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研究了渤海S油藏不同注采比下油藏地层压力恢复速度、含水上升速度和开发效果,并得到了最优的注采比组合.矿场实践表明,先期阶段性采用1.3的高注采比,后续采用1.1的注采比组合,既满足了油藏开发对地层压力提高的需求,又不造成油井快速水淹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陈景军 《复杂油气藏》2014,(1):38-40,57
针对陈家庄油田陈25块原油粘度较大、水驱效率低的特点,室内实验优选了一种降黏体系。通过仪器测试和模拟油藏条件,开展了流度比和岩心水驱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降黏体系浓度600 mg/L,水溶液黏度提高8.2倍;降黏体系浓度400 mg/L,地层条件下原油降黏率达到53.6%。体系浓度600 mg/L,水驱后注入降黏体系0.5PV,可提高驱油效率18.7%。注入降黏体系后,驱替压力明显上升。注入时机越早,提高水驱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稠油油藏水驱开发调整及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静 《特种油气藏》2003,10(Z1):48-49
应用钻井、录井、测井及试验技术和方法,对层状稠油油藏海1断块进行综合地质精细描述、开发效果评价及单砂层剩余油分布规律精细研究,对于开发中暴露出的主要矛盾进行了调整研究,从而实现了该断块高速度、高效益、高水平开发的目标.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同类油田水驱开发效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渤海B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注水压力逐渐上升,注水量不断下降,同时,酸化解堵效果变差,有效期变短,导致油田长期欠注,地层压降大,产量递减快.在实际注水过程中,注水井近井地带会形成一定污染,造成额外的附加压降,目前执行的注水压力界限是早期注水开发时的设计值,已不能满足当前的注水需要,亟需开展注水压力优化研究.因此,引入附...  相似文献   

5.
以渤海Q油田为目标,对海上疏松砂岩稠油油藏进行了基于物性特征的岩石物理相类型划分,利用密闭取心资料对不同岩石物理相不同水淹级别储层开展了系统的岩性、物性、电性参数变化规律室内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水驱后海上稠油油田疏松砂岩储层粒度中值增大,泥质含量下降,储层粒度非均质性增强;孔隙度增加幅度较小,渗透率明显增大,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增强;随着驱替倍数增加,岩心电阻率下降,饱和度指数n值下降且呈明显的两段式。本文研究结果可以更好地指导海上稠油油田注水开发,能够为油田综合调整井复杂水淹层测井定量解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海上油田开发具有时效性,在控制产量递减率的基础上保持较高的采油速度,是海上油田获得开发效益的基本要求。基于海上油田开发特点和开发需求,建立海上油田水驱开发后期合理采油速度的确定方法及步骤:一是建立油田不同开发阶段生产能力的评价方法,以确定油田开发后期最大和可行的采油速度范围;二是制作不同采液速度下,油田产量递减率与含水率和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关系图版,以确定满足递减率限制的采油速度;三是根据油田开发经济收益界限要求,确定油田最低采油速度;最后,综合考虑油田生产能力条件、稳产和递减控制要求以及经济技术界限等,确定海上油田开发后期合理采油速度范围。利用建立的方法对海上PLA-3油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操作简单,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开发特点,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8.
9.
针对NB35-2油田多元热流体吞吐部分井日产油量降低、回采水率及回采气率升高、井底流压较低的现象,从生产井生产特征出发,将低效井作为转火驱开发研究对象,分析低效原因。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建立考虑多组分转化关系的火驱数模模型,充分利用现有井网条件,以提高火驱单井产能及累产油量为出发点,优选适合海上稠油火驱的井网类型及驱替模式,论证大井距火驱开发的可行性,并对注采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3口不同类型低效井转驱后累增油13.1×104m³,且边部储量得到有效动用,边部转驱单井累产油达到12.4×104m³,开发具有一定经济性,满足海上稠油热采少井高产开发要求。研究结果可对海上稠油油藏开发方式转换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荧  高敏 《特种油气藏》2000,7(3):47-48
前   言阿尔伯达和萨斯喀彻温的许多稠油油藏 ,其一次开采产量大大高于达西流动模型 ,但仅采出了原始石油地质储量的 10 % ,目前多数油藏都面临着压力衰竭或正在衰竭。因此 ,一次采油后改善原油的开采工艺将会大幅度增加稠油油藏的采收率。增加稠油流度的最有效方法是通过热采法———主要是注蒸汽或空气。然而 ,加拿大的大部分稠油油藏 ,因为油层较薄或存在底水 ,在一次开采后无法通过热采法经济地进行开采。火烧油层理论上讲要比注蒸汽热效率高 ,但工艺上却遇到很多问题 ,如安全、腐蚀、乳化、辐射和低温氧化等。本文旨在提出一个经济…  相似文献   

