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磨刀溪流域为长江上游支流流域,流域内地质灾害以中—小型规模的滑坡和崩塌为主(合计占地质灾害总数的99.0%),在地质灾害频发的三峡地区具有代表性。为查明磨刀溪流域的地质灾害易发性特征,选取坡度、坡向、高程、斜坡结构、一级水系、其他水系、地层、构造、县乡公路、省道与国道10个评价因子,采用信息量模型法分别开展滑坡、崩塌的易发性评价;然后采用叠加计算矩阵,综合计算得出磨刀溪流域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结果。研究表明,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控制了地质灾害的发育与分布,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为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因。磨刀溪流域可分为地质灾害高、中、低、不易发区4类分区,面积分别为416.80、892.16、829.07、966.60 k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3.43%、28.74%、26.70%、31.13%。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沿主要水系分布,表明水系分布是流域区地质灾害发生的关键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藏东南地区帕隆藏布流域冰碛物斜坡为例,针对其架空结构较多、固结程度欠佳的特点,提出钢花管注浆加固技术。通过15个注浆孔现场注浆、现场开挖、取样测试等,探讨其施工工艺及加固效果,并结合FLAC3D数值模拟,进一步阐明其加固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冰碛物浅表层注浆有效加固半径为20~55 cm,浆液扩展路径与架空结构展布息息相关;注浆加固后土体粘聚力、内摩擦角、压缩模量均得到改善,竖直渗透系数变小;其注浆压力宜采用0.5~1.0 MPa;水灰比宜选用2、1;注浆孔间距与有效加固半径的比值不宜大于8。通过现场试验,形成一套基于3.5 m3空压机、YT28型凿岩机、空心自钻式锚杆及气动式注浆机的花管注浆工艺,轻便快捷,施工效率高,尤其适用于交通不便、施工条件差的情形。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世纪工程"川藏铁路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川藏铁路工程需要面对崇山峻岭、地形高差、地震频发、复杂地质、季节冻土、山地灾害、高原缺氧以及生态环保等建设难题,桥隧占比高达80%,被称为"最难建的铁路"。新建铁路的工程勘察、桥隧建造以及地质灾害防治需要动用大量的钻探(钻掘)工作,而特有的地质、地理条件给施工带来极大的难度和挑战。为此,本刊拟组织一期"川藏铁路工程钻探(钻掘)技术与装备"专题,总结前期的研究成果和施工经验,为下一步更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世纪工程"川藏铁路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川藏铁路工程需要面对崇山峻岭、地形高差、地震频发、复杂地质、季节冻土、山地灾害、高原缺氧以及生态环保等建设难题,桥隧占比高达80%,被称为"最难建的铁路"。新建铁路的工程勘察、桥隧建造以及地质灾害防治需要动用大量的钻探(钻掘)工作,而特有的地质、地理条件给施工带来极大的难度和挑战。为此,本刊拟组织一期"川藏铁路工程钻探(钻掘)技术与装备"专题,总结前期的研究成果和施工经验,为下一步更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世纪工程"川藏铁路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川藏铁路工程需要面对崇山峻岭、地形高差、地震频发、复杂地质、季节冻土、山地灾害、高原缺氧以及生态环保等建设难题,桥隧占比高达80%,被称为"最难建的铁路"。新建铁路的工程勘察、桥隧建造以及地质灾害防治需要动用大量的钻探(钻掘)工作,而特有的地质、地理条件给施工带来极大的难度和挑战。为此,本刊拟组织一期"川藏铁路工程钻探(钻掘)技术与装备"专题,总结前期的研究成果和施工经验,为下一步更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世纪工程"川藏铁路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川藏铁路工程需要面对崇山峻岭、地形高差、地震频发、复杂地质、季节冻土、山地灾害、高原缺氧以及生态环保等建设难题,桥隧占比高达80%,被称为"最难建的铁路"。新建铁路的工程勘察、桥隧建造以及地质灾害防治需要动用大量的钻探(钻掘)工作,而特有的地质、地理条件给施工带来极大的难度和挑战。为此,本刊拟组织一期"川藏铁路工程钻探(钻掘)技术与装备"专题,总结前期的研究成果和施工经验,为下一步更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世纪工程"川藏铁路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川藏铁路工程需要面对崇山峻岭、地形高差、地震频发、复杂地质、季节冻土、山地灾害、高原缺氧以及生态环保等建设难题,桥隧占比高达80%,被称为"最难建的铁路"。新建铁路的工程勘察、桥隧建造以及地质灾害防治需要动用大量的钻探(钻掘)工作,而特有的地质、地理条件给施工带来极大的难度和挑战。为此,本刊拟组织一期"川藏铁路工程钻探(钻掘)技术与装备"专题,总结前期的研究成果和施工经验,为下一步更  相似文献   

8.
周牧 《中州煤炭》2023,(4):137-141,147
为了了解研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现状、分布范围及发展趋势,确定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型、位置,进而划分出地质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不易发区,对各区规划用地的适宜性及可建性进行评价。研究了研究区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对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进行了评估,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地质灾害发育弱,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预测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得到了丘陵亚区工程建设有引发和遭受崩塌、滑坡的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发育程度弱,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评估区遭受采矿塌陷危险性小;评估区内丘陵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基本适宜工程建设;平原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适宜工程建设。针对地质灾害危险性,提出了相关意见。研究为研究区规划提供必要、可靠的地质依据,从地质环境的角度对规划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使规划更趋于科学合理、经济可行,为有关部门审批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汉江是长江最大支流,多险滩峡谷。汉江流域(湖北段)地形起伏大,地貌形态多样,新构造运动比较活跃,是湖北省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结合近年对流域内各县1∶5万地质灾害详查资料及对流域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的综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区内地质灾害共计发育7 024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与不稳定斜坡,其次为崩塌与地面塌陷,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相对不发育;(2)区内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中型次之;(3)从地质灾害分布空间上看,汉江流域(湖北段)上游是地质灾害高发、频发集中发育区,中游次之,下游较少;(4)汉江流域(湖北段)支流的地质灾害数量总体高于干流。  相似文献   

10.
