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笔记本电脑来说,在性能与便携性之间,散热是最关键的因素。笔记本散热.一直就是笔记本电脑核心技术中的瓶颈。有时笔记本电脑莫名奇妙地死机,其实就是温度过高所致。而散热,其实就是一个热量传递的过程,通常在台式机中主要是依靠风冷.这包括CPU散热风扇,显卡散热风扇和电源散热风扇等。而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在CPU频率的逐步攀升,不断增大的发热量已经成为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特副是在笔记本电脑这样结构紧凑且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散热问题更是让人倍加关注。众所周知,笔记本电脑大多是采用热管散热方式来辅助CPU降温,其工作原理不再赘言(如图1)有限的空间结构和特殊的散热方式,散热效率不高可  相似文献   

3.
重量更轻、体积更小、厚度更薄的笔记本电脑是绝大多数用户所追求的。迅驰技术的问世给我们带来了太多惊喜。各厂商对体积和重量极限的一再挑战,令笔记本电脑的轻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众所周知,笔记本电脑的厚度无法随意降低,妥善解决散热问题是一大关键,特别是那些拥有强大性能的高配置机型。面对动辄2cm厚、1.2kg重的“小家伙”我们不禁惊叹“轻薄化是如何做到的”?  相似文献   

4.
5.
6.
《软件》2002,(10):64-64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笔记本电脑中硬盘和散热风扇发出的声响显得格外突出。后者我们是没有什么办法的,前面的这个问题,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个小软件——Power Booster就是它的克星了。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散热问题关系到电脑的稳定性,解决不好会导致电脑性能的严重下降,并影响产品可靠性,严重的还会影响电脑其他部件的使用寿命,而且许多不明原因的宕机也常常是散热问题所致。对台式机来说,宽大而通风良好  相似文献   

8.
夏天的脚步慢慢地近了。炎热的夏天对于本本工作的稳定性乃至“生命”都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我们应该如何“伺候”自己的本本.让它安全渡夏呢?  相似文献   

9.
由于笔记本内部空间狭小,则产生了“高性能”和“便携性”这两个互相矛盾的方面,散热一直以来都是笔记本设计的技术关键。让笔记本尽量少地产生热量或者让笔记本产生的热量及时有效地散发传导出去,是我们使用者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那么,在什么样的温度下笔记本才能稳定工作呢?  相似文献   

10.
从1998年开始.做个个人网站一直都是我的梦想.但是申请域名和租用网络空间都是不小的一笔费用.而且要长期交下去真不是个办法。不过我的网站终究还是建起来了.依靠免费的动态域名和包月的宽带.让我没有一分钱额外支出的情况下把个人网站建起来了。  相似文献   

11.
12.
《现代信息技术》2004,(12):93-94
华硕近期推出了一款CPU主频高达3.06G、超高配置、性能强劲的限量版笔记本电脑A2430-DR,目前售价仅为9299元。  相似文献   

13.
夏天已经来到了,特别在广州这样的南方城市特别明显,笔者使用一台发热量较大的笔记本电脑,平时在较热的键盘上打字时总会产生一种被烧烤的感觉,长时间下来苦闷异常,这也是促使我在这时候写出这样一篇选购文章的重要原因,希望各位读者朋友在夏天能够买到散热能力优良的笔记本电脑,减少使用笔记本电脑带来的烦恼。  相似文献   

14.
或许从人们最初构思笔记本的那一天开始,散热问题就始终困扰着所有品牌厂商的设计师,而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看到在大小说明书上提醒人们“使用中要保证笔记本空气流通”的警示。毕竟,散热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会直接导致笔记本电脑的频繁死机,从而严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度,而长此以往,它还会缩短机器各部件的使用寿命。所以,在这方面,各厂商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为的就是让日益轻薄的笔记本机身消去热火,清凉工作。  相似文献   

15.
黄春晖 《微型计算机》2010,(12):134-134
一般来说.由于空间限制,笔记本电脑的系统散热风扇是无法更换的。但笔者却通过一番改造,让系统风扇的尺寸增大了3mm,CPU和显卡的运行温度最多降低了10℃。  相似文献   

16.
《微型计算机》2009,(9):48-48
是什么导致笔记本电脑如此“发烧”?笔记本电脑过热会带来怎样的故障表现?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内要做到针对发热大户CPU和GPU的散热,在散热结构上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相似文献   

17.
《数码时代》2007,(4):44-47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商务运作需要等因素,笔记本电脑已经开始在国内遍地开花,非常普及。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新一年的第一季度。我们给大家做一个最新笔记本电脑的简单导购。[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19.
20.
闲聊风扇     
Rabbit 《现代计算机》2001,(5):117-1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