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亚磷酸和乙二醇为反应原料合成了一种羟基磷酸酯型低聚物阻燃剂.该阻燃剂与交联剂丁烷四羧酸和催化剂次亚磷酸钠构成了阻燃整理体系,用于织物整理,得到无甲醛耐久阻燃整理棉织物,合成和应用时不需要特殊的工艺和设备.探讨了阻燃剂用量,交联剂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对阻燃效果的影响.对整理织物的热解质量分析结果表明,该阻燃剂可大大降低棉织物的热裂解温度,阻燃效果具有一定的耐久性,可满足多领域对纺织品的阻燃要求.得到纯棉织物最佳整理工艺:阻燃剂用量400 g/L,交联剂用量80 g/L,焙烘温度180℃,焙烘时间3 min.整理后织物的损毁长度为123 mm,具有较好的阻燃性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2.
磷硫氮协同阻燃剂具有膨胀、抗熔滴等特性。本研究以双三羟甲基丙烷、三氯氧磷和硫脲为母体,合成了双三羟甲基丙烷双磷酸酯硫脲盐(DDTS),探究其在纯棉织物上的应用工艺和阻燃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阻燃剂的优化阻燃整理工艺为:阻燃剂DDTS 250g/L,pH值7,焙烘温度不高于150℃,焙烘时间为90-120s。阻燃棉织物达到B1级,白度和强力保持较好。  相似文献   

3.
以磷酸甲酯和乙二醇为原料,通过反应物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滴加速度对产率影响的正交试验,优化合成条件,制备一种新型磷酸酯阻燃剂;将其用于棉织物阻燃整理,通过阻燃剂的用量、轧余率、焙烘时间和焙烘温度等整理工艺参数对损毁长度影响的正交试验,优化了整理工艺;采用热分析探讨了阻燃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整理织物损毁长度在105 mm左右,续燃和阴燃时间均为0 s,极限氧指数可达26.4,整理织物阻燃效果可达B1级,能很好满足阻燃织物对阻燃性能的要求.阻燃织物的热分析结果表明该阻燃剂符合磷系阻燃剂凝聚相阻燃机理.  相似文献   

4.
采用适合于棉织物的绿色阻燃剂A对织物进行阻燃整理,运用数理统计中的正交试验及极差分析法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棉织物绿色阻燃整理的最佳工艺参数:阻燃剂质量浓度250 g/L,交联剂质量浓度90 g/L,柔软剂质量浓度9 g/L,温度160℃,时间3 min.结果表明,整理后的织物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和耐水洗性,织物的甲醛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棉织物的耐久性低甲醛阻燃整理,对纯棉斜纹布阻燃整理工艺进行了工艺参数的优化,确定了纯棉织物低甲醛阻燃整理的最佳工艺为:树脂20g/L,阻燃剂VOF 300g/L,磷酸20g/L,纤维保护剂40g/L,轧液率70%,焙烘温度150℃,时间3min.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整理后的织物,损毁长度为9cm,甲醛含量86mg/L,可耐50次家庭洗涤,极限氧指数为33.5,织物的白度不变,强力保留率为77%,表明阻燃效果理想,符合低甲醛阻燃整理国家标准规定的难燃纺织品规定;从热重分析(TG)结果推断:该阻燃机理应为凝聚相阻燃.  相似文献   

6.
棉织物的耐久性阻燃整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与Pyrovatex CP和CFR-201阻燃剂的阻燃性能和耐洗性能相比较,探讨了传化阻燃剂阻燃整理时阻燃剂、交联剂、催化剂用量以及焙烘温度和时间对阻燃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阻燃整理工艺:阻燃剂用量370g/L,交联剂用量55g/L,催化剂用量为15~18g/L,焙烘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60℃3和3min。利用热重分析对阻燃织物和未阻燃织物的热裂解过程进行研究,分析裂解温度、失重率、残渣量等变化原因,研究其阻燃机理。  相似文献   

