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种新的移动IPv6移动性管理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煜  韦岗  孙玉 《电子学报》2004,32(1):1-4
在IETF制定的移动IPv6移动性管理策略中,当移动主机每次从一个子网移动到另一个子网时,都需要对家乡代理和相应的通信主机进行绑定更新,这就导致网络总的绑定和发送代价过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移动性管理策略,在利用现有网络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将移动主机的移动分为本地移动和家乡移动两种类型,来减少移动主机向家乡代理和相应的通信主机发送绑定更新消息,从而降低网络的绑定代价,使网络的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移 动 IPv6 标准切换包括移动 节点的二层切换、路由发 现、重复地址检测(DAD)、家 乡代理绑定更新(BU)、通信节 点绑定更新这几个环节,在此期 间移动节点不能收发应用的 IP 分 组。在无线链路质量不佳,或者 家乡代理与移动节点距离遥远等 情况下,标准切换过程引起的分 组传输延时和分组丢失无法满足 实时业务的要求。 移动 IPv6 的快速移动切换 研究是当前的一个热点,IETF 对 此提出了移动 IPv6 快速移动切换(FMIPv6)草案。FMIPv6 利用移 动节点或网络的二层链路信息, 对移动切换事件进行预测或快速 响应,通…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引入一个增强型通信代理,与归属代理和外地代理合作,提出了基于WLAN的移动IP路由优化方法:支持子网优化和绑定优化的双向直通隧道,提高了移动IP的路由有效性和减少了移动节点的切换延时,最后分析了入口过滤机制对该路由优化技术的影响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移动IP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基于IPv4的移动IP1.1基本通信流程基于IPv4的移动IP定义三种功能实体:移动节点(mobilenode)、归属代理(homeagent)和外埠代理(foreignagent)。归属代理和外埠代理又统称为移动代理。如图1所示,移动IP技术的基本通信流程如下:(1)远程通信实体通过标准IP路由机制,向移动结点发出一个IP数据包;(2)移动结点的归属代理截获该数据包,将该包的目标地址与自己移动绑定表中移动结点的归属地址比较,若与其中任一地址相同,继续下一步,否则丢弃;(3)归属代理用封装机制将该数据包封装,采用隧道操作发给移动结点的转发…  相似文献   

5.
本介绍了移动IP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并着重探讨了移动检测方法。按链路上有无代理广播消息,移动检测通常分为两种情况进行。移动节点收到代理广播消息后,可用生存时间域和网络前缀做移动检测;如果收不到代理广播消息,在本地链路上,移动节点设法按固定节点通信的方式进行通信尝试,在外地链路上移动节点将通过DHCP协议或手工配置进行通信,或对TCP进程进行监测并检查链路的数据包以确定自己在移动网络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VPN网络的移动IP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IPSec的VPN通过隧道技术,使得用户能够在公用网络上安全地传输私有数据。文章旨在提出一种在IPSecVPN网络中应用移动IP进行通信的构想,重点对移动节点、移动代理的要求以及相关协议流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网络电话实现了基于IP的双向、实时的传输。H.323就是其标准,它允许IP与基于电路交换的电话的互通,但是对于移动的IP主机却是不支持的。文章中探讨了对于H.323的在移动主机方面的扩展,使网络电话服务得以对移动IP主机支持。文章中提出的方法结合了蜂窝电话系统和移动IP机制的特点,实现了语音的实时传输对主机的支持。本方法的关键在于在会议中动态加入、退出过程中的复杂的管理功能。本方法可以看做是对基于H.323的网络电话系统的一个附加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移动IP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并着重探讨了移动检测方法。按链路上有无代理广播消息,移动检测通常分为两种情况进行。移动节点收到代理广播消息后,可用生存时间域和网络前缀做移动检测;如果收不到代理广播消息,在本地链路上,移动节点设法按固定节点通信的方式进行通信尝试,在外地链路上移动节点将通过DHCP协议或手工配置进行通信,或对TCP进程进行监测并检查链路的数据包以确定自己在移动网络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移动通信终端要在不同范围的移动过程中保持通信畅通不间断,就必须保证移动IP地址保持不变,因为互联网的路由模式是根据网络层目的地址来进行选路,并将数据包发送到该目的地址所在的网络,从而到达该目的地址所归属的通信节点。要保持通信节点IP地址不变,必须要为每个通信节点分配一个固定IP地址。同时,在移动通信节点离开家乡链路时,还需要分配一个临时IP地址,与固定IP地址绑定。移动IPV4不可能为众多的移动通信节点都分配固定IP地址和用于与固定IP地址绑定的临时IP地址,IPV6却能做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MIPv6中的移动网络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侧重讨论在MIPv6中的移动网络与Internet主机通信时数据包路由定向所产生的问题。移动网络是指劝态变换接入点的网络。