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圆弧齿线(CATT)圆柱齿轮齿根应力的计算与普通渐开线不同.根据第四强度理论,作者建立了一个力学模型,并用此模型计算了CATT齿轮的齿形系数,对齿根应力沿齿线的变化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子双圆弧齿轮接触疲劳极限的计算方法。在试验基础上,得到碳 调质GB12759-91型双圆弧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σHLim,并推荐了接触强计算中最小安全系统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3.
4.
本文用回归分析法求得了GB12759-91型双圆弧齿轮的齿腰应力的计算公式。研究表明,大螺旋角或小载荷时,齿腰应力大于齿根应力。因此,齿腰是一个薄弱环节,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推导了线接触圆弧齿线(CATT)圆柱齿轮齿根应力分布系数ξ的计算式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轮齿接触变形对齿根应力的影响,得出了在一定条件下,接触变形有利于促使CATT齿轮接近弯曲等强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推导了线接触圆弧齿线(CATT)圆柱齿轮齿根应力分布系数ξ的计算式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轮齿接触变形对齿根应力的影响,得出了在一定条件下,接触变形有利于促使CATT齿轮接近弯曲等强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线接触圆弧齿线(CATT)圆柱齿轮的啮合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采用电测试验法对三个阶段的齿根应力沿齿向的分布进行测试研究,并与理论计算值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圆弧齿线双圆弧齿轮的基本啮合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毋荣亮 《太原工业大学学报》1997,28(3):72-77
本文研究了圆弧齿线双圆弧齿轮轮齿的形成原理和啮合特点,应用共轭齿面啮合原理和微分几何方法推导出其共轭齿面方程。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用三维有限元、柔度矩阵及数学规划方法对直齿和斜齿齿轮的齿面接触状况进行了三维分析。分析时计及了轮齿变形,轴和轴承的变形,以及被计算齿轮同一轴上其它同时工作齿轮的影响,通过分析计算获得了载荷在同时啮合各齿对之间的分配,载荷在轮齿接触线上的分布,以及载荷作用下齿轮副的传动误差,为齿轮系统的动、 静强度设计提供了精确而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一套在微机上计算机直齿与斜齿圆柱齿轮啮合过程齿根应力分布的方法。使用者只需输入一对齿轮副的几何参数和结构参数,计算机将自动完成齿轮副的三维有限无风格部分。通过齿面坐标系及坐标变换矩阵,一次求出核齿轮副的齿向载荷分布齿间载荷分本。一步运用 齿根局部网络密化,可详细研究轮在啮合过程中的齿根应力分布。编制的软件配有较强的数据前,后处理手段,便于使用。文中以一对斜齿轮副为例进行了说明,计算结果与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6对齿轮试件的弯曲疲劳运转试验,分析了圆弧齿线圆柱齿轮几种典型的弯曲失效形式,断齿失效机理及不同因素对轮齿弯曲强度的影响,并提出了提高该齿轮承载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鼓形齿轮联轴器设计、加工及传动方面诸问题的基础上,按共轭曲面原理建立了鼓形齿轮联轴器传动理论,推导了鼓形处齿接触线及齿面方程,运用电子计算机计算并分析了不同工作倾角下齿面接触状态的变化及规律,进一步使用笔者设计发明的按共轭原理滚动鼓形齿轮装置(专利申请号87101897)切制了按不同工作倾角设计的鼓形外齿并进行了接触试验,从而揭示了鼓形齿轮联轴器传动的实质,为优化设计、加工鼓形齿轮联轴器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研究20CrMnTi钢碳氮共渗层中残余奥氏体对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残余奥氏体的应力诱发相变改善了渗层的强韧性,这是残余奥氏体提高接触疲劳寿命的主要原因。在滑动加滚动接触情况下,τ_(XZ)是引起疲劳剥落的主要原因。对于含残余奥氏体量不同的试佯的疲劳破坏,应用不同的τ_(XZ)/HM值的分布来说明。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测试斜齿轮齿面动态闪温的新方法.根据大量测试结果,得到了斜齿轮传动的齿面闪温分布.所进行的齿面胶合试验表明,斜齿轮齿面胶合发展过程与齿面闪温分布规律相符. 相似文献
17.
弧齿锥齿轮的有摩擦承载接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柔度张量的概念,并推导了弧齿锥齿轮有摩擦承载接触问题的数学规划解法。首先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工作齿面网格结点的柔度张量,并通过插值和叠加获得一对啮合齿在各接触位置上接触椭圆长轴散点的综合柔度,然后结合齿面几何因素,建立了弧齿锥齿轮接触问题的线性规划模型,采用载荷增量法求解了有摩擦的接触变形过程。最后以一对弧齿锥齿轮为例,进行了整个啮合过程的承载接触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20CrMnTi钢滚形试样经热处理和喷丸强化后,表面形变硬化层和残余应力对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接触疲劳失效的主要形式为深层剥落和浅层剥落。表面的形变硬化层和残余压力能延缓表面裂纹的萌生,减慢裂纹的扩展速率,从而能显著地增长接触疲劳寿命。本文提出了表面残余应力及其对性能作用的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安定理论和有限元法,分析轮齿在循环接触载荷作用下接触表面层的应力应变特征,即弹性安定和塑性安定,并针对此特征,探讨轮齿接触疲劳裂纹萌生寿命的预测方法。研究表明:Dang Van准则和Coffin-Manson关系可以分别作为弹性安定和塑性安定特征下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20.
多次错误操作或水锤现象等可能引起结构部件承受高应力水平下的疲劳载荷作用。在前人的研究工作中,含表面裂纹板疲劳试验的远场应力水平绝大多数不超过0.6σy,。本文通过应力水平为0.85~0.95σy,的16MnR钢合表面裂纹板的疲劳实验研究,来回答在Paris、Chell(考虑最大应力的影响)和Foreman(考虑平均应力的影响)等公式中,在这样高的应力水平下究竟哪一个模型更适合描述表面裂纹疲劳扩展速率。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对于高韧性材料而言,即使在接近屈服的高应力水平下,Paris公式仍不失为诸多应力疲劳扩展速率描述公式中最有效的。此外,还仔细观察了表面裂纹疲劳扩展的客观几何形貌和微观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