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转  刘豪  吴哲 《海洋石油》2011,31(1):8-15
基于南海琼东南盆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构造层序划分方案的问题,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二维地震构造层序闭合解释,从地震不整合面和构造发育特征识别出发,对新生代主要构造层序进行详细解剖.进一步结合对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新生代二维地震数据的精细综合分析,重新厘定了其新生代构造层序,并进行了构造层序的识别和划分....  相似文献   

2.
3.
基于新采集三维地震与钻井资料分析,系统解剖宝岛凹陷地质结构及其断裂体系,开展转换断阶带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宝岛凹陷发育北部断阶带、中部凹陷带与南部斜坡带,其中,北部断阶带自西向东发育宝岛B、A、C等多个转换断阶带,控制宝岛凹陷烃源岩、圈闭、储集层、油气运移及烃类气富集。转换带主干断裂在渐新世早期崖城组沉积期的活动性控制生烃灶与生烃潜力,自西向东活动性增强且距离物源区更近,烃源岩厚度、三角洲规模呈增大趋势,发育多个生烃洼陷;主干断裂在张扭背景下发生局部挤压,形成大型鼻状构造背景下的复合型圈闭,且向东宝岛A、宝岛C圈闭规模大于宝岛B圈闭;多级断阶控制隆起区物源碎屑注入形成大型三角洲砂体,宝岛A转换带F12断裂中西段同向转换带和东段缓坡段控制两大物源碎屑注入,形成西支、东支等多个三角洲朵叶体;主干断裂控制形成的大型构造脊紧邻生烃中心,具有高效运聚特征;主干断裂组合方式、活动时间与天然气充注期次的良好匹配,控制烃类气富集。宝岛A转换带紧邻生烃洼陷宝岛27、25、21洼,发育神狐隆起物源供给的大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具有大型构造脊高效汇聚及主干断裂平行组合且停止活动时...  相似文献   

4.
琼东南盆地压力场及其演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琼东南盆地是一个具有多个富生烃凹陷的海上含油气盆地,但经过多年的油气勘探工作,仅在YC13-1构造上获得-大气田,在勘探实践中最大的困难之一,是不能彻底认清与油气运聚密切相关的超压,在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琼东南盆地的压力场作出了系统的描述,从单井压力特征出发,总结出了四种特征类型(常压型,单段超压型,超压囊型和旋回超压型),进而对全盆地的现今压力分布特点作了阐述,并对全盆地的压力场进行了分区,借助数学模拟手段,再现了地质历史时期压力场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琼东南盆地超压研究进展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调研和剖析,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了琼东南盆地超压的分布特点及深水区压力预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现有的钻井、实测压力、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分析了琼东南盆地的超压成因及其形成机制。分析表明:新构造期(5.3Ma)以来,琼东南盆地表现为快速的沉积沉降,特别是西部晚期的巨幅沉降,沉积地层很厚,且泥岩发育,这种独特的快速沉积沉降是该盆地超压形成的重要地质条件。低渗透性沉积层在快速沉积沉降过程中受到上覆岩层欠压实作用而产生超压,其实质是孔隙流体供与排不平衡,是该盆地超压形成的主要机制。同时,水热增压及新生流体等的辅助作用,会使压力进一步升高,使超压进一步加剧。研究成果对琼东南盆地的勘探与开发具有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根据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三维地震、钻井及岩心资料,对中新统梅山组发育的深水扇特征、沉积模式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梅山组中发育着多种典型重力流构造,沉积物为半深海环境下的重力流沉积;通过对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岩矿特征、粒度分析、沉积构造、测井相等分析,可识别出水道、水道间、席状砂等沉积微相;陵水凹陷梅山组深水扇为陆架边缘三角洲—峡谷(下切谷)—深水扇的沉积模式,其形成受三亚组沉积晚期古构造地貌、相对海平面变化、坡折带及三角洲物源供给能力等多种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琼东南盆地新构造运动及其对晚期油气成藏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琼东南盆地受深部构造、周边各大板块运动及南海扩张所形成的区域应力场的控制,发育了新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对琼东南盆地烃源演化、储层发育、圈闭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同时新构造运动形成的晚期断裂,沟通了深部烃源层和深浅目的层,有利于古近系、新近系纵向叠置复式成藏。琼东南盆地东部和南部的陵南低凸起、松南低凸起、长昌凹中隆起带和宝岛北斜坡,古近系与新近系均发育良好储盖组合,晚期断裂发育,油气纵向运移有利,具有油气纵向叠置、横向连片复式成藏的可能,可以期待有良好的勘探前景,这些新构造运动发育地区是琼东南盆地下一步勘探的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8.
琼东南盆地第三系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琼东南盆地的发展经历了由断陷到坳陷的演化过程,盆内充填了巨厚的沉积地层,该套地层在上、下第三系内可识别出14个层序,断陷期6个坳陷期8个.断陷期层序发育主要受控于幕式构造运动,层序由冲积扇、河流、湖泊、扇三角洲和碎屑滨岸体系沉积的粗碎屑岩组成.坳陷期层序发育主要受控于全球海平面变化并具有典型被动大陆边缘特征,低位域由企底扇、斜坡扇和海底水道沉积组成;海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由三角洲、碎屑滨岸、碳酸盐台礁和浅海陆架体系沉积组成.   相似文献   

