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制备镀覆层,对曲轴连杆轴颈进行表面改性。选取镀覆层的耐磨性作为指标,比较磷化膜、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镀铬层和镍-氧化铝纳米复合镀层对曲轴连杆轴颈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镍-氧化铝纳米复合镀层对曲轴连杆轴颈的改性效果最好,磷化膜对曲轴连杆轴颈的改性效果最差,镀铬层和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对曲轴连杆轴颈的改性效果适中;复合镀镍-氧化铝纳米复合镀层的曲轴连杆轴颈的耐磨性最好。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模拟南海海洋大气环境下铝合金表面环氧锌黄/丙烯酸聚氨酯涂层体系的失效过程,通过循环加速、紫外/冷凝和中性盐雾的对比试验,探讨了在循环加速试验中紫外-冷凝试验和盐雾试验分别对复合涂层失效过程以及对聚氨酯面漆和环氧底漆失效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冷凝过程对丙烯酸聚氨酯面漆有较强的破坏作用,但对复合涂层体系整体的阻抗变化影响较小;紫外-冷凝过程中,位于面漆玻璃化转变温度范围内的试验温度,以及紫外光对氨基甲酸酯基团的破坏作用,是导致面漆发生破坏的主要原因。盐雾试验对面漆的失光率和色差变化影响不大,但连续的盐雾渗透对涂层体系的阻抗下降具有明显的加速作用,同时导致涂层与基材的附着力显著降低。相比单独的紫外-冷凝试验或盐雾试验,循环加速试验综合考虑了南海海洋大气中强太阳辐射、高温高湿、高盐分和温差等环境因素,能更准确反映南海大气环境中复合涂层的失效过程。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模拟南海海洋大气环境下铝合金表面环氧锌黄/丙烯酸聚氨酯涂层体系的失效过程,通过循环加速、紫外/冷凝和中性盐雾的对比试验,探讨了在循环加速试验中紫外-冷凝试验和盐雾试验分别对复合涂层失效过程以及对聚氨酯面漆和环氧底漆失效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冷凝过程对丙烯酸聚氨酯面漆有较强的破坏作用,但对复合涂层体系整体的阻抗变化影响较小;紫外-冷凝过程中,位于面漆玻璃化转变温度范围内的试验温度,以及紫外光对氨基甲酸酯基团的破坏作用,是导致面漆发生破坏的主要原因。盐雾试验对面漆的失光率和色差变化影响不大,但连续的盐雾渗透对涂层体系的阻抗下降具有明显的加速作用,同时导致涂层与基材的附着力显著降低。相比单独的紫外-冷凝试验或盐雾试验,循环加速试验综合考虑了南海海洋大气中强太阳辐射、高温高湿、高盐分和温差等环境因素,能更准确反映南海大气环境中复合涂层的失效过程。  相似文献   

4.
海洋环境下螺纹紧固件复合防腐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海洋环境下螺纹紧固件的腐蚀特点及类型,提出真空渗锌/锌铬涂层复合涂覆层的方案。详细介绍了复合涂覆层的制备工艺,通过中性盐雾试验比较了化学镀Ni–P合金镀层、真空渗锌层、锌铬涂层和真空渗锌/锌铬复合涂覆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真空渗锌/锌铬复合涂覆层的耐腐蚀性能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化学镀Ni–P合金镀层、真空渗锌层和锌铬涂层。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验了掺铯钨青铜(Cs_xWO_3)纳米隔热浆料与几种常用树脂涂料调配的兼容性;研究了含纳米Cs_xWO_3涂层的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及其抗老化性能。为生产高性能光学功能膜提供优良的纳米隔热涂料。  相似文献   

6.
《电镀与涂饰》2005,24(9):70-70
纳米电镀世界性纳米技术发展计划中的电镀技术纳米晶Ni-P镀层的制备、结构和性能直流镀铬层是由纳米颗粒组成的吗?复合纳米材料:镀铬层的作用硬铬镀层中的微缎状航天工业中的代铬镀层:纳米晶Co-P合金镀层纳米结构的无铬转化膜及其性能Ni-Co基纳米复合镀层及纳米结构代铬镀层采用碰撞射流方法电镀纳米复合镀层磁电传达方法研究Co/Cu和银纳米膜层FeCoNi镀层组成对镀层性能的影响了解最先进的脉冲电源技术应用直流、交流双极性脉冲反向技术改善镀层性能LIGA工艺中亚硫酸盐金合金溶液电铸厚膜层小角度中子散射方法评估脉冲三价铬镀层的结…  相似文献   

