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随着高炉喷煤量增加、焦比降低和高炉利用系数提高等高炉炼铁技术以及铁水预处理工艺的进步,进入转炉的铁水Si含量明显降低;转炉炼钢炉内配加的冷料(废钢和生铁块)量是根据资源情况、转炉冶炼终点和热量平衡而确定的,一般用量为10%~30%。2017年下半年以来,柳钢转炉厂在现有炼铁产能下,为提高钢产量和降低炼钢生产成本,结合当前废钢资源丰富,通过提高废钢比提高单炉钢水产量,进而提升炼钢产能。铁水Si含量低加上低铁耗生产,由此带来了炉内热量欠缺的问题。铁水条件的转变使转炉冶炼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含钒钛铁水提钒、脱磷、脱硫工艺的数值模拟、水动力模拟和工业实践,开发了含钒钛铁水三脱多段组合式短流程工艺,实现少渣炼钢,平均吨钢节约成本9.29元,缩短生产周期约45min;结合发明的转炉提钒专用旋流氧枪和提钒工艺参数优化,发明了单炉提钒炼钢段流程工艺,半钢残钒含量目前≤0.03%,钒渣品位提高1%,缩短生产周期20min以上;结合开发的专用脱磷氧枪和脱磷剂等,建立了基于不同质量等级的脱磷工艺平台;通过脱硫工艺和方法创新,建立了基于不同质量等级的脱硫工艺平台。  相似文献   

3.
低铁耗条件下入炉铁水热值不足情况较为突出,导致炼铁产能低于炼钢,通过针对炼铁工艺进行优化设计,可以在降低铁水耗的基础上促使转炉多吃废钢,提高转炉废钢比,帮助炼钢企业节约大幅炼钢成本、有效提高经济效益。本文以某炼钢厂作为研究实例,简要阐述了冶炼工艺的改造思路,围绕废钢斗改造工艺、炉内温度控制、炉渣喷溅控制、液面上涨速度控制四个层面,探讨了低铁耗条件下提高转炉废钢比的冶炼工艺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9月19日消息)日前,攀钢研究院、攀钢西昌钢钒等单位负责的《转炉同时脱磷提钒工艺技术研究》顺利通过四川省金属学会鉴定,鉴定专家认为该项目整体技术达到领先水平。该项目是基于攀钢传统炼钢生产流程在磷控制上存在较大难度的背景下提出,希冀于借鉴转炉双联脱磷工艺,通过提钒转炉实现脱磷功能而减轻炼钢转炉的脱磷压力。然而,原有的钒渣体系并无脱磷能力、加入石灰作为脱磷剂后存在钒酸钙影响脱磷能力的潜在缺陷、提钒转炉同时实现脱磷和提钒的功能并无经验  相似文献   

5.
白瑞国  周学禹  张兴利  王宝华 《四川冶金》2005,27(5):58-60,F0004
介绍了承钢采用双联工艺,在用含钒钛铁水炼钢生产过程中通过改进砌炉工艺,执行一次拉成出钢操作,降低出钢温度,改造渣系,提高溅渣护炉效果等措施的实施大幅度提高转炉炉龄,为不同生产条件下提高炼钢炉龄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张宇航 《中国冶金》2017,27(5):62-68
为了降低炼钢全流程钢铁料消耗,结合西昌钢钒炼钢厂装备及工艺条件,在提钒工序提出低硅质量分数铁水采用石英砂调渣、优化供氧制度等工艺改进措施以降低钒渣TFe的质量分数;在脱硫工序提出优化脱硫剂w(CaO)/w(Mg)质量分数比以减少脱硫渣量及喷溅;在转炉炼钢工序提出优化转炉终点温度和终点碳质量分数以降低转炉渣TFe质量分数。通过工艺改进措施的实施,钒渣TFe质量分数由28.59%下降到26.72%,脱硫铁损的质量分数由2.94%下降到2.63%,转炉渣TFe的质量分数由20.09%下降到19.00%。炼钢全流程钢铁料消耗由2015年12月的1 112.73降低到2016年4月的1 107.55kg/t,达到国内同类型企业中的先进水平,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攀钢有三座120吨氧气顶吹转炉,自1971年投产以来转炉生产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已达到设计标准和较好的水平。但由于铁水雾化提钒比例增加,大量采用提钒的铁水(半钢)炼钢,半钢温度低、发热元素硅、碳低、而硫又高(平均0.065%左右),因此转炉炼钢温度感到严重不足,尤其炼重轨、D_(60)等高碳钢更感困难。转炉吃废钢很少(20kg/t钢左右)每年有20多万吨初轧切头外调,这直接影响攀钢经济效益的提高。随着攀钢二期工程的建设和对  相似文献   

