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id+c:在乡村建筑复兴的浪潮中,许多中国建筑师开始将目光从城市转向乡村。那么请问,在当代乡村建筑中,建筑师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马科元:在当下中国乡村实践的浪潮中,涌现了一批有建成作品的青年建筑师。这批建筑师恰逢中国建造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一个机缘:一方面,建筑师的视野已经前所未有的、集体处于与世界同步的位置;另一方面,这些乡建能够快速实现,并且设计的  相似文献   

2.
张路峰 《建筑学报》2023,(9):116-118
概述哈桑·法赛著作《为穷人造房子》的写作背景和篇章结构,提炼并评点谷尔纳新村建设项目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指出该著作对当下中国建筑师参与乡村建设具有重要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平心而论,我是很幸运的.从业的这十几年,恰逢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阶段.身处深圳1这座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在资本与效率主导的市场背景之下,我们这些建筑师的设计业务伴随着城市开发建设的大潮可谓风生水起,如火如荼.而与此同时,在亲历了十余年来数以百计的设计项目之后,我常常在反思,这一座座我们参与塑造的“速生城市”,未来将会呈现出怎样的面貌?它们与那些由时间和故事积淀而成的典范城市相比,将会是怎样的一种苍白?从急功近利到乏善可陈,难道这就是我们当下所必须经历的城市发展路径吗? 建筑应当为城市创造厚度,无论物理层面的,还是精神层面的. 我以为,从建筑师的角度,当以敬畏之心对待城市,因为我们的建筑会成为后世对于一个城市认知的载体,也是其中的人们对于城市生活记忆的裁体.我们今天在基于对未来的思考上构划建筑,而在更久远的未来,它终会成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成为这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特质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讲,建筑师在创造未来的同时,也在创造着一个城甫未来的历史,在增加着它的“厚度”.  相似文献   

4.
对话主编     
<正>UED:作为中国建筑界一家专业媒体的主编,以您的视角看到的当代中国建筑和建筑师的模样是什么?彭礼孝:建筑不只是停留在创作层面,这个行业跟当下的政治、经济有非常直接的关联,中国则尤其典型。中国是一个建筑师群体非常庞大,而且执业方向非常多样的国家。但无论是要成就国际性大师还是要让整体  相似文献   

5.
李存东 《建筑》2020,(14):18-19
<正>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恬静的乡村,人类聚居的场所都离不开一栋栋形态各异的建筑。建筑融合了技术与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也代表了特定地域和特定时代的文化。每一栋建筑的背后,都凝聚着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匠心和智慧。建筑师在塑造城市文化的过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他们理应得到社会的关注和推崇。然而,现实中当提到建筑师,有谁能够说出或知道哪些人呢?提到一些知名建筑,又有谁能说出设计者是谁呢?  相似文献   

6.
童可嘉 《建筑》2012,(8):23-24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建筑师在城市与乡村建设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社会进步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在重大项目的方案原创方面,中国建筑师参与的却很少,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出现真正有影响力的建筑大师和杰出的建筑作品。在设计管理领域,  相似文献   

7.
<正>郑晓洪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郑晓洪工作室主任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专业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城市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成员陕西省计委专家库成员陕西省计委咨询公司技术咨询专家成员西安市计委专家库成员国家文化部建筑专家库成员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工作三十余年,在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等领域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主持、参与多项省内外重点建设工程,创作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建筑作品,多个项目获省  相似文献   

8.
周琦 《建筑与文化》2012,(12):13-13
真正意义上西方概念下的中国建筑设计师群体出现不过百年,这一百年中的成长历程是曲折的。但目前为止中国建筑设计师的地位与同时代的外国建筑师相比,不论在劳动强度、设计质量和艺术表现形式上都有较大的距离,原因何在?当下的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新建筑舞台。但在其中能够有多少中国建筑师真正参与我国自有建设项目的原创设计,受到应有的尊重并得到公平的待遇?中国建筑师群体应该如何认识自身优势和缺失?为何已经走入正轨的建筑学教育没有持续的培养出世界水平的建筑人才?外国建筑设计在中国还能走多远?  相似文献   

9.
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开始厌倦喧嚣的城市生活,他们回归山林,倾听来自大地的声音;越来越多的村民放弃了农耕,他们希望找寻生活的新出路。楼纳,这座静卧在贵州山林中的小村庄,这个奇妙溶洞里的世外桃源,正聚集着几十位国内外著名建筑师,他们在共同探究未来乡村的空间形态、技术以及生活方式。"Village Vision未来乡村"楼纳实践依托于"楼纳国际建筑师公社",其核心群体是建筑师,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仅仅在建筑本体上有所创新,其更大的价值在于如何使建筑设计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对乡村复兴产生价值。"Village Vision未来乡村"楼纳实践由UED杂志主编彭礼孝发起,邀请国内外著名建筑师承孝相、李兴钢、章明、王维仁、刘珩等,以及黄晶涛、陈跃中等规划师、景观设计师参与;汇聚了童行书院、本土创造、上布素麻、软慕创客等一系列文化品牌;以及康达膜结构、竹境、中科巨匠混凝土等众多研发性材料和技术团队共同参与到楼纳的未来乡村实践中。未来的乡村会怎样?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0.
对话WOHA     
<正>UED:你们在设计中是如何回应日新月异的城市环境的?WOHA:从气候变化和碳排放等角度来讲,我们正进入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建造行业是一个变化缓慢的行业,每个项目从概念到建成一般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想象一下,50年的时间可能只是五到十个建筑周期,但在50年内建筑之外的世界却会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实如今很多建筑师仍然只是在把21世纪的时尚表皮套在20世纪的建筑上而已,我们改变得太少太慢。建筑师还能做更多,应当有策略地去重新审视建筑与城市,而不是墨守成规,接受现有的定型的建筑和城市形态。建筑师必须大胆去设想50年甚至更久以后的情况,然后从现在开始通过每一个项目去一步步地向未来靠近,这点至关重要。我们希望自己更开放、更大胆,为了让城市适应未来的挑战我们必须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