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年龄段对伊犁马肉食用品质、肌纤维特性的影响,试验选取18匹不同年龄段伊犁马,采集三角肌及背阔肌肌肉样本测定失水率、熟肉率、剪切力及肌纤维横截面积、肌纤维平均直径、肌纤维密度,对不同年龄段数据进行差异性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岁~2岁组三角肌及背阔肌部位剪切力、肌纤维横截面积、肌纤维平均直径极显著低于5岁~6岁组(P<0.01),而失水率、肌纤维密度极显著高于5岁~6岁组(P<0.01)。三角肌及背阔肌部位年龄与各指标相关性表明,年龄与剪切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肌纤维横截面积及肌纤维平均直径显著正相关(P<0.05),与失水率及肌纤维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通过分析发现,1岁~6岁伊犁马随着年龄的增大,三角肌及背阔肌部位肌纤维横截面积、平均直径增大,单位面积内肌纤维的个数随之减少,剪切力增加,失水率变小。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显示,试验中1岁~2岁组伊犁马三角肌及背阔肌肉质最优。  相似文献   

2.
以新疆昭苏县公马马肉背最长肌为实验对象,在0~4 ℃下分别成熟1、3、7、14、21、28 d,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马肉背最长肌在不同成熟时间肌纤维组织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肌内膜厚度与肌束膜厚度呈负相关;肌节长度与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肌纤维密度呈正相关。肌纤维直径与肌纤维密度呈负相关,与肌纤维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肌原纤维超微结构发生变化,肌原纤维排列由整齐到疏松,由清晰到杂乱;成熟14 d时Z线开始降解。  相似文献   

3.
以巴美肉羊为实验材料,测定了不同部位肌肉(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和冈上肌)肌纤维组织学特性和糖酵解潜力,研究了不同部位肌肉肌纤维组织学特性的差异,分析了肌纤维特性和糖酵解潜力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三个部位肌肉的肌纤维中以ⅡB型肌纤维为主。Ⅰ型、ⅡA型肌纤维在背最长肌中含量最少,股二头肌中次之,冈上肌中最多。ⅡB型肌纤维与之相反。Ⅰ型肌纤维直径和横截面积在三块肌肉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冈上肌中的ⅡA型肌纤维的直径和横截面积显著大于其他两个部位(p<0.05),背最长肌中的ⅡB型肌纤维的直径和横截面积小于其他两个部位(p<0.05)。背最长肌的糖酵解潜力值显著高于股二头肌和冈上肌的(p<0.05)。糖酵解潜力与Ⅰ型、ⅡA型肌纤维个数比例和面积比例成显著的负相关(p<0.05),与ⅡB型肌纤维数量比和面积比成显著的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4.
不同部位猪肉肌纤维类型组成与品质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比较不同部位猪肉肌纤维类型组成与品质特性的差异,选取9头6月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背最长肌(Longissimus dorsi)、半膜肌(Semimembranosus)和半腱肌(Semitendinosus)3个部位猪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四唑氧化还原酶(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tetrazolium reductase,NADH-TR)染色法研究不同部位猪肉的肌纤维类型组成,并分析肌纤维类型数量比例、平均直径、横截面积、密度等肌纤维特性;测定不同部位猪肉的品质特性(p H值、色泽、蒸煮损失率、剪切力以及质构特性)。结果表明,背最长肌和半膜肌中主要为ⅡB型肌纤维(P<0.05),数量比例分别为82.03%和53.22%,半腱肌则主要由Ⅰ型(45.44%)和ⅡB型(39.01%)肌纤维组成。半膜肌中各类型肌纤维的平均直径和横截面积较大,总肌纤维密度最小(P<0.05),为42.15根/mm2。背最长肌的亮度值和蒸煮损失率最高(P<0.05),pH值和红度值最低(P<0.05);半膜肌的剪切力最高(P&l...  相似文献   