9.
崖北凹陷主力烃源岩是崖城组煤系烃源岩,而煤系的分布受控于沉积相带.为弄清煤系烃源岩分布特征,为油气勘探工作提供参考,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古生物、岩性组合、水动力条件、古地形及与现代沉积类比等综合分析,指出崖北凹陷崖城组主要发育潮坪—潟湖沉积体系.崖城组沉积时期,潮坪之上地势宽广、平坦,并生长着蕨类和红树林等高等植物,有利于煤系的形成和聚集;而凹陷内相对封闭的水动力条件又有利于煤系的保存.因此,潮坪具备了煤系形成、聚集和保存的有利条件,是发育煤系烃源岩的有利沉积相带.崖北凹陷内的潮坪主要发育在南部和东南部缓坡带,其中东南部缓坡带崖城组埋藏深,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推测其已生成油气.  相似文献   

10.
针对琼东南盆地松西凹陷烃源岩发育机制不清、优质烃源岩分布不明的问题,根据已钻井原油地化特征、次洼沉积特征、地震相与属性特征、地震速度谱的对比分析,对松西凹陷东、西次洼始新统中深湖相烃源岩进行了预测,明确了松西凹陷沉降速率、物源注入点、凹陷结构三因素耦合控制了湖相烃源岩的发育与展布。松西凹陷西次洼紧邻大型物源注入点,为富砂沉积,从而导致较低的古生产力水平、较高的沉积速率和开放氧化的水体环境,不具备优质烃源岩形成的基本条件;东次洼远离大型物源注入点,仅发育小规模砂体,利于发育中—深湖相烃源岩。已钻井原油地化指标表明,研究区原油来自中深湖相烃源岩,证实松西凹陷存在优质烃源岩。始新统中深湖相烃源岩具有低频、连续、强反射地震特征,且具有低速异常,主要分布于东次洼的洼中及缓坡带。基于以上认识指导在东次洼部署钻井,首次在琼东南盆地钻遇始新统油页岩,且烃源岩指标好,提升了松西凹陷及琼东南盆地原油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1.
琼东南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浅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琼东南盆地为一新生代含油气盆地。通过对南海扩张、红河断裂及太平洋板块等琼东南盆地区域构造演化主控因素的分析,结合其内部层序及断裂特征将琼东南盆地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分为晚白垩世-晚渐新世多幕裂陷、早中新世-中中新世区域热沉降和晚中新世以来的新构造 3 大构造演化阶段。在构造演化基础上分别探讨了琼东南盆地构造演化与烃源岩、储盖层及其圈闭形成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指出琼东南盆地中部构造调节区域(崖北凹陷、松西凹陷、陵水低凸起、松涛凸起、陵水凹陷、松南凹陷、中央低凸起及北礁凹陷)为琼东南盆地油气勘探最有利的区域。  相似文献   

