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析了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在运行电压下的电流特性,介绍了典型阻性电流测试技术并分析了现场测试MOA受到干扰的问题,重点分析了临相间容性耦合干扰。提出了通过MOA阻性电流基波的电流-电压相角的变化量来推算阻性电流基波分量的增长量的方法。最后总结出将阻性电流基波分量作为主要分析指标,同时结合阻性电流三次谐波分量的对MOA的性能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的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2.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试验测试方法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10,他引:9  
谢鹏  张国栋 《电瓷避雷器》2006,(5):36-38,41
为保证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的安全运行,必须测试避雷器的电气性能。目前,检测避雷器的方法主要有周期性停电预试、带电测试和在线监测等。重点介绍了周期性停电预试和带电测试的应用情况,并对其进行了比较。认为带电测试时,当IRIP/IX<20%,可判断避雷器是正常运行的。对于MOA的维护,可以带电测试为主,停电预试为辅相结合的方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针对一起110 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在运行中爆炸事故,通过现场检查、试验和解体分析,确定MOA密封不良导致内部受潮。MOA内部受潮劣化后,其运行电压下全电流及阻性电流均增大。在遭受雷击后,MOA发生击穿事故。对此应加强巡检、带电检测和在线检测等多种措施来避免此类事故。  相似文献   

4.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缺陷与阻性电流关系的分析探讨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用阻性电流基波值来简单判断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缺陷已不能满足实际要求,阐述了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缺陷引起泄漏电流和阻性电流异常常见的四种现象:一内部电阻片与外瓷套之间的局部放电;二内部受潮;三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发生热击穿;四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外套表面的污秽。分析了各种缺陷的特点:一当阻性电流上有脉冲电流尖峰出现时,可作为局部放电的判据;二当阻性电流长期增加,不因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说明避雷器内部受潮;三监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总电流中的有功分量,可以了解其发热功率的变化,只要发热功率与散热功率曲线之间裕度足够,就不会发生热击穿;四如泄漏电流的增加只在一段时间内出现,过一段时间后将消失,说明是污秽引起的,其与内部受潮引起的阻性电流增加是不同的。通过对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缺陷与阻性电流关系的探讨,为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缺陷的判断和解决提供了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220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带电测试异常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介绍了220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带电测试异常的处理情况,对异常MOA进行停电试验、解体检查发现,MOA的A相上节U1mA变化率为0.85%,0.75U1mA下的泄漏电流和绝缘电阻均符合《规程》的要求,没有故障;A相下节U1mA的变化率为22.4%,0.75U1mA下的泄漏电流为786μA,绝缘电阻值为0.411GΩ,存在故障。分析指出:测量阻性电流可及时准确发现MOA受潮情况;MOA在运行中要严格按照DL/T596—1996进行定期带电测试,以便及时发现缺陷;当MOA内部发生故障时,交流泄漏全电流、泄漏电流阻性分量都会增大,但泄漏全电流没有阻性分量的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6.
一起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缺陷数据的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一起220 kV线路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运行过程中全电流异常增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处理.针对现场MOA内部受潮劣化后,其运行电压下全电流及阻性电流均增大,尤其是阻性电流分量幅度增加更快的特点,对避雷器进行带电检测试验、停电试验和解体检查,证明了红外测温、阻性电流测量可及时准确发现M0A受潮的内部故障.  相似文献   