8.
《铁合金》2019,(5)
钒钛磁铁矿在以钢铁为主导的冶炼工艺流程中,经转炉提钒炼钢后渣中仍存有不少的钒。目前,有关于钢渣返回高炉冶炼,以及钠化或钙化湿法提钒技术等报道,但因存在诸多问题尚未大规模生产。文章提出了一套新的冶炼工艺来生产钒系列合金:矿热炉以含钒钢渣为主配加钒钛磁铁矿生产高钒生铁;使用一台AOD炉通过顶吹氧、低吹氩并加入适当冷却剂生产钒渣,另一台AOD炉以提钒后的含钒铁水经脱磷脱碳等工序生产低钒合金;倾动电炉以钒渣为原料用电硅热法生产硅钒合金;真空电阻炉和重熔炉以钒片为原料生产钒氮合金。该工艺可有效解决钢厂产生的大量脱磷钢渣,实现对钒、铁等有价资源最大限度的回收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9.
郭新春 《四川冶金》1989,11(4):13-16
石灰是重要的炼钢造渣剂,其质量好坏不仅对以普通铁水为原料的转炉炼钢过程有很大的影响,就是对用提钒后半钢炼钢也具有明显的影响。本文以我国马鞍山钢铁公司用提钒后含磷比较高的半钢炼钢和南非Highveld钢钒公司用提钒后硫含量高的半钢炼钢为例,阐述了转炉用这两种原料炼钢时,石灰质量对造渣、脱硫、脱磷、冶炼时间、氧气耗量、能耗、炉龄等的影响。建议攀钢从速研究活性石灰的生产和在转炉炼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笔者参与的西昌钢钒新建Ⅲ部铁水脱硫装置项目为背景,通过对KR和喷吹法对含钒铁水脱硫工艺的分析比较,结合西昌钢钒含钒铁水硫含量高达0.079%,品种钢脱硫目标值低至0.005%的特点,以及西昌钢钒产品结构要求,西昌钢钒新建Ⅲ部铁水脱硫装置最终采用喷吹法。同时根据脱硫反应热力学计算分析,确定了西昌钢钒针对含钒铁水预处理工序选择合适的脱硫粉剂,通过生产实践表明,在复合喷吹作业过程中对降低铁水脱硫成本,提高脱硫效率,尤其是生产品种钢时效果较明显。因此,本文研究计算结果可以为确定脱硫工艺及装备设计选型提供理论计算依据,对于工程设计及应用领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废钢比是转炉生产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其值大小直接影响转炉冶炼钢铁料消耗及热平衡,提高入炉废钢比是实现节铁增钢、降本增效的重要技术手段。然因冶炼低硅含钛铁水成渣难、脱磷难等问题,对应入炉废钢比持低不高,直接影响转炉生产成本。为此,基于低硅含钛铁水冶炼特点及难点分析,结合水钢生产实践,通过氧枪喷头优化、枪位优化、添加提温剂等工艺优化和技术开发,使入炉废钢比由优化前7.41%提高至13.48%,优化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京唐公司炼钢系统铁水转炉预脱磷及“全三脱”铁水少渣冶炼工艺不断进行技术优化,脱磷转炉通过优化废钢尺寸、底吹枪数量和排布,半钢脱磷率可达到70%;铁水经过脱磷转炉脱硅、脱磷后,温度和磷质量分数更加稳定,为脱碳转炉少渣冶炼、自动化炼钢终点双命中率的提高提供了先决条件;脱碳转炉通过采用留渣操作、少渣冶炼技术、溅渣护炉技术后,自动化命中率达到90%以上,炉龄达到7 000炉以上;炼钢车间内渣钢、除尘灰、氧化铁皮等含铁物料实现了自循环消耗。采用“全三脱”铁水冶炼工艺,钢种质量进一步提高,超低磷与超低硫钢中(S+P+N)元素质量分数可稳定控制在0.009 5%以下。  相似文献   