利用盈江县1∶50000地质灾害分布图,通过分形原理和线性回归方法估算地质灾害分维数,并比较了盈江县不同流域地质灾害分维特征。结果表明,盈江县具有东部地质灾害分维数大于西部,南部分维数大于北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以吉林省山地城市通化市为例,以区内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等环境地质特征的研究为基础,分析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形成条件。采用单元网格划分法进行易发性、易损性分区,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评价,并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为山地城市的规划建设及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参考,对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藏东地区川藏交通廊道冻错曲流域崩塌灾害多发,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质安全风险源。通过野外调查,总结了研究区域内崩塌的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分析了崩塌-碎屑流灾害链的形成机制和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冻错曲流域崩塌在空间上沿河流和断层两侧呈条状分布,在较软-较坚硬岩层中集中分布,崩塌的垂向分布主要受凸状折线型坡面形态和高程共同控制;斜坡结构的差异导致了崩塌的不同发育特征,形成了弯曲倾倒式、拉裂滑移式和复合式3类崩塌失稳模式。流域内崩塌具有高位启动和远程运动致灾的特点,规模受崩源区的高程、高差及坡度影响显著,堆积体的粒径及运动距离与岩性关系密切。研究区崩塌灾害具有典型的崩塌-碎屑流-堵江的链式演进模式,其灾变和链生过程主要受冻融和地形等因素控制,其中巨型崩塌-碎屑流灾害链主要由地震触发。研究结果可为区内人类工程活动中的崩塌灾害风险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川藏铁路是铁路工程史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沿途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内外动力地质灾害极其发育。针对可能发生的岩爆、涌水和岩体放射性等工程危害,川藏铁路勘察工程需进行大量的孔内试验,包括地应力测试、水文试验、地温测试和综合测井等。本文以DZ-S-04-1号钻孔为例,详细介绍了川藏铁路勘察孔进行的孔内试验项目和钻孔质量控制方案。通过精心的设计和施工,DZ-S-04-1号钻孔已顺利完工,各项孔内试验圆满完成,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均匀放矿过程中细粒冰碛物的穿流机理,以普朗铜矿地表细粒冰碛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三维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开展了细粒冰碛物覆盖层下的粗颗粒矿石均匀放矿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均匀放矿过程中细粒冰碛物穿流机理主要受“孔隙填充机制”控制,其穿流程度取决于粗颗粒矿石放矿过程中随机产生的孔隙大小和数量;冰碛物颗粒粒径越小,其穿流速度越快,穿流效果越显著,穿流时间越短;根据试验过程中细粒冰碛物穿流规律,构建了细粒冰碛物穿流机理概化模型,结果显示细粒冰碛物和粗颗粒矿石相对运动是造成细粒冰碛物穿流的内在因素,细粒冰碛物和粗颗粒矿石相对运动越显著,细粒冰碛物穿流越明显。研究结果对揭示细颗粒穿流特性提供一定理论支撑,同时对细颗粒物质覆盖层下的崩落法矿山灾害防控及矿石贫化控制具有实际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山西省的地质灾害多发,特别是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不同程度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并对社会的安定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研究,从全省行政区域、地貌单元、流域水系等方面对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为全省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嘉陵江上游地质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陵江流域地跨多种地貌类型,自然资源丰富,但地质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衰竭,地质环境质量日趋恶化,这些极大地制约了当地国民经济的发展。文章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综合考虑区域地壳稳定性、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地下水资源、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等因素,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个指标权值和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嘉陵江上游地质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把嘉陵江上游地质环境质量划分成优、良、中、差4个级别,得到了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分区图。以期为科学的开发嘉陵江流域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开发地质环境,开展对该流域地质灾害防治及生态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合理地规划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山区较为常见的泥石流灾害,分析了公路线路可靠性的影响因素量化标准,提出了泥石流地区线路的安全性与可靠度分析模型.以帕隆藏布流域内的川藏公路为例,确定出线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安全性与可靠度,并进行了分级划分,为线路合理通过泥石流地区提供决策依据,从而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四川省的地质环境特征和泥石流、滑坡灾害现状, 将四川省泥石流分区和滑坡分区专题图与矿产资源规划开采区进行空间耦合, 按照定量评价标准分别对每个规划开采分区赋值, 进行矿产资源规划开采区泥石流和滑坡灾害危险度分析与预测, 再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评价模型, 进行危险度综合分析与预测。结果显示: 30个规划开采区中, 10个属于地质灾害极高度危险区, 主要位于川西高山高原区、横断山区和盆周山区; 11个属于地质灾害高度危险区, 主要位于川南喀斯特区、川西高山高原区、横断山区和盆周山区; 5个属于地质灾害中度危险区, 主要位于川南喀斯特区、横断山区和川中丘陵区; 4个属于地质灾害轻度危险区, 主要位于川中丘陵区和川西高山高原区。评价结果对预防和控制矿区地质灾害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科学制定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预警工程,预防和减少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危害和损失,浙江省政府决定全面开展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结合青田实际情况和浙江省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技术要求,对青田县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工作思路和技术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缙云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境内山峰连绵、地形复杂、切割强烈,山地、丘陵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0%,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对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论述了缙云县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形成条件、诱发因素及其灾害特征,总结其发生发展和演化规律,并对该县泥石流灾害治理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