5.
以巴美肉羊为实验材料,测定了不同部位肌肉(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和冈上肌)肌纤维组织学特性和糖酵解潜力,研究了不同部位肌肉肌纤维组织学特性的差异,分析了肌纤维特性和糖酵解潜力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三个部位肌肉的肌纤维中以ⅡB型肌纤维为主。Ⅰ型、ⅡA型肌纤维在背最长肌中含量最少,股二头肌中次之,冈上肌中最多。ⅡB型肌纤维与之相反。Ⅰ型肌纤维直径和横截面积在三块肌肉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冈上肌中的ⅡA型肌纤维的直径和横截面积显著大于其他两个部位(p<0.05),背最长肌中的ⅡB型肌纤维的直径和横截面积小于其他两个部位(p<0.05)。背最长肌的糖酵解潜力值显著高于股二头肌和冈上肌的(p<0.05)。糖酵解潜力与Ⅰ型、ⅡA型肌纤维个数比例和面积比例成显著的负相关(p<0.05),与ⅡB型肌纤维数量比和面积比成显著的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6.
为从肌纤维特性方面探究牦牛3 个部位肌肉品质的差异,本研究以牦牛背最长肌、腰大肌和半膜肌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其剪切力、肌节长度、肉色、蒸煮损失率和pH值的差异,采用酶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表征了其肌纤维特性,并分析了每个品质指标与肌纤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 个部位肌肉的品质指标差异明显,其中腰大肌有较高的pH值和a*值,嫩度较好,而背最长肌保水性较好;3 个部位的肌纤维特性差异显著(P<0.05),腰大肌具有较高比例的I型肌纤维(50.8%)和较高的MYH7 mRNA相对表达量,肌纤维直径显著低于背最长肌和半膜肌(P<0.05);I型肌纤维数目比和肉品质密切相关,其与剪切力呈负相关,与肌节长度和蒸煮损失率呈正相关;I型肌纤维面积比与L*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可以通过提高肌肉中I型肌纤维的比例来改善牦牛肉品质。  相似文献   

7.
饲养方式和屠宰季节对肌肉结缔组织特性影响较大,以不同饲养方式和屠宰季节的乌珠穆沁羊半腱肌和背最长肌结缔组织、肌内膜和肌束膜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胶原蛋白含量及热溶解性,分别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吡啶诺林的含量和热变性温度。结果表明:饲养方式对乌珠穆沁羊背最长肌结缔组织、肌内膜和肌束膜的胶原蛋白含量影响显著(P<0.05);屠宰季节对自然放养乌珠穆沁羊背最长肌结缔组织、肌内膜的胶原蛋白含量影响显著(P<0.05);半腱肌结缔组织和肌内膜的胶原蛋白含量均受饲养方式和屠宰季节的显著影响(P<0.05);饲养条件和屠宰季节对乌珠穆沁羊背最长肌结缔组织、肌内膜中可溶解胶原蛋白和半腱肌和背最长肌结缔组织中吡啶诺林含量均影响显著(P<0.05);吡啶诺林含量越高的样品可溶解性胶原蛋白含量越低;半腱肌结缔组织、肌内膜和肌束膜的热变性温度低于背最长肌,相同屠宰季节时,自然放养乌珠穆沁羊肉的热变性温度高于圈养。  相似文献   

8.
探讨牛半腱肌肉肌束膜和肌内膜胶原蛋白热力特性的热诱导变化。牛半腱肌肉分别采用水浴和微波加热到内部终点温度分别为20、40、50、60、70、80℃和90℃,用示差扫描量热法研究肌束膜和肌内膜胶原蛋白热力特性(起始、最高和最终热收缩温度)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牛半腱肌肉肌束膜和肌内膜胶原蛋白的热收缩温度在两种热处理方式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在两种热处理方式中,内部终点温度60℃是影响肌束膜和肌内膜胶原蛋白热收缩温度的关键加热温度。热诱导的肌束膜和肌内膜胶原蛋白热力特性的变化是水浴和微波加热牛肉胶原蛋白热收缩温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选择16个月龄的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红安格斯牛品种高代杂种牛以及草原红牛,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育肥180d后屠宰。研究品种对肉牛背最长肌纤维组织学结构及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原红牛肌纤维直径最大为(48.16±2.98)μm,肌节长度最短为(1.84±0.09)μm,剪切力值最大为(7.31±0.46)N,背最长肌肌肉嫩度较其他品种差;红安格斯牛肌纤维直径最小为(37.77±3.21)μm,肌纤维肌节长度最长为(2.08±0.09)μm,剪切力值最小(5.70±0.74)N,背最长肌肌肉嫩度较其他品种好。  相似文献   