13.
针对攀钢钒采用半钢冶炼热源不足带来的终点碳偏低、终渣TFe含量高及捞渣烟尘大的问题,提出在提钒转炉出半钢时加入硅铁对半钢进行化学热补偿的炼钢新工艺,并通过对工艺参数的研究和优化,实现了工业应用。应用效果表明,增硅新工艺减少了转炉兑半钢时碳的烧损以及过程温降,提高了半钢炼钢转炉热源,半钢质量更为稳定,使得中高碳钢终点钢水碳含量在0.07%~0.12%的比例由32.2%大幅度提高到92.38%;重轨钢终渣TFe由19.9%降低到18. 62%,Q系列钢终渣TFe由20. 85%降低到18.89%;且新工艺的应用明显缓解了提钒捞渣烟尘大的问题,具有明显的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4.
首先针对SRP炼钢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目前该工艺除新建钢厂外,很难在绝大多数已建成钢铁厂推广采用,然后对半钢转炉炼钢不适宜采用当前流行的MURC工艺的原因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攀钢西昌钢钒200 t转炉为依托,在半钢转炉脱磷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炉全留渣、一炉倒出大半"的半钢转炉热态渣循环利用新工艺,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转炉脱磷效率有很明显的提高,转炉各种辅料消耗平均降至47.64 kg/t,石灰消耗平均为13.95 kg/t,同时对于降低钢铁料消耗、提高转炉寿命也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八钢铁水供应不足且铁水成分波动较大的问题,文中在现场冶炼数据采集的基础上,依据转炉冶炼的物料平衡、热平衡以及现场试验,研究了铁水成分、铁水重量、铁水温度、出钢温度以及留渣操作等工艺参数对废钢加入量的影响.通过采用留渣操作、适当提高铁水温度、减少辅料消耗以及适当降低转炉出钢温度等措施,转炉废钢比由16.4%提高到21.3%,脱磷率由79.3%提高到93.3%,同时石灰和白云石消耗量分别降低了3.3 kg/t钢和6.7 kg/t钢.   相似文献   

16.
 以往的AOD炉高效化冶炼研究往往通过提高供氧强度,优化转炉的炉容比,提高终点命中率等技术缩短冶炼周期,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优化炉料结构和供氧制度,对生产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充分利用这些物理热和化学热,实现AOD炉的高效化冶炼。开发了AOD炉高效化冶炼模型,在AOD炉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的基础上,结合AOD炉冶炼的工艺特征,建立AOD炉耗氧量和冶炼周期模型,分析了AOD炉冶炼周期随着铁水比和废钢比的变化趋势,得出冶炼周期最短时的炉料结构。结果表明:电炉不锈钢母液加铁水冶炼时,冶炼周期随着铁水比的增加而增加。电炉不锈钢母液加废钢冶炼时,冶炼周期随着废钢比的增加而增加。铁水加废钢冶炼时,冶炼周期随着废钢比的增加而延长。以硅铁为发热剂比以碳粉为发热剂冶炼周期短。  相似文献   

17.
杨必文  宋波  陈亮 《中国冶金》2020,30(2):13-18
为了分析含钒钛铁水/半钢预脱硫过程中影响温降的因素,根据物料平衡和热量平衡原理,建立了铁水/半钢预脱硫温度预报模型。根据脱硫前铁水/半钢温度,通过调节脱硫剂喷吹量、载气流量和喷吹时间等参数,较好地控制了脱硫后的铁水/半钢的温度。工业试验表明,当精度为±5 ℃时,模型温度预报的合格率达85%。进一步根据该模型探讨了脱硫剂、载气、炉衬、炉渣等因素对温降的影响规律,发现脱硫剂镁是造成铁水预脱硫温降大于半钢的主要原因,并给出了减小含钒钛铁水预脱硫过程温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石灰石造渣前期成渣机理的分析和转炉热平衡计算得出石灰石消耗为6.0t/炉时,需增加铁水消耗2.1t/炉,减少2.5t/炉废钢消耗,可保证石灰石炼钢终点温度和石灰炼钢终点温度一致。生产试验得出,石灰石造渣炼钢转炉终点碱度(3.3),终点温度(1662℃)、终点[C](0.081%)、[P](0.016%)、命中率(90%)和普通石灰造渣炼钢工艺一致,但降低转炉炉料成本10.4元/t钢,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大型转炉低硅铁水炼钢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转炉低硅铁水炼钢成渣困难,渣量少不利于脱磷,容易产生粘枪、粘烟罩等问题,在吹炼过程中加入适量熔剂,枪位稍高于正常含硅铁水炼钢,设计化渣效果好、喷溅少的多孔喷头。低硅铁水炼钢化学热减少,可减少矿石、废钢用量,保证熔池金属正常的升温速度。低硅铁水炼钢可以实现少渣炼钢,有利于减少石灰消耗和提高金属收得率。  相似文献   

20.
史美伦  徐迎铁  刘阳春  傅杰 《炼钢》2007,23(4):39-42
现代炼钢流程主要是转炉流程和电炉流程.在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基础上,通过对冶炼周期的分析,指出电弧炉冶炼有一个最佳铁水比,转炉冶炼有一个最佳冷料比.对于安钢第一炼轧厂100 t烟道竖炉电弧炉最佳铁水比为31%,对于100 t转炉,冷料为全废钢条件下最佳冷料比为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