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了电弧炉+AOD和转炉+VOD冶炼的奥氏体不锈钢SUS304HC(%:≤0.06C、18~19Cr、8~11Ni、2~3Cu)和201Cu(%≤0.08C、7.5~10.0Mn、14~17Cr、4~6Ni、2~3Cu)中Sn、Pb等残余元素含量对初轧坯角裂和环向裂纹以及盘条表面横向裂纹的影响,并分析了残余元素的来源和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当钢中Pb含量超过0.001%或Sn含量超过0.011%时,不锈钢热塑性降低,轧坯角裂倾向增加;控制炉料中残余元素含量是降低钢中Pb、Sn含量,提高初轧坯表面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含铌、钛船板钢中板表面微裂纹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吴巍  王春怀  干勇  何宇明  朱斌 《钢铁》2002,37(7):41-44
对含Nb、Ti船板钢中板表面微裂纹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板表面微裂纹不是轧制时新产生的裂纹,而是由铸坯微裂纹扩展形成的,铸坯裂纹是在结晶器中形成的沿晶界裂开的表面微裂纹;影响铸坯微裂纹形成的主要因素是钢中铌,钛、铝含量和Cu等低熔点元素含量以及各种应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探讨了不锈钢热轧中板表面缺陷产生的原因以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通过对现场实物现状的调查和生产工艺制度的研究表明;不锈钢中板表面缺陷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和钢的冶炼,初轧开坯,板坯扒皮以及中板轧制等诸多工序有关。在我公司现行工艺制度条件下。只要加强各工序之间的联系与配合,均可有效地提高不锈钢热轧中板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20钢连铸坯轧后表面线状裂纹成因,采用光谱分析仪、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分别对棒材裂纹处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显微形貌及夹杂物的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圆钢表面线状裂纹缺陷是由于连铸坯表面气孔引起的,铸坯表面气孔在轧制前加热过程中发生氧化进而轧制时不能被压合,轧制延伸时最终形成棒材表面线状裂纹缺陷。  相似文献   

5.
《铁合金》2017,(4):30-30
近期,酒钢宏兴股份公司炼轧厂中板作业区生产线两块8×2050mm和9×2050mm规格不锈钢中板顺利下线,标志着中板作业区第一次试轧该厚度不锈钢钢板获得成功,为今后大批量组织此类规格产品的生产奠定了基础。为了完成此次8×2050mm和9×2050mm规格不锈钢的轧制,作业区精心组织,对相关岗位进行周密部署。从计划组织、原料入炉、轧制控制、精整下线、成品入库等各方面进行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制定了具体的控制措施,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及产品质量达标。  相似文献   

6.
关长斌  谷成荫 《河北冶金》1992,(1):29-31,43
本文采用金相分析和光谱分析方法研究了35Mn_2抽油杆用钢初轧坯表面裂纹。指出:纵向裂纹产生在钢锭进入均热炉之前的凝固阶段,属应力裂纹。横向裂纹产生在轧制的初始道次阶段,属轧制裂纹。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16MnR钢板几种常见类型的表面裂纹。对裂纹显微特征的分析表明,钢板上的这些表面裂纹不是组织转变或钢质不良引起的裂纹,而是板坯表面残留的不同形态表面缺陷经加热→轧制演变的结果。通过对初轧坯→钢板表面裂纹跟踪试验和试验板的裂纹分析证实了上述判断。  相似文献   

