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传统博物馆表现方式陈旧单一、表现力不足,传统工艺难以展现与传承等难题,本文应用BIM技术和Unity3D开发平台,基于虚拟体验效果和简明的创作流程等核心需求,突破传统展览演示方式,创新式打造“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交互体验博物馆。本文将BIM智慧平台和VR技术应用于净水工艺流程展示,开发了长春水文化生态园水文化旧址改造工程博物馆净水工艺流程VR体验博物馆,项目投入应用后给体验者全新的个性化沉浸式交互感受,有利于普及净水知识,增强保护水资源意识,同时对传承与发扬优秀传统工艺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徐光耀 《华中建筑》2021,39(8):55-59
近年来,建筑可持续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比起拆除、废弃而言,旧建筑的改造是一种更加经济节约的处理方式.目前广泛对旧建筑采用的传统改造方式,存在能源消耗大、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旧工业的改造应该根据建筑基地生态资源气候条件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使旧工业建筑的生态利用达到综合统一.长春市水文化生态园则是在这种生态改造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杨鑫  张琦  薛雯丹 《园林》2023,(1):25-33
在中国双碳发展背景下,对于高密度集聚的大城市核心区,城市绿地的直接增汇与间接减碳综合效益突出。以北京新街口片区为研究对象,开展街道空间精细化绿地调查,共抽样18条街道,对3 242株行道树精准定位记录,运用i-Tree Streets模型对街道空间低碳综合效益进行评估测算,得出街道空间精细化改造提升建议。研究结果显示,新街口片区调查行道树隶属于18科、21属、26种。从数量上看国槐所占比例最大,占调查树木总数的74%。街道总生态效益价值为1 357.711万元,单株平均加权效益总体水平为4 188.01元/株。其中,碳储效益占比67.40%,其他效益占比依次是美学效益、CO2吸收效益、节能效益、雨水截留效益、空气质量改善效益。通过对综合效益价值评估测算结果与问题分析,从树种效益综合分析、间接减碳效益提升、全生命周期绿地环境维护管理三方面,提出城市街道空间精细化低碳改造提升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娟 《云南建筑》2013,(3):142-144
水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元素,滨水景观的营造逐渐成为城市魅力展现的特色窗口。通过对昆明翠湖滨水景观的分析,提出将水文化与滨水景观相结合的方法,并得到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青岛中德生态园是一个既具有城市产业功能,又具有城市园林绿化功能以及城市居住、商业、文化等功能的复合型生态园区,在高端、生态、环保的总体目标下,中德生态园的地下空间开发尤为迫切。中德生态园的建设背景、规划定位、总体空间布局等对地下交通设施系统、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地下市政设施、地下物资储备设施、地下防灾与防护设施等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规划建设要求。为满足中德生态园地下空间开发的有序性与科学性,有必要在地下空间使用与开发容量控制、空间组合及建造控制、配套设施控制、行为活动控制、开发建设管理控制以及开发控制指标体系基本框架等方面进行前瞻性的研究,为中德生态园园区地下空间利用提供开发建设依据,有利于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6.
以印章文化和赤峰本土文化的整合与拓展为依托,深入剖析城市文化的内涵,把握城市文化的主要发展脉络,寻找核心的城市文化理念,通过规划设计手段构建文化城市的新模式,对文化城市建设进行指导,营造出具有特色城市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7.
城市森林是城市的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生态与社会价值。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游览区在城市环境、景观特色、休闲文化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可有效促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创造宜居宜游的生活环境。以四川省遂宁市东山森林生态区为例,通过生态保护修复及景观规划设计打造良性循环的森林生态景观系统,为同类型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的规划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周晓男  谭畅  刘辛  金彤 《园林》2021,(8):39-44
公园城市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对中国人居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分析总结公园体系的发展历程与国内外实践,提出公园体系的三大建设路径:(1)区域统筹,建立生态安全网络体系;(2)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全域公园体系;(3)从规划到实施的顶层管控机制.以青岛中德生态园公园体系建设为例,关注区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森林步道作为城市中重要的自然环境场域对公众的健康福祉具有重要意义,而其健康效益的影响机制尚不明晰。因此基于城市森林步道环境特征视角,依托刺激-有机体-反应(S-O-R)理论,在量表设计与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构建城市森林步道环境特征、游憩幸福感与健康效益三者之间的路径模型,以福道为研究样地获取实证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法进行检验以探讨其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森林步道的环境特征可由自然因子、服务因子、感知因子、步道因子四个维度组成;2)环境特征对于健康效益的影响路径有两条,其包括“环境特征→健康效益”的简单路径与“环境特征→游憩幸福感→健康效益”的综合复杂路径;3)游憩幸福感不仅直接显著影响健康效益,还在结构关系模型中发挥了重要中介作用。因此在城市森林步道建设方面要注重多方位的环境特征,关注游客的情感状态,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认知与情感体验,以此提升其健康效益。  相似文献   

