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太阳能》2016,(9)
首先选取了不同纬度的3个工业发达地区,通过PVsyst V6.05软件对彩钢板屋面光伏组件不同布置方式下所对应的各月份发电量和年总发电量对比;其次根据宁波某厂区2015年一整年的监控数据,计算在不同布置方式下的发电量和投资收益率;最后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在彩钢板屋面上安装最佳倾角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孙泽洋 《太阳能》2021,(9):9-12
当前,晶体硅光伏组件的市场占有率处于主导地位,但随着其服役期的结束,国内针对废旧晶体硅光伏组件的回收尚未实现配套发展,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遭遇困境.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回收废旧晶体硅光伏组件的现状及3种主流的废旧晶体硅光伏组件回收方式,并分析了这3种回收方式的工艺成本及经济效益;然后从技术、经济、政策3个方面总结了目前回...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太阳能光伏发电已不再仅仅用于小功率电源系统,而且广泛用于通信、交通、石油、农村电气化、民用产品等各个领域。1998年我国生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主要部件——光伏组件产量只有2MW。左右,仅相当于世界总产量的1.3%,到2002年产量已达到100MW。左右,截至到2003年底在我国使用光伏组件装机的太阳能电站达到55MWp。保证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质量不仅取决于系统的设计,还取决于构成系统各部件产品的质量。光伏组件作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主要部件,其产品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保证该产品的质量,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检测标准.本文就光伏组件产品质量的检测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我国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太阳能光伏发电已不再仅仅用于小功率电源系统,而且广泛用于通信、交通、石油、农村电气化、民用产品等各个领域。1998年我国生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主要部件——光伏组件产量只有2MWp左右,仅相当于世界总产量的1.3%,到2002年产量已达到100MWp左右,截至到2003年底在我国使用光伏组件装机的太阳能电站达到55MWp。保证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质量不仅取决于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全球的光伏技术及其市场在清洁能源运用的不断增进下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为评估光伏组件在生产和制造环节对环境的影响,利用GaBi软件以及生命周期评估(LCA)的方法进行研究和评估,主要评估对象包含晶体硅光伏组件,这些组件采用不同电池,包括发射极背钝化(PERC)太阳电池、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OPCon)太阳电池和异质结(HJT)太阳电池,以及新型钙钛矿太阳电池(PSCs)。计算发现现有4种光伏组件的典型碳足迹分别为469.25、474.24、427.98和500.55 kg CO2/kW。对于晶体硅太阳电池,硅片生产所引起的碳足迹份额最大,占比达到50%以上。对于钙钛矿太阳电池,其光伏组件由于现阶段产业化效率较低,碳足迹较大。  相似文献   

6.
何宝华  杜军伟  王慧 《太阳能学报》2015,36(11):2698-2702
从封装材料和电池片两方面对引发晶体硅光伏组件的电位诱发衰减现象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引起该现象的关键因素和产生机理。通过优化电池片工艺及优化封装材料两种措施来消除该因素的影响,最终通过改变封装材料和优化电池片表面钝化层的方式分别制备两类具有抗电位诱发衰减性能的晶体硅光伏组件,其在-1000 V、85℃、85%相对湿度条件下大于1000 h的测试后,两类组件功率衰减都小于3%,组件的电位诱发衰减现象得以消除,光伏组件的抗电位诱发衰减性能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单面和双面光伏组件的组串分别采用C字形和一字形接线方式时的发电特性。实证电站的结果表明:在为期1年的测试周期里,单面光伏组件组串采用C字形接线方式时每kW的全年发电量比采用一字形接线方式时的高0.12%;而双面光伏组件组串采用C字形接线方式时每kW的全年发电量比采用一字形接线方式时的高0.26%。利用PVsyst软件模拟组件发电量,并与实证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模拟结果和实证数据的趋势一致。同时研究了组串不同接线方式时影响双面光伏组件发电量的3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晶体硅光伏组件存在多种光/电衰减机制,为了研究不同衰减条件的影响,该文首先对不同条件的衰减机理进行探讨;然后进行不同类型的衰减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试验发现,所有类型的太阳电池均有光致或电致衰减现象;相较于PERC太阳电池,TOPCon太阳电池的光致及电致衰减速率较慢,同时在光致衰减(LID)试验中稳定周期最长;在LID试验后,所有类型太阳电池均会发生高温光致衰减。分析电致衰减(CID)与高温光致衰减(LeTID)试验衰减数据,发现组件功率衰减与填充因子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黎之奇 《太阳能学报》2014,35(6):1004-1009
针对建筑用3.2 mm玻璃面板光伏组件,对组件晶体硅电池片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损伤行为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恒幅循环荷载作用下电池片的损伤累积是非线性的,在循环加载的初期,电池片的损伤有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因此在一些风压较高的地区应用建筑光伏时,应考虑由于外荷载作用所导致的组件性能衰减。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反向漏电流等级的多晶硅太阳电池封装成的光伏组件和实际发生热斑失效的光伏组件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对晶体硅光伏组件热斑失效的机理和规律进行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阴影遮挡环境下被遮挡组件区域温度和太阳电池反向电流成正向相关性,即反向漏电流越大,组件温度越高;实验同时发现即使在完全无阴影遮挡的情况下,光伏组件也可能因组件封装过程中存在虚焊、空焊等接触不良连接点,形成微小间隙,引发电弧效应,从而导致严重的热斑失效。  相似文献   

