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赵洁梅 《建筑知识》2006,26(3):23-2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对居住区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的安全性和适用性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要求。本文指出现代居住区公共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不同性质人群的使用需求,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和设计要点,倡导设计师将更多的关怀融入设计之中,从不同人群的实际使用需要出发,创造出安全、舒适、实用的人性化居住区公共环境。  相似文献   

2.
居住区规划设计是设计师主观能动性创造的结果。由于各居住区的情况不一以及设计师的水平高低而导致其创造出的居住区空间给使用者带来的感受也是好坏不一。因此将一些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引入居住区设计中,可以有效避免设计意图和实际使用情况相悖、建筑物理环境恶劣影响使用者使用等情况发生。提出以居住区公共空间建筑物理环境分析为主导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居住区公共空间中的各种建筑物理环境进行分析、评价,最终得出居住区公共空间适宜性评价,并以此来引导居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居住区公共空间是生态住区设计的重要方面,公共空间的冬季适宜性对寒地城市居住区有更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寒地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日照环境特征及现状问题的总结和剖析,选取典型寒地城市居住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和环境模拟软件,对居住区公共空间特定时间段物理环境情况进行模拟分析研究,结合空间分析和使用人群的活动特征,对方案重新思考并提出改进建议,使公共空间更具冬季适应性,并较好的契合寒地城市居民的活动特征。本文初步探讨数字模拟在寒地小城镇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并提出一种将空间句法和环境模拟相结合的新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浅议现代城市居住区内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晨 《中外建筑》2010,(4):88-90
居住自古以来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居住区不仅为居民提供居住场所和空间,也为居民提供公共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因此居住区的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应从宏观着眼,从细节入手,考虑各种居民的不同需求,达到人性化设计。本文立足现代城市的居住区内,结合近几年来国内外居住区建设中公共空间的营造,针对当前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建设普遍存在"缺乏人性关怀"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设计人员视角探讨我国居住区公共空间人性化环境的营造方法,从设计理念、设计原则和设计细节要素方面对公共空间设计进行探讨,并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取实际的居住小区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不同时段内居住区公共活动空间的使用规律和空间特征,对居住小区公共空间的体系提出修改意见,同时提出基于公共空间使用的居住小区布局模式设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分析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的评价研究入手,针对目前评价体系所存在的不足,尝试寻找适用于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的居住区公共空间评价模式.首先从评价体系的建立目标分析开始,提出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导向、以绿色建筑技术和舒适健康为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而后针对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的特征,围绕评价目标,分析建立了包括生态规划、紧凑联系空间、绿色技术、舒适健康等较为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针对各项评价指标对评价目标的不同重要性,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了各级指标评价因子对于评价目标的权重系数,并确立了评价体系的评判等级.  相似文献   

7.
解本娟  朱玲 《华中建筑》2006,24(10):102-104
住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其环境问题已成为城市的基本问题之一。该文分析了旧居住区的建筑.使用人群及中心邻里空间的特点,并结合公共空间环境的现状,从邻里的空间、绿地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寻求适宜的旧居住区户外邻里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8.
居住区交往空间环境设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住区交往空间由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和私密空间四个层次逐步渗透过渡,有序组合.居住区环境设计应该基于空间的特性,从人的交往需求角度出发进行考虑:首先,利用不同的元素构建建立层次分明、尺度合理的空间,给人以领域感与亲切感;其次,园林景观设计结合当地的文化,帮助居民确立归属感;最后,在满足居民基本的活动需求同时,引导人们在户外进行各种活动,促进邻里之间的交往.  相似文献   

9.
以三亚蓝海花园三期小区为例,通过实地体验及针对性研究,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解析室外公共空间环境与不同年龄层次之间人们行为模式的需求,探寻符合现代生活模式、适合各种人群行为及心理需求的庭院空间、室外休闲活动场所及交往空间的绿色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  相似文献   

10.
梁建华 《中外建筑》2004,(3):114-116
针对现代居住区公共环境与群体交流行为的错位问题,提出理想居住区的群体交流空间模式.  相似文献   

11.
关于对公众公共性问题的探讨由来已久,从公共性本身的词义研究看,公私范畴是公共性涵义的合理诠释,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公共性的涵义也各有不同。景观环境是特定时期、特定空间下供公众聚集的空间场所,公众的公共性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均依赖于景观环境创造的空间条件和氛围,现代社会充分重视人的主体性作用,因此,在公共空间公众群体的公共性需求的解决是对景观环境实现隐含功能最好的肯定。  相似文献   