11.
渤海几个海上油田注采比长期低于1.0,地层能量无法得到有效补充,地层压力下降至泡点压力之下,对于这种介于强水驱开发和衰竭开发之间的开发方式,定义为半衰竭式水驱开发.从阶段存水率和水驱指数定义出发,引入注采比的概念,在童氏校正水驱曲线和物质平衡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评价半衰竭式水驱开发效果的新方法.实例应用情况表明,该方...  相似文献   

12.
稠油油藏水驱转热采开发经济技术界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因其原油粘度高,不适合转化学驱,但转热采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以孤岛油田孤六区东3-34井区为例,运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转热采后的效果,论证了转注蒸汽热采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水驱后转热采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研究了转热采时机、油层有效厚度及原油粘度与转热采提高采收率的关系,结合经济评价,建立了水驱转蒸汽吞吐和蒸汽驱的开发经济技术界限公式.研究表明,低效水驱稠油油藏通过转热采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符合条件的油藏应及早转热采,仅转蒸汽吞吐就可提高采收率10%左右,转蒸汽驱后还能提高采收率10%以上,转热采可以作为水驱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接替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3.
纵向非均质性严重的海上稠油砂岩油藏普遍存在的层间矛盾突出问题,将导致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加快、油层过早水淹、产量严重递减和水驱采收率降低,严重影响油田的高效开发。鉴于此,开展了不同驱替方式下高、低渗岩心水驱油试验。试验根据渤海SZ36-1油田地质和开发特点,以高、低渗岩心见水时间相等为评价标准,通过3种方案展开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海上稠油油藏分注合采时,不同的注水方式得出的采收率相差较大;在设计海上稠油油藏各层的注采压差时应考虑储层的非线性渗流特征、渗透率和孔隙度的差异,以保持油水前缘尽可能均匀推进。  相似文献   

14.
受海上采油平台的限制,实施注蒸汽热力采油的难度较大,而多元热流体技术发生设备体积小,因此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为此,利用一维填砂管模型,研究注入温度和流体组成对多元热流体驱油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二维比例物理模拟实验,开展水平井多元热流体驱物理模拟研究,通过分析多元热流体驱不同阶段的生产动态特征与温度场发育规律,总结多元热流体驱的驱油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多元热流体驱的最佳注入温度为250℃,最佳气汽比为1∶3;多元热流体驱过程中,蒸汽腔呈三角形推进,整个过程可划分为启动、驱替、突破和剥蚀4个阶段,其中驱替阶段是主要的产油阶段;多元热流体驱主要机理包括:热力降黏是其最主要的机理,二氧化碳溶于原油而促进原油流动,二氧化碳析出时形成类似泡沫油的流体,一方面增大气相的流动阻力,另一方面又能改善原油的流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稠油油藏化学驱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65℃测定0.01%RS-2(一种季铵盐表面活性剂)溶液、0.05%RS-2+0.5%Na2CO3溶液、0.05%RS-2+0.5%NaOH溶液与孤岛稠油之间的界面张力,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乳化液滴直径分及3个表面活性剂体系(段塞尺寸1.0PV)填砂模型驱油效率.这3个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分别为100、10-1、10-2mN/m数量级;油水体积比1:1的O/W稠油乳状液60min析水率分剐为67%、12.5%、8%;乳化液滴平均直径分别为18、15、3μm.在均质模型中,1PV0.05%RS-2+0.5%NaOH溶液的驱油效果最好,在水驱基础上(采收率25.4%)提高采收率22.3%.在非均质模型中,0.05%RS-2+0.5%Na2CO3溶液驱油效果最好,驱替压力增幅高、持续时间长,在水驱基础上(采收率16.0%)提高采收率18.0%.认为在非均质稠油油藏中乳状液稳定、粒径稍大于高渗带孔径的化学驱油体系驱油效率更高;用非均质模型优选的稠油化学驱油体系更符合油藏实际.  相似文献   

