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水库回水变动区因同时具有水序与河道两重特性,泥沙在该区内有冲有淤.模拟水库回水变动区的物理模型必须保持冲刷和淤积的同时相似,这给模型设计和模型沙选择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本文叙述的长江葛洲坝水库回水变动区模型,选用了比重为1.056的轻质塑料沙作为模型沙,并在设计上保证了其冲刷和淤积同时相似.实验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的130km长河段的淤积总量,淤积过程及分布,淤积物级配范围以及各级流量下水库回水末端位置等均与水实际运行后5年的实测资料相符.说明模型设计和模型沙选择均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峡枢纽回水变动区有200余公里长,各个河段的水流及泥沙运动具有不同的性质,这些性质除与河段的位置有关外,还和河道中水流及泥沙的冲淤变化有关,本文从泥沙冲淤的特性上把回水变动区划分为和淤积平衡前阶段、冲淤平衡阶段及永久性淤积阶段相对应的区段,并指明各区段水位壅高的数值.这样的划分能较合理地反映出回水变动区中各河段的冲淤特征.此外,文中还讨论了回水变动区的卵石推移质运动的情况及河型变化的过程,并指出其对航运的影响.从而得出在选择三峡坝址的特征水位时,将重庆港区安排在回水变动区的上段是比较适宜的.  相似文献   

4.
水库推移质淤积、变动回水区淤积及回水抬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作者1984年进行南方十八个水库调查小结的前三部分,即推移质淤积,淤积引起的回水抬高和上延,变动回水区的淤积及河势特点。文章以调查资料为主,结合作者过去有关研究写成,除列举了丰富的现象和资料外,特别着重于图形的描述、机理的阐明及规律的分析。本文对北方水库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葛洲坝枢纽是长江三峡枢纽的反调节枢纽,具有发电、航运的综合效益。枢纽位于长江三峡出口南津关下游约2.8公里;库区为长江三峡河段。长江水量大,含沙量小,年输沙总量较大。宜昌水文站实测悬移质平均年输沙量约5.2亿吨,沙质推移质约600万吨,卵石推移质约70万吨。葛洲坝枢纽坝区、库  相似文献   

6.
葛洲坝枢纽航道中的不稳定流——往复波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起因 在江河中修建水利枢纽,必须设置船闸、升船机一类通航建筑物。船闸应用尤为普遍。船只在闸室内升降及进出闸室必须有良好的水力条件。一般要设置与江河主流隔离的人工航道。葛洲坝枢纽的三座船闸,设置三江与大江两条航道,各有其上、下引航道。船闸运用时,引航道内产生独特的水流现象——往复波流与往复流,它对航行条件和停泊条件产生影响。产生这种水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7.
8.
株洲枢纽中船闸引航道口门区淤积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晓平  谢丽芳  蒋昌波 《水利学报》2001,32(6):0086-0090
船闸引航道口门区由于特殊的水力条件,其淤积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借鉴已建船闸的经验教训,采用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拟建的株洲航电枢纽船闸引航道口门区的泥沙淤积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结合株洲枢纽的水流条件和地形条件,提出了疏浚、整治的综合工程措施和合理的运行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9.
一、研究目的和试验河段的来水来沙特性 (一)研究目的和试验河段 为了研究在长江上修建枢纽后,不同蓄水位下回水变动河段的水流和泥沙运动、河床演变等方面的变化及其对航运的影响,在葛洲坝枢纽回水变动区的奉节一香溪河段、三峡枢纽150m方案回水变动区的兰竹坝河段及175m方案回水变动区的重庆河段上,进行了泥沙问题的模型试验研究.上述三个河段的河道特征及  相似文献   