7.
基于GPRS网络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克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线监测器有线传输方式存在的弊端,提出一种基于GPRS远程监测避雷器状态的新方法。利用该方法设计的监测系统主要包括现场采集部分、GPRS通信部分和远程监测中心系统管理部分。现场采集部分以TMS320F2812微处理器为核心处理器,对避雷器的阻性电流进行实时检测。现场采集结果通过GPRS发送到监测中心数据库中形成数据报表,在监测中心可以通过远程实时对避雷器状态进行监测和对历史数据进行查询分析,达到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正在迅速取代碳化硅避雷器用以保护电力系统中的设备绝缘免受过电压损害。然而相应于工频电压所选择的适当MOA额定电压原理不同于碳化硅避雷器额定电压的选择。本文讨论了MOA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9.
10.
简述了氧化锌避雷器在北京地区低压、中压、高压和超高压系统的运行情况。列出了500kV ZnO避雷器带电测试记录与直流参考电压数值。并对改善产品性能、保障安全运行从制造与使用两方面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测量阻性电流提高MOA状态监测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MOA在线状态监测几种方法的优缺点:传统的全电流测量方法仅仅反映了避雷器容性电流的变化,不能反映避雷器内部的变化。阻性电流相位比较法能获得较高的阻性泄漏电流测量精度,但需要从运行的现场取一个电压参考量(电压互感器或传感器电压抽取装置),会对系统其他设备的运行可靠性造成一定的影响。3次谐波分析法能反映电阻片的老化问题,但对MOA内部受潮、局部放电等反映不灵敏。另外,运行中MOA的阻性电流仅几十微安,通过互感器耦合到2次检测回路的信号已极其微弱,而变电所的电场、磁场以及高压线的相间干扰足以对微弱信号波形产生难以克服的各种影响,使测量结果产生误差、偏移或不稳定。分析MOA在实际运行下的电流特性,提出了采用模拟电压参考量来替代电压互感器的2次电压,简化了测量设备复杂度,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用数字谐波法检测MOA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给出当前MOA的检测方法并指出了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A/D转换和微机处理的试验方法数字谐波法。针对MOA检测中的干扰方式如系统谐波、PT相移以及数字波形失真提出了相应的抗干扰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型MOA性能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一种测量MOA阻性泄漏电流无线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主要应用无线电理论,把电网电压的相位信号采集后,转化成脉冲信号,进行调制后发送到接收装置,接收装置接收到电网电压相位信号后进行解调与其本身采集的全电流信号的相位进行实时比较,通过计算得出泄漏的阻性电流,该方法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一例500kV避雷器缺陷数据的分析及思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运行电压下测量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阻性电流,对判断避雷器是否存在受潮或老化等缺陷有重要意义;而普遍存在的"一"字形排列的避雷器,测试阻性电流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相间干扰的影响。介绍了阻性电流测试原理及测试时相间干扰情况,并结合一组500 kV避雷器缺陷试验数据,指出目前较为普遍使用的抗干扰校正算法所存在的不足,认为:对于MOA初期的缺陷,不建议使用仅采集电流信号的单输入型测试仪器进行测试;对于边单相缺陷引起的初期故障,使用校正算法容易造成结论的误判断,不建议采用此方法;可通过在相同的周围环境下,依据MOA阻性电流测试的增量来判断其性能状态;初次的阻性电流测试可以和停电直流试验一同进行,以监测试品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MOA在基波电压作用下,基波电压与阻性泄漏电流三次谐波分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电场传感器获取线路基波和三次谐波电压信号,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MOA的全电流进行数字分析,提出了一种计算MOA阻性泄漏电流的新方法。仿真计算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补偿MOA容性电流的基波分量和三次谐波分量。  相似文献   

16.
复合外套氧化锌避雷器内部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了复合外套氧化锌避雷器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通过几种典型内部结构避雷器的电气、物理机械等性能的对比试验,得到了各个结构在相关性能上的差异,并为复合外套氧化锌避雷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现有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漏电流传感器使用光纤传输数据时,采用的是电压信号传输的方式。传输的电压信号和漏电流成比例。由于信号幅值不恒定,存在传输距离短、效率低等问题。同时,现有的避雷器漏电流传感器一般采用外供电源方式,外供电源方式当雷电进入时会有被打坏的可能;若采用电池供电,由于电池有一定寿命,需要定时更换。为此介绍了一种自取电源,能适合光纤传输的,传输距离远,效率高的避雷器漏电流传感器。能精确地将避雷器上的漏电流转换为频率和漏电流大小成正比的光脉冲信号。经过多个变电站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泄漏电流在线测试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用在线监测法和定期带电检测法对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的泄漏电流进行了测试,影响MOA泄漏电流测试结果的因素有:MOA两端电压中谐波含量的影响;MOA两端电压波动的影响;MOA外表面污秽的影响;温度对MOA泄漏电流的影响;湿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运行中三相MOA的相互影响。判断MOA质量状况时,建议采用标准法、横向比较法、纵向比较法和综合分析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