12.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新生代地质结构与构造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海陆架盆地是位于欧亚板块中国东部大陆架东缘的中新生代复合断陷盆地,盆地南部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格局。盆地内古新世沉降中心在盆地西部的瓯江凹陷;始新世,沉积中心向东迁移,呈现出瓯江凹陷、闽江凹陷和基隆凹陷3个沉积中心特征;渐新世早期,盆地西部开始抬升剥蚀,沉积中心迁移至基隆凹陷,直至中新世盆地西部才再次发生沉降。东海陆架盆地南部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可划分为古新世断陷期、始新世断拗转换期、渐新世—中新世拗陷以及上新世以后区域沉降4个时期,盆地东部构造演化时间稍晚于西部。  相似文献   

13.
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凹陷生物礁及碳酸盐岩台地发育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生物礁及碳酸盐岩储层是一种典型的油气储层,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我国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其在形成演化过程中出现了有利于生物礁及碳酸盐岩发育的环境。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凹陷远离物源,在构造演化过程中产生了较多的构造高点,在这些构造高点的周缘适合生物礁及碳酸盐岩台地的发育。通过地震资料的解释及海平面变化曲线与层序的对比发现,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凹陷发育有规模大小不等的生物礁和碳酸盐岩台地,而且这些生物礁和碳酸盐岩台地的发育与海平面变化曲线和构造演化的阶段可以对应起来,应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东海西湖凹陷新生代盆地原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将启  杨风丽 《海洋石油》2003,23(Z1):13-20
通过对西湖凹陷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 ,提出西湖凹陷新生界经历四种原型迭加演化过程 ,即 :古新统 -中下始新统陆内拉张断陷 ;中上始新统 (平湖组 )转换边缘拗陷 ;渐新统 -中新统(花港组及龙井组、玉泉组、柳浪组 )的陆内迁移拗陷和上新统 -第四系弧后扩张盆地的陆架边缘组成。西湖凹陷的这种不同原型迭加的结构与其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有关 ,因此也初步分析了西湖凹陷新生代结构形成的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15.
琼东南盆地松南三维区台缘礁地震沉积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新采集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对琼东南盆地南部隆起北缘松南三维台缘礁开展了地震沉积学研究。在识别海平面变化控制下高频礁生长单元构成样式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成礁模型,在此模型指导下利用地震属性技术在体系域内精细刻画台缘礁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特征,并结合速度模型约束下的储层孔隙度反演预测储层物性的分布格局。研究认为,研究区台缘礁的礁体生长具有典型的复杂镶边型特征,体系域约束下层间振幅属性能有效地反映小尺度等时单元内台缘礁生长单元的空间展布特征,孔隙度预测中的地震低速异常区是潜在的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6.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深水区油气资源丰富,近年来深水区油气勘探不断升温。目前在深水区所发现的大油气田多分布在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中。中国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带,与国外己获油气发现的陆缘盆地深水区相比,具有相似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从烃源岩、储集层、圈闭到运聚条件等都具备了形成大型油气田的基本地质条件,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任德生  刘立 《海洋石油》2003,23(3):16-22
断陷盆地的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构造样式,构造样式与沉积样式的相互响应、制约与配置,决定着含油气系统的静态地质要素和动态成藏组合过程,从而决定着油气的分布规律。不同时期的构造样式不但决定着相应时期的各类半地堑的生烃潜力,也决定着沉积体系的分布。构造样式与沉积体系的有效配置,决定了油气运移方向、方式及有利的构造岩相带。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在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半地堑是有一定的分布规律。现今的断陷盆地结构为不同时期的各种类型半地堑复合叠加形成的,油气藏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油气藏形成演化研究及勘探实践表明:发育在滚动半地堑和在复式半地堑中的各种类型的背斜油气藏的勘探潜力最大,其次是构造岩性油气藏。搞清油气在不同时期半地堑中的分布规律对于寻找油气特别是寻找隐蔽油气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