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糠蜡的提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糠蜡是米糠油精炼时分离出来的一种副产品.米糠油中含蜡2~4%,由于糠蜡本身毫无营养价值,且含于油中影响油的质量,因此精炼食用米糠油时要求将蜡质全部脱除.工业上脱蜡的方法都是采用“冷滤”法,当米糠油温高时蜡质溶于油中呈现透明,但油温降低时米糠就析出悬于油中,使油呈浑浊状态.一般毛糠油25℃左右就开始发浑,并且在缓慢搅拌中析出的晶体越来越多.控制此种温度过滤,即可分离蜡份.  相似文献   

2.
米糠油以及棕榈油、向日葵油等油脂中含有一定量熔点较高的由高级脂肪酸和高级脂肪醇生成的混合酯,通常称为蜡。为了保证油品的食用和商品价值,蜡份应在精炼过程中给予分离。 在米糠油精炼过程中,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脱蜡才是最简单易行的呢?目前国内普遍采用低温冷冻结晶,并进行过滤这套工艺。过滤主要形式有加压过滤、常压吊滤、和真空吸滤。它们都是依靠分布在过滤介质两侧的压力差作为过滤推动力来达到分离的目的。采用过滤工艺对糠油进行油蜡分离具有一些优点,例如常压吊滤能获得透明度极高的脱蜡油,这也就是目前所以被许多工厂所采纳的原因,但它也  相似文献   

3.
米糠油工业的发展,尤其食用糠油的生产,带来大量的副产品蜡糊(或称蜡油).蜡糊分离去大部分油脂成为精糠蜡.就数量而言,米糠蜡是米糠油工业副产品中仅次于脂肪酸的一种大宗产品.米糠油含蜡2~4%,我国年产糠油75000吨,可生产糠蜡约700吨.我国是产米大国,年产米糠122亿斤,如有三分之一用于制油,且大部分脱蜡制成精蜡,可年产糠蜡二千多吨.米糠蜡生产时期还不长,优质糠蜡的生产和组成的确切分析还是近十年左右的事.人们对它还很不了解.近年美国出版的详细论述蜡的专著《工业用蜡》一书中,对米糠蜡也只作很粗浅的介绍.目前米糠蜡应用面尚窄,有待开拓.  相似文献   

4.
米糠油脱蜡     
本文概述了米糠油另糠蜡的主要成分、物化特性,介绍了采用常规冷法脱蜡工艺操作,分析了影响脱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米糠油精炼及糠蜡的制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糠油是国际上公认的营养油,其油酸与亚油酸含量之比大致符合国际卫生组织所推荐的最佳比例1∶1。由于毛米糠油的特殊性,米糠油的精炼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米糠油的特殊性,对米糠油的化学精炼和物理精炼以及糠蜡制取工艺,各个工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叙述,以期为米糠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前油脂脱蜡是国内外都在探讨的课题。国内有冷冻过滤法、冷冻分离法等,尚存在一些问题。国外专利不少,美国专利“Mlthod of dewaxing ficl oil”中提出了采用凝聚剂帮助米糠油进行结晶,然后采用离心机进行油蜡分离的工艺,脱蜡率达到90%以上。此外,日本也有采用凝聚剂脱除油脂中蜡的报导,这类报导引起我们的注意,提醒在我国采用凝聚剂对葵花油脱蜡处理的可能性,并在大连油脂工业总厂进行小试和中试。  相似文献   

7.
葵花籽油脱蜡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葵花籽油的脱蜡工艺过程,对葵花籽油冷冻脱蜡的主要工序进行了阐述。脱蜡实践表明,合理的冷却结晶速度、适当的冷却结晶温度,一定的结晶搅拌速度、充足的养晶时间是冷冻脱蜡工艺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高酸值米糠油的脱酸、脱蜡方法,以食用乙醇为萃取剂,对米糠油采用萃取的方法达到脱酸、脱蜡的目的.研究表明其优化工艺是:用95%的乙醇与米糠毛油按2.5∶1体积质量比、连续萃取2次,结果是:米糠油得率为87.59%,产品的酸值为1.21 mgKOH/g,谷维素保留率为87.10%,得到米糠毛油重8.93%的游离脂肪酸和3.48%的蜡,乙醇回收率为90.05%,溶耗酸值比为0.56.用乙醇萃取米糠油脱酸脱蜡工艺相比化学脱酸和物理脱酸工艺,设备投资少,谷维素保留率高,米糠油得率较高,回收了副产品游离脂肪酸和蜡.不足之处是消耗的乙醇较多,产品的酸值达不到一级油标准.  相似文献   

9.
静电脱蜡     
米糠油含有相当数量的蜡,必须通过一些必要的手段将其脱除,成品糠油才适合人们的消费,而脱蜡的过程即要使蜡、油分离清,又要尽可能地减少中性油损失。本文讨论了浸出车间的混合油在静电场作用下直接脱蜡过程中的有关理论和影响脱蜡的各种因素。特别对静电装置,油蜡处理、工艺流程作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0.
毛糠油冷却到17℃,通过离心分离脱蜡,获得的蜕蜡糠油中含65.65%。游离脂肪酸(FFA)和34.5%甘油脂;所得的蜡糊含有68%FFA和32%糠蜡。以脱蜡糠油作为消泡剂,在水相介质中评价其消泡能力,并且与常用的油酸相比较,结果表明脱蜡糠油的消泡能力高于油酸,尤其 是当消泡剂用量较少时,更是如比。脱蜡糠油还用于磷酸平等 消除和控制泡沫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乙米糠油中含有较高的游离脂肪酸,而且含有较一般毛油高的甘油一酸酯和甘油二酸酯。毛米糠油经过脱胶和脱蜡以后,在高温和真空条件下,利用米糠油中原有的甘油一酸酯和甘油二酸酯,或加入甘油,与游离脂肪酸发生酯化反应,可以有效地降低米糠油的酸值,并增加中性油的数量。酯化脱酸能量消耗较高,可适用于米糠油的脱酸。  相似文献   