10.
巴美肉羊和小尾寒羊肌纤维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月龄巴美肉羊和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用pH4.6酸性钱孵育液的ATP酶(ATPase)的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对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和臂三头肌进行染色,分析其肌纤维特性。结果显示同一品种不同部位的肌纤维特性存在差异。巴美肉羊的肌纤维密度较小尾寒羊的大,差异极显著(p<0.01),且不同部位的间肌纤维密度差异显著(p<0.05)。品种之间除肌纤维密度以及背最长和股二头中的肌纤维面积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其余肌纤维特性差异均不显著。肌纤维特性在肌纤维类型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1.
宋洁  余群力  金现龙  杨勤 《食品科学》2016,37(17):52-56
以6 头3~5 岁甘南牦牛肩肉、外脊、黄瓜条、霖肉和米龙为材料,研究不同部位甘南牦牛肉肉质特性与食用品质间的相关性,为评价甘南牦牛肉品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霖肉pH值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肩肉b*值显著低于其他部位(P<0.05),外脊剪切力显著低于其他部位(P<0.05),不同部位甘南牦牛肉L*、蒸煮质量损失率与失水率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H值与嫩度(r =-0.634,P<0.05)、总体可接受性(r =-0.685,P<0.05)均呈显著负相关,剪切力与嫩度(r =-0.734,P<0.05)呈显著负相关。牦牛肉外脊的食用品质优于肩肉、黄瓜条、霖肉和米龙,pH值、剪切力可作为评价牦牛肉食用品质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三种弱有机酸(乳酸、醋酸和柠檬酸)结合NaCl腌制处理对牛肉肌束膜和肌内膜胶原蛋白热力学特性影响。牛半腱肌肉于4℃条件下分别经1.5%弱有机酸并与2%NaCl结合浸泡腌制24h,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肌束膜和肌内膜胶原蛋白热力特性(起始、最高和最终热收缩温度)在腌制处理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弱有机酸的单独腌制处理后牛肉肌束膜胶原蛋白含量要比与NaCl的结合腌制处理低。不同腌制处理组之间,牛肉肌内膜胶原蛋白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牛肉经腌制处理增强了肌内膜胶原蛋白的稳定性和部分处理组牛肉肌束膜胶原蛋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不同部位伊拉兔肉脂肪酸组成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部位兔肉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差异,以伊拉肉兔的肩胛肌、背腰肌、后腿肌和肝脏为原料,对比分析4 者脂肪含量和肌内总脂、甘油三酯、磷脂、游离脂肪的脂肪酸组成。测定结果表明:4 部位肌内总脂、甘油三酯、磷脂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甘油三酯和磷脂的脂肪酸组成在不同部位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只有少数脂肪酸在肝脏中的含量与其他3 部位差异显著(p<0.05),而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的组成在各部位间差异显著(p<0.05)。由于游离脂肪酸在肌内脂肪中含量较少,不足以对总脂肪酸组成产生显著影响,因此不同部位伊拉兔肉肌内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显著差异主要是由肌内甘油三酯含量的显著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以猪背最长肌为实验材料,食盐组为对照组,研究低钠盐对干腌肉加工过程中肌内结缔组织特性的影 响。结果显示:陈香结束后,低钠组次级肌束膜厚度比食盐组低0.72 μm(P<0.05),胶原蛋白热溶解性比食盐 组高0.91%(P<0.05),而低钠组胶原蛋白总含量、初级肌束膜厚度、成熟交联含量与食盐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P>0.05)。与食盐相比,低钠盐使α-螺旋、β-转角的相对含量分别减少了11.69%、13.41%(P<0.05),聚集 片、无规卷曲的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46.88%、5.82%(P<0.05)。干腌猪肉加工中,低钠盐较食盐能进一步促进肌 内结缔组织蛋白降解。  相似文献   

15.
试验选择15头荷包后备母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妊娠期母体不同蛋白水平日粮对仔猪抑肌素基因表达量及肌纤维直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母体日粮蛋白水平对仔猪抑肌素基因的表达量影响虽不显著(P>0.05),但低蛋白水平有促进仔猪抑肌素基因表达的趋势;母体日粮蛋白水平对仔猪肌纤维直径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低蛋白水平可以降低仔猪肌纤维直径;抑肌素基因表达量与肌纤维直径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部位牛肉品质的差异,选取西门塔尔杂交黄牛的臀肉、肩肉、黄瓜条、米龙、霖肉5个部位,通过测定出品率、嫩度、风味、色泽和感官品质等指标,探讨部位对黄牛肉干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以米龙制备的黄牛肉干出品率、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黄牛肉干(P<0.05),且核磁共振信号强度较大;黄牛肉干的亮度值表现为肩肉>黄瓜条>米龙>霖肉>臀肉,以米龙制备的黄牛肉干的红度值(5.76)和黄度值(10.23)均为最大;以黄瓜条和米龙制备的黄牛肉干挥发性风味差异较小,以肩肉制备的黄牛肉干挥发性风味与其他4个部位黄牛肉干差异较大;根据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各指标权重,出品率权重较大,以米龙制备的黄牛肉干出品率最高,因此米龙较适合加工成牛肉干。  相似文献   

17.

