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饮料市场始终是一个风云变幻、群雄铲鹿的战场。历经改革开放30年的市场大潮,我国饮料市场已由当年的“汽水”一张面孔,发展为由碳酸饮料、水、果汁饮料、茶饮料、功能饮料、乳饮料等瓜分天下,果蔬、粗粮、大豆、咖啡等饮料寻求突破的市场格局。2009年,我国饮料市场更加红火、热闹,形成茶饮料、果汁饮料、功能性饮料三足鼎立之势,而在新兴的细分市场内。新老品牌流坐庄亦司空见惯。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我国饮料年产量以超过20%的年均增长率递增,达到1300多万吨。在产量增长的同时,品种也日趋多样化,我国饮料品种已由单一的汽水发展成为包括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蔬菜汁等十大类。其中,碳酸饮料(即汽水)占饮料总产量的46%,虽然有所下降,仍是饮料中的主导产品:天然矿泉水占18%,处于增长趋势,果菜汁饮料占11%;含乳饮料占4%植物蛋白饮料占2%固体饮料占3.5为其他饮料占15.5%。碳酸饮料、瓶装饮用水和果菜汁饮料已形成3个最大的门类。 新品纷至沓来 在传统含碳酸的饮料中加入各种鲜果汁,成为含…  相似文献   

3.
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饮料市场已由当年普通的“汽水”一张单一的面孔,发展为由碳酸饮料、水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功能饮料、含乳饮料等瓜分天下的局面,果蔬、粗粮、大豆、咖啡、花等饮料寻求突破的市场格局,同时新企业新产品挟裹着新包装、新工艺或新概念而来,国内饮料市场竞争加剧,2007年夏天,饮料市场再一次响起了变奏曲,国内饮料市场营销大战由此出现了新招术、新谋略和新竞争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饮料工业》2006,9(5):43-44
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中国饮料市场已南当年普通的“汽水”一张单一的面孔,发展为由碳酸饮料、水饮料(矿泉水、纯净水等)、果汁饮料、茶饮料、功能饮料、含乳饮料等种类瓜分天下,果蔬、粗粮、大豆、咖啡等饮料寻求突破的市场局面。在饮料包装形式上,冷灌装或者热灌装的PET瓶、复合纸包、易拉罐、玻璃瓶等,都有自己的一方阵地。各种饮料形式悉数登场,市场布局基本完成,但是新进者挟裹着新包装、新工艺或新概念而来,将加剧市场竞争。2006年,饮料市场将再一次响起变奏曲。  相似文献   

5.
汽水生产中灌装起泡原因的探讨郑剑光广西南宁康乐股份有限公司目前,饮料市场还是以碳酸饮料为土,汽水在碳酸饮料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故在炎热的夏季,正是生产汽水的好季节,各大、中、小型厂家纷纷生产各种各样的汽水。可是对于大多生产厂家来说其技术力量,设备情况都...  相似文献   

6.
<正> 二氧化碳气体(碳酸气)、液体或固体,在化工、农业、制冷及食品保藏方面均有广泛用途,本文仅涉及碳酸气在饮料工业中的应用。饮料中的碳酸气能带走人体内的部分热量,起清凉消暑止渴作用。目前世界上,碳酸饮料的品种已非常多,有汽水类型碳酸饮料(包括各种透明的和着色的果味汽水,苏打水),果汁碳酸饮料,可乐型碳酸饮料,乳品碳酸饮料,含气矿泉水,以及汽酒等其他碳酸饮料。要生产高质量的碳酸饮料,一定要充分掌握碳酸气的有关性质,并根据碳酸气的不同来源,制订出合理的净化工艺和饮料的碳酸化工艺,正确操作,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并确保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中国饮料业的迅速发展及其前景广阔的消费市场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品牌饮料厂商,许多跨国公司凭借雄厚的财力和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通过收购国内著名品牌或合资、独资经营挤占国内市场。当前我国饮料行业的多元化格局已经初步显现,饮料品种已由单一的汽水发展成为包括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蔬菜汁等十大类,同时发展并规范功能性饮料的生产,[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霓德勋 《食品科学》1985,6(7):52-56
碳酸饮料是指在清凉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通常称为汽水。碳酸饮料的品种甚多,一般可分为:果味型碳酸饮料、果汁型碳酸饮料、可乐型碳酸饮料三大类型。果味型碳酸饮料以配制为主,果汁型碳酸饮料在饮料中应含有不少于2.5%固体含量的天然果汁10%.  相似文献   

9.
在经历2001年行业洗牌、2002年产品扩张、2003年迅速增长后,我国的饮料行业在2004年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我们不妨来回顾以下几组数据:全国饮料2002年产量已猛增到2025万吨,是1980年的60多倍,年均递增21%;全国饮料产量在2003年已经窜升到2374.41万吨;饮料类别从以汽水为主的单一饮料发展到拥有碳酸饮料、果汁、蔬菜汁、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瓶装饮用水、茶饮料、特殊用途饮料、固体饮料及其他饮料等十几类产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发展,我国的饮料工业已经取得了长足了的发展,上溯到1982年,我国的饮料产量仅为44万吨,人均消费量不足0.43公斤/年;到了1992年,饮料产量就即为420万吨,人均消费量达到了4.4公斤/年;到了1998年,全国饮料产量已达1200万吨,人均消费量提高到了9.6公斤/年。也就是说,1998年我国人均饮料消费水平比1992年提高1.6倍,是1982年的22倍。而且,饮料的品种也日渐丰富。80年代初期,国产饮料只有橘子汽水等几种碳酸饮料。正是由于国产饮料自身的孱弱,“两乐”在中国市场上全线挺进,迅速占领中国饮料市场。只几年间,全国各大城市…  相似文献   

