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垃圾填埋场是一种特殊的的土地资源,其生态系统和功能严重退化,同时其美学价值的使用功能被严重破坏。通过生态恢复和重建实现废弃地价值的再生,并通过景观设计实现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实现深度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垃圾填埋场的现状和生态特征,对生态恢复重建措施进行阐述,并结合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总结出对垃圾填埋场的可持续景观设计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西安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内及周边村民生活生产区共57处土壤进行实测与问卷调查,运用IPA分析方法,从村民景观生态感知角度出发,探讨村民对周边垃圾填埋场实际景观生态感知与期望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村民景观生态感知的重要因素,得出景观生态满意度模型。对影响景观生态感知因素的重要性与满意度进行测量,同时生成IPA表现值与期望值,并以此为依据结合土壤实验结论,运用景观生态恢复技术,对垃圾填埋场的景观生态恢复提出了相关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3.
简易填埋场即使不再填垃圾,其对环境的影响仍将持续20年以上的时间,对其进行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是城市发展中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本文针对简易填埋场的特点,从技术和管理角度讨论了简易填埋场污染控制的综合措施,建议加强现有简易填埋场的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城市的开发扩张,建筑垃圾越来越多,严重阻碍了今后的发展。对建筑垃圾填埋场处理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具体的景观设计策略,可以为今后建筑垃圾填埋场的景观改造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填埋是国内外城市垃圾处理的主流方式,但具有二次污染、土地浪费等局限性。选择以上海为代表的典型滨海城镇垃圾填埋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生境监测、植被调查和模拟试验,分析滨海城镇垃圾填埋场的生境特征和植被特征,并总结滨海城镇垃圾填埋场的植被发育过程,辨析影响滨海城镇垃圾填埋场植物生长和植被发育的限制因子,并通过模拟试验和应用研发形成针对性的植被生态重建技术途径,以期为解决垃圾填埋植被恢复和景观绿化的局限性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规划师》2018,(11)
在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的今天,大量生活垃圾填埋场占用了紧缺的土地和空间资源,如何变废为宝对于城市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但这领域涉及多个学科,生态修复与再利用规划的技术整合基本属于空白。文章试图从多学科交叉研究角度,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进行较全面的归纳,将生态修复与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再利用规划进行技术整合,加强有关技术的综合应用和可操作性,希望能对我国垃圾填埋场的后续利用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城市垃圾处理极为重要,原因是生活污水、厨余垃圾、建筑垃圾、工厂废水等垃圾处理可减少生态污染对城市生态空间的不利影响.其中,自然降水、地下水以及垃圾分解的废水是渗滤液的主要组成部分,故需要重视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技术,进而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基于此,文章就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要点及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废弃场地开始出现。如何解决废弃地对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各类城市普遍面临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城市垃圾填埋场的改造是后工业化景观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国内外城市垃圾填埋场改造与生态修复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垃圾填埋场的场地安全、生态修复、建筑设备资源化利用、场地文脉传承及合作运营等问题提出应对策略;进一步通过对扬州"小茅山"垃圾填埋场景观改造为"花都汇"生态公园的实例进行分析,探索以垃圾填埋场为主体的城市综合污染场地景观改造、生态修复与再利用的规划策略,以期为城市"棕地"治理和"城市双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武汉市水土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升城市生态文明水平,建设生态宜居和幸福文明城市,武汉市正在积极开展对原有简易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治理。因此查明原有垃圾填埋场的工程地质特征对生态修复设计、施工及管理有非常重要意义。本文旨在以武汉岱山垃圾填埋场为例,从研究区岩土类型及理化性质、水文地质特征、地震效应、渗沥液渗漏与污染运移特征、垃圾堆体量与渗沥液体量、场地稳定性与工程建设适宜性特征等方面分析生态修复过程中面临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为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资源越来越少,怎样将城市周边的垃圾填埋场进行生态修复使其再次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利用好氧降解方法,能加速垃圾场在封场生态修复中的稳定.垃圾场经过生态修复后,能有效改善周边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朱育帆  郭湧  王迪 《中国园林》2007,23(12):41-45
介绍了温州杨府山垃圾处理场封场处置与生态恢复工程方案。在此方案中风景园林师参与到环境保护的传统领域,与环境工程师在此领域进行了跨学科合作的探索。在跨学科合作中从风景园林的角度出发,不仅将垃圾处理场作为环境工程的改造对象,也把它作为生态恢复的物质依托,同时利用大地艺术的形式把环境工程设施和园林景观设施作为整体统一规划布局,统筹安排经营。在此探索的基础上提出工程技术、生态恢复、艺术效果相综合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The paper reviews various options adopted in the UK for engineered protection measures aimed at preventing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s of landfill sites. Th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both natural and synthetic lining materials are discussed, recognizing the constraints posed by the geometry and geology of prospective landfill sites.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given to the Environmental Safety Centre experience with techniques designed to minimize both leachate and gaseous emissions, and hence prevent pollution of ground and surface waters, and reduce hazards to nearby property. Options for operational practices and restoration procedure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control of degradation processes and polluting potential. Included in these options are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leachate and gas collection/treatment systems, phasing of landfilling operations, and progressive restoration of sites. Monitoring requirements are emphasized as a vital measure of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site designs and operational practices in ensuring that appropri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achieved and maintained.  相似文献   