8.
在利用"炉卷+连轧"生产工艺轧制06Cr13不锈钢过程中,钢带表面出现了M型裂纹缺陷,酸洗后更为明显。通过分析M型裂纹缺陷形成机理,对加热温度、除磷系统、粗轧压下量进行了调整,M型裂纹缺陷率由20.8%降低为零,提高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9.
不锈钢连铸坯表面缺陷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不锈钢中镍、铬、钛等合金元素的作用,分析了不锈钢的组成、凝固特征、高温热性能、力学性能与普碳钢的差异以及不锈钢连铸坯表面凹陷、裂纹、夹渣等表面缺陷产生的机理.重点阐述了钢水洁净度、浇铸温度、保护渣性能、结晶器振动以及液面控制等连铸工艺对表面质量的影响.结合0Cr18Ni9、2Cr13以及钛不锈钢实际生产情况,提出解决铸坯表面凹陷、裂纹、夹渣及不易除掉的深振痕等缺陷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针对本厂12Cr2Mo1R钢板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坯料火切、火清裂纹,板坯轧制过程中的拉裂、炸裂,表面星裂、网裂、纵裂、边直裂,以及钢板精整过程中的火切、剪切裂纹等不同类型的裂纹情况,进行了成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预防措施,有效避免了裂纹的发生,提高了12Cr2Mo1R钢板的轧成率。  相似文献   

11.
冯焕林  刘承志 《特殊钢》2007,28(6):49-50
通过预处理铁水-75 t K-OBM-S-VOD-LF流程生产0Cr18Ni9纯净不锈钢。0Cr18Ni9纯净钢在LF精炼过程中,当底吹氩搅拌功率由20~40W/t降至13~21W/t,并按Ca/Al≈0.1喂入适量Ca-Si线,钢中氧含量和Al2O3含量分别降至30×10-6和5×10-6以下;金相法检验结果表明,0Cr18Ni9纯净钢板坯中夹杂物总量降低40%,≥20μm的夹杂降至5%以下。  相似文献   

12.
试验高牌号无取向硅钢(/%:0.006C,3.28Si,0.22Mn,0.030P,0.007S)的生产流程为180t BOF-真空精炼-230mm×(900~1750mm)板坯连铸-热轧成2.02mm板,冷轧成1.65mm板。从热轧基板的边部组织、力学性能、剪边以及断口显微形貌和成分等方面分析了冷轧高牌号硅钢中边裂的成因和机理。结果表明,高牌号硅钢冷轧板边部裂纹为解理断裂,热轧板料边部的存在混晶组织而导致塑性下降、圆盘切边引发撕裂带的裂纹和小凹坑是引发冷轧边裂主要因素;另外,边部断口处S和Mn的偏析也是引起边裂裂纹的重要因素;通过热轧过程减小边部与中部温差,热轧后圆盘剪刀片侧间隙由410μm减少到280μm,连铸过程电磁搅拌参数从380 A/3 Hz改进为350 A/6 Hz等工艺措施,使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冷轧板边裂发生率由原来的14%下降至4%。  相似文献   

13.
王建昌 《特殊钢》2015,36(4):38-40
0Cr18Ni9奥氏体不锈钢的生产流程为铁水脱磷预处理-75 t转炉-VOD-LF-200 mm×1 200 mm坯连铸工艺。分析了连铸过程20 t中间包覆盖剂(/%:40.54CaO,28.89Al2O3,7.8SiO2,6.32MgO,1.84C,碱度5.2)组分变化,及钢中氧、夹杂物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高碱度中间包覆盖剂时,多炉连浇后覆盖剂吸收钢中硅酸类夹杂物效果明显,0Cr18Ni9不锈钢中平均氧含量由LF钢水中的56.5×10-6,降低到中间包钢水中的37.5×10-6和铸坯的33.3×10-6,铸坯中夹杂物数量及大小较LF后有明显降低,高碱度中间包覆盖剂对去除20μm以上的大颗粒夹杂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马良  荣哲  项利  仇圣桃  赵沛 《特殊钢》2013,34(4):59-61
2.9 mm热轧3%Si高牌号无取向硅钢板(/%:0.004 6C、3.04Si、0.32Mn、0.49Als、0.004S、0.013P、0.0042N)由CSP(Compact Strip Production紧凑式带材生产线)流程:120 t BOF-70 mm CC-热轧工艺生产。热轧终轧温度872℃,卷取温度683℃。铸坯及热轧板的组织和夹杂物的分析结果表明,铸坯组织为典型的贯穿柱状晶组织;热轧板边部为再结晶组织,中部为纤维组织带有少量再结晶晶粒;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的主要夹杂物为铸坯-Al2O3, AlN和Cu2S+MnS;热轧板-Al2O3, AlN,AIN+MnS和Cu2S+MnS。  相似文献   

