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天然气化工》2016,(2):78-82
采用直接电位法与间接电位滴定法,以GB10500-2009碘量法为参照,评估电位法对栲胶法脱硫液中硫化物(S2-和HS-)测定的适用性,并考察栲胶法脱硫过程硫化物质量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Na_2S标准液标定,直接电位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相对误差(RE)达9.9%,而间接电位滴定法测定的结果与碘量法无显著性差异;干扰离子S_2O_3~(2-)、SO_3~(2-)、SO_4~(2-)和栲胶法脱硫贫液对间接电位滴定法的测量结果影响也较小,RE均≤3.6%;模拟栲胶法脱硫富液,间接电位滴定法测定的RSD为1.0%、回收率在94.3%~98.9%;模拟脱硫过程显示硫化物质量浓度随反应时间增加而减少,前期5min快速下降,之后下降减缓。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随着氮吧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区氮肥工业积极采用区内煤为原料。区内煤含硫量较高,一般为1.4~4.7%,有的高达10%左右,半水煤气 H_2S 含量一般为3~8g/m~3,有的高达10~18g/m~3。我区小型氮肥厂大多采用氨水液相催化法脱硫,该法净化度不高,副反应大,氨牦高,很难满足生产(尤其净化高硫气体)的要求,改良 A、D、A法虽有较好的脱硫效率,但原料来源比较困难,容易堵塔,操作管理困难等。因此,随着推广使用区内高硫煤气化,脱硫已成为进一步提高生产、降低消耗的关键,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3.
采用氧化还原电位法,分别考察了氧化栲胶(Teos)制备过程及Teos次氮基三乙酸络合铁、TeosMnSO4和TeosNaVO33种栲胶脱硫液在整个脱硫过程中电位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氧化栲胶制备过程中原料液电位随反应时间进行而增加,制备完毕,电位基本不变;脱硫液电位随pH的增加而线性降低;在氧化再生过程中脱硫液电位随氧化的进行先缓慢增加然后经过一个突跃后趋向平缓;在析硫过程中脱硫液电位均与H2S浓度的对数成线性关系,超硫容时电位下降速度变大。可以利用电位法来指导脱硫生产。  相似文献   

4.
利用电化学Tafel技术,研究了Na_2CO_3-NaHCO_3碱介质中,栲胶法脱硫剂组分和硫副盐对Q245R材料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硫剂组分NaVO_3有显著缓蚀作用,其质量浓度为0.5g/L时缓蚀率达77.2%,随NaVO_3质量浓度增至3.0g/L缓蚀率略有增加。栲胶质量浓度0~1.0g/L时,随其质量浓度增大而材料的腐蚀速率有所增加;栲胶质量浓度1.0~5.0g/L时,随其质量浓度增大而材料的腐蚀速率减小;栲胶可促进NaVO_3对材料缓蚀作用;模拟物单宁酸有缓蚀作用。栲胶法脱硫液中硫副盐可加剧材料的腐蚀,Na_2SO_4、Na_2S_2O_3、NaSCN质量浓度分别达40、80和150g/L时,材料的腐蚀速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采用连续式鼓泡反应器研究了栲胶脱硫催化组分对HS-与O2作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栲胶脱硫溶液中催化组分的存在加快了HS-与氧气的反应。具体而言,栲胶和五价钒V(V)均可与HS-直接发生反应,且它们的浓度越大,氧化性也越强。被还原的栲胶能被氧气氧化再生,而五价钒不能再生。生成的四价钒可以与栲胶发生络合作用,并且参与络合的栲胶失去了栲胶本身的氧化性。此外,溶液的pH值越大,反应温度越高,栲胶的氧化性越强,催化氧化HS-离子的活性也越高。相反,溶液的pH值越低,反应温度越低,V(V)的氧化性越强,越容易与HS-直接发生反应。因而,进一步探讨加快HS-向单质硫转变的速率是抑制副反应发生,降低副产物生成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以氧化栲胶(Teos)-次氮基三乙酸(NTA)络合铁为脱硫剂,采用氧化-还原电位法进行脱除硫化氢的研究,考察了该体系用于脱硫的热力学可行性及Teos、NTA络合铁含量对氧化再生时间、脱硫液电位和脱硫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Teos-NTA络合铁碱性溶液脱硫在热力学上是可行的,铁盐必须加入络合剂后才能稳定存在;脱硫剂电位随络合亚铁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受Teos的影响较小;络合亚铁浓度增加使脱硫液的氧化再生时间增加,Teos浓度增加有利于缩短氧化时间,但过高的Teos又反而使氧化突跃所需时间延长;模拟脱硫过程实验表明影响脱硫液电位的主要因素是络合铁和硫化氢,与Teos无关,且脱硫液的电位与所含H2S浓度的对数成线性关系,超硫容时电位下降速率变大。  相似文献   

7.
以氧化栲胶(Teos)-MnSO4为脱硫剂,采用氧化-还原电位方法进行脱除硫化氢的研究,考察了该体系用于脱硫的热力学可行性、MnSO4对氧化再生性能、脱硫液电位和脱硫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Teos-MnSO4碱性溶液脱硫在热力学上是可行的;影响脱硫液贫液电位的主要因素是Teos,随Teos浓度1 g/L~3 g/L增加而降低;MnSO4 0.025g/L无需另加入络合剂能稳定存在,模拟氧化再生过程实验表明锰盐能改善栲胶脱硫液的氧化再生性能,络合剂柠檬酸0.25 g/L的加入对此影响不明显;模拟脱硫过程实验表明脱硫液电位与所含H2S浓度的对数成线性关系,而脱硫液硫容较低,欲提高其硫容须添加其它变价金属组份。  相似文献   

