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中国的传统建筑也有其相应的特色。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作为建筑文化与艺术的承载体,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建筑元素。本文通过探究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基本特征,得出相应的建筑装饰方式。并进一步分析了如何在现代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建筑装饰艺术的应用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引言建筑的装饰作为一种艺术以及文化的象征,为建筑本身增添了很多色彩;传统的建筑装饰包括了粉刷、油漆、彩画、壁画、雕刻以及利用建筑材料和构件本身色彩和状态的变化等。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  相似文献   

2.
冯纪忠先生(1915—2009)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也是中国现代建筑的奠基人,中国城市规划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创始人,中国现代建筑、城市规划及风景园林的教育的一代宗师。20世纪30—40年代他就读于奥地利维也纳工业大学,接受系统的西方建筑学教育。他回国后在同济大学开始了长达63年的教学生涯,将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中国建筑教育事业,对中国现代建筑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培养了中国现代一大批建筑师,并留下一批重要的建筑作品。作为中国著名的建筑教育家,冯先生为同济大学建筑教育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各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薛颖 《中外建筑》1999,(4):26-27
本文作者从作为学科的中国建筑、作为实践的中国建筑和作为观念的中国建筑三个方面展望21世纪的中国建筑,在世纪末回顾历史,思考处于文化全球化背景中的中国建筑走向给人以启示。  相似文献   

4.
为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促使中国的建筑学术研究走向世界水平,台湾著名建筑师李祖原先生及其事务所特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设立了“同济建筑学术基金”,专用以资助海内外一流华人建筑专家前来进行学术交流。作为首批受邀学者,著名建筑理论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汪坦教授和  相似文献   

5.
袁忠 《华中建筑》2003,21(1):18-21
以中国大陆为范围,对20世纪的中国古代建筑研究进行了整体简析,认为其中出现了三次高潮与三种不同的路向,提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将古建的存在状态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作为史料的、作为涵义性的、作为过程与体验中的。将中国古代建筑、传统建筑、古典建筑三个范畴进行了意义和价值的区分,最后提出认识中国古典建筑本真的以人学为底蕴。在关系中阐释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作为透视中国当代建筑的窗口和探讨当代建筑问题的前沿阵地,《时代建筑》杂志对不断涌现的中国年轻建筑师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2005年第6期杂志曾以"中国年轻一代的建筑实践"为主题,推出了一批当时30岁左右的年轻建筑师如张斌、张轲、祝晓峰等。  相似文献   

7.
涂欢 《建筑学报》2007,(1):95-97
东北大学创办的建筑系是中国近代建筑教育史上第二个建筑系。作为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的先驱者和实践者,东北大学建筑系凝聚了梁思成、林徽因、童寯、陈植等一大批著名的建筑教育学家的心血。通过对其创立背景、教师队伍及教学探索等方面进行阐述,探究它为中国建筑教育事业所做出的宝贵努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与西方建筑完全不同的建筑结构和艺术表现特征。中国古典建筑以榫卯结构为特点,斗拱和飞檐作为中国古典建筑系统中的核心构件,在中国古典建筑的演进中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特征。斗拱和飞檐如今已经成为中国古建筑的代名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文章结合其含义、历史演变过程,对它们的实用价值和应用研究进行深入论述。  相似文献   

9.
从话语构建、理论框架、方法策略等三个维度审视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思想,指出"两观三性"建筑论作为当代中国建筑话语构建的一部分兼具普遍性与个性的特征;阐释了"两观三性"建筑论作为一种理论框架的解释和应用等工具意义;解析了"两观三性"建筑论在建筑实践中的策略化转化。从而为观察中国当代建筑理论发展提供样本和切片。  相似文献   

10.
建筑作为历史中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物质载体,民国时期建筑反映了当时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错综复杂的历史环境,也对中国现代建筑有着巨大的影响。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存有不少优秀的中国近代历史建筑。南昌市新四军军部旧址是中国近现代住宅建筑的典范。文章通过对南昌市新四军军部旧址景区的调研分析,收集整理新四军军部的历史变迁以及建筑测绘资料,从而深化对中国近代建筑的认识,为近年来城市历史建筑的扩建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