7.
锌-铁合金镀层三价铬黑色钝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锌一铁合金镀层三价铬黑色钝化工艺进行优化,并研究了工艺参数对钝化膜外观和耐蚀性等影响.根据实验结果优选锌一铁合金镀层三价铬黑色钝化工艺.该工艺含有氯化铬、硝酸、硼砂、镍盐和磷酸根,采用有机羧酸作配位荆.该工艺能获得外观均匀黑亮、附着力良好的膜层,中性盐雾试验出白锈时间大于96 h.  相似文献   

8.
纳米掺锡氧化铟涂料的制备及其红外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声波分散和物理分散相结合,制备了掺锡氧化铟纳米涂层并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涂层中填料的分散状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涂料已达到纳米级分散,填料颗粒平均粒度小于100 nm;运用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及红外发射率测试仪等对涂层的光谱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该涂层具有屏蔽紫外线、反射可见光和近红外、中远红外强吸收等特点,可作为一种多功能红外隐身及隔热材料.  相似文献   

9.
将镁合金表面微弧阳极氧化预处理后,再经过纳米改性电泳涂装得到了复合涂层,并对复合涤层的耐蚀性能进行了评价.金相显微观测表明,纳米改性电泳漆膜表面有较均匀的小突起,而未改性复合膜层表面比较光滑.常规性能测试表明,与未改性复合漆膜相比,经改性后的复合涂层漆膜附着力、硬度及抗冲击性能都有所提高.盐雾试验和电化学阻抗曲线表明:...  相似文献   

10.
以纤维素纳米晶( CNC)作为添加物,对紫外光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 UV-WPUA)进行共混改性。通过实时红外、转矩流变仪、紫外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电子万能试验机等表征手段探究了 CNC的添加量对复合树脂及其光固化涂层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 CNC的添加量为 2%时, CNC颗粒在复合树脂中分散性良好,复合涂层的可见光透过率大于 85%,铅笔硬度 3H,附着力 0级,拉伸强度 9. 8 MPa,复合涂层的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1.
在钝化膜组成成分研究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工艺条件对Zn-Fe合金钝化膜耐蚀性的影响,从而得到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对Zn-Fe合金钝化膜性能进行了测试,并采用5%NaCl中性溶液浸泡试验对Zn镀层、Zn-Fe合金镀层及Zn-Fe-TiO2复合镀层黑色钝化膜的耐蚀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经黑色钝化后,Zn-Fe合金镀层及Zn-Fe-TiO2复合镀层的耐蚀性都有很大的提高;Zn-Fe合金镀层的耐蚀性是纯锌镀层的3倍多,而Zn-Fe-TiO2复合镀层的耐蚀性是Zn-Fe合金镀层的2倍多,是纯锌镀层的5倍左右。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叔碳酸乙烯酯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合成叔碳酸乙烯酯-硅烷改性丙烯酸酯(叔硅丙)乳液,并添加纳米Si O2和纳米蒙脱土等无机材料制备复合防腐蚀涂层。通过接触角、吸水率、电化学阻抗谱、极化曲线、盐雾试验等测试研究了乳液种类及无机纳米材料种类对涂层耐水性和防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叔碳酸乙烯酯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引入可以有效提高涂层的耐水性和防腐蚀性能,无机纳米材料的加入,尤其是蒙脱土的加入可以进一步提高涂层的防腐蚀性能。复合涂层的吸水率仅为0.7%,腐蚀电流密度为2.91×10-9A/cm2,电化学阻抗可达1.9×108Ω,盐雾试验240 h后无腐蚀扩散现象。  相似文献   

13.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掺杂TiO2纳米颗粒(N/TiO2),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对其进行了表征,并与醇酸树脂混合制成纳米N/TiO2复合醇酸树脂涂层。采用盐雾试验、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纯醇酸树脂涂层和纳米N/TiO2复合醇酸树脂涂层在海水环境中对碳钢的防护性能。结果表明:N/TiO2粉末的晶型为锐钛矿型,粒径及结晶度均低于纯TiO2。在醇酸树脂中添加1%的纳米N/TiO2,所得复合涂层可有效抑制海水在其中的扩散,显著提高了醇酸树脂涂层的耐蚀性:耐盐雾时间从480 h提升到900 h;在相同的浸泡时间内,0.01 Hz时的阻抗模值均高于醇酸树脂涂层;自腐蚀电位正移。  相似文献   

