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集及周缘地区位于泌阳凹陷北部斜坡中部,该区断裂发育,储层受多物源控制,沉积相带变化快,砂体平面展布复杂,砂体与构造的匹配关系不明确,造成可供勘探开发的油藏越来越隐蔽,油气勘探从简单的构造油气藏转向隐蔽性的断层-岩性、岩性油藏。本文在精细地层对比的基础上,开展储层展布特征研究,纵向上细分单砂体,横向上精细描述有效储层及岩性封堵干带的展布边界,逐层梳理断层-岩性圈闭发育有利区,为寻找岩性、复合油气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夏步余  林波  夏勇  胡敏 《复杂油气藏》2022,(1):58-63,79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已进入勘探的高成熟阶段,构造油气藏的发现难度越来越大,隐蔽圈闭渐成为滚动勘探开发的重要研究目标.针对高邮凹陷隐蔽油藏砂体薄、横向变化快的预测难点,以真武油田戴南组岩性油藏为例,通过地震相分析、砂体地震响应特征正演模拟、地震精细储层预测等技术开展了砂体识别和描述,提高了隐蔽岩性小砂体描述精度,并在后期滚动...  相似文献   

3.
针对隐蔽油气藏成因和分布规律复杂、勘探技术要求高的特点,把层序地层学方法应用于陆相湖盆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对沉积体系进行精细的解剖分析,研究沉积作用发生和演化的机制,探讨隐蔽油藏(圈闭)分布的边界条件,进而形成了关于斜坡带低位扇砂岩体隐蔽油藏(圈闭)分布与预测的地质方法和技术,初步提出了湖相盆地“低位扇" 和“坡折带" 的理论.以埕岛地区东部斜坡带为例,介绍了斜坡带低位扇砂体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思路和方法,使该类砂体油藏预测的成因类型和分布规律更加清楚,有效地指导了对该类油气藏的勘探.  相似文献   

4.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思路与勘探方法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二连盆地、冀中坳陷近几年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研究与实践表明,高勘探成熟区富油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是寻找规模整装富集储量的重要勘探领域。开展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要树立富油凹陷不同类型油气藏在“不同构造单元、不同区带、不同层系、不同沉积体系、不同沉积相带、不同储层类型三维空间复式连片分布”的新勘探理念。在勘探思路上实现“由正向构造带向负向构造区;由构造带高部位向构造带翼部;由构造带向岩相带、坡折带、超覆带、侵蚀带;由环洼到洼槽;由单一油气藏类型向多种油气藏类型”的五个转变。其勘探技术方法包括岩性地层油气藏有利区带优选评价技术方法;岩性地层圈闭落实评价技术方法;岩性地层油藏预探评价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中段油气勘探以寻找构造油气藏为主、岩性油气藏为辅,之后经过近10年的探索,却始终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转变勘探思路,在构造翼部寻找岩性油气藏,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成效。在实现岩性油气藏勘探的过程中,总结了一套适合石臼坨凸起中段特点的勘探思路与技术方法:重视勘探开发紧密结合,利用层序地层划分技术建立目的层系的层序地层格架,综合运用精细时深转换、地层切片与地震属性联合分析以及储层综合预测等关键地球物理技术,实现石臼坨凸起中段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大突破,钻井成功率达80%。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中浅层大型坳陷湖盆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的沉积地质背景决定了其具有形成大面积岩性油藏的地质条件。由于各时期基准面升降造成可容空间在不同时期差别较大,因此在不同地质时期发育的砂类型有一定的差别;同时由于储层埋藏深度以及与烃源岩的相对位置不同,各含油组合隐蔽油气藏成藏的条与分布规律也有一定的差别。针对三角洲前缘相带砂泥岩薄互层岩性油藏的实际情况,开展了薄互层隐蔽油藏预测技术攻关,应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模式识别以及薄互层隐蔽油气藏地球物理识别预测技术系列对岩性圈闭进行了预测,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优选出几个亿吨级储量规模的勘探目标区,为下一步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冀中坳陷饶阳凹陷大王庄东断层下降盘岩性油藏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王庄岩性油藏是华北油田近年来隐蔽油藏成功勘探的一个典型范例。通过分析发现大王庄东断层下降盘根部负向构造区具有形成带状砂岩岩性油藏的条件,进一步采用"老井复查寻找砂体含油线索、多种储层预测方法综合运用、滚动式的研究与钻探的勘探技术方法",取得了岩性隐蔽型油藏勘探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高北隐蔽油气藏特征及勘探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北隐蔽油气藏位于南堡凹陷高尚堡潜山北翼。过去一直认为该油藏为受断层控制的构造油气藏。但通过对骨架砂岩厚度和物源方向重新分析后发现,该油藏为“泥包砂”型,是典型构造背景下的岩性油气藏。油气藏具有初期产能高,后期递减快的特征。该油气藏的勘探过程表明在寻找隐蔽油气藏时,应从储层沉积微相研究入手,对储层进行地震反演,利用综合分析结果确定油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9.
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J_1s_2)一直是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主力产油层段,但其砂体成因多样化且储层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导致油藏模式各不相同,多因素复杂性制约了油气勘探进程。综合测井、录井、取心等资料,对储层特征及各层段油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部1区块J_1s_2~2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砂体孤立,呈透镜体状,易形成岩性油气藏;J_1s_2~1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J_1s_2~(12)砂体较为发育,连通性较好,部分地区存在岩性尖灭,并且储层中发育非均质隔夹层,可形成岩性油气藏,断裂发育区易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J_1s_2~(11)砂体广泛发育,物性好,连通性好,是油气横向运移的输导层。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江苏油田隐蔽油藏的滚动勘探,选择发育典型构造-岩性油藏的马家嘴—联盟庄地区开展研究,通过沉积体系、储层特征、油气来源、油气运移等方面的研究,提出研究区油气藏类型主要发育两种,在北部次级断层附近发育构造-岩性油藏,斜坡区发育岩性上倾尖灭油藏和砂岩透镜体油藏。对储层发育情况开展地震预测,刻画砂体边界,认为M3、M4、M2井一线南侧的斜坡区是岩性上倾尖灭油藏和砂岩透镜体油藏的有利区,也是下一步的滚动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1.
高邮凹陷缓坡带戴南组发育多类型隐蔽油藏,成藏条件复杂,搞清其成藏特征与成藏主控因素对指导该区油气勘探意义重大。研究表明,缓坡带戴南组主要发育四种类型隐蔽油藏:断层—岩性复合油藏、砂岩上倾尖灭油藏、透镜体油藏、地层超覆油藏,各类型油藏具有不同的成藏特征。成藏主控因素主要有三点:烃源岩、有效输导体系共同控制油藏丰度;砂体类型、发育规模共同控制油藏平面分布特征;局部盖层厚度、砂泥对接关系共同控制油藏纵向规模。  相似文献   

