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仰头山隧道是重庆市黔江—湖北省恩施高速公路重难点和控制性工程之一,需穿越二叠系、三叠系岩溶发育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从岩溶发育特征、含水岩组富水性、地下水系统特征、地下水结构特征等论述隧道岩溶水文地质特征,采用降雨入渗法、径流模数法、古德曼公式法、裘布依公式法等多种方法进行隧道涌水量预测,并结合岩溶管道发育分布特征,讨论可能发生突水突泥的区段,为隧道涌突水防治及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该文深入分析了国内外隧道施工过程中关于岩溶涌突水灾害风险评价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岩溶涌突水灾害超前预测预报尚处于探索性研究阶段,岩溶隧道涌突水灾害的预测评价体系经历了由定性到半定量,再到定量化评价的发展过程。无论是早期基于隧道超前预测预报的岩溶涌突水灾害宏观地质评判,还是后期基于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的风险管理、风险评估理论、方法等发展起来的风险评估方法体系,在一定时期内能够解决生产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平阳隧道岩溶水文地质专项调查,查明了区内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对两处隧道岩溶、突水特征、突水来源及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即分别为顶位交错模式岩溶突水和上侧位交叉模式岩溶突水,可为类似条件下隧道岩溶突水预测及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地预防煤层顶板水害的发生,在系统地分析了岩溶地区煤层顶板的含水层富水性特征、构造特征、有效隔水层性质、开采扰动对煤层顶板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岩溶地区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总体评价方法.结合贵州黔西地区青龙煤矿实例,对该矿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进行了总体评价,评价结果和实际情况相符,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隧道岩溶水灾害类型与隧道所在地的岩溶发育程度、隧道与岩溶地下水系统的平面和剖面位置以及隧道上游岩溶地下水系统的汇水条件等密切相关,根据隧道区的岩溶发育规律及岩溶地下水系统特征的识别可以进行岩溶隧道突涌水灾害的系统识别。因此岩溶水系统特征识别方法的研究为隧道岩溶水灾害类型的评估提供了依据,对中国西南岩溶地区类似隧道工程的突涌水灾害预测与防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华北岩溶陷落柱突水的水文地质及力学基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尹尚先  武强  王尚旭 《煤炭学报》2004,29(2):182-185
为了有效预测、预防岩溶陷落柱突水,通过实际资料的水文地质背景分析,以及“厚壁筒”力学模型的模拟,研究了突水形成的基本条件。研究表明,陷落柱的充水受多种条件和因素的控制和影响,适当的水文地质基础是其突水的必要条件,但真正形成突水还必须满足突水的充分条件,即达到或超过力学临界状态,这就决定了绝大部分华北岩溶陷落柱并不充水,一般也形不成突水。  相似文献   

7.
成渝高速公路复线巴岳山隧道涌水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岳山隧道是成渝高速公路复线(重庆境)重要控制性工程。根据该隧道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成果,分析评价其水文地质条件,采用大气降雨法、地下迳流模数法、泉流量汇总法、地下水动力学法等多种方法预测隧道涌水量,并在此基础上,对隧道涌、突水进行评价,隧道穿越三叠系须家河组地层段,地下水主要沿裂隙、孔隙发育段及砂岩与页岩、煤层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煤矿井筒基岩段涌突水主控因素体系和涌突水危险性预测提供基础参考资料,对我国近年来煤矿井筒基岩段涌突水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共收集基岩段涌突水案例21个。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煤矿井筒基岩段涌水水源按其涌突水事故次数在总事故中的比例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砂岩裂隙水、构造导水、岩溶水、松散层水、老空水;瞬时涌突水事故占总事故的61.9%,迟滞涌突水事故占到总事故的38.1%;而且采用地面预注浆后仍发生突水井筒明显少于采用工作面注浆的井筒。  相似文献   

9.
勘察阶段岩溶隧道涌水量的预测是隧道涌水量预测工作难点中的难点。从当今岩溶隧道涌水研究的现状出发,找出勘察阶段岩溶隧道涌水量预测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通过总结以往工程实例,得出一提高岩溶隧道在勘察阶段预测涌水量精度的方法,并辅以实例阐述。  相似文献   

