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发展:中国传统聚落未来(节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复合生态系统理论,通过对中国传统聚落生态特征及现实危机的分析,指出传统聚落发展必须是可控的,“生态发展”是传统聚落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黄凌江  刘超群 《华中建筑》2010,28(5):134-137
西藏传统建筑与聚落是西藏宗教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物质空间与宗教文化结合的范例。通过对西藏传统建筑与聚落的实证与西藏宗教文化的分析,运用"意"与"象"的概念,详述了西藏传统建筑空间形态的中心性,转及内部空间的宗教象征意义与内涵,并探讨了风格与非宗教含义在建筑上的融合。指出西藏传统建筑与聚落空间形态与西藏宗教文化具有同构性质,并归纳了宗教含义在建筑空间中的体现方式,揭示了西藏传统建筑所蕴含的深层次的宗教文化底蕴,以期对地域建筑创作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韩晓莉  李志民  王军 《华中建筑》2007,25(1):165-168
该文通过对位于黄河首曲的甘南藏族山地聚落形态及发展机制的调查和剖析,指出传统聚落作为将社会、人居、生态相结合的基本单元,是这一地区居民生态、社会、物质观念的集中体现,控制着该地区人居环境的建设发展.并通过分析传统聚落形态与自然生态循环间相互作用关系,指出传统聚落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应反思的几个问题,为避免城市建设中生态、历史文化等方面带来的损失提出控制性原则,旨在维持这一地区脆弱生态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西藏农耕文化体系下形成的村庄,表现出独特的文化特征。吞达村是西藏自治区的古村落,其聚落空间、生活习俗、生产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带有典型的西藏农业文明印迹。本文研究农耕文化要素对吞达村农业村庄聚落发展的影响,探寻在西藏传统文化演进背景下的村庄规划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适应与共生:传统聚落之生态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晓峰 《华中建筑》1998,16(2):108-110
传统聚落可作为复合生态系统来研究。在现代生态学理论中,适应与共生论对传统聚落发展与承传问题的探讨,从观念到方法上提供了明晰的启示。文章认为“生态发展”作为一种可控的发展模式,就成为传统聚落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当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引发的人居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考察传统聚落的生态构建经验,可以继承和发扬丰富的聚居生态学思想的宝贵文化遗产.湘南传统聚落生态单元不仅建筑艺术出色,其生态构建经验也值得深入探究.本文对该地区的生态单元在民居功能空间、布局方式、采光方式、设置"风廊"等诱导式通风设计、不同功能的围护结构材质的选用、坡屋顶的防辐射隔热等方面的良好生态构建经验进行了讨论.可以看出,以生态的良性循环原则、利用自然可再生资源的高效原则和构建地域特色的本土化原则可以实现聚落生态单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旭  谢芳园 《华中建筑》2010,28(4):155-157
在张谷英村古村落群的形成和发展中,孕育了独特的传统乡村聚落文化。这种聚落文化蕴含着朴素的生态意识观念,对现代生态聚落的建设特别是新农村住宅设计有宝贵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湘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选址、布局、形制、材料与构造等方面所蕴藏的大量生态智慧特征,以积极化的理念总结其中的生态技术与发展规律,特别是在利用自然要素和采用协助自然要素的生态技术来创建适应环境的、反映地域特征的聚落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相似文献   

9.
桂北传统聚落肌理作为特定地理区域与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具有其特殊的文化、历史、生态和科学等价值。文章尝试借鉴城市肌理研究的理论对桂北传统聚落肌理分别从其生态肌理、空间肌理及建筑肌理等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提出相应保护策略。旨在现今快速的现代化与城镇化进程中更好地认知、保护、传承及发展传统聚落。  相似文献   

10.
岭南广府地区传统聚落中的生态智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杨栩  唐孝祥 《华中建筑》2012,(10):164-168
该文以岭南广府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以传统文化为背景,从环境、聚落、建筑等方面探析其中蕴含的生态智慧,揭示出广府地区传统聚落和谐务实的环境生态理想、适应地域的聚落生态格局、创造舒适的建筑生态措施,以期为当今岭南地区的建筑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首先提出传统山地聚落因其复杂系统的自组织与自适应,逐渐形成空间形态分形的生态适应性和同构的整体性;进而进行聚落内外空间分形的拓扑结构研究,探讨外部空间的分形美学特征,指出生态、形态、文态的分形适应和艺术整合形成了传统山地聚落外部空间的完形结构和整体秩序;最后结合现象学的空间知觉理论,指出传统山地聚落外部空间的体验既是时空分形的体验,又是混沌与秩序并存的体验.  相似文献   