12.
廊固凹陷古近系隐蔽油气藏形成条件及成藏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隐蔽油气藏是廊固凹陷重要的勘探方向.该区古近系隐蔽油气藏的分布范围广,纵向上含油层系多,主要发育岩性尖灭、岩性透镜体等岩性油气藏,以及构造岩性、地层岩性复合型油气藏.该文立于层序地层学的成果分析了全区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并按构造带分析了主要的成藏规律:陡坡带是形成上倾尖灭岩性油藏的的有利部位,并发育构造岩性复合型油气藏;洼槽带的生储条件较好,是岩性透镜体油气藏发育的最有利部位;缓坡带受断层控制,主要形成断块-岩性型油藏,在构造主体和沿主要油源断层纵向形成复式聚集带.  相似文献   

13.
随着勘探开发工作的深入,形态清楚、规模较大的构造油气藏探明程度已很高。自然地,岩性、地层等复杂隐蔽型油气藏成为各油区勘探的重点。复杂断块油气藏是一种重要的隐蔽型油气藏类型,占有陆相断陷盆地很大的储量份额,但这类油藏构造复杂、隐蔽性强,识别与描述十分困难。本文以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为例,系统总结了地震正演模拟、相干分析等地震解释技术及其在复杂断块油气藏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情况,期望对相关地区勘探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4.
论油气分布的不均一性(Ⅰ)——非均质控油理论的由来   总被引:2,自引:9,他引:2  
在概述了油气成藏理论和油气分布规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首次系统总结了岩性油气藏发育区的油气不均一分布特征,详细论述了油气不均一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成因机制。油气不均一分布具有层次性,不同层次的油气不均一分布的主控因素也有所不同:沉积凹陷的油气分布不均一性,可以用油源以及圈闭条件来进行解释;沉积凹陷内某一区带(如洼陷带)内部的油气不均一分布,除了受油源和构造条件制约,还明显受到储集条件非均质性的影响;造成区带内单一砂体或油藏内部油气不均一分布的根本原因则是储层非均质性。储层非均质性影响油气成藏、导致油气不均一分布是文章强调的核心思想。油气不均一分布是一种普遍现象和客观规律,尤其对于包括岩性油气藏在内的隐蔽油气藏以及包括古潜山油气藏在内的各种复杂油气藏,这一现象更加明显。油气不均一分布的提出对于岩性油气藏和复杂油气藏的勘探以及高勘探程度区的精细勘探和开发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浅层隐蔽油气藏勘探尚处于初期阶段,已发现地层型、岩性型和构造-岩性复合型3类隐蔽油气藏,但其数量和储量所占比重小,隐蔽油气藏勘探潜力较大。台北凹陷西部中浅层可识别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10个三级层序,SQ9(J2q)、SQ8(J2S2)基准面上升旋回是隐蔽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主要目的层序,发育七泉湖辫状河三角洲和苏巴什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其沉积砂体受区域斜坡和坡折带构造背景的控制。岩性圈闭生成模式主要有4种:①斜坡带三角洲前缘上超型,②坡折带三角洲前缘顶超型,③前缘砂体后期掀斜型,④坡折带湖底扇-斜坡扇型。其中,前3种为隐蔽圈闭的主要生成类型。胜北次凹周缘的火焰山北坡葡萄沟段、葡北东斜坡、火北鼻隆、苏巴什鼻隆和连木沁鼻隆区是近期勘探隐蔽油气藏的主攻区带。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北部岩性油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松辽盆地中浅层大型坳陷湖盆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的沉积地质背景决定了其具有形成大面积岩性油藏的地质条件。纵向上,由于各时期基准面升降造成可容空间在不同时期差别较大,因此发育的砂体类型也有一定的差别;同时由于储层埋藏深度以及与烃源岩的相对位置不同,各含油组合岩性油藏成藏条件与分布规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平面上,岩性油藏的类型受构造部位和砂岩的发育程度控制。凹陷中三角洲外前缘相带主要形成岩性油藏,凹陷周边是各种隐蔽油气藏发育的主要地区。针对三角洲前缘相带砂泥岩薄互层岩性油藏的实际情况,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对松辽盆地北部姚家组一段葡萄花油层展开了精细地质研究,认识到油气藏具有成带分布的特点,并划分出构造油气藏分布带、构造—岩性油气藏分布带和岩性油气藏分布带,为隐蔽油气藏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孔店组构造、沉积及烃源岩演化特征进行综合研究,总结了孔店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并结合油气勘探实践,建立了孔店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认为,孔二段有效烃源岩控制了油气藏平面分布范围,区域主干断裂控制了油气富集区带,区域盖层控制了油气纵向分布,特别是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分布.