11.
主要利用电致发光(EL)手段对晶体硅光伏组件产生的裂纹、断栅和黑片等隐性缺陷进行分析研究,测试组件的最大功率;将有明显隐性缺陷的组件与无明显隐性缺陷的组件进行对比,分析各性能参数的差异,同时研究缺陷对功率的影响及缺陷产生的原因。另外,为研究黑片对组件的影响,选取组件做PID试验,观察试验后的组件EL图像和功率衰减情况,分析黑片产生原因及其对组件性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自2020年起的未来10年,大规模的光伏组件将要退役,如何经济高效地处理废旧光伏组件将成为一大难题.晶体硅光伏组件中的材料种类较多,也难以分离,而且所得到的回收材料价值不高,低于组件回收的成本.但是,若退役晶体硅光伏组件处理不当,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端恶劣的影响.晶体硅光伏组件在土壤中很难降解,如果只是简单的掩埋处理,...  相似文献   

13.
对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串联电阻的组成及产生机理进行分析,并将理论计算值与实际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十分接近实际测量值。指出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串联电阻随太阳电池效率的提高及太阳电池I-V曲线一致性的改善而减少。提出减少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串联电阻的设想,并给出新结构组件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以7种不同类型的晶体硅光伏组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温度系数测量实验,针对光伏组件老化、太阳电池技术、太阳电池尺寸、光伏组件类型等因素对晶体硅光伏组件温度系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研究了常规老化多晶硅光伏组件的温度系数,然后探讨了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温度系数测试方法的具体要求,最后对比分析了采用不同太阳电池技术和尺寸封装的不同类型单晶硅光伏组件的温度系数。研究结果表明:1)在光伏电站现场使用过的常规老化多晶硅光伏组件的温度系数依然保持稳定;2)使用门框内表面为黑色的瞬态太阳光模拟器对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进行温度系数测试时,可以不必对光伏组件背部进行遮挡;3)并串结构的半片单晶硅光伏组件的温度系数与太阳电池尺寸、单面或双面发电无直接关系;4)PERC、TOPCon单晶硅光伏组件的温度系数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来看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5.
孙晓  怀朝君  胡旦 《太阳能学报》2016,37(6):1373-1378
通过研究国内外户外运行15 a以上光伏组件,总结其衰减的主要原因和特征,并结合各类环境因素对光伏原辅材料性能的影响,设计一组晶体硅光伏组件衰减率测试序列,并开展实验室模拟测试,其结果可为国内开展晶体硅光伏组件衰减率与寿命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串联分布式光伏系统中,若母线电压为固定值,易使分布式最大功率跟踪控制(Distributed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DMPPT)失效,造成功率的损失。通过逆变器可调节母线电压,但调节能力受电网电压的限制。因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路结构,在光伏组件串联侧和逆变器之间添加全局功率优化器(Global Power Optimizer,GPO),构建串联运行总线,消除了逆变器对原母线电压范围的影响。并在此拓扑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变串联运行电压功率优化算法,通过对串联运行电压进行周期性调节,提升了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光照严重不均的情况下,系统依然快速、稳定的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处。  相似文献   

17.
根据晶体硅光伏组件热斑耐久试验的结果,分析太阳电池发热的原因,并设计实验寻找热斑效应影响程度与遮挡面积大小及外接负载大小的关系,最后阐述了目前利用旁路二极管减小热斑效应影响的原理及光伏电站设计运维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本文规范设计了现有光伏组件爬电距离,光伏组件爬电距离的合理设计将为逐步提升光伏电站最大系统电压提供借鉴.以昆明为例,在lkV最大系统电压下,光伏组件、内部电池片间、组件接线金的最小爬电距离理论值分别为14.3mm、1.71mm、14.3mm,且可视绝缘工艺好坏进行适当调整.总之,通过规范设计光伏组件爬电距离,逐步提高光伏系统最大系统电压从而降低损耗是现实可行的;同时规范爬电距离形成统一的标准组件将降低各电站运营商后期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19.
《可再生能源》2013,(9):52-57
在主导风向下,考虑尾流效应,采用不同的风力机布置形式,比较风力机总产能,进而得出风力机沿主导风向单列布置的优化模型。在有限的长度范围内,随着沿主导风向布置的风力机间隔的减小,风力机总产能增大。文章研究了采用不同的威布尔参数k和c对风力机总产能的影响,在风力机间隔不变的情况下,形状参数k增加会导致风力机总产能的减少,尺度参数c增加会导致风力机总产能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光伏温室大棚组件布置CFD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在温室顶棚覆盖光伏组件会改变棚内温度和光照,影响作物生长,因此该文基于环境温度和太阳辐照度逐时变化,建立光伏温室大棚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瞬态模型,研究光伏组件布置方式对棚内空气层、土壤层温度以及土壤层表面太阳辐照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伏组件铺设后,会降低温室大棚内空气层和土壤层的温度;铺设越多,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