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鞍钢炼铁厂于1971年9月30日投产一座容积为2025米~3的高炉。1972年10月15日又投产一座容积由1513米~3扩大至1806米~3的高炉。两座高炉投产后,生产比较稳定。最好的时期,11号高炉1977年5月份系数曾达1.515吨/米  相似文献   

2.
新利彼茨克钢厂位于白俄罗斯共和国.该厂有1000米~3级高炉2座,2000米~3高炉2座,3200米~3高炉2座,总容积12460米~3.1982年全厂生铁年产量为950万吨,其中六号高炉(3200米~3)年产262.1万吨.在苏联2000米~3以上的大型高炉中,六号高炉的操作指标堪称首屈一指. 作者去年在苏联参加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举办的钢铁技术培训期间,曾在新利彼茨克钢厂考察学习.在本文中作者希望通过对六号高炉设计、生产条件、操作特点和指标的介绍,对我国新建、改建大型高炉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资料. 一、原燃料条件 1.焦炭新利彼茨克钢厂目前有八座焦炉,年产焦炭500万吨,尚不能满足高炉生产的要  相似文献   

3.
Platt.  J  杨来鹏 《武钢技术》1989,(6):12-20
一、引言自1981年后,澳大利亚的钢铁工业和其他国家一样,进行了一个大的合理调整,粗钢产量已从年产900万吨,降低到年产680万吨,生产的高炉,已从12座减至5座。在布罗肯·希尔钢铁公司的堪培拉港厂,现有两座高炉生产,四高炉内容积1815米~3,炉缸直径9米(29.5呎),五高炉内容积3045米~3,炉缸直径12.15米(40呎)。自1984年以后,已要求两座高炉在产量最高的水平上操作,同时在控制成本和改善铁水质量方面,受到很大压力,而对炉体寿命也要求尽可能延长。本文首先介绍近三年高炉操作进步的主要方面是精选原料、操作  相似文献   

4.
五十年代末起我国高炉开始定型化,从苏联引进1386米~3及1513米~3定型设计,国内也完成了一套定型设计如210、255、620、1053、1200米~3。对定型化曾有不同看法,且有改变定型设计取得增产效果的例子。如马鞍山钢铁公司250米~3高炉改为300米~3,1972年300米~3高炉比250米~3高炉平均日产高80吨,焦比低20~40公斤。武钢二高炉由1386米~3改为1436米~3,1966年二高炉比一高炉总产量多4.3万吨。武钢四高炉利用1513米~3设备扩建为2516米~3只增加7000米~3风机一台,1978年四高炉年产量达到140万吨比1513米~3的三高炉多产55万吨。这些实践提出了一个问题;高炉设计定型化是否有利?  相似文献   

5.
《炼铁》1985,(5)
一、概况宝钢炼铁厂设有原料、烧结、高炉三个车间。第一期工程建有年产300万吨生铁的4063米~3高炉一座,年产490万吨烧结矿的450米~2烧结机一台,以及年供料能力为1500万吨左右的原料场。宝钢一号高炉全套设备主要由日本新日铁株式会社引进,其工艺装备和控制系统具有七十年代末期先进水平。高炉车间为半岛式布置,出铁场中心线  相似文献   

6.
一、乌克兰地区1.克里沃罗格列宁钢铁厂(Криворо-жскиймет.заводим.Ленина)(克里沃罗格市) 烧结机,炼焦炉,双流球团机(年产800万吨),高炉9座(1号1719米~3,5—7号均为2000米~3,8号2700米~3,9号5000米~3),9号炉生铁年产量400万吨。五座600吨平炉(其中两座改双床平炉);两个氧气转炉车间(4座50吨转炉和6座150吨  相似文献   

7.
一、概况地方中小钢铁企业是我国钢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份。其中省属地方中型骨干厂(以下简称骨干厂)拥有100~620米~3高炉126座,总容积2060米~3,设备能力超过1100万吨/年。1982年实际产铁743万吨,占全国生铁总产量21%。地县小铁厂经过初步调整,到1982年底,尚保留100米~3以下小高炉153座,容积4465米~3,当年产铁201万吨。几年来中小高炉的生产对促进地方工农业发展起了重  相似文献   