8.
《天然气化工》2017,(1):74-78
采用电化学方法,对碱性介质中栲胶E-pH关系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考察栲胶的循环伏安曲线。结果表明:1.00~5.00g·L~(-1)氧化栲胶E-pH回归直线的斜率在pH值为7.66~9.90范围内为-29.5,初步推断其电极反应相应得失质子数/电子数为1/2;pH值为8.9原料栲胶的循环伏安曲线分析亦表明其电极反应得失质子数和电子数分别为1、2。对栲胶法脱硫中栲胶反应机理提出:脱硫贫液中栲胶主要以T(OH)O_2氧化态存在,脱硫后的富液中栲胶主要以T(OH)_2O~-还原态存在,其电极反应式为T(OH)_2O~-+H~++2e~-=T(OH)O_2。  相似文献   

9.
萘醌法脱硫     
一、概述众所周知几种湿式氧化脱硫法是十分有效的,但这些方法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如硫代砷酸盐法(ThyLox)使用剧毒的砷作催化剂,砷可使人致癌,过程操作危险;回收的硫必须水洗与萃取处理,在利用上受到一定限制。改良砷碱法(G—V)在欧洲得到普遍推广,其砷浓度较前高十倍以上,催化剂砷消耗高,处理更加小心;回收的硫只能用作生产硫酸。为保证吸收与再生效果,要求提高液体温度,需用蒸汽或类似方法加热,从而增加了操作费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离子平衡、电荷平衡、元素平衡原理研究钠法烟气脱硫机理,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提出了吸收液脱硫容量、单位脱硫容量等概念,并依次分析了吸收液pH值、吸收液与烟气液气比、吸收液中碳酸盐容量、烟气中SO2浓度、吸收液中亚硫酸盐容量等对单位脱硫容量和脱硫效率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解释.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钠法脱硫技术进行进一...  相似文献   

11.
磺基水杨酸与Fe3+在pH值为8~11时生成黄色络合物。研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络合铁法脱硫溶液中的络合铁浓度。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以试剂空白作参比,在423nm处测定了体系吸光度。考察了铁盐种类、不同波长、显色剂加入量、显色稳定时间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比较理想的稳定性、重复性,能更好的满足脱硫液中络合铁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脱硫溶液中单质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物脱硫作为一种新的天然气净化手段,具有净化度高、流程简单、环境污染少、能耗低等特点,在低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显示出潜在的优势。主要讨论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脱硫溶液中的单质硫。用有机溶剂萃取生物脱硫循环液中的单质硫,前处理后在指定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下检测单质硫浓度,形成了一套简单可行的测定生物脱硫溶液中单质硫的方法。该方法的检测限为0.04mg/L,加标回收率为103.00%,满足生物脱硫溶液中单质硫的测定需要。同时,讨论了生物脱硫溶液中其余硫副产物对单质硫的干扰。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钴钼废催化剂中的钼含量,研究了预处理废催化剂的硫酸浓度、测定波长、还原剂和显色剂用量等条件对钼含量测定的影响。试验表明测定钼含量的最佳条件为:硫酸浓度为1体积98%硫酸加1体积水,测定波长460nm,氯化亚锡溶液(ρ=100g/L)用量8mL,高氯酸溶液(ρ=1.76g/mL)用量4mL,硫氰酸钠溶液(ρ=100g/L)用量15mL。该法测定钼的含量准确度高,精密度较好。平均回收率为98.02%,标准偏差0.15,相对标准偏差0.029。  相似文献   

15.
张媛  梁景程  徐群  刘卫东 《炼油与化工》2004,15(4):26-27,29
介绍了蜡膏及其加氢深度脱氮过程总氮含量精确定量分析方法。用美国ANTEK公司ANTEK700B型定氮分析仪,利用化学发光原理,采用工作曲线法,由735自动进样系统进样,使分析结果更加精确、可靠,经重复性及准确性考察,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为深度脱氮催化剂的研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以水杨醛缩硫代氨基脲(HBDHT)为显色剂固相光度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铁的新方法,固相在pH=4.0条件下直接于最大吸收波长611 nm处测量,铁(Ⅲ)含量在0~800 g·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可达3.0×103L·mol-1·cm-1,比液相光度法提高了1~2个数量级.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较高的灵敏度,可应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Food Control》2006,17(7):551-556
A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determination of trace cadmium in tableware leach solution, the method based on the reaction of cadmium(II) with new reagent 2,6-dimethylphenyldiazoaminobenzene (DMPDAAB). In 0.2 mol l−1 ammonia medium, DMPDAAB reacts with cadmium(II) to form 1:3 red complex with a maximum absorption peak at 523 nm. The apparent molar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the complex and Sandell’s sensitivity were 2.27 × 105 l mol−1 cm−1 and 0.495 ng cm−2, respectively. The detection limit for cadmium and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were found to be 0.18 ng/g and 1.06%, respectively.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 the reaction can complete instantly and absorbance of the complex remain stable for 12 h at least. Absorbance of the complex at 523 nm obey Beer’s law in the cadmium(II) range of 0–0.48 μg/ml. Moreover, we also studied the effect of foreign ions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cadmium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ed the method has excellent selectivity, it has been applied to determine cadmium in tableware leach solution satisfactorily.  相似文献   

18.
19.
研究了以PAN为显色剂固相光度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钴的新方法。在pH=5.0条件下直接在固相于最大吸收波长630 nm处测量,钴含量在0~800μ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可达7.4×10~5L·mol~(-1)·cm~(-1),可应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钴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