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庆油田萨南东部过渡带注CO_2驱油先导性矿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大庆油田在萨南东部过渡带开辟了注CO2试验区,1990年至1995年底先后对葡Ⅰ2油层和萨Ⅱ10~14油层进行了非混相CO2驱油先导性矿场试验。两次试验均采用先进行前期水驱,尔后进行水、气交替注入方式,CO2气体注入总量各为0.2PV左右。矿场试验用的CO2是大庆炼油厂的副产品,纯度为96%。这两次矿场试验结果表明,降低了水油比和水驱剩余油饱和度,采收率提高6.0%OOIP,每增采1t原油需注入2200m3CO2气体。  相似文献   

2.
低渗透复杂小断块轻油油藏CO2吞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主要分析了江苏富民油田(以下简称FM油田)富46(以下简称F46)断块生产井F48进行CO2吞吐的室内研究和矿场试验结果,室内长岩心吞吐试验结果表明,CO2吞吐最佳注入量为0.2~0.3PV,可增加水驱残余油采收率10%以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控制CO2注入量(〈121.3×10^3m^3)浸泡期(7天)返排速度(〈50m^3/d)及提高注入速度可获得最佳的吞吐效果,但第二周期吞吐效果远不如第一周  相似文献   

3.
低渗透复杂小断块轻油油藏CO_2吞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分析了江苏富民油田(以下简称FM油田)富46(以下简称F46)断块生产井F48进行CO2吞吐的室内研究和矿场试验结果。室内长岩心吞吐试验结果表明:CO2吞吐最佳注入量为0.2~0.3PV,可增加水驱残余油采收率10%以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控制CO2注入量(<121.3×103m3)、浸泡期(7天)、返排速度(<50m3/d)及提高注入速度可获得最佳的吞吐效果,但第二周期吞吐效果远不如第一周期吞吐效果好,这可以用增加采油量和换油率(CO2利用率的倒数)来评价。现场试验采用管线输送和液态注入工艺方法,实施后,F48井初期日增油8t,有效期14个月,累积净增油1500t,投入产出比为1∶5.82,内部收益率89%。证明CO2吞吐技术在低渗透复杂小断块轻油油藏运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适用于大庆油田的天然混合羧酸盐ASP驱油体系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李干佐  田根林 《油田化学》1999,16(4):341-344,392
针对酸值为0.1 mg KOH/g 的大庆原油,通过相态研究和界面张力测定进行配方初选,通过稳定性测定进行配方调整,得到了以天然混合羧酸盐SDC为表面活性剂的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1 .2% 复碱( 质量比1∶1 的Na2CO3 + NaHCO3)+ 0.6% SDC5+ 0 .5% 植物胶( 苎麻胶) + 0 .16% HPAM( BP7) 。此体系与大庆原油间的最低瞬时界面张力为5 .93 ×10- 4 mN/m 。在室内用两种填砂管模型进行驱油实验,得到的采收率为18 .8 % 和19.1 % ( OOIP),注入1 g SCD5 驱出原油138.3 mL。  相似文献   

5.
低碱浓度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界面张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虑到中原文明寨油藏高温、高矿化度、高钙镁含量的特点及注入水的高pH值(8—9.5),选择含有低浓度(0.025%)Na2CO3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S溶液为驱油剂,考察了该体系与文明寨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在天然岩心上进行了驱油实验,在水驱基础上使采收率提高了10%和7.6%。  相似文献   

6.
低碱浓度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驱油临界面张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普春  康万利 《油田化学》1998,15(2):150-154
考虑到中原文明寨油藏高温、高矿化度、高钙镁含量的特点及注入水的高PH值(8-9.5%),选择含有低浓度(0.025%)Na2Co3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S溶液为驱油溶液为驱油剂,考察了该体系与文明寨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在天然岩心上进行了驱油实验,在水驱基础上使采收率提高了10%和7.6%。  相似文献   

7.
孤东油田馆陶组油藏三元复合驱油矿场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以根  王友启 《油田化学》1994,11(2):143-148
本文介绍了我国首例碱-复合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油提高采收率矿场试验的全过程。试验结果表明,三元复合驱油剂具有良好的注入性能和很强的驱油能力,在水驱开采末期能大幅度降低油井含水,提高原油采收率达11.6%,采出水驱残余油的26.0%。  相似文献   

8.
根据杏五区中块油层的特点,进行了三元复合体系驱油配方研究,确定三元复合体系配方为1.2%NaOH+0.3%ORS+1.4%胶板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与杏五区中块原油形成的界面张力为10-3mN/m,室内天然岩心驱油效率比水驱采收率提高21.7%。  相似文献   

9.
克拉玛依油田ASP驱工业扩大试验廉价配方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雨  乔琦  董玲  雷小疆 《油田化学》1999,16(3):247-250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七东一区流体及储层特点,进行了三元复合驱工业扩大试验用廉价配方的研究工作。通过碱、表面活性剂和聚丙烯酰胺的筛选,确定廉价配方为0 .3 % K P S2 + 1 .4 % Na2 C O3 + 0 .14 % H P A M,此配方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到10 - 4 m N/ m ,抗稀释性和抗 Ca2 + 能力强,在室内物模驱油评价中提高采收率超过20 % O O I P,化学剂费用比先导试验用的降低25 % 以上。指出了该配方在七东一区进行工业扩大试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注硫酸提高原油采收率试验研究I”硫酸驱一种低成本和和很具有发展潜力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但硫酸对油层造成的伤害和对钢铁的腐蚀在很大程度上即限掉了硫权驱大规模进入矿场,针对这一点开展了硫酸对钢铁的腐蚀对缓蚀剂的筛选评价试验,不同注和量的硫酸驱油试验,以及硫酸驱以油对层伤害的原因探讨等。通过试验研究,筛选出两种硫酸缓蚀剂,缓蚀率高者可达93.8%,硫酸注入量为0.1PV,0.2PV时产出液硫酸浓度  相似文献   

