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娜娜 《铀矿冶》2023,(1):80-90
对江西某退役铀矿山的放射性环境进行调查与分析,查明了该退役铀矿山的污染源项,确定了治理项目。结果表明,5处废石堆的氡析出率均超过了0.74 Bq/(m2·s)的管理限值,废石中w(U天然)和a(226Ra)高于当地本底值;工业场地和运矿道路的土壤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4个有水坑口流出水中ρ(U天然)高于0.3 mg/L的排放限值,经矿井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可达标排放;矿区遗留的设备、管线和构筑物的α表面污染水平和β表面污染水平均较高;该铀矿山退役治理前致公众最大个人剂量为5.94×10-4 mSv/a。  相似文献   

2.
以国内某铀矿山和德国Ronneburg铀矿山的退役治理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废石堆治理、矿井封闭和废水处理3个方面进行了退役治理方式和治理效果的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治理标准和治理方式上2个矿山基本一致,但德国Ronneburg铀矿山在源项调查、废水处理和长期监护方面比我国某铀矿山做得更为详尽,更好地确保治理工程的长期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硬岩铀矿开采中效率低、损失大以及堆浸铀尾渣、含放射性废石处置难等问题,结合“协同开采”理念,提出了硬岩铀矿无废协同开采模式。该模式通过调整回采工程布置,优化充填与尾废处置 工艺流程,采取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使采矿与堆浸、采矿与充填、充填与堆排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协同,达到安全高效开采铀矿资源和无废处置铀矿冶尾废的目的。以粤北某铀矿为例,分析了现有上向分层干式充 填法和堆浸、尾废处置工艺的特点,开展了堆浸铀尾渣充排试验,改进了采矿方法,设计了采—充—排协同工艺方案,并对其工程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灰砂比为1∶10和1∶14、质量浓度为76%的充填体, 能够满足该矿机械化上向分层充填法和地表同步固化堆排的要求;采用无废协同开采模式后,采场生产能力和回采率可分别提升至135 t/d和88.86%,含放射性废石达到地表零排放,堆浸铀尾渣通过井下胶结充填和地 表固化堆排得到了有效处置,矿山经济效益和环境质量得以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4.
闭坑的QYW铀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土壤和水环境污染,土壤污染以镉和铀为主,水污染主要有镉、铀和锌。矿坑水和废石堆淋滤水为酸性矿坑水,是水污染源;黑色岩系是土壤的原始污染源,叠加的二次污染是矿山土壤污染的又一途径,矿业活动加剧了污染范围和程度。该类矿山地质环境脆弱,合理规划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美国铀水冶尾矿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及铀、钍污染的可允许表面放射性污染水平和土地/土壤清洁水平等规范,德国退役铀水冶设施中固体物料处置标准,加拿大铀矿山/水冶厂可利用材料的去污限值标准等国际铀矿采冶设施退役治理标准以及俄罗斯铀废石场尾矿库退役治理的安全环保标准。分析了我国铀矿采冶设施退役治理标准现状,提出了我国铀矿采冶设施退役治理标准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6.
含硫化物铀废石场治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桂惠  刘陶安 《铀矿冶》2000,19(3):190-193
提出的含硫化物铀废石场治理方法不仅根治了酸性水,也治理了放射性污染。该治理方法先进、施工简便、经济合理,治理费用与不含硫化物铀废石场基本相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我国江西、广东和湖南三省几个典型硬岩型铀矿山氡及其子体造成的大气污染,铀、钍、镭等放射性和锰、铬、锌、硫酸根等非放射性水质污染,及废石堆、尾矿库、露天采场废墟等固体辐射环境污染,并阐述了对上述各类污染的治理现状及效果。  相似文献   

8.
德国铀矿山和水冶厂退役治理状况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徐乐昌 《铀矿冶》2001,20(3):161-171
德国铀矿山和水冶厂退役治理自1991年开始,需130亿马克,20-25a完成,其退役治理工作引起了国际的高度关注,并获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赞赏,举例介绍了德国铀矿山和水治厂退役治理技术及进展,包括矿井关闭,废石堆治理,建(构)筑物及设备器材的作放稳定,水处理等同时简单介绍了德国铀矿治的发展历史、铀矿山和水冶厂退役治理依据及退役监测。  相似文献   

