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研究了酸性蓝62在天然海泡石上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性,探讨了初始p H值、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符合Lagergren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在298K~328K范围内,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主要为物理吸附。吸附过程中吸附晗变△H0,吸附自由能△G0,熵变△S0,表明天然海泡石对酸性蓝62的吸附反应是自发吸热、熵增过程。此外,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吸附势E随吸附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2.
耿爱芳  翟庆洲 《硅酸盐通报》2017,36(9):3207-3212
以水热法合成出介孔泡沫二氧化硅材料(MCFs),以MCFs吸附茜素红S得到最佳吸附条件,最大吸附容量为3.750 mg/g.从293.15~323.15 K温度区间获得了吸附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反应焓变△H0=48.038 kJ/mol>0,说明MCFs吸附茜素红S的过程属于吸热反应.熵变△S0=243.3 J/(mol·K)>0,说明MCFs吸附茜素红S为熵增加过程.该温度区间吸附反应的自由能变化值△G0<0,该吸附处于自发反应,而且吸附反应同时伴随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MCFs吸附茜素红S的过程符合动力学准二阶方程.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拟合效果较之Langmuir更好,吸附结果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该吸附过程属于多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3.
通过静态实验探讨了天然凹凸捧石吸附水中镉(Cd^2+)时的影响因素、动力学、等温式和热力学。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吸附90min后天然凹凸捧石对Cd^2+的吸附量为6.07-13.15(mg·g^-1),吸附量随着温度或Cd^2+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天然凹凸棒石用量增加,吸附量却减少。在pH值为5-7时随着pH值的增加而增加。此外,天然凹凸捧石吸附Cd^2+的速度较快,吸附60min后基本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规律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反应模型,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式都与Freundlich方程符合很好。热力学分析表明,吸附过程吸热,吸附焓变△H和熵变△s都为正值,吸附自由能变△G为负值。  相似文献   

4.
交联淀粉微球对Ni~(2+)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得到了一种交联淀粉微球(CSM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CSM对Ni2+的静态吸附行为,并根据吸附等温线研究了吸附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在308~328K和研究的浓度范围内,CSM对Ni2+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方程;CSM吸附Ni2+的吸附焓变△H、吸附自由能变△G、吸附熵变△S均为负值,表明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的熵减小过程,适当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热力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CSM主要通过物理吸附方式吸附Ni2+.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下颗粒玉米芯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性,并采用扫描电镜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3 g粒径为4~6 mm玉米芯颗粒在25℃对120 mg/L 100 m L亚甲基蓝模拟废水去除率达到90%以上;温度较低时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拟合效果更优,温度较高时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拟合效果则更优;Gibbs自由能变△Gθ和焓变△Hθ为负值,熵变△Sθ为正值,说明吸附过程是自发、放热、表面分子趋于无序进行;lan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准确描述颗粒玉米芯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6.
花生壳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花生壳活性炭对水溶液中Cr(Ⅵ)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花生壳活性炭对Cr(Ⅵ)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常温下,0.1g花生壳活性炭,对20mL pH为1.5,ρ[Cr(Ⅵ)]为20.0 mg/L溶液,振荡吸附120min,Cr(Ⅵ)的去除率可达98.68%。花生壳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符合Freun-dlish吸附等温方程和一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的自由能变△G<0,焓变△H>42 kJ/mol,熵变△S>0,说明花生壳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为自发的吸热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7.