15.
张海民 《宽厚板》2014,(1):21-23
通过扫描电镜对红送板坯轧制钢板裂纹表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裂纹产生于粗轧机轧制过程,提出了降低板坯加热炉出炉温度等措施,实施后红送板坯轧制钢板表面裂纹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40Cr10Si2Mo钢Φ6.5mm线材产品经过调质处理和矫直研磨后,发现磨光棒表面存在表面裂纹。通过进行40Cr10Si2Mo钢淬火回火模拟试验,得出造成40Cr10Si2Mo钢线材表面出现裂纹的原因为线材热轧后冷却时间短,冷却速度快,热轧线材表面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从而形成表面裂纹。通过对40Cr10Si2Mo钢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改进,包括延长斯太尔摩辊道缓冷时间,终轧温度和吐丝温度由原来的900~950℃和850~900℃均调整为800~850℃,线材轧制后24 h内退火,从而避免了40Cr10Si2Mo钢线材表面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潘红 《特殊钢》2011,32(6):28-30
针对攀钢V和V-Nb微合金化低碳梁板钢200 mm连铸坯出现角部横裂纹缺陷,通过综合优化连铸工艺参数-将结晶器铸坯窄宽面热流比由原先的0.90~1.10降至0.75~0.85,保护渣的粘度由0.20 Pa • s降至0.16 Pa • s,稳定连铸拉速和连铸机工况条件,使铸坯角部横裂纹缺陷得到了明显改善,并消除了由此引起的热轧饭卷表面线纹和起皮缺陷,因梁板钢热轧板卷表面缺陷引起的降级改判率由30%降至0。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强镀锌板表面发麻缺陷问题,从全流程分析角度,探讨引起此缺陷的根本原因。利用扫描电镜分析发现,发麻原因在于锌层表面厚度不均匀、粗糙度差异明显以及镀锌板表面存在较多的表层裂纹。跟踪分析发现该表层裂纹主要产生在冷轧工序,结合钢种的热轧微观组织特点,提出形成表层裂纹的机理在于热轧钢板在轧制过程中抗开裂能力较弱,导致冷轧过程中钢板表面形成 10 μm 的表层裂纹。结合 CCT 曲线的模拟分析发现,控制热轧钢板表层微观组织状态可以明显抑制高强镀锌板表面发麻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尹德 《特殊钢》2009,30(6):34-35
通过0Cr18Ni9不锈钢180 mm×1 238 mm连铸板坯侧凹浇铸试验,得出连铸板坯侧凹浇铸对热轧钢卷侧翻(两边粗糙带)和结晶器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连铸板坯边部侧凹3~4 mm浇铸时,钢卷侧翻平均宽度由原先的11.2 mm降低至9.3 mm,提高了钢卷的利用率,同时对结晶器的损害很小。  相似文献   

20.
胡伟星 《特殊钢》2016,37(4):64-68
在25 kg真空感应炉充氩气或大气下加氮化铬铁熔炼成不同氮含量的试验用1~2Cr13Mn9Ni4钢(/%:0.08~0.18C,0.17~0.34Si,8.11~9.27Mn,0.008~0.028P,0.007~0.032S,12.57~13.34Cr,4.05~4.65Ni,0~0.34N)。该钢经锻造、热轧成0.8 mm钢带,再进行0~45%的冷轧变形。试验研究了冷轧变形量和氮含量对该钢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降碳和加适量氮可改善Cr13Mn9Ni4钢的强度和塑性;冷变形钢在敏化状态下均有不同程度的晶间腐蚀倾向;氮有利于提高亚稳奥氏体不锈钢相组成的稳定性;氮使不含稳定化元素的亚稳奥氏体不锈钢在SO42-介质中易于钝化,提高了在非敏化状态下的耐腐蚀性,同时明显提高了在Cl-介质中耐点蚀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