13.
从改善人居的角度出发,填埋场修复与景观修复本应是一体协作的。然而在项目实践中,在场地缺乏景观规划的情况下,修复工程与景观工程往往脱节。基于此,从修复技术对景观方案设计的掣肘处着手,分析了非正规填埋场原位修复技术对场地条件的影响,以及以景观修复为导向的技术改进措施和植物选择方案。在稳定化阶段,尝试建立模型细化方案,采用撬装化设备,减少遗留设施的数量;在景观修复阶段,通过与封场复绿、屋顶花园的植物选择方法比较后,归纳了适用于非正规填埋场的植物选择条件。结合淮南2个非正规填埋场稳定化项目案例,阐述了稳定化与景观修复的工作方法,以期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垃圾填埋场的再利用建设需以其修复后的场地稳定化程度评估判断为前提。由于垃圾填埋场的修复治理及稳定化评估多以环境工程为主导,风景园林相关研究较少,致使垃圾填埋场的再利用建设受到诸多限制。如何在环境工程与风景园林深度协同的基础上,构建基于稳定化评估的垃圾填埋场再利用建设适宜性决策机制是垃圾填埋场再生面临的一大挑战。鉴于此,以跨学科合作视角,基于垃圾填埋场稳定化空间格局评估研究,构建垃圾填埋场再利用建设适宜性决策机制,并应用于北京市北神树垃圾填埋场再生实践中,以期为垃圾填埋场再生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新的技术策略方法,为同类型棕地再生研究与实践的拓展提供借鉴与指引。  相似文献   

15.
谢雨婷   《中国园林》2020,36(12):73
风景园林界对快速城镇化地区的文化景观特征研究方法与变化管理缺乏本土化、系统化的探索。应用景观特征评估对长三角大都市区的文化景观进行了多尺度的分区、分类与评估:在区域尺度界定了21个景观特征区域;在城市尺度,苏州市涵盖了13个景观特征区域,其中圩田景观可分为岛型、网络型、破碎型和标准型4类。基于景观元素与模式显著性与韧性的评价结果,提出在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规划中需优先保护与更新水系与土地分割模式的空间策略。  相似文献   

16.
根据目前城市理水的变化趋势和发展动向,构建了城市理水景观系统整体协同发展的理想模式,将水景观规划、水环境保护、水生态恢复、水工程建设、水文化传承与水经济开发等涵盖其中,为水景观的规划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邓飞 《山西建筑》2014,(21):151-152
对垃圾填埋场进场道路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进场道路平、纵、横断面,路基设计要点进行了介绍,给出了环境保护措施,指出在路线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纵、横断面设计,借助辅助设计工具反复试线,以确定出满意的线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论述室内莆观设计的目的基础上,依据空间形态和表现内容划分室内景观的类型,提出室内景观设计的设计必须考虑室内景观设计的文化性以及科技与信息多元化。在积极的生态环境保护设计主题下,结合当下的设计时尚,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