IETF建议的关于移动节点的MIPv6谇不能有效支持移动网络,缺乏较好的可扩展性,并且引入了一些安全认证问题,在此提出了一种网络前缀绑定与多插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IPv6技术支持的128位大地址空间不但能彻底解决移动IPv4地址枯竭的问题,而且比目前的移动IPv4有着更大的优越性和更为完善的设计理念,它的出现使移动通信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但该技术目前仍处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阶段,原因是移动IPv6技术还有很多实际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移动互联网各领域快速发展.在用户方面,移动用户规模快速增长,2016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20亿.在终端方面,2016年,全球移动智能终端总共出货量达到15亿台,同比增长约5%.在应用方面,移动应用规模超过1000万款,累计下载规模超过万亿.与此同时,移动应用产业飞速发展,其不断融入新型能力,在传感、识别等方向均有突破,并快速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移动应用服务的发展,其同样出现了诸多问题,危害用户合法权益,影响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重点阐述当前移动应用领域发展现状,解析其特点与存在问题,并探索保障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3.
移动数据库中移动Agent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强  何云斌 《信息技术》2006,30(9):115-118
目前,移动数据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数据库领域和移动计算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首先介绍了移动数据库和移动Agent的特点,分析了基于移动Agent的移动数据库体系结构,最后提出一种基于移动Agent的移动查询处理模型并叙述了其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4.
安鑫 《电子科技》2010,23(3):104-106
从移动运营商目前的业务现状、手机缴纳电费业务的特点及流程出发,分析了通过移动网络实现手机缴纳电费系统的实现方式、社会效益以及项目实现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手机安全交易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手机增值服务业务日益繁荣,手机支付也成为一种流行的支付方式。执行效率和安全性是手机支付的两个关键问题。根据手机支付金额的不同,提出不同的手机支付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对应的3种安全支付模型:极小额安全交易模型、小额安全交易模型和大额安全交易模型。同时,分析了这3种支付模型的执行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Mobile TV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增值业务之一。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移动P2P(Mobile P2P,MP2P)技术的Mobile TV业务的实现方式,为了能更好地支持多种类型的移动终端,在网络中加入编码变换服务器,提供实时视频编码变换功能。  相似文献   

17.
移动医疗商业介入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移动医疗发展的现状,指出中国移动医疗行业面临巨大的机遇.其次,对比分析传统医疗行业产业链和移动医疗产业链,指出移动医疗具有良好的行业发展前景.然后,具体分析移动医疗的三大类群用户和产业链,指出可产生增值效益的商业模式对移动医疗行业至关重要.最后,通过对国外成熟的移动医疗商业模式的分析,提出中国可发展的未来移动医疗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8.
孙瑶瑶 《电子科技》2015,28(1):179-182
随着云计算方式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不断优化和智能终端的逐渐普及,移动云计算势必成为移动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文中结合移动互联网的现状分析了目前移动云计算的主要应用研究,并总结了移动云计算的特点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对其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汪幸  臧伟 《信息通信》2014,(7):254-255
借助上海移动互联网IPv6应用示范项目,研究了适用于本次移动互联网IPv4向IPv6过渡的关键技术,制定了手机视频IPv6应用改造的端到端解决方案。通过在多终端类型以及多网络条件下,对改造后的手机视频应用进行一系列测试,文章得出了安卓客户端在WLAN网络下表现最佳的结论,并提出了增加手机终端对IPv6协议的支持度,以及优先在WLAN和LTE网络中推广IPv6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使用固定终端或单个移动终端连接到互联网络上,而是希望移动网络以一种相对稳定和可靠的形式,从Internet上运动地获取信息,而采用卫星移动通信网来向这些移动平台提供对地面网络连接的延伸是一种比较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以该方案为研究背景,探讨了网络移动条件下的移动IP实现方法,分析了卫星移动通信与网络移动结合所产生的问题以及网络移动对隧道封装协议的影响,并就上述问题初步给出了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