7.
采用适合于棉织物的绿色阻燃剂A对织物进行阻燃整理。运用数理统计中的正交试验及极差分析法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棉织物绿色阻燃整理的最佳工艺参数:阻燃剂质量浓度250g/L。交联剂质量浓度90g/L,柔软剂质量浓度9g/L.温度160℃。时间3min.结果表明。整理后的织物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和耐水洗性。织物的甲醛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亚磷酸二乙酯、丙烯酰胺和乙二醛为原料合成了一种磷系无甲醛阻燃整理剂,并将其应用于麻织物的阻燃整理,探讨了阻燃整理中阻燃剂、催化剂、柔软剂以及焙烘温度和时间对阻燃效果的影响。该阻燃剂针对麻织物的优化整理工艺为:阻燃剂350 g/L,催化剂30 g/L,柔软剂20 g/L,160℃焙烘3 min。  相似文献   

9.
采用亚磷酸二乙酯、丙烯酰胺和乙二醛为原料合成了一种磷系无甲醛阻燃整理剂,并将其应用于麻织物的阻燃整理,探讨了阻燃整理中阻燃剂、催化剂、柔软剂以及焙烘温度和时间对阻燃效果的影响。该阻燃剂针对麻织物的优化整理工艺为:阻燃剂350 g/L,催化剂30 g/L,柔软剂20 g/L,160℃焙烘3 min。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制阻燃剂NB-DDYP,研究了它在纯棉织物上的应用工艺和阻燃效果.结果表明,该阻燃剂的优化阻燃整理工艺为:阻燃剂NB-DDYP 300 g·L-1,用无水碳酸钠调节整理液pH值至8,温度在140~160℃下焙烘60 s;经过整理后的棉织物无续燃,烟量小,阻燃效果评定为B1级,并且整理织物的白度和强力损失小.  相似文献   

11.
针对涤棉混纺织物可燃性极高和不易整理后阻燃的问题,采用了磷—氮复合系阻燃剂NHPT对涤棉混纺织物进行整理,探讨了阻燃剂浓度、烘焙温度、烘焙时间对涤棉织物阻燃性和强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磷—氮复合系阻燃剂NHPT的浓度260g/L,烘培温度160℃,烘培时间4min,经此工艺整理后,涤棉混纺织物不仅具有优异的阻燃效果,也具有良好耐平磨和耐洗涤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磷酸铵为酸源、三聚氰胺为气源、季戊四醇为碳源的膨胀型阻燃剂对棉织物进行整理。并用氧指数测试仪、垂直燃烧仪、热重分析仪和电子织物强力机对阻燃棉织物的阻燃效果和性能进行测试。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聚磷酸铵、三聚氰胺和季戊四醇三组分的最佳配比;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定了APP的制液温度、焙烘温度、焙烘时间、轧余率等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三组分APP/PER/MEL的最佳配比为10:8:1;当APP的制液温度在80~90℃,焙烘温度为150℃,焙烘时间为12ns.轧余率为Rn%~90%的条件下罄理的棉织物阻燃效粟最好.  相似文献   

13.
以甲基磷酸二甲酯和1,2-丙二醇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棉用磷酸酯型无醛阻燃剂,并运用1H-NMR,31P-NMR和IR对合成的阻燃剂进行了结构表征,以BTCA为交联剂,Na H2PO2为催化剂,通过浸轧、预烘、焙烘和水洗的整理工艺对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研究了阻燃剂用量、p H值和焙烘温度对阻燃织物性能的影响,得出合适的整理工艺条件.利用垂直燃烧法、热解重量法和电镜扫描对阻燃织物进行了阻燃性能和热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阻燃织物阻燃性能较好,但耐洗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无卤阻燃剂磷酸蜜胺盐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燃剂是高分子材料常用的助剂,膨胀型阻燃剂是一种无卤、高效、低烟、低毒的具有环境安全性的阻燃剂。用磷酸和三聚氰胺合成了一种阻燃剂-磷酸蜜胺盐,对磷酸蜜胺盐的氮、磷含量进行了测定,对磷酸蜜胺盐的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和热失重分析,得出合成的磷酸蜜胺盐的产率为95.13%,确认是一个无卤的含有氮、磷的膨胀型阻燃剂, 在未来的阻燃市场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季戊四醇磷酸酯(PEPA)、三乙醇胺(TEA)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甲苯为带水剂,合成了多组分膨胀型阻燃剂(PTA).以腈纶织物的垂直燃烧损毁炭长为考察指标,考察了三乙醇胺与季戊四醇磷酸酯的质量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阻燃剂浓度、焙烘温度、焙烘时间等因素对织物损毁炭长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m(TEA)m(PEPA)=1.7 1,催化剂用量为季戊四醇磷酸酯和三异丙醇胺总质量的1%,反应温度为136℃,反应时间4 h;在阻燃剂浓度为250 g·L-1、150℃的条件下焙烘2 min,阻燃腈纶织物的阻燃效果显著,达到B1级.  相似文献   