以半壳栉孔扇贝为原料,通过感官品质、汁液损失率、水分含量、水分活度、质构、肌原纤维蛋白提取及微观结构等指标研究不同处理温度(60、65、70、75、80 ℃)、不同处理时间(30、45、60、75 min)的真空低温慢煮(sous vide,SV)对半壳扇贝肌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烹饪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SV扇贝的感官评分值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70和75 ℃煮制30 min时感官评分值最大;60~75 ℃间SV扇贝汁液损失率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温度升高至80 ℃时,SV扇贝汁液损失率显著升高(P<0.05);60~70 ℃间,延长烹饪时间,样品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75~80 ℃间,延长烹饪时间,样品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温度大于70 ℃时,相同烹饪时间,随温度升高,扇贝硬度降低(P<0.05);随时间和温度升高,剪切力显著升高(P<0.05);温度升高时间增大,肌原纤维蛋白提取率降低,在75和80 ℃时,延长烹饪时间肌原纤维蛋白提取率未发现显著降低(P>0.05);扫描电镜和HE染色观察显示,随烹饪温度升高,肌纤维断裂,边界模糊,断裂的肌纤维交联,混乱程度升高,最后断裂的肌纤维聚集成大团。综上,70和75 ℃真空烹饪30 min的扇贝感官品质最佳,此时产品汁液损失率、弹性均小于对照组(100 ℃,15 min),水分含量、水分活度、硬度、肌原纤维蛋白提取率均高于对照组。该实验结果为 SV 半壳扇贝的工业化生产,保障流通时 SV 半壳扇贝品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以3 组不同体质量(30~40、40~50、50~60 kg)巴美肉羊的臂三头肌为材料,用ATP酶组织化学染色法,研究体质量对肌纤维特性以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0~40 kg羊的Ⅰ型肌纤维横截面积显著小于其他两个体质量组(P<0.05);50~60 kg羊的ⅡA型肌纤维直径显著大于其他两个体质量组(P<0.05),而数量比例和面积比例显著小于其他两个体质量组(P<0.05);50~60 kg羊的ⅡB型肌纤维的面积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个体质量组(P<0.05)。30~40 kg羊肉亮度(L*)值显著低于50~60 kg羊(P<0.05),而剪切力极显著高于50~60 kg羊(P<0.01);体质量与Ⅰ型肌纤维的直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Ⅰ型肌纤维的横截面积和ⅡA型肌纤维的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ⅡA型肌纤维数量比例和面积比例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9.
乌珠穆沁羊生长过程中肌内结缔组织结构及特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良品种乌珠穆沁羊(1~18月龄)为研究对象,利用组织学法观察其生长过程中肌肉结缔组织的结构变化,并对其生长过程中肌内结缔组织中吡啶诺林含量和蛋白多糖中糖醛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肌内膜的厚度随着月龄的增加而增加,其中6月龄与9月龄、12月龄与18月龄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而肌束膜厚度1~6月龄显著增加,之后显著下降(P<0.05)。肌内膜的蜂窝孔径逐渐增大,并且胶原纤维网状结构变的越紧密,肌束膜中胶原纤维的波浪状结构变的越有规则。结缔组织内吡啶诺林含量和糖醛酸含量随着月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各月龄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取5、6、8三个月龄的苏尼特羊背最长肌(M.Longissimus dorsi,LD)、股二头肌(M.Biceps femoris,BF)和臂三头肌(M.Triceps brachii,TB)为实验材料,采用ATP酶组织化学染色法染色分型。分析不同部位、不同月龄对苏尼特羊肉肌纤维特性的影响,为通过调控肌纤维类型转化从而改善肉质建立一定的理论基础。结果显示,三个部位均以糖酵解型肌纤维(ⅡB型)为主。苏尼特羊Ⅰ型肌纤维的数量比例为臂三头肌和股二头肌显著大于背最长肌(p<0.05),而Ⅰ型肌纤维的面积比例、ⅡA型肌纤维的数量比例和面积比例、ⅡA型和ⅡB型肌纤维的直径和横截面积均为臂三头肌显著大于股二头肌(p<0.05),而股二头肌又显著大于背最长肌(p<0.05);苏尼特羊背最长肌中Ⅰ型肌纤维的数量比例5月龄显著高于6、8月龄(p<0.05),ⅡA型肌纤维的数量比例8月龄显著高于5、6月龄(p<0.05)。Ⅰ型肌纤维直径,ⅡA型的面积比例、ⅡA型肌纤维直径和横截面积均为5月龄显著小于6、8月龄(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