8.
我厂现有300米~3高炉三座,24米~2烧结机两台,具备年产生铁51万吨和烧结矿52万吨的设备能力。现就近期技术改造情况及效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六十年代以来,特别是七十年代后期,由于世界各国高炉向大型化、机械化和自动化发展以及采用各项新技术,使得高炉利用系数提高,焦比大幅度降低。1979年全世界2000米~3以上大高炉有124座,其中4000~5000米~3级的高炉达26座(日本占15座)。高炉大型化的生产实践表明:大型高炉获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如日本高炉利用系数平均达到1.9~2.00屯/米~3·日,最高达3.08吨/米~3·日;焦比425公斤/吨铁,最低为320公斤/吨铁,燃料比为461公斤/吨铁。苏联最近以2700米~3、5000米~3的高炉与1719米~3高炉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六五”期间,武钢完成了钢铁“双四百”万吨配套工程的建设,1985年钢铁产量分别达到397.8万吨和406.4万吨,实现了冶炼设备达产的目标。但是,武钢轧钢设备的生产能力还有相当大的潜力。为了解决武钢冶炼能力严重不足的矛盾,发挥现有轧机的生产潜力,1986年国家批准了武钢“双六百”万吨的扩建改造总体规划。新3号高炉是武钢“七五”期间扩建改造的一个关键项目。 1.3号高炉易地大修的依据现有的四座高炉总容积为6951米~3,预计1990年的生产能力为470~480万吨/年。为了  相似文献   

11.
《铁合金》1982,(3)
我厂于六八年开始筹建,七○至七二年四座高炉(2×80米~3,2×100米~3)陆续投产,产品为高炉锰铁和生铁,七九年后均为锰铁。每年排出高炉煤气5亿立方米;干渣和瓦斯灰约2.5万吨;煤气洗涤水567万吨,  相似文献   

12.
杭钢炼铁生产经调整后为二座255米~3高炉配二台24米~2烧结机(其中一台未投产)和一座8米~2竖炉。1980年高炉在无喷吹的情况下生产生铁30.14万吨,利用系数1.67,焦比564公斤,合格率99.98%,吨铁工序能  相似文献   

13.
宝钢1号高炉于1985年9月15日投产后,形成年产300万吨钢的生产体系。二期工程计划于1986年动工,1991年完成,使生产能力扩大到600万吨的规模。二期工程中2号高炉内容积为4063米~3(与1  相似文献   

14.
根据对参与2013年炼铁高炉技术经济指标统计的301座高炉按不同规模能力(高炉容积)进行分析,301座高炉总容积达396499米3,设备总产量32773.57万吨(占2013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生铁产量61147.42万吨的53.6%),其中小于500米3高炉90座,占统计总数29.9%;500米3-999米3高炉52座,占统计总数17.28%;1000米3-1999米3高炉79座,占统计总数262%;2000-2999米3高炉54座,占统计总数17.94%;3000米3-3999米3高炉17座,占统计总数5.65%;大于等于4000米3高炉9座,占统计总数2.99%.  相似文献   

15.
1984年日本的生铁产量为8040万吨,比1983年多产747万吨,增长10.2%。按炼铁方法统计,高炉铁8030万吨,增长10.3%;电炉铁3万吨,增长26.9%;其他炉子生产的铁7万吨,降低27.5%。按用途计,炼钢生铁7922万吨,增长10%,铸造铁118万吨,增长29%。高炉利用系数,年平均为1.94,与1983年1.72相比,提高0.22。按月计,在10月创造了2.02的记录,成为1980年5月(2.01)以来的最高水平。燃料比在5月达到490公斤/吨。高炉喷吹煤粉情况:在1983年有新日铁大分1号(4158米~3)、神户3号(1845米~3)和加古川2号(3850米~3)3座高炉,而在1984年  相似文献   

16.
冷铁1高炉(175米~3)设计生产能力为9万吨/年。该炉自1985年12月1日点火开炉以来,共完成生铁93033.26吨,其中1986年达90238.26吨。生铁合格率99.71%,利用系数1.703吨/(米~3·天),折算综合焦比641公斤/吨。首次实现了开炉第一年就达到  相似文献   

17.
我厂现有33、55M~3锰铁高炉两座,年生产能力1.7万吨,其中55M~3高炉于1985年4月建成投产。1983年8月以前,我厂33M~3锰铁高炉采用湿法除尘,每年排放煤气洗涤水56万吨,其中氰化物含量高达56mg/升,超过国  相似文献   

18.
日本共拥有高炉66座,其中4000米~3以上的14座,将近占高炉总容积的一半,100%在生产。1979年高炉利用系数为1.93吨/米~3·昼夜,比1978年提高了0.13。  相似文献   

19.
一、概况武钢四号高炉容积为2516米~3,是我国第一座炭砖水冷薄炉底的大型高炉。从1970年9月30日建成投产到1984年7月11日停炉大修,一代产铁量1293.5万吨,每米~3炉容产铁5154吨,在国内外容积相近的高炉中是寿命较长的。四号高炉第一代炉底的设计剖面示于图1。  相似文献   

20.
苏州钢铁厂是一个铁多钢少的地方钢铁企业,共有三座84米~3高炉生产,年产生铁约15万吨,钢5.5万吨左右,年发生高炉煤气总量达350×10~6米~3,折合标煤45000吨,这笔可观的二次能源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因此在当前节焦增铁降低能耗工作中,认真抓好高炉煤气的回收管理工作,是降低炼铁工序能耗的的一个潜在渠道。1979年本厂高炉煤气放散率为22.9%,若以当年煤气发生总量计算,即全年损失折合标煤约10600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