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有效分离重油中的各种烃类组分,开发了以负载银离子的填料为固定相的特殊柱色谱分离为了有效分离重油中的各种烃类组分,开发了以负载银离子的填料为固定相的新型柱色谱分离方法。将塔河减压馏分油分离为饱和烃、轻芳烃、中芳烃、重芳烃和胶质等组分,并采用气质联用(GC-MS)、气相色谱-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GC-FI-TOF MS)分析了塔河减压馏分油及其亚组分的烃类组成和碳数分布。与传统的双吸附剂法相比,提高了分离效率,将单次分离时间缩短至4~5 h;与专利方法相比,消除了银离子流失对亚组分造成的污染,实现了芳烃组分的进一步分离富集,轻芳烃组分中的单环芳烃质量分数为74.3%,中芳烃组分中的双环芳烃质量分数为37.1%,重芳烃组分中的三环以上芳烃质量分数为65.9%。  相似文献   

2.
为弄清减压馏分油中芳烃组分的侧链结构特点,将塔河原油的减压馏分油按照极性分成了轻芳烃、中芳烃和重芳烃组分,并采用仪器分析和钌离子催化氧化实验方法对其平均结构和侧链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芳烃组分极性的增大,其烷基侧链平均碳链长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多环芳烃、杂原子含量增多。通过对钌离子催化氧化实验的水相和有机相产物的分析表明,3个芳烃亚组分的侧链以正构烷基为主,占80%左右,并且从轻芳烃、中芳烃到重芳烃,其侧链中所含碳数小于7的短烷基取代基依次增多,而碳数大于7的长烷基取代基依次减少,另外,异构烷基以低碳数单甲基异构烷基为主。  相似文献   

3.
塔河原油是一种沥青质含量高、残炭高、金属含量高、酸值高的重质原油,为避免传统加工过程中的高温腐蚀和塔河渣油进催化裂化装置的高残炭、高金属含量等问题,考虑将塔河原油经常压闪蒸后的渣油直接作为溶剂脱沥青的原料。采用挂片失重试验对塔河原油的腐蚀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适宜闪蒸温度下的常压闪蒸渣油进行了六组分分离,并对各组分的化学性质和结构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3.89%的硫、86.97%的氮、98%以上的镍、钒金属存在于胶质和沥青质组分中;随着组分加重,芳碳率fA增加,H/C原子比、环烷碳分率fN和芳香环系缩合度参数HAU/CA减小;将塔河常压闪蒸渣油在不同柱色谱馏出油收率下的杂质脱除率曲线与溶剂脱沥青中试结果对比发现,两者有较好的相似度,表明采用柱色谱分离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来预测溶剂脱沥青过程不同脱沥青油收率时的杂质含量,可指导塔河常压闪蒸渣油溶剂脱沥青过程的操作。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剂脱蜡法和溶剂萃取法将沙中原油的减压馏分油分离为正构烷烃相、轻芳烃-饱和烃相、中芳烃相和重芳烃相等亚组分,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固体核磁共振等方法分析了减压馏分油及其亚组分的基本性质、烃类组成和结构参数,同时考察了上述分离过程中各组分的分离百分率。结果表明:溶剂脱蜡法和溶剂萃取法分别分离减压馏分油中链烷烃和多环芳烃的选择性及分离效率均较高;采用溶剂脱蜡法得到的正构烷烃相中链烷烃含量在88.3%~95.2%之间,其碳数呈正态分布,链烷烃分离百分率在24.4%~36.8%之间,约是环烷烃分离百分率的12倍;采用两段溶剂萃取法得到的重芳烃相和中芳烃相具有随着馏分油变重CA降低,CN,CP,RA,RN增加,平均分子式中S和N原子数增加的规律,重芳烃相和中芳烃相中芳烃含量分别为85.4%~88.8%和73.2%~78.5%,三环及以上芳烃的分离百分率在72.8%~75.5%之间,分别是链烷烃和环烷烃分离百分率的5~8倍和4~5倍。  相似文献   