10.
徐静 《浙江建筑》2011,28(7):8-10,13
住是人类生活的四大要素之一,住区环境质量的好坏对人们的影响是巨大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未来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必然选择[1]。近年来生态优先的住宅环境成为人们追求的新风尚。以下通过对温州生态园三廊桥住宅项目的分析和借鉴,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住宅规划理念。  相似文献   

11.
“将森林引入城市,让城市坐落在森林中“,是当今城市生态建设的发展趋势.如何营建适应城市发展、健康稳定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又能艺术地再现城市自然森林群落特征、从整体上展示地域风貌的城市森林景观,是一个全新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上海市为例,在对上海城市森林营建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城市森林营建的理论基础、营建内容、营建步骤等方面对城市森林景观营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将森林引入城市,让城市坐落在森林中",是当今城市生态建设的发展趋势。如何营建适应城市发展,健康稳定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又能艺术地再现城市自然森林群落特征、从整体上展示地域风貌的城市森林景观,是一个全新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上海市为例,在对上海城市森林营建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城市森林营建的理论基础、营建内容,营建步骤等方面对城市森林景观营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郝靖欣  赵明  张希晨 《规划师》2002,18(4):33-37
滨水区域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在滨江二期改建工程中,本着以“人”为中心,以社会、经济、环境三效益相统一为基准点的创作思路,立足于其独特的水体景观资源,着意于创造室外环境,着意于城市形态的营建,力图创造出集居住、休闲、观景、购物等于一体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整体性"为线索,阐述了城市再生设计中建构综合能力、完善知识结构、实施全过程一体化设计的合理性,并结合长春水文化生态园项目,从重构生态系统、活化空间场所、再生建筑功能三个方面展示了基于整体性思维的全过程一体化设计的成效,分享了水石设计的全过程一体化设计流程及城市再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西方空间生产等相关理论深刻揭示了城市空间与社会关系之间辩证互动的机理.本文将空间生产理论引入我国城市滨水空间开发的探讨之中,认为我国城市滨水空间正在面面临不断被私有化的危险.对我国滨水空间生产的现状进行反思,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空间生产应该追求经济效益、社会公平与空间正义三者的平衡.以南京为例,分析了南京滨水空间生产的现状,同时揭示了中国城市普遍存在的滨水空间私有化倾向.针对这种倾向,提出我国滨水空间生产的规划建议,倡导建立城市规划白线制度.  相似文献   

16.
西方空间生产等相关理论深刻揭示了城市空间与社会关系之间辩证互动的机理。本文将空间生产理论引入我国城市滨水空间开发的探讨之中,认为我国城市滨水空间正在面临不断被私有化的危险。对我国滨水空间生产的现状进行反思,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空间生产应该追求经济效益、社会公平与空间正义三者的平衡。以南京为例,分析了南京滨水空间生产的现状,同时揭示了中国城市普遍存在的滨水空间私有化倾向。针对这种倾向,提出我国滨水空间生产的规划建议,倡导建立城市规划白线制度。  相似文献   

17.
城市滨水空间设计已经成为提升城市空间品质、营造宜人环境、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手段。郑州银河湾设计是一次以文化为导向的滨水地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实践,其特点是突出文化导向在城市滨水地区空间组织布局与功能落实中的联系与纽带作用。本文希望能借助已有的成果总结,对郑州以及其它地区的滨水地区设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林苑  陈建飞 《华中建筑》2022,40(2):88-91
滨水地区是体现城市风貌特色,彰显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下将"文化"作为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的重要动力的背景下,该文结合国内外城市文化复兴研究和实践,从五邑文化复兴的角度出发,结合江门市江门水道城市设计实践,提出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具体策略,以期对国内类似地区的城市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姜宏  邵龙 《中国园林》2021,37(12):64
场所依恋理论作为当代人-地情感联结研究的核心, 是增强人与场所情感联系、提升居民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的重 要切入点。然而场所依恋传统测量方法因情感数据与空间数据 的脱节,较难探讨场所依恋强度的空间分异特点,其测量结果 也难以直接指导实际的规划与管理。为此,在总结形成基于 PPGIS的场所依恋综合测量方法框架的基础上,以长春水文 化生态园为例开展场所依恋的多维度综合测量和可视化制图, 并基于语义分析解析同类型空间场所依恋强度差异的原因。以 期从情感数据、场所意义和空间数据相结合的角度为场所依恋 理论在风景园林领域的应用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20.
徐全胜  朱颖 《风景园林》2020,27(2):94-99
生态文明背景下,功能主义导向的传统城市设计正逐步向生态导向的城市设计转型。北京房山云居寺文化景区城市设计实践,以生态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为基础,在充分调研基地文化与自然特征基础上,提出"隐于山水间,万般皆自然"的城市设计目标,并进一步提出严格减量发展、严格控制高度、维护山水格局、倡导覆土增绿、风貌特色引导以及混合用地指标6项城市设计策略。聚焦人在景区中的体验,在提升云居寺文化景区服务功能的同时控制景观视廊,实现了人在景中游的绿色景区营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