12.
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是自然环境与当地居民活动相结合的产物,其生态完整,文化特色鲜明。作为文化和生存的载体最能反映出该区域的独特性。文章以景观基因图谱为视角,以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空间形态构成为研究对象,结合了分子生物学里面的“基因图谱”理论,对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空间形态构成进行分析,并将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空间形态进行基因提取,进而构建该区域的聚落景观“基因图谱”,为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通天河流域的藏族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测绘访谈、比较分析,从该流域的自然因素与文化因素对聚落的选址与空间格局进行探讨,深入挖掘该地区传统藏族聚落的生存基因,并揭示了传统藏族聚落生存基因正面临的损毁、老化、变异的问题,提出基于生态安全、聚落转型、文化传承三个视角下的通天河流域藏族聚落的规划建设策略,为该地区藏族聚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菁  龙彬  陈秋渝 《中国园林》2023,39(1):85-91
渝东南传统聚落景观是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的重要保护对象。该地区独特的山地环境和复杂的民族构成是探究聚落景观生成机制的关键。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从生态、生产、聚落和宅屋4个层次选取传统聚落景观的关键特征要素,结合GIS空间统计分析与形态分析的方法手段,总结归纳出受地理与民族双重影响下的渝东南传统聚落景观特征:1)受北高南低的自然地貌差异影响,传统聚落在区域尺度上呈现出北靠山居、南临水体的景观特征;2)受民族互动的影响,不同民族传统聚落景观呈现汉族聚落位于交通便利的溪河两岸,土家族聚落位于溪河两岸与浅丘地带,苗族聚落位于后山“溪里”的族群景观分异;3)传统聚落景观在聚落尺度上受地理与民族双重影响而呈现出差异化的特征,地理要素主要作用于生态、生产与聚落景观层次,民族要素主要作用于聚落与宅屋景观层次,并呈现出“从区隔到融合”的发展规律。渝东南传统聚落景观特征及其生成机制的挖掘为武陵山区文化生态保护提供了实证依据与支撑,可为构建西南山地多民族文化生态体系提供一个区域性的参照。  相似文献   

15.
珠三角围田区传统聚落景观的生态智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田区是珠三角地区的农业景观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众多传统聚落分布其中,从选址布局、场所构建、空间营造等各个方面都显现了人们营造聚落的生态智慧。以围田区内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对聚落的景观环境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 个层次进行分析,揭示传统聚落的宏观环境体现了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态智慧,表现为因地制宜的聚落择址和循环利用的农业生产体系;中观环境体现的是“安身立命”的生态智慧,包括满足使用功能的功能性场所和承载聚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性场所;微观环境则体现“心安理得”的生态智慧,表现为安心舒适的庭院空间和顺应气候的民居建筑。  相似文献   

16.
从生态适应性看徽州传统聚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着重讨论传统社会背景下徽州乡土聚落生态适应性的种种特点。并指出良好的生态适应机制是聚落系统获得生态平衡的基本保证,也是当今时代传统聚落更新与发展的必然出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通天河流域的藏族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测绘访谈、比较分析,从该流域的自然因素与文化因素对聚落的选址与空间格局进行探讨,深入挖掘该地区传统藏族聚落的生存基因,并揭示了传统藏族聚落生存基因正面临的损毁、老化、变异的问题,提出基于生态安全、聚落转型、文化传承三个视角下的通天河流域藏族聚落的规划建设策略,为该地区藏族聚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根凤 《室内设计》2022,(3):140-146
宗山建筑聚落是旧西藏最主要的建 筑聚落形式,它几乎包含旧西藏所有的建筑 类型。宗山聚落历史悠久,它的形成与空间 形态反映了西藏城镇格局及发展,具有强烈 的地域色彩,是研究西藏城镇发展的绝佳切 入点。通过分析西藏宗山的原意,采用广 义宗山的概念,将宫殿建筑及狭义的县一级 行政单位宗山建筑归为宗堡式建筑一类,统 称为宗山建筑。从西藏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 件出发,对西藏宗山建筑聚落进行分期,归 纳分析了不同时期宗山聚落的代表性聚落、 功能及地位、营造特征、宗教特征。以日喀 则、江孜为例,分析了宗山聚落的功能性 质、选址布局、空间分布形态及城镇形成过 程,并对宗山聚落形成的城镇规划思想进行 了评析,以图全面客观地把握宗山聚落的总 体特征及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9.
岳邦瑞  王军 《华中建筑》2007,25(1):112-114
绿洲建筑学是以人居环境科学及绿洲学为理论指导,针对绿洲人居环境的突出矛盾--绿洲生态安全面临威胁,以寻找可持续发展的绿洲人居建设适宜模式为目的,并最终落实在地域性聚落营造体系和营造技术的一门学科,其总体研究框架包括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技术路线.该文的研究重点从西北绿洲地区传统聚落变迁与当代发展、西北绿洲地区生土聚落的种类及分布特征、西北绿洲地区生土聚落中的绿色生态技术分析与优化、西北绿洲地区新型小康生土聚落营造技术集成与示范四方面论述了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最后,指出了研究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传统聚落的改造与更新作为开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历史资源的保护和当地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处理好村落发展与更新之间的关系,使传统聚落可以可持续的发展,激活传统聚落的内在活力,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本文以风貌更新与功能置换的方式,尝试对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店头村古聚落进行了解析与设计.通过这一案例的研究,文章试图寻找古聚落更新在旅游发展中应对的策略,从利用和改造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