12.
黄书敏 《福建建筑》2014,(1):47-48,15
本文结合莆田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大楼的建筑设计实例,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入手,通过对总体布局设计、平面功能设计、流线组织设计、空间组织设计、外观造型设计以及节能降耗设计等方面分析,阐述了公安系统办公楼设计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从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视角出发,首先指出城市公共空间共鸣环境的营造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目标,进而对应共鸣环境的三个理论层次:使用个体与环境的共鸣、不同使用群体与环境的共鸣、不同利益群体的共鸣,从认知与行为、需求与社会、社会与管理三个方向,进行多维度理论研究.最后从空间秩序和运行保障两个层面建构出共鸣环境的...  相似文献   

14.
蒲鸿 《风景园林》2011,(6):101-103
公共艺术被视为西方后工业社会的产物,这种艺术具有公共性,其范围不限于建筑、雕塑、壁画等。国内目前关于公共艺术的讨论由西方而来,集中于公共性问题的讨论。但国内对于公共性的讨论简单地置于哈贝马斯以市民社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理论模式,或者将之置于单一的空间政治中。同时,由于长期处于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国内大多数人对于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5.
公共空间安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 的基础和重要前提。人群聚集下拥挤踩踏事 故的频发,凸显了公共空间安全危机的时代 背景。风险评估是预测人群聚集风险点和空 间盲区的有效手段,也是指导公共空间安全 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文章基于空间句法理 论,以整合度、连接度和可理解度等句法参量 为评估因子,建立公共空间人群聚集风险的 可视化定量评估模型,并运用于重庆动物园 案例中,实现对人群聚集风险点和空间盲区 的预测。结果表明:第一,整合度高、连接度 高的空间是人群聚集的风险区域;第二,空间 可理解度低将增加人群聚集风险。在此基础 上,提出优化路网结构、规划展区布局、完善 设施系统的空间干预策略,为构建安全的城 市公共空间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6.
于婷婷  冷红  袁青 《规划师》2020,(5):45-48
全球频发的传染病疫情对城市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城市应急性规划响应成为应对公共健康风险的重要议题。为剖析城市系统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运作规律,文章从复杂性视角解读城市公共健康风险特征,构建适应性主体-城市空间-社会网络的复杂系统并分析其复杂适应机制,同时结合智慧规划技术方法拓宽适应性规划响应途径,实现从疫情防控管理到空间布局规划的尺度转换,以期为完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建设健康城市人居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嘉璇  姜梅 《华中建筑》2014,(12):60-64
针对武汉传统社区——里分的巷道公共空间进行实地调研,并进一步研究影响里分住区公共空间使用的相关因素。调研采用典型时间断面调查法,统计与绘制活动分布图,记录所选时间段内的巷道活动者属性、活动类型以及人群分布等特征。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的人群活动特征之差别,联系巷道公共空间的客观属性,提出社区周边环境、空间形态、巷道级别、商业类型以及设施景观等因素对居民使用公共空间的影响,从使用者的角度探索里分社区公共空间的特征与品质。  相似文献   

18.
梅策迎 《华中建筑》2008,26(10):162-165
该文分析了由于封闭式居住小区的快速扩展带来城市空间的断裂和公共空间的缺位等情况和原因,并从市场的角度探讨社区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整合设计理论和可能性。然后以深圳华侨城为例,详细介绍了其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特点和实践经验,并提出了5条公共空间整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当前城市公共空间营建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矛盾,归纳了影响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若干重要因素——空间与尺度、可达性与易达性、混合使用与密度、环境质量、公共设施、街道家具和公共文化活动,探讨这些要素对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影响力,并通过实际案例总结其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三明  武茜 《华中建筑》2005,23(3):124-125
人们经常在室内公共空间进行活动,室内公共空间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声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室内的空间环境品质。该文拟从声学角度出发,分析目前各类室内公共空间声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声环境设计目标和改善措施,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来进一步写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