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面向多传感器图像融合,实现基于梯度的压缩感知图像融合,使其具有传输量小,计算复杂度低的特点。创新点:提出一种基于梯度的融合规则(图1),对压缩感知系数进行融合,并对融合后的压缩感知系数进行反变换得到原图像,提高压缩感知融合质量。方法:首先,对多传感器捕获的图像进行压缩感知分解以提高传感器传输速率。然后在融合阶段,基于压缩感知系数梯度进行融合得到融合后的压缩感知系数,并对融合后的系数进行压缩感知反变换得到融合后图像。通过两种融合场景的应用实验(图2-7,表1-6),证明所提算法相比于其他传统压缩感知图像融合方法,在人眼视觉及客观融合标准中均更优。结论:针对多种融合场景,提出一种高效的基于梯度的压缩感知的图像融合方法,提高图像融合精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图像融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理论,提出了一种采样点少且结构简单易实现的图像融合方法。对需要处理的两幅或多幅图像进行小波变换,分别对得到的小波系数进行稀疏处理得到稀疏矩阵,通过系数绝对值较大法进行融合,对融合后的系数矩阵通过随机观测获取压缩采样,而图像恢复则是对得到的压缩采样通过求解最优化的问题得到。由于对小波系数进行了稀疏处理,故该方法可以用少量的采样点来恢复图像。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采样点下,该方法得到的图像质量(PSNR)明显优于传统的系数绝对值较大法融合;在少量采样点下,采用该方法也可以使融合的图像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图像分块压缩感知(Block compressed sensning, BCS)框架下,基于平滑投影Landweber迭代的重建算法能以低计算复杂度确保良好率失真性能,尤其是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PCA)作自适应硬阈值收缩。然而,在PCA学习过程中忽略了图像局部结构特性平稳,会影响Landweber迭代重建性能的提升。针对该问题,本文采用粒计算(Granular computing, GrC)理论,根据图像子块结构特性将图像分解为若干粒,再实施PCA学习各粒的稀疏表示基底,并 对粒内子块硬阈值收缩去噪。由于粒内图像子块具有平稳的结构特性,可有效改善硬阈值收缩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算法相比,本文算法重建图像的整体客观质量较优, 且可更好地保护边缘与纹理等重要细节,主观视觉质量良好,与此同时,保证了较低的重建计算复杂度。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将单层小波变换与压缩感知相结合的图像融合新方法,仅通过测量图像的高频小波系数且保留了低频小波系数,利用不同的方案对低频小波系数和高频小波系数的测量进行融合。结合总变分(TV)最小化算法和融合测量来恢复高频小波系数,运用逆小波变换对融合图像进行重建。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融合性能和较低的计算复杂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传统分块压缩感知(BCS)的图像融合中,由于空间域BCS采样缺乏考虑图像的全局特性,导致融合图像重构质量差,且存在分块效应。首先将输入图像在Contourlet变换(CT)域稀疏表示,并对CT分解系数进行分块压缩感知;再对压缩采样线性加权融合;最后用迭代阈值投影(ITP)方法重构融合图像,并消除分块效应。提出了基于Contourlet变换域分块压缩感知(CTBCS)的遥感图像压缩融合方法,并给出算法的详细实现流程。基于BCS和CTBCS进行压缩采样,再用ITP算法进行图像重构,仿真结果显示,与BCS相比,CTBCS采样有效考虑了图像的全局特性,基于CTBCS的ITP重构收敛速度更快,重构计算复杂度更小,重构精度更好,对应的重构图像峰值信噪比(PSNR)更高;实际资料测试结果表明,基于CTBCS的压缩融合效果比基于BCS的压缩融合效果更好,更接近常规CT融合效果。CTBCS压缩融合用较少量采样点获得与常规CT相比拟的融合结果,有效实现了大数据量遥感图像的压缩融合。  相似文献   

6.
基于Bayesian压缩感知的融合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压缩感知理论中的采样模式,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采样模式的压缩域图像融合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双星型采样模式获得待融合图像的稀疏域压缩测量值,然后利用一种简单的绝对值最大融合规则直接在压缩感知域进行融合,最后通过贝叶斯的方法重构融合图像.在图像重建的过程中采用了贝叶斯方法.由于考虑了误差以及噪声的影响,使得融合图像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7.
分块压缩感知的提出很好地弥补了大尺寸图像占用资源多、重构耗时长等不足,但重构后的图像存在明显的块效应。针对现有图像纹理复杂度分析不够准确,导致自适应采样率分配后块效应降低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图像自适应分块压缩感知方法。该方法通过共生矩阵分析图像的纹理特性,自适应分配采样率,在总采样率不变的前提下使纹理复杂度高的子块获得较高的采样率,纹理复杂度低的子块获得较低的采样率,并用SAMP(Sparsity Adaptive Matching Pursuit)算法实现重构。仿真结果显示,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块效应问题,尤其对于局部图像而言,重构图像的画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针对基于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SCT)的图像融合算法存在计算复杂度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NSCT和压缩感知的图像融合方法.首先根据压缩感知理论的特点将其应用于图像融合领域,并采用Min-TV的方法重构图像;然后对NSCT进行分解,其计算量较大的带通子带系数采用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图像融合方法;最后对低通融合图像和带通融合图像进行NSCT逆变换,得到最终的融合图像.通过仿真实验,从主观感知和客观数据的对比分析上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一种改进的图像分块压缩感知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蕴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47(25):186-189,193
分块压缩感知用于图像获取可以解决传统压缩感知在重构时运算量大的问题,但是运用分块压缩感知却使重构图像的质量有所降低。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图像分块压缩感知算法。该算法通过对观测矩阵加权,保证了图像低频部分在重构时获得更大的精度,提高了图像的质量。另外,算法根据各图像块不同纹理复杂性,自适应地改变观测值数目,使得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重构所需的总观测值数目更少。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像素级图像融合需要对待融合图像的像素灰度进行综合分析与处理,而巨大的数据量给图像融合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压缩感知理论的兴起提供了一种新的数据采集和压缩方法 ,它利用图像的部分信息重构原始图像,有效减轻了图像处理的计算复杂度。本文基于对压缩感知理论的研究,把压缩感知的方法应用于图像融合,并尝试通过对压缩感知观测矩阵的改进提高融合质量。文中设计出一种适应于DCT域的射线采样矩阵,通过与随机生成的观测矩阵融合效果的比较,证明该方法取得了良好的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11.