11.
陈默 《中国食品》2001,(5):8-10
我国饮料工业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近20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发展。饮料总产量由1980年的28.8万吨猛增到1999年1168万吨,年均增长率超过20%。目前国内饮料的年生产能力已达到2000万吨。饮料行业已从根本上改变了直至80年代末还是碳酸饮料一统天下的局面,品种已发展到包括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瓶装水饮料、茶饮料、植物蛋白质饮料、含乳饮料、功能性饮料等在内的10大类型,一些新型饮料的产量正在声速增长,极大丰富了饮料市场。  相似文献   

12.
经过多年的市场洗礼,中国的饮料市场已由当年的“汽水”一枝独秀,发展成为碳酸饮料、饮用水、果汁饮料、茶饮料、功能饮料、含乳饮料等产品的百花齐放。同样,国内外的睹多品牌“争鸣”,也让饮料行业的激烈竞争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今,各大企业的“圈地跑马”依旧如火如荼,使得本就迷雾重重的饮料行业前景变得更加难以捉摸。随着上游种植业以及生产成本的增加,饮料企业亟需摆脱“同质化”、“赔本赚吆喝”的形象,从而真正挖掘消费者需求,开发适应市场的需求。走在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能够顺利突围的企业,就可能化茧成蝶,打开成功之门。  相似文献   

13.
<正>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饮料工业发展迅猛,特别是饮料品种,已经由以前单一的玻璃瓶装汽水,发展到今天碳酸饮料、天然饮料百花争艳的局面。饮料包装业也随之出现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碳酸饮料即含CO_2的饮料总称。碳酸饮料也称清凉饮料,是软饮料中的一个分类,我国习惯称之为汽水,目前国内大致分四种类型:果味碳酸饮料、果汁碳酸饮料、可乐型碳酸饮料、其他碳酸饮料。 碳酸饮料酸甜适中,香味可口,可供人们生活必需的水分和一定的养分。碳酸饮料不仅可以解暑止渴,消除疲劳,而且还使人心情愉快,精神焕发,深受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15.
《饮料工业》2011,(2):12-12
我国软饮料市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近30年的发展,至今已形成了瓶装水、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茶饮料、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草本植物饮料、功能保健饮料、粗粮饮料等近十大品类。近年来,中国饮料工业发展迅速,饮料总产量从2004年的2900余万吨上升到2009年的突破8000万吨。饮料市场各品牌间的竞争也早已达到白热化,整体市场出现了供大于需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加强饮料市场质量监督,使消费者喝到质量放心的饮料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李家瑞1历年来饮料国家监督抽查概况分析为阐述方便还是按饮料的分类来逐一介绍。11碳酸饮料国家和部对汽水的质量监督抽查从1989年开始,一直到1995年连续进行了六年,其中后三年...  相似文献   

17.
《中外食品工业》2002,(10):58-59
碳酸饮料所面临的压力不仅出现在象北美这样的饮料工业竞争最为频繁与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在中国市场上,随着饮料工业发展的日趋成熟,碳酸饮料的发展也开始出现停滞的现象。以下是AC尼尔森通过对1997至2000年中国城镇饮料市场的跟踪得到的讯息。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饮料工业发展迅猛,特别是软饮料方面,已经由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单一的"汽水"发展到可乐、雪碧、蔬菜汁、果汁、果茶、绿茶、红茶、矿泉水等多种碳酸饮料、天然饮料百花争艳的局面.饮料包装业也随之出现多元化趋势,打破了过去单一的玻璃容器垄断市场的格局,金属容器、塑料容器、纸容器相继登场.下面从多个角度对我国饮料包装市场作一次剖悉.  相似文献   

19.
喝下几大口碳酸饮料,让体内的热量随着二氧化碳轻轻溜出体外,感觉是那样的清爽畅快。炎炎夏日当中,谁会不喜欢碳酸饮料那种清爽冰凉的口感呢。各种品牌的可乐,各种口味的汽水,还有新兴的加汽果汁,都属于碳酸饮料的大家族,它们是夏季饮料市场的绝对宠儿。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的饮料行业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早已从最初的单一性汽水饮料发展到现在碳酸饮料、瓶装水、果汁饮料、茶饮料、功能饮料几大领域激烈竞争的状态。我国的饮料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并进入全面竞争时代。最近三年来,一直稳居饮料业头榜的碳酸饮料开始呈现渐行下滑趋势。与之紧步相随的是,果汁饮料的地位开始上升,并于近两年提速超越了瓶装水饮料,夺得饮料业次席。茶饮料发展势头强劲,最近表现出强烈的上升趋势,市场份额直逼位列瓶装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