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系统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论述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燃油发动机和驱动电动机两种动力源的混合模式,分析其驱动过程的节能和环保原理,并列举各种模式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2.
混合动力离合器结合过程的动态转矩控制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混合动力通过电动机和发动机两种动力源驱动车辆运行,两种动力源之间的切换对整车的动力性和驾驶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客车用单轴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基础上,针对混合动力系统两个动力源响应性差异而造成的整车纵向加速度冲击,以纯电动模式切换到纯发动机模式和混合驱动模式的过渡过程为研究重点,提出离合器结合过程的动态转矩控制策略,即在离合器结合之前和结合过程中,采用发动机转速自适应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ifferential,PID)闭环控制跟随电动机转速;在离合器结合后,利用电动机补偿发动机动态转矩,并且在混合动力系统台架上对提出的动态控制策略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PID所提出的离合器结合过程的动态转矩控制策略改善了整车纵向冲击度,提高整车的驾驶性能,为进一步的整车试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UG的一种动力合成与切换装置的运动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分析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合成与切换装置的基本要求;通过UG软件平台对动力合成与切换装置进行建模和运动仿真分析,研究了两个动力源同时工作时,动力合成与切换装置中各齿轮齿数的变化对其速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混合动力电驱变速器EDU采用了插电式强混的形式,蓄电池和驱动电动机是EDU的主动力源,发动机为辅助动力源。EDU包含了TM电动机、ISG电动机、双离合器、二挡传动系统、差速器及同步器等主要部件。本文探讨了混合动力变速器耐久试验要求、试验  相似文献   

5.
进行无级变速器(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VT)轻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关键部件效率的试验数值建模,基于效率数值模型和系统的纵向动力学方程,分析推导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驱动工况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系统效率计算公式,得到了系统效率优化模型,利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对CVT轻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驱动工况的系统效率进行优化计算,从而确定了驱动工况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最佳电动机/发电机输出功率和最佳CVT速比,为驱动工况下CVT轻度混合动力汽车系统效率的提高和控制策略的优化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综合考虑发动机、发电机和电动机效率,提出了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能量控制策略的瞬时优化方法。运用ADVISOR软件建立了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能量控制策略瞬时优化控制器。在行驶工况条件下,对发动机、电动机和发电机功率进行了基于能量利用率的瞬时优化仿真分配。仿真结果表明,与ADVISOR的控制策略相比,能按行驶工况有效地调节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各动力的分配,使之具有较高能量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轻度混合动力汽车巡航工况总工作效率分析和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巡航工况时,为了降低油耗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对其能量管理策略的优化除了考虑发动机和电动机工作点的优化之外,还应考虑电池工作点的优化。针对这个问题,建立一种具有无级变速结构的轻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纵向动力学方程,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发动机、电池、电动机与传动系统的效率,分析车辆巡航工况下的系统效率,得到系统效率优化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随后利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对轻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系统效率进行优化计算,从而确定车辆巡航工况下的最佳蓄电池功率和最佳无级变速器(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VT)减速比。优化结果揭示出驱动系统的特性,可为驱动系统的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可以通过充电装置从电网获取电能,减少了对发动机的依赖.因其较多地使用网电,燃料消耗低,节能减排效果显著,被认为是一种当前最易接受的、市场前景乐观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驱动模式.就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相关技术进行阐述,旨在分析其产业化的技术瓶颈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前并联式混合动力传递装置一般是在现有AT、DCT或者CVT基础上增加电动机和离合器来实现,而这种技术存在结构复杂、难以实现小型化和轻量化的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定轴式封闭式行星齿轮单元的混合动力专用传递装置HDT,并对其结构原理和特点进行分析。HDT采用定轴齿轮变速机构来封闭行星齿轮组成多级传动单元,以功率分流输出、功率分流输入和封闭式行星齿轮传动等3种模式来实现发动机驱动、混合动力驱动和电力驱动等3种运行工况,具有传递效率高、结构紧凑等诸多优点。同时指出目前尚待解决的问题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四轮驱动混合动力轿车驱动模式切换控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混合动力汽车存在多种驱动模式,模式切换过程中相关动力源输出转矩的协调控制对车辆动力性及驾驶性能有重要影响。以四轮驱动混合动力轿车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在驱动过程中的模式切换可能导致的驾驶性能变差问题,重点考察纯电动向四轮混合驱动模式的切换过程,考虑动力耦合过程发动机和轮毂电机间动态特性的差异,设计出无扰动模式切换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SimDriveline软件平台上建立四轮驱动混合动力轿车前向仿真模型,对模式切换控制策略的性能进行模拟。仿真和实车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模式切换控制策略可保证模式切换过程中的动力传递平稳性,有效地抑制了因动力耦合所造成的纵向冲击,在满足驾驶员需求转矩的前提下,提高了四轮驱动混合动力轿车的驾驶性能。  相似文献   