9.
对矿山废石场区域的废水进行了全面监测,对矿山废石场淋溶水的现状、成因进行分析,结合某矿山废石场淋溶水的现状,提出淋溶水的治理措施,为国内类似矿山废石场的淋溶水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矿山废石全尾砂充填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尾砂和冶炼渣,等占我国工业固体废料排放量的85%左右.大量矿山固体废料堆放地表,易造成严重污染,诱发泥石流、尾矿溃坝事故.固体废料充填工艺是解决矿山废尾排放的最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低浓度分级尾砂充填、全尾砂高浓度充填、膏体似膏体充填、块石胶结充填工艺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并分析了矿山废石全尾砂充填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谭卓  李力肖 《采矿技术》2023,(1):210-214
广东某铀矿利用井下废石充填,针对废石充填料不足、井下废石运输线路调度复杂导致采场充填周期长、采矿效率低等问题,以该矿尾矿库尾渣作为充填试验材料,研究尾渣不同骨料粒径、灰砂比、料浆质量浓度对充填体强度、坍落度以及泌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几种不同规格尾渣粒径下,料浆泌水量均能够满足井下充填要求,5mm尾渣不仅能够满足采矿工艺要求,而且破碎成本较低、料浆流动性好。推荐采用5mm破碎尾渣作为矿山充填材料,5mm尾渣料浆在充填配比1∶6,DN130管道输送时,管道阻力为2.930kPa/m。  相似文献   

12.
洛阳黄河同力水泥有限公司自2006年一期建成投产以来,排放的废石堆高达20m左右,占地约20万m2(300多亩),二期建成投产后,每年排放的废石量成倍增长。排放出的废石不仅占用耕地,企业需支付大量的土地占用费,而且废石堆位于村庄上游,距离民房越来越近,随时都有发生塌方、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危险,严重威胁到当地村民的生命安全。如果将矿山废石加工成城建急需的砂石料,既解决了矿山废石排放难题,又为砂石料行业提供了优质  相似文献   

13.
结构合理的覆盖系统是有效降低铀尾矿(渣)库氡析出率的重要措施。在总结国内外铀尾矿(渣)库覆盖系统研究成果及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根据辽宁某铀尾渣库现场覆土降氡试验成果,提出该尾渣库退役治理多层覆盖系统结构型式设计,并确定了覆盖材料、厚度和组成。设计的覆盖系统结构型式简单,施工方便,满足将氡析出率降至规定限值以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莱比塘铜矿废石场按照分类分区排放施工,未对周边环境及地下水造成污染,已完部分已通过缅甸环保部门和KP公司及业主认可,并部分进行了复植地貌施工;为矿山在运行期间的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相似文献   

15.
刘岩  谭凯旋  刘静 《现代矿业》2009,25(1):16-19
介绍了铀废石和尾矿中氡的污染现状,对国内外铀废石和尾矿中氡在环境中的治理的进展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并对未来的治理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铀废石和尾矿中氡的污染现状,对国内外铀废石和尾矿中氡在环境中的治理的进展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并对未来的治理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传统矿山针对采选作业产生的废石、尾砂等固体废弃物,除了部分用于回填井下采空区外,大部分固体废弃物主要通过修建尾矿库、排土场或者尾砂干堆的方式进行地表堆存处理.固体废弃物的堆放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周边环境,也容易引起尾矿溃坝、排土场滑坡坍塌等重大安全事故,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和谐.本文提出了一种金矿无废、无尾生态智能矿山...  相似文献   

18.
3种植物对铀尾渣的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铀尾渣营养贫乏、重金属含量高,其堆存区植被缺乏,污染物移迁扩散严重.在铀尾渣堆存区域重建植被可防止污染物扩散.针对铀尾渣堆积区的植被重建,选用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羽叶鬼针草(Bidens maximowicziana)和东方蓼(Polygonum orientale)3种植物,将铀尾渣与土壤按不同比例混合改良,用作栽培基质,进行盆栽试验,研究这3种植物对铀尾渣的耐受性以及基质改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分析株高、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变化,发现羽叶鬼针草对铀尾渣的耐受性强于另外两种植物.铀尾渣中加入土壤有利于3种植物生长.在T60(铀尾渣比例为60%)改良方式中,这3种植物生长最好.利用这3种植物进行植被重建时,建议采用T60方式改良铀尾渣.  相似文献   

19.
潘英杰 《铀矿冶》2016,(2):118-123
简要分析铀矿冶废物危害和简单说明俄罗斯"放射性矿石开采和加工企业退役、停业和转产的卫生规定"[СΠЛКΠ-91]中关于废石场尾矿库退役治理部分的安全环保技术要求。结合我国铀废石场尾矿退役治理实际情况,对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在岩溶发育地区,部分渣堆在建设时选址不当且未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问题,在对几种治理渣堆引起周边环境污染的方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以贵州省某渣堆为例,通过对污染来源和途径展开分析,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3种渣堆治理方案,并通过对投资规模、建设周期、环境影响等因素进行论述和比选,选出了该渣堆治理的最优方案,可为下一步渣堆治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