14.
在溶胶-凝胶法合成有机-无机杂化丙烯酸树脂的基础上,采用盐雾试验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纳米A l2O3添加量对有机-无机杂化丙烯酸复合涂层材料的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纳米Al2O3添加量为12%时,涂层的耐腐蚀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耐盐雾时间由100 h提高到450 h,涂层的阻抗值也由104Ω.cm2提高至106Ω.cm2以上。另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复合涂层的断面,发现涂层中纳米粒子分散均匀,并且粘接紧密,形成了较为致密的复合涂层。  相似文献   

15.
在3.5%NaCl溶液中,用电化学方法测定了未钝化热镀锌层、钝化后烘干θ为270℃、320℃镀锌层的极化曲线;对三种镀层进行96h中性盐雾试验;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2种钝化膜表面形貌及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3.5%NaCl溶液中,钝化镀层耐腐蚀性能明显优于未钝化镀层;烘干温度过高,导致钝化膜开裂严重,镀层耐腐蚀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丙烯腈(PAN)/β-环糊精(β-CD)复合纳米纤维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PAN/β-CD复合纳米纤维的表面形貌,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初步分析复合纳米纤维的结构,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考察复合纳米纤维膜对中性红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PAN/β-CD复合纳米纤维表面光滑且直径均匀;在所研究范围内,β-CD较均匀地分散在复合纳米纤维中并保留自身的空腔结构;w(PAN)为10%,w(β-CD)为4%时,所制复合纳米纤维膜对中性红的吸附率高达78.0%;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17.
《电镀与涂饰》2001,20(1):32-33
公开号 CN 1258760A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地址 200030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   一种锌-镍合金镀层的黑色钝化工艺,可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钝化工艺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预钝化,在含有硝酸、硫酸、铬酐和氟化钠等的溶液中浸渍1~30秒;第二步为封闭钝化,在重铬酸钠溶液中室温~70℃浸渍1~30分钟。所获得的黑色钝化膜外观均匀,镀层钝化后经中性盐雾试验(连续喷雾)出现红锈(基体腐蚀)的时间大于1000小时。黑色钝化膜的主要成分为NiO、NiH2以及铬的化合物等。本发明适应于含镍量为8%~20 wt%的锌-镍合金镀层的黑色钝化。  相似文献   

18.
不同材料表面镍-磷-锌盐纳米复合化学镀层性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比较了D310硅钢片和A3钢片表面Ni-P-Zn3(PO4)2,Ni-P-ZnSnO3和Ni-P-ZnSiO3纳米复合化学镀层的外貌和性质。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外貌:称重法测定厚度,通过10%NaCl溶液,1%H2S气体加速腐蚀试验,10%,CuSO4溶液点滴试验,饱和KCl溶液循环伏安(CV)试验,抗粘性试验及抗高温氧化试验等多种手段测定其性能。结果表明:纳米复合化学镀层的性能优于镍-磷镀层和其它微米复合镀层。  相似文献   

19.
基于减少能源消耗及缓解热岛效应的要求,以铁铬黑为颜料,硅溶胶-苯丙复合乳液为基料,制备了黑色系建筑节能涂料,探讨了颜料掺量及涂层厚度对节能涂料光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RD衍射仪、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精密色度仪等分析颜料的物相结构及光学性能。采用红外灯模拟太阳热源测量涂层的隔热性能。结果表明:铁铬黑颜料的近红外平均反射率为57%,且反射光谱与叶绿素基本一致;当颜料掺量为10%、涂层干膜厚度为150μm时,涂层的近红外平均反射率为39.2%,长波发射率为0.89,隔热效果明显,其平衡温度较空白样低9.8℃,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声-喷射电沉积方法在45#钢表面制备Ni-TiN纳米镀层,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和中性盐雾试验对镀层的耐蚀性能进行研究,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Ni-TiN纳米镀层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超声波功率为150W时,经20天腐蚀后的镀层试样表面较为平整、紧密;随着腐蚀周期的增加,超声波功率150W下制备的Ni-TiN纳米镀层腐蚀失重量增加速度最慢; XRD分析结果证明了TiN粒子的存在,且当超声波功率为150W时,Ni-TiN纳米镀层衍射峰较强,说明此镀层中TiN粒子复合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