11.
杨平  钟毅芳  周济 《机械强度》2002,24(2):202-205
基于抗大冲击并衰减振动的工程应用要求,提出一种多阻尼介质耦合型非线性隔振器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平方阻尼、线性阻尼、库伦阻尼及非线性弹性元件的耦合;通过无量纲变换结合傅里叶变换和谐波平衡法对模型进行了理论上近似求解;具体讨论了非线性共振前的低频减振特性,这些特性的呈现可能还与具体器件的其他初始物理条件有关,其应用和控制有待于进一步器件模拟和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LED车灯的散热装置三维模型,并以此模型用ANSYS软件进行了LED车灯在无任何散热装置、风扇散热、翅片散热器和翅片散热器加风扇4种情况下的热耦合分析,结果表明,功率型LED车灯在翅片散热器加风扇的方式下,LED车灯的热耦合满足使用要求.由此可以有效进行功率型LED车灯的散热装置设计并做LED车灯热耦合分析,为低成本高质量设计和制造LED车灯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3.
动定振动筛的理论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振动筛的筛箱激振方式分为单自由度激振与多自由度激辗,在简述了单自由度激振特征的同时,提出了多自由度激振的概念,建立了多自由度激振振动筛的动力学方程。通过MATLAB语言编程,采用四阶龙格一库塔法,对该种型式的振动筛作了动力学仿真。分析了该种型式振动筛的工作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以某燃料电池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电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耦合特性和加速工况时的瞬态振动,指出了原始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在此基础上,以悬置位置与悬置刚度为设计变量,以加速工况悬置处的瞬态动反力为目标函数.运用遗传算法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烧结过程、烧结原动力,研究了选区激光烧结复合陶瓷粉末的烧结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合理控制激光工艺参数(特别是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能顺利实现粉末烧结成形,且无明显的“球化”效应和翘曲变形。扫描电镜分析证实,此复合粉末体系的激光烧结是基于液相烧结机制,表面自由能的改变是其烧结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一种应用于多角度的螺钉装配的汽配紧定螺钉装配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其汽配紧定螺钉装配装置包含动力旋转螺钉装配起动、装卸装置动作以及计数等工作,装卸装置动作利用气动实现4个工作需求,即完成了送料、备料、卸料、螺钉导向升降输出,应用表明本装置设计合理,操作简易和维修方便。  相似文献   

17.
核电站机械设备具有大型化、重型化特点,在吊装及运输过程中难以保证水平度。针对该问题研究与设计了用于大型、重型设备吊装的调水平装置。该装置在反应堆整体螺栓拉伸机吊装与运输中得到了应用并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反馈。  相似文献   

18.
0INTRODUCTIONVibrationtransmissionfromamachinesourcetoflexiblesupportingstructuresandtheasociatedsoundradiationfromthevibrat...  相似文献   

19.
胡金汛 《机械设计》1998,15(5):17-18
通过对现有的三叉构件式阶梯面运行装置的结构,运动和受力分析,探讨一处既能推行又能驱动自行,运动平稳,受力良好,应用广泛的新型啮合轮式阶梯面运行装置。  相似文献   

20.
双轨道型多柔传动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元成  郑自求 《机械》2000,27(4):7-8
阐述了新一代双轨道式多柔传动装置的设计思想、工作原理及优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