以机械活化60 min的木薯淀粉为原料,采用干法工艺合成羧甲基淀粉。研究了羧甲基淀粉对Cu(Ⅱ)的静态吸附行为和吸附热力学,吸附动力学性质,表征了产物结构,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考察条件下,羧甲基淀粉对Cu(Ⅱ)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在303K、313K、323K三种温度下,羧甲基淀粉对Cu(Ⅱ)的吸附焓变△H、吸附自由能变△G、吸附熵变△S 均为负值;CMS60对Cu(Ⅱ)的吸附是以颗粒内扩散为控制步骤。吸附机理是物理吸附,离子交换和配位作用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对甲基苯甲酸在NDA-1800和JX-101大孔吸附树脂上的静态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283~313 K和研究的浓度范围内,两种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对甲基苯甲酸的行为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对甲基苯甲酸在两种大孔吸附树脂上的吸附焓变△H〈0,为放热过程;自由能变△G〈0,吸附过程能自发进行;吸附熵变△S〈0,这是因为吸附质分子从水溶液中被吸附到树脂表面后,其分子运动受到了限制,使吸附熵减少。两种大孔树脂吸附对甲基苯甲酸的速率常数都比较大,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吸附活化能都比较低,吸附较容易进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用铁树叶为原料,采用温和的水热法制备出生物质炭.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探讨材料的成分,研究了溶液的初始pH值、初始铀浓度、温度和时间对吸附铀性能的影响,并从吸附热力学、动力学方面分析水热炭对U(Ⅵ)的吸附过程,探讨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溶液pH对吸附量的影响尤为显著,当pH为7时达到最大吸附量(54.66mg g-1);在3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不断增大.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铀在水热炭上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Langmuir饱和吸附容量为56.5 mg g-1;热力学研究结果显示△H0=34.67 kJ mol-1,△G0<0,吸附过程在考察温度范围内为自发的吸热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0.
采用硝酸镧对文冠果活性炭进行改性,利用扫描电镜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的活性炭进行表征,考察了Hg(2+)初始浓度、吸附温度、时间对吸附的影响,并研究了吸附过程的吸附等温线、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特性。研究表明,当50 mL Hg(2+)初始浓度、吸附温度、时间对吸附的影响,并研究了吸附过程的吸附等温线、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特性。研究表明,当50 mL Hg(2+)溶液初始浓度为250 mg/L,吸附时间为150 min,温度为35℃,改性文冠果活性炭添加量为1.0 g/L时,吸附量最大可达78.9 mg/g。硝酸镧改性文冠果活性炭吸附Hg(2+)溶液初始浓度为250 mg/L,吸附时间为150 min,温度为35℃,改性文冠果活性炭添加量为1.0 g/L时,吸附量最大可达78.9 mg/g。硝酸镧改性文冠果活性炭吸附Hg(2+)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及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吉布斯自由能ΔG(2+)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及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吉布斯自由能ΔGo<0、焓变ΔHo<0、焓变ΔHo<0、熵变ΔSo<0、熵变ΔSo<0,表明该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11.
用失重法研究了在1.0mol/L H2SO4中20-50℃聚乙二醇20000(PEG-20000)在冷轧钢表面上的吸附及缓蚀作用。结果表明:PEG-20000对钢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缓蚀率随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PEG-20000在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通过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公式分别求出了相应的吸附热力学参数(吸附自由能ΔG,°吸附焓ΔH°,吸附熵ΔS°)和动力学参数表观活化能Ea,并根据这些吸附参数详细讨论了缓蚀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在HCl中对冷轧钢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书端  李向红  付惠 《云南化工》2010,37(2):7-9,13
用失重法研究了在1.0 mol/L HCl中20~50℃时溴化十六烷基吡啶(HDPB)在冷轧钢表面上的吸附及缓蚀作用。结果表明,HDPB对钢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缓蚀率随缓蚀剂浓度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大;HDPB在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求出了相应的吸附热力学参数(吸附自由能ΔG0,吸附焓ΔH0,吸附熵ΔS0),并根据这些参数详细讨论了缓蚀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3.