16.
以环保型含氮有机磷酸酯为阻燃剂,以柠檬酸/马来酸为交联剂,以次亚磷酸钠为催化剂对婴幼儿服装用纯棉针织面料进行阻燃整理,研究阻燃剂用量、交联剂用量、焙烘温度及焙烘时间对织物燃烧性能、力学性能、透气性能及甲醛含量的影响.多指标优化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当阻燃剂质量浓度为400 g/L、交联剂质量浓度为40 g/L、焙烘温度为160℃、焙烘时间为3 min时整理得到的织物性能最好,其中损毁长度为10.02 cm,顶破强力为273 N,透气率为214 mm/s,甲醛含量为19 mg/kg.  相似文献   

17.
纺织品的阻燃整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以三聚氯氰为气源、亚磷酸三甲酯为酸源、砜醛树脂为碳源和硫源,形成P/N/S多元协同阻燃棉织物,探讨了阻燃剂用量比例和反应时间对阻燃效果的影响.对棉织物进行IR表征,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出最佳的整理工艺如下:三聚氯氰与砜醛树脂物质的量比为12∶1,棉与4,4'-二(4,6-二氯-1,3,5-三嗪)聚苯砜物质的量比为1∶0.60,第2步反应时间为20 min,第3步反应时间为25 min.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整理后的棉织物损毁长度为67 mm,续燃时间和阴燃时间都为0 s,可达国家B1级标准;经洗涤12次以后符合国家B2级标准,有较好的阻燃效果.扫描电镜显示表明阻燃棉织物的残炭仍呈纤维状,炭层较完整.  相似文献   

18.
为减少用四羟甲基氯化磷-尿素初缩体(THPC-UPC)作阻燃剂对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时氨气和甲醛的释放,将常规Proban工艺的间歇式氨熏工序改为连续式氨熏工序。测试了经新型工艺制备的阻燃棉织物的阻燃性及其耐水洗性、力学性能、甲醛释放量和织物p H值。结果表明,采用新型工艺制备的阻燃棉织物具有更好的阻燃性和耐水洗性,织物的强力保留率较常规工艺制备的高15%~30%,新型工艺制备的阻燃棉织物的甲醛释放量低于100 mg/kg,织物p H呈近中性,更环保。  相似文献   

19.
以聚磷酸铵(APP)为酸源、三聚氰胺(MEL)为气源、季戊四醇(PER)为炭源的膨胀型阻燃剂对棉织物进行整理,采用氧指数测试仪、垂直燃烧仪、热重分析仪(DTA-TG)测定阻燃棉的阻燃性能;采用红外反射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电子能谱仪(XPS)测定其热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阻燃棉的LOI为32%、剩炭率34.3%,均远大于纯棉;前者的起始分解温度低于纯棉,340℃时已明显降解,表面为焦炭层覆盖,温度高于400℃焦炭层开始膨胀发泡。  相似文献   

20.
APP/MPP/PER阻燃纯棉织物的阻燃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聚磷酸铵作为酸源,聚磷酸蜜胺作为气源,季戊四醇作为碳源,以其三元复配物(APP/MPP/PER)作为膨胀型阻燃剂,以乙二醛为交联剂,对棉织物进行后整理,并测定整理后织物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APP/MPP/PER的最佳配比为10∶7∶1,阻燃棉织物的LOI值达到30.8,其阻燃等级达到UL94V-0级,具有较好的阻燃作用;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该阻燃体系提高了棉织物的热分解温度,提高了残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