11.
胜利油田自1991年开展注交联聚合物改善水驱效果研究以来,先后在孤东、孤岛油田开展了交联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及矿场工业化试验,区块地层水矿化度较低(矿化度为6000mg/L左右.其中Ca^2 Mg^2 浓度为100mg/L左右)、地层温度较低(70℃左右),均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矿场实施证明:交联聚合物驱油技术具有见效快、增油效果好、工艺  相似文献   

12.
交联聚合物驱油机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该文用微观和宏观两种渗流实验方法研究了交联聚合物的驱油机理,认为交联聚合物不但有调剖作用,同时还具有驱油作用,交联聚合物可明显改善油藏高含水期水驱油效果,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在注水时,以适当的主段塞和副段塞组合可获得较好的增洞降水效果,在该实验条件下,推荐段塞组合为:主段塞0.2PV,不加清水隔离段塞,副段塞0.05~0.1PV,实验采用此段塞组合可提高采收率20%~26%,含水率下降3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油层注聚合物试验区为高渗透、高饱和度、高粘度、非均质严重的正韵律亲水疏松砂岩油藏,注水开发已有21年历史。到1992年,综合含水达90.8%。本文介绍了应用三次采油数模技术,针对油藏特点进行水驱历史拟合、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和注入方式优选及效果预测的方法和结论,为该区聚合物驱现场实施方案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矿场试验两年的变化情况与数模预测的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低渗透油藏注气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一系列注CO2、注N2非晶区实验与水驱油实验的对比表明:①注气转注水或注水转注气都比注入单一驱替剂(注CO2、注N2或注水)提高采收率;②注CO2效果好于注N2;③CO2驱转水驱比水驱转CO2驱效果好。实验结果证明,早期注气,后期注水的开发方案,对提高低渗透油田的采油速度和采收率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该文用微观和宏观两种渗流实验方法研究了交联聚合物的驱油机理,认为交联聚合物不但有调剖作用,同时还具有驱油作用。交联聚合物可明显改善油藏高含水期水驱油效果,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在注水时,以适当的主段塞和副段塞组合可获得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在该实验条件下,推荐段塞组合为:主段塞0.2PV,不加清水隔离段塞,副段塞0.05~0.1PV。实验采用此段塞组合可提高采收率20%~26%。含水率下降3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WPS活性剂驱油机理、室内研究及矿场试验情况。驱油机理的本质是降低界面张力,使残余油膜、油珠易于变形,降低流动体系的粘度,改善两相流度比,提高波及系数。室内研究确定了WPS驱油剂矿场试验浓度不应大于0.4%,其浓度在0.1%~0.5%间时与南28-1井组地层水配伍。现场试验进行六个月来,注入井注入压力稳定,对比油井含水下降了2.2个百分点,平均日增油10.1t,原油中烷烃和重质组分共增加17.22%。试验结果表明:对均质性较好的油藏进行WPS驱能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化学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能力主要取决于体系的界面张力。用实验方法研究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对兴1块驱油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降低界面张力起重大作用,而聚合物则影响甚微;单纯碱剂或碱浓度小于0.5%的复合配方不能使兴1块驱油体系界面张力降至超低。初步得出了兴1块复合驱配方,其中二元配方为:(1.5%~2.0%)Na2CO3+(800~1000mg/L)Mo-3000;三元配方为:(1.5%~2.0%)Na2CO3+0.2%ADF4(或LH)+(800~1000mg/L)Mo-3000。它们均可将体系界面张力降至10-3mN/m数量级,为该区块复合驱数模及矿场试验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蒙古林砂岩油藏地层温度45℃地下原油粘度124~233mPa.s,层间变异系数0.79~0.99,为低温普通稠油油藏,该油藏采用反七点法注采井网,井距为300m。1989年10月全面投入注水开发,1991年油藏进入中高含水期开采,为改善油藏整体开发效果,确定在蒙西块开展聚合物驱油先导试验,经过两年来的矿场试验,试验区已有8口油井见效,有效率达80%,累计增油1.6×10^4t,注完第一个段塞后每吨  相似文献   

19.
王德辰 《油田化学》1996,13(3):238-243
石油沟油田M层是裂缝、低渗透、高含盐油藏,选用增粘、耐盐、抗剪切性能均较聚丙烯酰胺好的生物聚合物(黄胞胶)为驱油剂。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浓度递减的多个段塞注入,驱油效率较高;多管岩心驱替试验表明,0.125%黄胞胶+0.15%甲醛从高Sor/Kw比岩心中驱油的效率最高。在单井注入的矿场先导试验中,每注入1吨黄胞胶增产原油248吨。在四井注入的矿场扩大试验中,根据1994年10月底前的统计数字,驱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驱油用低界面张力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芳 《油田化学》1994,11(1):66-69
应用反离子协同效应原理,用0.2%-1.0%鼠李糖脂配制成功两种低界面张力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配方1使用鼠李糖脂原样,配方2使用部分转化为离子型的鼠李糖脂,油水界面张力均降至2×10(-2)mN/m,耐温15-80℃。配方2的室内驱油率比水驱高出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