗透率均为负相关关系,非均质系数U越大,储层非均质性越强,储层物性越差,反之储层物性越好;致密砂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控制着孔隙(储集空间和渗流空间)的微观发育特征,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系数定量评价有利于指导后期开发、开采中优质层位的圈定。  相似文献   

12.
页岩微观孔隙特征分析和孔径定量表征是页岩油气储层评价和开发的关键。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衍射、扫描电镜、氮气吸附等实验手段,分析了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富有机质页岩的矿物组成和微观孔隙类型,并对微观孔径进行了定量表征。结果表明:沙河街组页岩具有碳酸盐矿物含量高、粘土矿物含量较低的特征。根据发育位置、成因及产状,将储集空间分为孔隙与裂缝两大类,并制定了孔隙和裂缝的尺度评价标准。孔隙包括矿物基质孔隙和有机质孔隙;裂缝包括构造、层间、超压破裂、成岩和有机质收缩裂缝。氮气吸附等温曲线主要存在3种类型,分别反映了样品中微孔、中孔及宏孔的分布差异。通常氮气吸附实验能更好地表征中孔的发育特征,而扫描电镜所测孔隙更好地表征了宏孔的发育。需要进一步采用二氧化碳吸附、纳米CT及压汞实验定量表征页岩的微孔和宏孔的大小及分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类型多样和油层甜点预测难度大的问题,开展页岩油孔隙发育影响机制及含油性分级评价研究。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应用扫描电镜、压汞和核磁共振等手段,研究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揭示孔隙发育及含油性影响机制,建立油层分类评价标准。结果表明:①芦草沟组发育粒间孔型、粒间-溶蚀-晶间孔型、溶蚀孔型、溶蚀-晶间孔型和晶间孔型5类储层,其中粒间孔型和溶蚀孔型物性及可动性最好,晶间孔型最差。②较高的偏粗组分数量、适中的白云石含量和低胶结物含量共同决定优质储层形成,优质储层分布受近物源、高能环境及古凹的控制。③源-储互层或一体型配置模式含油性好于邻源厚层型,15 nm和70 nm为芦草沟组能否含油及含油性变好的孔喉半径界限。④以孔喉结构与含油性关系为指导,划分出Ⅰ类油层、Ⅱ类油层和Ⅲ类油层。芦草沟组一段二亚段优质储层发育,源-储配置佳,油层甜点分布规模大。研究成果为芦草沟组页岩油油层分类评价及甜点预测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渤海湾石臼坨地区A油田沙一、沙二段油藏是近年来少见的海上复杂岩性、高产厚层油藏,其储层普遍发育灰质砂岩、鲕粒白云岩、白云质砂岩等6类岩性。针对该油田储层岩性复杂、中-深层储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评价井井距大、扇三洲储层表征难度大、储层空间分布认识不清等难点,应用元素俘获谱(ECS)测井、岩心、分析化验和地震等资料,采用井-震联合技术路线,建立了厚层复杂岩性油藏的储层精细表征“四步法”技术体系,即:基于岩石相的储层分类评价技术、基于古地貌分析的沉积模式研究技术、精细等时沉积地层格架的构建方法和基于相控约束的储层预测方法。基于该技术体系,将沙一、沙二段储层纵向精细化为5期砂体,并识别出每期砂体的平面分布,同时预测了不同类型储层的空间展布。据此优化了钻探部署,从降低开发风险、提高投资效益考虑,有针对性地暂缓砂体尖灭位置附近的9口开发井钻探,并优选Ⅰ类储层Ⅰ-2砂层作为优先开发储层。该技术体系可为类似油田的可动用储量分析、层系划分及井网优化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