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D+C能给我们能释什么是“城市组”吗? 潘:(笑)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从两个层面来解释。首先是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公司开办之初,我们接到的任务绝大多数是室内设计,可我们并不是单纯地做“室内装饰”,而是从建筑的角度先进行剖析、理解。进而根据功能需求列建筑空间的不足做调整,创造出一个更好的空间,接着再进行适当的装饰,因为我们定位自己为“室内建筑师”而非单纯的“室内设计师”。第二个层面是我们对建筑与城市的关系的理解。一个建筑存存于城市当中,总会存不同程度上以各种方式影响甚至改变城市,严格来说,设计建筑的同时也设计了城市。我们在做一个建筑或室内空间的设计时。会影响到城市空间的方方面面,也影响甚至支配人们对城市空间的使用方式。反过来,城市空间又在很多方面影响着建筑设计的思路与走向,比如功能的定位、平面的安排、形式的塑造等,所以我认为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就是这样.我们把建筑作为城市的一个有机分子,也意识到设计师对城市所应负的职责。  相似文献   

2.
正对竹,中国文人总有特殊的感情。从情怀讲,竹子是正直、有气节、虚心、自然的象征,它与中国传统文人的气节密切相关。我与竹结缘于一次竹建筑的项目设计。2014年在浙江绍兴发掘出了三大民窑,我走进现场考察时,这里的毛竹和杉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于是我便提出用竹子做建筑、用杉木做栈道的想法,建筑仿佛从土里长出来一样。起初,我们做了一个基地模型,用竹签模拟竹子进行试验与探索,并和竹材专家及供应商探讨节点的做法。为使整个建筑更具现代感,我们设计了一个玻璃屋顶,这是一次不同材料的碰撞尝试。建筑中很多节点都是标准件,  相似文献   

3.
我们经常会接手一些在传统古城中的设计,本项目就是一个代表。在2004年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苏州召开之前,当地政府希望改造一些典型地段,于是提出了上塘、胥江两河的改造。这个项目从一开始我就强调,不能只做一层“皮”,而要扩大到一个区域;不能只做设计,而要有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真     
正项目名称:苦竹斋项目地址:深圳福田专案规模:250m~2使用材料:碳化竹篾、碳化竹板竣工时间:2013.9专案设计团队:深圳大羽营造主创设计师:冯羽设计团队:胡朝珍、曹耀国、朱永刚、赖妮妮因何.做此苦竹斋.从一开始就想做一个什么都不像的地方.尽量回避掉空间的特质。另,总想在探索一种空间艺术视觉上,最低限度的可能.一切回到简单、平实.不见任何法则、规律的存在.只现空间本真状态.技法的简单平实.脆弱到极致的质朴物料.回到一切的原点.情感、技法,宛若婴儿.即重返大地.因为这个社会;这个圈子。因为"有"让我们如此浮轻.只有回到原点,找到这属于我们来时的路。  相似文献   

5.
正大家上午好。我把北京泽信开发的泽信公馆项目,就建筑长寿化这一点和大家做一个分享,这里面包括我们是怎么做长寿化的,长寿化对成本的影响。我们是第二批百年住宅试点单位,这里面有两个第一,作为百年住宅试点项目在北京是第一个,第二个就是百年住宅整个技术体系当中是第一个对长寿化实现了尝试和突破,这个突破实际上是第一次在长寿化量化的做到了设计使用年限、耐久性一百年,我就从项目具体情况给  相似文献   

6.
吕丽华 《城市住宅》2013,(Z1):40-41
金地的住宅从开始设计到后来的产品都是高标准的.但金地在2010年提出了转型.我们有一个战略口号.就是以住宅为主题.以商业地产和金融业务为两翼。我个人很荣幸的被放在两翼当中,在商业地产的资产包里面负责项目.包括两栋甲级写字楼和一个时尚购物中心。我做写字楼的时间比较  相似文献   

7.
对话吴蔚     
<正>UED:gmp是一个有国际背景的跨国企业,在中国发展得非常之好且很多项目广受肯定。您怎么看待国际建筑事务所在中国的设计发展战略,尤其是文化类项目?gmp在中国的文化项目是始于哪个?吴蔚:我们很早就参与到了文化项目的竞赛里,第一个文化类项目是上海浦东文献展览中心,项目实际具有浦东新区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功能,于2000年中标。在此之前我们还参与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竞赛。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燕京里作为一个独立的社区开始运营,结合了联合办公、居住两种功能。借由共享办公空间的主题,我们对创始人侯正华、王硕进行了访谈。WA:为什么选择做共享办公这类项目?侯正华:首先,我们没有"为什么要做办公"这个问题。我们不认为办公和居住需要切开,很多人觉得做居住和做办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我们没有这个想法,现在人的生活状态,既有在家上班的时候,也有在公司睡觉的时候,居住和办公分不了那么清楚,所以人  相似文献   

9.
“说说你们的设计理念吧.”这似乎是所有建筑师都会被问的问题,我是说,作为一名建筑师或一个设计事务所总体上的设计理念,不是具体到某个项目的想法.因为这个问题太难回答,所以由此我们开始想是不是所有建筑师都从一个清晰明确的理论体系出发、建立起自己一以贯之的设计理念、再把它应用到一个接一个的设计项目中?有没有人“糊里糊涂”地做设计呢? 事实上我们自己在面对项目设计的时候,很少想到设计理论,更多的是从场地、使用、材料、构造等等角度思考,经过一段对这些东西进行反刍的混沌阶段之后,“拍脑袋”得到一个设计的想法,再把它发展成具体的方案.有时候会感觉到就是这个方案了,也有时候会觉得它还不对,那就再重新思考看看.可以说这就是我们的设计方法,简单到也许不能称为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城市环境设计》2016,(10):233-235
UED:您从事建筑业已经25年了,往西南地区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建筑大师.您父亲也是一位建筑师,可谓家学渊源.请您谈一下,在刚从事这个职业的时候,您对建筑的认识是什么样子,和现在又有什么不同.郑勇:我从事建筑行业的这20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中国城市建设目前正慢慢趋于饱和,它将会是怎样的一个进程还不清晰.中国建筑发展经历了很多变化:最开始大家接触的项目规模都很小,建筑面积为一万、两万平方米的就是不得了的大项目了;现在项目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建筑面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平方米的项目人力投入还没有以前大.设计也有很多变化:最开始的小规模项目由我们自己来设计,改革开放后的大规模项目就会请外部建筑师参与.如今,中国建筑师已经逐渐开始独立完成一些大项目,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