结合NSCT和压缩感知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红外成像传感器只敏感于目标场景的辐射,对热目标的探测性能较好,但其对场景的成像清晰度低;可见光图像只敏感于目标场景的反射,场景图像较为清晰,但目标不易被清晰观察.因而将两者图像进行融合,生成具有较好目标指示特性和可见光图像的清晰场景信息,有利于提高目标识别的准确性和降低高分辨图像传感器研究的技术难度.方法 结合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 (NSCT)和压缩感知的优点,研究一种新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对两源图像进行NSCT变换,得到一个低频子带和多个不同方向、尺度的高频子带.然后对两低频子带采用压缩感知理论获得测量向量,利用方差最大的方法对测量向量进行融合,再进行稀疏重建;高频子带采用区域能量最大的方法进行融合.最后利用NSCT逆变换获得融合图像.结果 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与其他几种方法相比较,并利用主观和客观的方法对融合结果进行评价.提出的新方法融合结果的熵、空间频率、方差明显优于其他几种方法,运行时间居中.主观上可以看出,融合结果在较好地显示目标的基础上,能够较为清晰地保留场景图像的信息.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目标检测能力,并且方法简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应用于航空、遥感图像、目标识别等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12.
压缩感知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尹宏鹏  刘兆栋  柴毅  焦绪国 《控制与决策》2013,28(10):1441-1445
压缩感知理论的诞生使得采样速率与信号的结构和内容相关,并以低于奈奎斯特采样定理要求的频率采样、编码和重构。在实际应用中,为解决数据冗余和资源浪费的瓶颈问题开拓了一条新道路,也为其他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从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等方面入手,对稀疏表示、测量矩阵的构造、稀疏重构算法和主要应用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研究。对当前研究的热点、难点作了分析和探讨,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典型的随机观测矩阵在不确定性、硬件实现、存储方面的缺陷,利用混沌序列优异的伪随机性,设计了一种基于帐篷混沌序列的观测矩阵。该矩阵的参数和初始值一旦确定,每一时刻的状态是可以完全重现的,克服了随机观测矩阵需要大量实验求平均来降低不确定性的缺点。仿真实验中,分别利用帐篷混沌观测矩阵和3种典型的随机观测矩阵对不同数据量的图像信号进行压缩与重构,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帐篷混沌观测矩阵不但重构性能优于随机观测矩阵,而且也克服了随机观测矩阵在硬件实现、存储方面的缺陷,大大减少了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字光处理(DLP)的数字微镜器件(DMD)灰度控制主要针对视频应用,故帧频较低,只有约60~120 Hz,而用DMD实现的伯努利矩阵作为压缩感知测量矩阵,是0-1二值矩阵,不需要灰度控制,且帧频要求通常在数千帧每秒.研制了基于Xilinx公司Virtex-5 FPGA的DMD控制系统来实现伯努利矩阵,系统由随机数发生器(RNG)、DDR2 SDRAM控制器、DMD控制器等模块组成.随机数发生器产生的随机数存储在DDR2 SDRAM中,实现与DMD的高速数据传输.经验证,该系统可实现二值高速显示,帧频可达到2 kHz.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二进制测量矩阵重构性能和硬件实现的负相关性,提出了一种新型压缩感知二进制测量矩阵,伪随机块对角矩阵(PRBD)。PRBD矩阵使用平衡正交Gold序列、块对角矩阵和降采样矩阵,通过结构化的方法构造,不仅保留了确定性矩阵易于硬件实现和计算复杂度低的优点,而且利于贪婪追踪算法进行图像重构。实验结果表明,PRBD测量矩阵具有良好的重构性能,在峰值信噪比(PSNR)的指标上比常用的二进制测量矩阵提高0.5dB以上。特别地,PRBD测量矩阵可采用图像分块重构的方法,在保证重构性能良好的情况下,图像重构需要的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6.
测量矩阵的构造算法是压缩感知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提出一种基于Logistic混沌-贝努利序列(Chaos-Bernoulli)测量矩阵构造算法,该算法利用了混沌序列良好的伪随机性质,通过一维Logistic混沌系统产生混沌序列,再通过符号函数生成具有贝努利分布的伪随机序列从而构造出压缩感知测量矩阵。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优于贝努利随机测量矩阵,信号重构的峰值信噪比PSNR有1~3 dB的提高,并与其他类型的测量矩阵进行比较,数值分析结果证明该算法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压缩感知基本理论: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数字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人们对信号的采样速率、传输速度和存储空间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如何在保持信号信息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信号的采样数量?Candès在2006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介绍了一种称为压缩感知的新颖信号采样理论,指出:只要远少于传统Nyquist采样定理所要求的采样数即可精确或高概率精确重建原始信号。围绕压缩感知的稀疏字典设计、测量矩阵设计、重建算法设计这3个核心问题,对其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同时指出了压缩感知有待解决的若干理论问题与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