5.
通过减压蒸馏切取中/低温煤焦油减压馏分油(360~480 ℃),设计柱色谱层析分离对比实验,通过比较柱色谱收率、组分冲洗难易程度及淋洗切割点清晰度,确定了以硅胶为吸附剂,正庚烷可溶质为柱色谱原料,以石油醚、甲苯、甲苯-乙醇、乙醇为冲洗剂的柱层析方法,将煤焦油减压馏分油分离为四个组分,并通过NMR、元素分析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等手段对各组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该馏分油中饱和分、芳香分、极性组分和C7-沥青质含量分别为13.28%,35.10%,33.15%,18.21%,其中链烷烃占6.00%,环烷烃占7.25%,芳香烃占35.13%。极性组分和C7-沥青质芳碳率高,二者均为以稠环芳烃为主体并配以少量短侧链的大分子,是造成煤焦油轻质化难度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应用色谱工作站,将汽油中氧化物气相色谱分析系统的微填充预切柱和石英毛细管分析柱虚拟设置为一根介干两者之间的色谱柱,解决单独按微填充柱或毛细管柱设置色谱柱系统时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双阀四柱多维色谱在天然气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实验柱筏设计合理,能够达到快速、精确分离天然气的目的;天然气各组分分离效果良好,可分析的碳数高、分析速度快,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好,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天然气的组成分析结果,可用于了解天然气的分类、探讨天然气的成因以及对比不同气田天然气的烃类和非烃类的化学组成;计算获得的物性参数对于研究天然气的运移、开发和集输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硫酸钡微晶改性新型毛细管柱的应用,可用于色谱法测定完全互熔性高沸点酯类在对甲基苯甲酯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9.
分频技术在塔河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频解释技术可以刻画碳酸盐岩储层中缝洞发育所引起的地震反射频率特征。将分频解释技术应用于碳酸盐岩缝洞储层的地震反射波分析,通过分析由分频技术生成的调谐体和离散频率能量体的变化特征,可以确定充填流体或气体的孔洞储层引起的地震反射波振幅和频率的变化异常。实际工区的地震资料分频解释结果与钻井结果一致,说明利用分频解释技术得到的时频谱可以反映地下碳酸盐岩储层的位置和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0.
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储层易井漏、堵漏浆难以滞留、堵漏配方和工艺复杂的难题,提出了理想填充-紧密堆积理论结合的思路。通过优选可酸溶堵漏材料及其颗粒级配,研究形成封堵1~5 mm不同尺寸裂缝的5套堵漏配方,室内承压能力在10 MPa以上,酸溶率超过75%。上述堵漏配方分别生产为一袋化产品,在塔河油田X13H井和X193井奥陶系储层堵漏均一次成功。新型一袋化堵漏技术的配方颗粒级配和施工工艺合理有效,且实现了可酸溶解堵。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硫酸钡微晶改性新型毛细管柱的应用.可用于色谱法测定完全互熔性高沸点酯类在对甲基苯甲酸甲酯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原油中石油磺酸盐难以检测的问题,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切换技术建立了一套油相内石油磺酸盐的分析装置,通过多色谱柱联用及切换阀的改向作用,使复杂样品能够直接进样分析。采用新方法对孤东油田七区二元驱油水两相中石油磺酸盐的分析表明,石油磺酸盐在油水两相有其合理的分配,研究结果能准确地反映石油磺酸盐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塔河油田九区三叠系底水砂岩油藏以水平井开发为主。由于底水能量充足,非均质性严重,开发过程中易沿高渗段脊进形成水侵优势通道,导致油井部分水淹,含水迅速上升。采用具有强封堵性和强油水选择性的冻胶封堵出水孔道,降低含水,堵剂即使进入油水同出通道,也能因其强油水选择性实现堵水而少堵油,该技术在现场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介绍全谱饱和度测井仪(PSSL)技术原理,对比不同脉冲中子测井仪器的优缺点,评价PSSL饱和度测井仪碳氧比组合中子寿命测井模式在塔河油田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中应用效果及PSSL俘获模式在凝析气藏储层中应用,通过PND俘获模式与PSSL俘获模式测井资料对比,评价仪器性能,分析时间推移测井应用.全谱饱和度测井能定量评价储层并可将储层进行精细划分;对于同一套地层,利用纵横向渗透率级差可以进行层内剩余油解释和评价.与传统脉冲中子测井对比,PSSL仪器使用范围宽,测井成本低,录取资料信息多,能有效反映储层剩余油饱和度的变化情况,为寻找潜力油层、识别水淹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常规地震数据处理技术无法充分利用宽方位地震数据所包含的方位角信息.针对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某区块的实际宽方位地震数据,基于全方位偏移成像技术,利用全方位共反射角道集对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的小断裂进行了精细成像,并将偏移道集、成果剖面和地震相干属性与OVT技术的偏移结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同时,对全方位倾角道集进行了绕射波分离...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介绍了氧化铝微球经过灼烧或改性处理后,在低级烃类气相色谱分离中所显示出的高选择性与高效能。γ-氧化铝微球具有传质快、柱效高、分析时间短、价廉易得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新型色谱固定相。  相似文献   

18.
馏分油临氢和非临氢降凝工艺技术均已工业化。以直馏轻蜡油、催化裂化重柴油和加氢裂化尾油为原料,经降凝可大幅度增产柴油,并可提高炼油厂轻质油收率,提高柴汽比,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9.
馏分油降凝在增产柴油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馏分油临氢和非临氢降凝工艺技术均已工业化。以直馏轻蜡油、催化裂化重柴油和加氢裂化尾油为原料,经降凝可大幅度增产柴油,并可提高炼油厂轻质油收率、提高柴汽比、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20.
张浩 《炼油与化工》2001,12(2):40-41
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一套常减压装置应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技术,解决了停减压系统后,原油换后温度和初底油换后温度能否满足工艺要求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