12.
米糠油要成为一项主要的食用油,还受到某些问题所限制。这是由于在浸出米糠油中,存在有较高的不皂化物,诸如糠蜡、较高的游离脂肪酸和较深的油色等。精炼米糠油有多种方法,但都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我们已经对某些脱胶剂,如水、磷酸、柠檬酸和某些普通的非离子表面活性物质进行了研  相似文献   

13.
在大豆油中添加米糠蜡以制备凝胶油。考察了米糠蜡添加量和冷却温度对凝胶油的影响。结果表明:米糠蜡添加量为8%时,在常温下能形成凝胶油且口感较好,具有一定的塑性。随着米糠蜡添加量的增加,米糠蜡凝胶油在硬度增加的过程中,胶着度下降,弹性和咀嚼度也随之下降,回复性基本不变。此外,在弹性以及黏聚性方面,米糠蜡凝胶油和人造黄油接近。随着米糠蜡添加量的增加,凝胶油的熔融温度和结晶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14.
文摘两则     
葵花籽油精制中的蜡结晶化 冷却条件及油中的蜡含量,决定结晶的形态。提高冷却速度(K),降低冷媒温度(Tf),可使核生成温度下降。此时,产生大量的小核。另一方面,低K和高Tf,可使核生成温度增高,从而产生少量的大核。在确定蜡/油平衡曲线后,对油的结晶分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碱存在的条件下,将温度由10℃升至25℃,很容易进行蜡的分离。这一结果,对提高操作条件,选择简便的蜡分离方法,提供了有益的情报。  相似文献   

15.
米糠增值利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米糠的基本特性.目前,国内常使用膨化机实施米糠稳定化.米糠的增值利用,首先是制取米糠油,制油后的饼粕可作为提取植酸钙、植酸与肌醇的原料.精炼毛糠油时所得的粗糠蜡再经精炼可制取糠蜡.米糠在食品工业中也有广泛用途.  相似文献   

16.
食用米糠油的得率不高,主要是由于:(1)加工的方法不正确;(2)缺乏及时而适当的抑制解脂酶活性的手段;(3)含蜡量大。从新鲜米糠里提取出来的米糠油,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小,仅2%,而从变质米糠提取的米糠油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很大,可达50%以上。毛糠油含蜡1~13%。若不把蜡从油中分离掉,米糠油的利用就会发生困难,尤其是含蜡油不宜于食用。可用冷却、沉淀、离心分离、溶剂分离和表面活性剂处理等方法来除去米糠油中的蜡。在高形缸内进行冬化是一种常用的分离蜡的方法。米糠油还有一个特性是不皂化物含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米糠油在混合油状态下脱蜡条件,如溶剂、脱蜡工艺、过滤设备对脱蜡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6#溶剂或正己烷,在米糠混合油浓度25%左右,养晶温度5℃左右,养晶时间12 h左右的条件下,采用托盘式真空带式过滤机过滤,蜡糊含油可降到20%以下;真空状态下采用带加热套的搅拌罐对米糠蜡加热脱溶,米糠蜡中溶剂残留量可降到500 mg/kg以下。  相似文献   

18.
米糠蜡精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汪云  雕鸿荪 《中国油脂》1998,23(5):51-54
以米糠油加工的副产物米糠蜡为原料,经磷酸水化脱胶,乙酸乙酯萃取脱油及H2O2-NaClO两步脱色处理,得到纯度为96.4%,色度为16.8的精制糠蜡产品。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 脱蜡是精炼食用米糠油必不可少的一项工序。目前国内一般采用箱式过滤机进行脱蜡,设备笨重,间歇生产,操作麻烦,劳动强度大,过滤速率低(一般每平方米每小时过滤清油5~10公斤),有的还需要进行二次脱蜡,油脂和滤布的损耗也大。也有的采用布袋吊滤,则占地面积大,产量更小,操作更为麻烦。虽然国外有采用较为先进的溶剂脱蜡法,用真空转鼓过滤机进行蜡的分离,也有的添加表面活性剂,用离心机进行连续分离。但这些方法对工艺及设备要求高、辅助设备多、投资也大。这对一般中小型油厂的推广应用受到了限制。  相似文献   

20.
石化总厂石蜡车间是以辽河石化公司东蒸馏车间常四线蜡料为原料,生产出脱蜡油、蜡膏两种产品。装置设计能力为4万吨/年,主要分为结晶过滤和氨冷循环两部分,装置将原料通过氨冷降温,使油中所含石蜡成结晶析出,再经压滤达到油、蜡分离的过程。从自2011年3月份开始,石蜡车间的上游装置东蒸馏车间由原来加工大庆原油改为加工沈北原油。自石蜡装置加工沈北常四线后,装置所生产两种产品脱蜡油和蜡膏的性质及产品收率发生明显改变,本文特此探讨两种原料下我厂石蜡装置生产情况的各方面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