选用TEOS(正硅酸乙酯)做为硅源,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做为表面活性剂,在碱性条件下水热合成MCM-41。实验采用3-氨丙基三甲基硅烷对MCM-41进行改性,成功得到氨基改性介孔材料NH2-MCM-41吸附剂,并使用X射线衍射(XRD)对其做了表征。考察了各种实验条件下,比如温度、吸附剂的量、pH、亚甲基蓝初始浓度等条件下MCM-41和NH2-MCM-41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MB)的吸附能力。MCM-41和氨基改性介孔材料NH2-MCM-41均为平面六方介孔结构。结果表明,温度和pH是影响MCM-41和NH2-MCM-41对亚甲基蓝吸附的最主要的因素。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吸附能力增强,而过高或者过低的pH都会降低MCM-41和NH2-MCM-41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离子交换纤维对低浓度二甲胺水溶液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离子交换纤维(IEF)吸附二甲胺(DMA)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等温吸附线研究表明,离子交换纤维对二甲胺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热力学研究表明,Freundlich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二甲胺在离子交换纤维上的交换行为,交换反应的ΔG0,ΔH0,ΔS0,交换过程为自发的吸热过程。动力学研究表明,离子交换纤维对二甲胺的吸附以液膜扩散为主,其交换行为可采用Boyd液膜扩散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15.
以蒙脱土为基质,利用离子交换法合成了具有优良吸附性能的钴掺杂蒙脱土改性材料。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电子能谱(ED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孔径比表面分析(BET)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对其吸附机理及性能做了探讨和测试。结果表明,离子交换法成功地将钴掺杂到蒙脱土的层间;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机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满足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模型;钴的掺杂量为5%(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的性能达到最佳,此时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达到176.38 m2/g,其吸附量达到0.399 8 mmol/g。  相似文献   

16.
《云南化工》2017,(4):22-28
以山竹壳为原料,采用磷酸—硫酸活化法制备了比表面积为1730m~2·g~(-1)的活性炭。研究了山竹壳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考察了亚甲基蓝溶液的pH、不同初始浓度、吸附时间、温度等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应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模拟了山竹壳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适合描述整个吸附过程。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模拟吸附等温线,Langmuir方程更适合描述此吸附过程,在298K下最大单层吸附量为526.31mg·g~(-1)。计算了吉布斯自由能(ΔG~0)、焓变(ΔH~0)、熵变(ΔS~0)等热力学参数,ΔG~0、ΔH~0、ΔS~0均小于0,说明此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进行的、放热的、趋于有序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谢立  陈影  田庆  符小芳  连鹏  赵小辉 《广州化工》2014,(24):125-126
在pH=5.33缓冲溶液中,维多利亚蓝B ( Victoria blue)与钨酸钠作用并产生以281 nm和373 nm为特征峰的共振光散射( RLS)增强信号。在上述特征波长下测定的增强共振光散射强度(△IRLS )与维多利亚蓝B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当钨酸钠浓度为4.0×10^-5 mol/L时,维多利亚蓝B的检出限可分别达8.74 nmol/L和10.77 nmol/L。据此建立了痕量维多利亚蓝B的共振光散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系统研究了两种聚乳酸(PLLA和PDLLA)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剪切速率下的毛细管流变性能,结果表明:聚乳酸熔体呈现剪切变稀型现象,具有非牛顿流体的流动特征;随着温度升高,两种聚乳酸熔体的非牛顿指数增大,牛顿性略有增加;在温度和剪切速率相同的情况下,PDLLA的非牛顿指数略大于PuA;两种聚乳酸的结构粘度指数△η介于0.9~1.4,随熔体温度的增高,△η减小,纺丝加工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以竹加工废屑为原料,采用汽爆碱煮法制备了一种竹屑基吸附材料(Bamboo-basedadsorbent-BA)。通过吸附实验研究了BA对三种碱性染料废水的吸附脱色效果并探究其吸附行为及其机理。吸附和解吸实验表明,BA对染料分子的吸附是基于分子间静电引力和氢键的共同作用,脱色效果随体系pH和温度的上升而提高。热力学参数显示该吸附是一个自发、吸热和熵增过程。吸附行为可以很好地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而吸附等温线用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最优。BA对亚甲基蓝、结晶紫和孔雀石绿三种染料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35.9、129.2和83.3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