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设计对于我们周遭世界的人介入正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报纸,杂志开设了关于设计的专栏,公众对于设计的兴趣也空前高涨,所有的迹象都表明中国设计的黄金岁月正在降临,这一美好的预言让身处设计圈的我们对于未来充满了期待,但有时候,美好的契机并不一定就意味幸福时代就要来临,相反,也有可能是设计的终结。  相似文献   

2.
李军  何炼 《新建筑》1999,(5):21-24
通过对南湖中央花园,常青花园五号小区,地龙徐东小区中十几种住宅户型的分析,总结出一系列跨世纪住宅设计的新趋向,新思潮,并对未来的居住空间作了探索性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家饰》2014,(4):102-111
人们对绿色环保住宅的印象,一些是富于高科技未来意象,另一些则展现了低科技的朴素风情,但绝大多数作品都将新式的环境永续设计策略与风土设计手法予以融合。绿住宅设计渐渐呈现出多样的风格,并追求极严格的美学标准。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当前住宅存在的一般问题,探讨了未来中国城市人口、家庭状况对住宅设计的影响,并对未来住宅设计的发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5.
住宅的使命     
《家饰》2012,(12):91-91
在一个最基础的空间单位里表达最无限的设计观念,每间宅都是一个设计的世界,一个思想的容库,它代表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对中国城市未来的思考,对理想生活方式的总结与展望,也在有形与无形之中影响着中国的设计师群体。  相似文献   

6.
探讨居住模式,促进住宅套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传鉷 《新建筑》2000,(2):55-57
拟从生活方式着手,通过建构生活模型来研究套型设计.建构生活模型的基础来自两方面:一是居住实态分析,二是对未来的预测."绿宅"方案是应用该方法的尝试之作.  相似文献   

7.
Luis Bunuel说:“记忆组成生活,生活如果没有记忆则没有生命。我们的记忆是连贯、前提、感觉、甚至行动。没有记忆,我们什么都不是。”在设计徽派建筑博物馆中,回忆成为建筑空间的综合性暗示。一个人的记忆变成另一个人的梦想或“现实”,我相信,如果缺乏对现在或过去的记忆,未来的空间将不存在。  相似文献   

8.
在本文中,我们试图对设计艺术和未来生活形态进行思考,并以住宅设计为例,在传播学的视角下,解读设计艺术对未来新生活的影响和其产生的作用。这种关于设计与生活形态的思考并不是要给未来新生活进行归纳,策划,亦或制定规划,而是要把设计艺术纳入日常生活里一切存在之物所属的那个领域中去适时的分析其影响力,并以此来品评设计,品赏艺术,品读新生活。  相似文献   

9.
武广客运专线新长沙站配套工程及周边区域作为长沙新兴诞生的中心,作为长沙现代化国际化的标志之一,必将吸引众人的目光。 置身新城,仿佛置身于一场戏剧之中,希望自身成为未来的一部分,企盼着最活跃的城市生活所带来的兴奋。人们选择了在一个只有未来没有过去的公共空间中活动,对他们来说,这里就是代表着现代长沙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0.
王彬 《建材与装饰》2007,(9X):41-42
未来的发展是数字信息时代,居住环境的设计是以人为本、以关爱为主,共享资源,减少污染。未来建筑的设计允满着全新的挑战,要从生态环境、资源浪费、人口俱增等来考虑居住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