孔南地区孔店组油气具有2种成藏模式:一种是构造型复式油气成藏模式,即在构造高点断裂发育带形成逆牵引背斜、断鼻或断块油气藏;另一种为地层岩性型油气成藏模式,通常在斜坡区形成砂岩透镜体、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或在构造高点形成断块-岩性油气藏.随着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总结油气成藏规律,特别是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富集条件,对于油田储量及产量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歧口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特征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大港探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广、类型多。形成规模储量的主要为储集层上倾尖灭和构造-岩性复合地层两大类油气藏。决定其圈闭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古构造背景与沉积物源体系的匹配,成藏机理为“三元耦合控藏”。该工区有5个领域值得重视:①古隆起围斜、倾没端、构造坡折带之反向碎屑物源区;②沉积频繁相变区;③古隆起缓坡带;④(半)封闭湖湾区;⑤湖盆陡坡坡折带及凹陷之中卸载区。根据“宏观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原理,将构造带当作岩性变化带,在复式油气藏勘探方法基础上,采用以岩性油气藏勘探与精细勘探相结合的勘探方法。同构造油气藏相比,该工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空间范围广,体系域全,压力场宽,储量也占优势,是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岩性油藏成藏控制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文科  张研  方杰  王君  刘冬民 《石油学报》2015,36(3):337-346
岩性油藏是贝尔凹陷油气勘探和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但对其成藏规律的研究和认识程度仍然较低,极大地制约了岩性油藏的勘探进程。基于测井、地震及物性分析等资料,通过油藏解剖和成藏条件分析,系统研究了贝尔凹陷不同洼槽岩性油藏成藏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认为岩性圈闭、储层物性以及输导通道是该区岩性油藏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断裂坡折带控制岩性圈闭的发育,即在垂向上,断裂坡折带类型控制砂体类型,主要发育断崖型坡折带形成的近岸水下扇,断阶型坡折带形成的浊积扇以及断坡型坡折带形成的扇三角洲砂体等岩性圈闭;在平面上,断裂坡折带的平面样式控制砂体的空间展布,主要形成断弯型、断接型、断沟型以及交叉型展布形态。砂岩储层临界物性控制岩性圈闭的成藏,只有当砂岩储层的物性高于临界物性时岩性圈闭才具备成藏条件。"断层-轴向砂体"控制岩性油藏的分布,特别是控砂断层下降盘扇三角洲砂体的轴向部位是油气的有利富集区。  相似文献   

20.
岩性油气藏是我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储量增长的主体,但目前对其成藏过程和机理的认识还存在较大分歧。文中根据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成藏特征,针对性地建立了岩性圈闭模型,对其油气运聚成藏过程进行了物理模拟并深入研究了其成藏机理。结果表明:在不同条件下,岩性油气藏在成藏过程、成藏特征、成藏效率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幕式成藏具有成藏效率高、速度快的特征,油气源条件、充注方式、充注压力、断层断穿及砂体自身物性是岩性油气藏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其中是否有断层断穿的运移通道是岩性油气藏成藏的关键。该研究结果对于断裂发育的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成藏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