16.
针对深层稠油油藏原油粘度高、渗流阻力大、常规水驱效果差、水井注入压力高及注入能力低等现状,以东辛油田深层稠油油藏为例,在评价表面活性剂适应性的基础上,通过低界面张力活性体系室内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界面张力、渗透率、注入量和注入速度4因素对表面活性剂改善水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的表面活性剂与研究区块的注入流体具有很好的配伍性,表现出较好的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质量分数为0.01%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与模拟油的界面张力在70℃时最低可达10-2mN/m数量级;一次水驱结束后注入表面活性剂溶液段塞,可降低注入压力,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并且当油水界面张力越低、注入量越大、注入速度越低时,二次水驱降压效果越好,采收率提高幅度越大,降压率最高为18.0%,采收率最大可提高15.7%;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当气测渗透率由256.65×10-3μm2降至36.16×10-3μm2,注入0.7倍孔隙体积表面活性剂溶液后,二次水驱降压率由17.1%降至10.0%,采收率提高幅度由15.7%降至11.7%,说明当渗透率较低时,因渗流条件变差,导致表面活性剂改善水驱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稠油油藏火驱驱油机理及驱油特征,通过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结合现场生产井生产动态数据,研究了不同阶段的火驱含油量分布,并给出了火驱开发过程中各阶段生产特征。研究表明,已燃烧区的残余油饱和度几乎为零,此阶段火驱为活塞式驱油。未燃区平均含油饱和度随着火线推进而升高,且未燃区存在高含油饱和度面,跃变点推进到生产井时火驱驱油见效,未燃区为非活塞式驱油方式。  相似文献   

18.
八面河南区的油藏有效厚度、渗透率、原油粘度和区块含水等地质开发参数差异较大,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在改变不同的参数组合的情况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对比不同参数下的开发效果,分析得到八面河南区水驱转热采的技术政策界限为:渗透率不低于150×10~(-3)μm~2,有效厚度不小于2.5m,含油饱和度不低于0.4,原油粘度不超过20000mPa.s(不采取降粘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对非常规稠油油田弱凝胶连续注入过程中出现的注入能力逐年变差、增油效果逐年降低的问题,探索了适用于海上非常规稠油的弱凝胶调驱技术。基于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和矿场实践,认识到弱凝胶连续注入后剖面反转是必然规律,高、低渗管的阻力系数的变化特征不同是剖面反转的原因;为抑制剖面反转,提出弱凝胶(水)交替注入模式,交替注入开发效果优于继续连续注入,交替注入下低渗层采出程度更高;交替模式在矿场应用后化学剂用量降低50%,注入能力提高20%,日产油提高了149m3/d,含水率下降14个百分点,降水增油效果明显。研究表明,连续注入转弱凝胶(水)交替注入对开发非常规稠油是行之有效的。该项研究为类似稠油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20.
海上稠油聚合物驱开发指标定量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渤海稠油油藏的复杂性,需要定量评价不同类型油藏聚合物驱的开发指标。笔者建立了适合稠油聚合物驱开发指标定量表征模型,具有3个有明确物理意义的特征参数,包括累积注聚量下极限采收率、模型导数曲线拐点处的累积注入量等参数。利用该模型定量表征了渤海油田不同类型油藏聚合物驱开发指标。与数值模拟相比,绝对误差基本控制在0.5% 以内,平均相对误差也能控制在4% 以内,满足定量评价聚合物驱开发指标计算需求。该模型易于确定特征参数,且具有较好的外推性,可用于工程问题中类似增长曲线的拟合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