10.
 1981年葛洲坝一期工程运行以来,发现船闸泄水后三江下游引航道出现往复式不稳定流,这种流态必将影响航道的淤积规律。为此,进行了原型四级流量同步观测及室内模型试验。特别是1987年将医用B超声波仪用于模型试验观测,获得了许多可贵资料,使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对引航道水流结构及淤积规律的认识也前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上游宜宾至宜昌段,通称川江,其中宜昌至重庆段660余km是我国沟通东西交通的水运干线,是进出四川物资的必经之路。三峡工程建成后,440余km的河段成为水库的常年回水区,航道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但回水变动河段(图1)则可能因泥沙冲淤变化而发生碍航问题,需要研究解决。60年代起,特别是1983年以来,长办及有关单位共同研究了这一问题,采用原型观测和调查、数学模型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三结合的研究途径,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仅就该回水变动区的河床演变及整治的有关问题作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三峡工程变动回水区泥沙淤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三峡工程变动加水区的沁淤积,建造了长达800m 全沙试验模型。模型范围包括长江和嘉陵江约200km的天然河段。进行了清水、浑水验证以及蓄水位高程175、180和156m的长系列模型试验。明确了各蓄水位方案下变动加耒区河段冲淤规律、泥沙淤积对该区航道和沿江港口的影响。为三峡工程的技术验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三峡工程变动回水区的泥沙淤积,建造了长达800m的全沙试验模型。模型范围包括长江和嘉陵江约200km的天然河段。进行了清水、浑水验证以及蓄水位高程为175、180和156m的长系列模型试验。明确了各蓄水位方案下变动回水区河段的冲淤规律、泥沙淤积对该区航道和沿江港口的影响。为三峡工程的技术验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栾春婴  程传国  师哲 《人民长江》2000,31(11):34-36
亭子口水利枢纽是嘉陵江平流开发的控制性工程,控制流域面积62550km^2,具有防洪、灌溉、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亭子口水利枢纽库区泥沙模型,干流上起广元市上西乡(29号固定断面),下迄大清沟(15号固定断面),河段长约65km;模型模拟范围为水库常年回水区上段及整个变动回水区。通过亭子口水库常年回水区上段及整个变动回水区的泥沙模型试验,对3种水库调度方案即456m方案、458m(1)方  相似文献   

15.
根据目前澜沧江梯级开发时序 ,景洪水库可能比糯扎渡水库仅提前 5年投入运行 ,该文在这个前提下对景洪电站的淤积、回水作进一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葛洲坝枢纽坝区河床边界复杂,水流三度性很强。长江含沙量虽不算大,但年输沙总量很大,悬移质平均年输沙量达5亿多吨,还有700万吨粗沙、70多万吨卵石。在三峡枢纽建成前,船闸引航道的泥沙淤积和电站水轮机的泥沙磨损,关系到长江航运和电站的正常发电。研究解决这些泥沙问题,是枢纽布置的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于1987年10月6日至10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全国水库回水变动区泥沙问题学术讨论会。三峡工程泥沙专家组、三峡工程航运专家组、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情报协作组、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设计院,以及其它有关单位的代表共19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77篇。会议的目的是,通过学术讨论检阅近几年来围绕  相似文献   

18.
三峡工程初期蓄水运用阶段,涪陵河段处于回水变动区,该河段较之重庆河段,受水库壅水影响早,水位抬升高,泥沙淤积对航运设施的影响早。通过全沙模型试验研究,揭示了该河段的水流泥沙运动特性和河床冲淤规律,及对其船舶安全航行和靠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三峡工程初期蓄水运用阶段,涪陵河段处于回水变动区,该河段较之重庆河段,受水库壅水影响早,水位抬升高,泥沙淤积对航运设施的影响早。通过全沙模型试验研究,揭示了该河段的水流泥沙运动特性和河床冲淤规律,及其对船舶安全航行和靠泊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前言解决坝区引航道泥沙淤积问题,是葛洲坝工程兴建过程中的重大技术课题之一.长江水量丰沛,含沙量小,年输沙量较大,粒径较粗,造成引航道淤积,给长江航运畅通带来较大的困难。为了弄清建坝以后三江引航道泥沙冲淤规律及防治措施,1971年以来,先后在宜昌,汉口和南京等地作了三个不同比尺的泥沙模型,开展试验工作。1976年以前系统地研究了三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