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忠  刘晓君 《中国电梯》2002,13(2):20-20,33
  相似文献   

2.
3.
4.
5.
在电梯测试中,电梯平衡系数的数据处理分析,通常是采用在坐标纸上手描曲线的方法。例如,某THJ2000/0.5-AZ载货电梯的平衡系数测试中,其测试数据如表1,手描曲线见图。平衡系数的测定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有:T51型电流表,0.5级;T51型电压表,0.5级;HT331数据转速表;HL55型电流互感器,0。2级。  相似文献   

6.
对"手动盘车法"和"电流法"两种常用电梯平衡系数的检测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常用方法无法对超低层无机房电梯检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超低层无机房电梯平衡系数的检测方法,实践证明:采用"手动盘车比较法"测定出的数据准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杨鹏 《中国电梯》2007,18(9):63-64
1传统平衡系数确定方法 现平衡系数的确定依据是GB/T10059—1997《电梯试验方法》第5.1.1条、51.3条及《电梯监督检验规程》附录2第8.3.1条。  相似文献   

8.
胡建恺 《电梯工业》2006,7(2):22-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现在已实现了初步电气化,正处于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过渡阶段。电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因其具有快速、便捷等优点而倍受人们的青睐,现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之中。电梯的频繁使用虽然为人们带来了生活和生产上的方便,也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电力资源的消耗。自去年以来全国能源出现十分紧张的趋势,在2004年5月在全国有24个省出现了电力能源紧张的局面,供需比例达到1:1.5左右。  相似文献   

9.
10.
劳绍方 《中国电梯》1999,10(11):40-42
阐述用电流-负荷法测定交流电梯平衡系数的原理,操作方法,典型图像以及界定原则。  相似文献   

11.
简单介绍了平衡系数的定义、取值范围以及平衡系数检测的前提条件;详细介绍了平衡系数的5种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分析了平衡系数对电梯节能的影响及提高电梯能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阐述用功率一负荷法测定交流电梯平衡系数的原理、操作方法,典型图像以及界定原则。  相似文献   

13.
龚茨聘 《中国电梯》2010,(15):65-69
电梯机械方面调整不到位,对电梯运行舒适度的影响靠电气驱动来弥补是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的,而轿厢平衡的到位与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这里,对电梯轿厢平衡的调整程序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目前电梯平衡系数曲线的绘制大都采用手工描点画图的方式,这种方式既费时又存在较大人为误差。这里提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得出运行电流与电梯负载之间的函数关系I=f(P),从而进行曲线拟合的方法,利用这种拟合方法可实现利用计算机程序绘制电梯平衡系数曲线。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列举了国际ISO、美国ASME、欧洲EN 3个体系电梯标准的制订情况。  相似文献   

16.
伍庆武  邓泽民 《中国电梯》2010,(13):15-17,24
通过对一起电梯层门坠入井道致人死亡事故的分析,说明做好层门检测、消除层门安全隐患对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电梯层门检验的要点。  相似文献   

17.
封影 《中国电梯》2009,20(15):61-63
电梯运行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梯安装结束后的3000次无故障运行试验是否完全按要求进行。电梯运行试验智能检验系统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传感器信号采集及输出、快速安装、建立电梯运行坐标等多种技术,完全满足电梯安装验收时的3000次无故障运行试验要求。系统还能随着检规修改或用户要求,设定要求的运行次数,拓展测试功能。  相似文献   

18.
杨鹏 《中国电梯》2009,20(1):54-58
指出动态电流(电压、功率、转速)法测试电梯平衡系数存在的缺陷。根据平衡系数定义提出了静态重量差二次称重法测试电梯平衡系数原理:论述如何消除摩擦阻力对重量差测试结果的影响和利用测得的重量差求解传动系统机械效率,从而掌握电梯耗能情况。  相似文献   

19.
郑吓忠 《福建建筑》2013,(1):107-108
随着阻燃电线、电缆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设计者应重视对电线电缆阻燃级别的了解,以及阻燃级别的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20.
刘云月 《新建筑》1999,(4):56-57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现代建筑与后现代建筑不过是时间上的划分;从思想特征上看,这种划分实质意义在于两者对于建筑的处理方式和解释方式采取了不同的立场,后者对前的一种“重写”。然而,从总体上看,“重写”的结果使得当代建筑赖以生产和立秋的社会学语境日趋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