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范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需要。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更新成为以动态的、与时俱进的综合素质为核心。师范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存在先天的劣势,但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获得了许多优势。师范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应遵循扬长补短的理念,继续加强理论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加强校企联合,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
将行业需要作为目标引领对独立院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究。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多方面紧密衔接行业需求,将行业标准明确和细化至每个环节。基于我院"面向应用、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个性彰显"的人才培养理念,从模块化课程设置、立体化实践教学构建以及校企合作等角度对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着力培养"基础宽、能力强"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高校专业建设已进入了个性化、特色化、国际化的成长时期,而大学专业特色的形成必须首先明确其人才培养目标。论述了教学研究型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为企业和各种非盈利组织提供高级应用型营销管理人才。为此,就需要在培养模式上强调课内实践、课外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的有机的能力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4.
白亚茹 《风能》2013,(6):36-37
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以及实践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校企合作已然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办学思路。2013年5月21日,贵阳学院—三菱电机自动化联合实验室及培训中心授牌仪式在贵阳学院成功举办。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菱电机自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适应海西经济区煤矿行业的发展,坚持与福建煤监局合作办学,实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机制,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工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形成"校企交替、工学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培养模式符合区域发展与煤矿行业的需求,为培养从事煤矿开采专业提供现代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适应煤矿开采一线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主要介绍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意义,重点探讨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实践"订单培养"。  相似文献   

6.
国家教委规定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中级人才”,这就决定了中专教学的最大特点是针对性和适应性。一切课程的开设都是为学生未来工作需要打基础的。作为基础工具学科的语文教学更要为学生未来工作着想。《中专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继续对学生进行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新建本科院校成都大学在搭建科技实践平台、建设教学科研团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三方面联动互促的情况,特别在实践过程中明确和固定了一些互动式教学和应用创新教育方式,在培养城市型大学应用创新人才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储能技术能够解决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能量密度低、间歇性、波动大等问题,是促进我国乃至全球能源结构调整的关键技术.随着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储能技术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储能技术涉及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从而给储能领域人才培养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针对储能技术高水平人才培养难和人才严重匮乏问题,中国矿业大学开展了面向储能技术的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通过增设储能技术专业课,拓展学生跨学科的理论基础;建立交叉学科团队指导模式,充分发挥创新导师团队的正面引导作用;利用高水平储能创新平台反哺教学,实现储能交叉学科产教研协同育人.以上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储能行业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给信息人才培养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但高校相对封闭的办学模式、传统课程体系下培养的学生已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信息人才培养和企业间要求的供需矛盾,促使我们反思人才培养目标和做法。信息类人才培养的"3.5+0.5"培养模式,在大学本科教育中,利用了半年时间让学生在相关企业中去参加实践,通过实践成为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与经济建设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21世纪当下的教育体制改革以及大学生当下严峻的就业困难问题,客观的分析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在这个专业大学生如何就业等问题。现阶段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实践化教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以成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1.
《电气工程学报》2011,(12):11-11
2011年12月,为了更好地将学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技术优势相结合,实现应用型研究生和卓越工程师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学院和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ationalInstruments,简称NI)决定共建“虚拟仪器创新实践基地”,开展全方位合作。  相似文献   

12.
数控教学实训四环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训教学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职业技术院校数控技术实训教学的环节作了探讨,并对实训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培养采矿工程专业一流人才,教学和科研一体化是关键。针对采矿工程专业目前实践教学环节的特点和现状,分析了教学科研一体化在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性。重点从创新性实践教师团队建设、教学科研基础条件和教学科研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3方面探究西部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合采矿工程专业现有资源条件,构建教学科研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框架,提出相应的措施。充分发挥教学科研相得益彰的源流关系,以期实现西部采矿工程专业"一高一强"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实训教学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职业技术院校数控技术实训教学的环节作了探讨,并对实训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能源工程》2006,(2):F0003-F0003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53年,学校已有50余年办学历史,是一所为国家培养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在重庆市李家沱长江大桥北桥头,交通方便,环境优美。  相似文献   

16.
蔡蕾 《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10(5):1874-1875
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推动了相关教育的展开,也使得各国的交流日渐频繁.在行业发展前景向好的背景下,人才的培养同样需要跟上.基于此,重视新能源领域专业英语的学习,成为提高学生专业英语表达能力,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夯实学生专业与英语根基的可行路径.张素贞,刘晓艳主编的《新能源专业英语》(化学工业出版社)一书是立足新能源行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与目标,以理论为根基,以应用为导向,颇具实践价值的教材,是专业英语学习展开的内容载体与方式依托.围绕着这本书,探讨当下能源行业英语教育与教学的理论、实践等诸多层面的内容,实现学科英语的深入建设.提高课程地位,重视能源行业英语的学习,是当下适应行业发展变化,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必然要求.如今,我国的新能源行业正以快速发展的态势前行,也的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这一新兴行业的发展,有借鉴学习他国的必要,也有深入国际交流的需求,这些都意味着行业内的精尖人才,应当要具备专业的英语素养,必须要深入全面地展开专业英语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直属院校之一,是培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高等学校.学校历史悠久,前身是1903年在天津创办的"北洋工艺学堂",1958年迁至承德.几十年来,在各界人士和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已发展成具有热能、机械、电器电子、化工等五个系部多学科的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先进的学校.为国家培养出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石油工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8.
徐丰  乔路  吴頔  刘超  江华  冯海玉 《太阳能》2023,(8):13-19
近年来,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引领下,中国光伏产业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产业进步的同时也对光伏产业人才培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经分析发现,中国国内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在专业人才供给数量、研发人才供给结构、人才培养学科体系等方面存在与产业高速发展不配套的问题。为满足产业高速发展带来的人才需求,新时期光伏产业人才培育应立足发挥企业孵化培育优势、吸引相关交叉行业人才、发挥产业集聚地区优势,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从产业化需求出发推进核心课程改革;优化院校师资团队,在校企双导师制基础上提升光伏产业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产教融合,鼓励和企业联合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19.
随着风电产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迫切需求,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方兴未艾,文章针对风电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从人才需求和培养目标进行探讨,对课程设置和电气控制方面的实验规划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太阳能》2021,(8)
综合应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仿真技术等设计了太阳电池智能制造人才实训平台,并对该实训平台进行搭建。太阳电池智能制造人才实训平台通过在线教育平台构建了知识资源池,实现了实训人员的在线教育、人才分析和素质评估;通过实训平台对实训人员进行智能设备、自动化系统、数字化系统等相关的实训,提高实训人员的经验知识、综合技能和实践能力;最后通过智能制造车间真实案例的现场模拟实习,深化了解车间的真实运作模式,培养实训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太阳电池智能制造人才实训平台的搭建可为智能制造背景下人才的教学和培养提供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