10.
宜万铁路八字岭隧道施工期岩溶突水灾害超前预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八字岭隧道是宜万铁路的重要控制性工程,以现场调查和试验分析为基础,研究了隧址区的岩溶发育规律;结合资料分析,研究了岩溶山区隧道施工突水灾害的等级类型,探讨了分析方法。针对八字岭隧道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研究了该隧道施工突水灾害危险地段和危险等级,为隧道施工防灾重点区段的确定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在判断岩溶隧道突水水源方面具有费用低、快速、实用方便等特点.阐述应用SPSS(SPSS14.0 for Windows)统计分析软件对水化学指标用量化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快速、准确地完成隧道突水样品的水源类型判别,为岩溶隧道涌突水灾害的防治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浅埋煤层开采顶板涌(突)水危险性预测问题,在详细分析钻孔和水文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对矿井顶板涌(突)水的预测涉及到的各类数据进行了组织与管理,设计了由预测数据管理和顶板水害预测两大模块构成的预测系统,建立了矿井顶板涌(突)水多因素叠加分区预测模型,并通过陕北张家峁煤矿的实际数据进行预测,进一步验证了该系统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杨树岭隧道区岩溶水系统发育特征,预测隧道开挖过程中的突水地质灾害,通过野外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角度研究岩溶形成和发展规律,分析岩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途径,归纳总结岩溶发育规律及岩溶储水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分布规律以及物探成果等,初步划分可能发生突水、涌水等地质灾害的危险地段。研究结果可为该隧道设计、施工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婷  田勇  于超  刘东 《中州煤炭》2020,(4):22-27
为了提高煤层底板突水预测评价信息系统的准确性与普遍适用性,在系统分析煤层底板突水主控因素指标体系及煤层底板突水预测方法的基础上,结合GIS与数据库技术,对煤层底板水文地质数据管理、主控因素专题图制图表达、AHP层次分析法、基于常权理论的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评价模型、基于局部变权理论的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评价模型及突水系数法评价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最终实现了基于GIS的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预测评价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研发,为煤层底板突水预测分析提供技术支持,进一步为煤矿安全生产部门针对煤层底板突水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矿井突水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之一,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灾害的防治。系统论述了李子埂煤矿地下水赋存特征,根据对其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以及赋水特征、水文地质特征等因素的分析,指出造成突水事故原因主要是:矿井突水来源为煤层下伏茅口组P1m岩溶含水层中赋含的岩溶水,其突水途径为小断裂,突水的水动力条件为矿区煤层下伏茅口组P1m岩溶水具有承压高水头。同时,矿井突水和龙洞坝泉涌水为同一补给、径流、排泄系统,具有密切的水力联系,龙洞坝泉的短暂断流是煤矿井巷突水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在高水头承压含水层区域实施的深基坑工程将受到承压水突涌威胁.该文分析承压水突涌的原因和诱因,结合场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杭州某新城区近年来发生的数起基坑突涌实例的原因,总结基坑承压水突涌的工程处理措施,探讨承压水突涌事故的发生规律和抢险经验,提出事前确保孔洞封堵质量和事中做好应急预案是防范承压水沿孔洞突涌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岩溶地区隧道建设过程所遇灾害中,突水突泥灾害占较大比重,给隧道施工和周边环境均带来了较大影响。分别从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工程扰动等方面对岩溶地区隧道突水突泥灾害的发育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8.
《煤》2013,(9):61-62
赵家寨矿区二1煤开采受底板高承压岩溶水威胁,通过对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地质条件及突水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总结出发生底板突水与突水水源、突水通道及底板岩溶发育与富集规律等方面的关系和规律,并得出:作为二1煤底板突水水源的太原组灰岩承压岩溶含水层,通过地质构造和采矿裂隙等导水通道能够发生突水事故,具备突水条件。  相似文献   

19.
岩溶陷落柱导水类型及其突水风险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岩溶陷落柱的导水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陷落柱的岩体结构力学和水文地质特征,提出了陷落柱的三种导水类型。结合皖北矿区巷揭陷落柱的特点,建立两类不同的导水陷落柱地质模型,并运用FEM软件对其导突水风险进行了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白杨坪暗河地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宜万铁路工程实例论述该地区强岩溶化岩体的不均一性和各向异性对附近的铁路桥梁基础工程、隧道工程的影响,并提出了持力层应有足够的安全宽度和厚度,支护结构加强处理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